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如果一个菩萨真实断我见,那他要给自己创伤疗愈就很容易了!创伤疗愈的关键就是在断我见与断我执!我们是因为有这个我见、我执或我所执,才会有创伤!譬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这个创伤,就是因为担心「我」被伤害!那什么是断我见呢?这个平实导师的书上都说的很清楚!大意就是说确实观行五阴十八界是虚妄无常,因缘和合的,五阴十八界并不是真实的我!只是一个组合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于是他便放下经本,用心参究,以至于行住坐卧,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可是,到头来还是一无所得。后来,一个春日的夜晚,无名僧正在参房用功,忽然听到黄莺的啼叫,心中的疑团一下子脱落了,豁然大悟。3、盐官禅师座下两位僧人。沩山灵祐禅师曾经示众云:一切众生皆无佛性。盐官齐安国师亦曾经示众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盐官禅师座下有这样两位僧人,听了如堕云里雾里,茫然莫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如果当我们证悟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当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呢?也就是说,你不能光是考虑你自己的期望是什么?因为佛陀说过:在我们还不了解这无上法之前,你所要的东西都叫作可坏法,不可爱乐之法,佛陀甚至用了许许多多的名词来警惕我们,不是只有用无常这两个字来形容而已,而是直接说这些我们曾经期待和爱乐的法都是肮脏的、污秽的,是能够败坏你身心的法,这些法就是我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这样的众生,要用这样的观点来思考,你只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来改变你自己,至于对于众生的愚痴,对于众生安于轮回的愚痴性,你必须随顺建立非愚痴性,旁敲侧击,而不是去强行打造他,众生不用你打造,佛法必须要自悟,根本无法强求。因为许多的众生,他永远几乎是众生,很难成佛。因为呢,尽未来际、尽未来际、尽未来际,你成佛以后,再尽未来际、再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几年来一点点反省之余,我也会在思考,我们社会的道德、法律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是指导并服务于人的生活,支持协助每一生命个体存活、活得有尊严、活出好的生命品质,活出轻灵的生命状态,还是仅仅拿来评判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高下,褒之贬之,或神化妖魔化,或捧或杀?指责谩骂你的人中,有我。有一个方向是好的,希望震灾中的每个人都获救。却为何,竟只因一言,对成功自救的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一年,我每天思考自己的喜恶。我发现自己喜欢自由,不喜欢被规矩手脚;我发现自己观察力很强,但是独立能力很差;我发现自己喜欢深入交流的友谊胜过呼朋引伴的姐妹淘;我发现自己害怕孤单,却更害怕吵闹;我发现自己喜欢帅气但沉默的男生,讨厌放弃自我的女生。更深入一些,我发现我爱跟别人比较的弱点最终让我陷入瓶颈,我发现我脆弱的体质和过重的心理防范机制使我根本不适合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从佛法的眼光来看,人的心性到底是如何?人有八个心,也就是我们有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识;这六个识,是一般人能够体验到的,因为我们能够看、能听、能闻、能尝、能触乃至能思考;可是除了这之外,我们还有两个心,这两个心就是一种叫作末那──意根,他能够决定;另外还有一个第八识──如来藏,叫作记忆的功能;因为有这八个心,才构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其实我们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用片言只语地写下了自己在死亡的阴影下对生活的思考。当我那辆租来的车子拐上莫里在波士顿一个僻静的郊区西纽顿的那条街时,我手里握着一杯咖啡,肩膀和耳朵间夹着一部手机。突然,那幢房子跃入了我的眼帘。我踩下刹车,咖啡晃出了杯子。车停下后,我瞥见了车道上的那棵日本大槭树和它旁边坐着的三个人。坐在两边的是一个年轻人和一个中年妇女,中间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老人&mda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举例来说,譬如世间人,一听到某种物品乃至药品可以治百病,就一窝蜂的去抢购,根本没有经过思考验证,这样的人就是迷信传言,对于传言偶像崇拜而迷信。又有人迷信于广告说词,因此不加以选择,冲动,那这样也是偶像崇拜;他崇拜于广告说词,轻微者损财,重大者伤身害命,比比皆是;这样的人就是对广告词产生了偶像崇拜,不加以智慧简择,迷信盲从广告词,这也是一种迷信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要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想要请大家先一起来思考一个相关的问题:在家学佛容易?或者是出家学佛容易?所以理当先要来思考一下,在家与出家的真实义。可是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往往会有人以已经出家的身分,或者是说以世俗上表相的在家与出家来讨论。可是,今天我们希望说,纯粹依佛法上的义理,乃至可以兼顾表相上的摄受众生,以及住持佛法的角度上,来作说明跟讨论。出家这个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从上面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以及马鸣菩萨摩诃萨的开示,就应该好好地思考:像他们这样子,真的能够进入菩萨正行吗?菩萨道能够正确而没有偏差地修学吗?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从以上简单的说明,相信各位已经可以理解,如果没有具足足够的福德因缘,值遇诸佛菩萨来为他说明,那么要进入十信位的初信位,其实都是非常困难的。(原标题:您的福德因缘足够让您信佛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么什么样的心呢?我们会思考,我们会感受,觉得高兴,觉得痛苦,觉得欢乐,觉得期待,这样的心叫作意识心,大部分的众生都会把这个意识心当成説「这就是真实的我」,然而这样的一个意识心,其实它也只是一个工具罢了,它并不是一直存在的。比如説当我们睡着以后,这样会思考的心就停掉了。那对于佛而言,他想去知道到底什么是真实的我,所以显然这个众生都有的「我见」,这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平实导师的原则就是不求名、不求利,从不支领一分一毫费用(包括车马费);不但如此,平实导师更以个人的身力、财力,全力弘扬,救护众生,并思考、推展佛教未来的走向,这一切内财与外财的付出,只为了尽一分菩萨的本分,祈能对释迦世尊有所交代。正觉同修会的学员们,在平实导师以身作则的熏习下,更是谨遵学佛人的本分,奉公守法、行善持戒,以得自佛法实证的功德,身体力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综上,种福田时必须认真思考:我们将要拿出去布施的钱财清净不清净?我有没有用求世法的不清净心来布施?我所要种的福田是否清净?这三种因素都要好好考虑到。种到不净福田与种到清净福田,二者的果报相差很大,所以佛特地为我们说明,希望我们种福田时要有智慧,可以对佛菩提的修证有更大的帮助。(二)种福田应如法回向很多修行人在种福田之后或之时往往会忘记一个很好的修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综上,种福田时必须认真思考:我们将要拿出去布施的钱财清净不清净?我有没有用求世法的不清净心来布施?我所要种的福田是否清净?这三种因素都要好好考虑到。种到不净福田与种到清净福田,二者的果报相差很大,所以佛特地为我们说明,希望我们种福田时要有智慧,可以对佛菩提的修证有更大的帮助。(原标题:关于种福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这样的众生,要用这样的观点来思考,你只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来改变你自己,至于对于众生的愚痴,对于众生安于轮回的愚痴性,你必须随顺建立非愚痴性,旁敲侧击,而不是去强行打造他,众生不用你打造,佛法必须要自悟,根本无法强求。因为许多的众生,他永远几乎是众生,很难成佛。因为呢,尽未来际、尽未来际、尽未来际,你成佛以后,再尽未来际、再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如果当我们证悟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当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呢?也就是说,你不能光是考虑你自己的期望是什么?因为佛陀说过:在我们还不了解这无上法之前,你所要的东西都叫作「可坏法,不可爱乐之法」,佛陀甚至用了许许多多的名词来警惕我们,不是只有用「无常」这两个字来形容而已,而是直接说这些我们曾经期待和爱乐的法都是肮脏的、污秽的,是能够败坏你身心的法,这些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在现今的时空环境下,有几人能作得到?当然必须依止小小戒可舍的佛陀圣教行之;否则现今北传佛教的大乘比丘、比丘尼要如何存在、如何不犯出家时所受的声闻戒?这也是大家必须思考的。所以如法或不如法,要看当时的环境背景来看,不应该拘泥于文字表相上。四、上品菩萨戒的获得,机会是很少的。如果只因为硬性规定必须每半月就回来会中诵一次戒,可能会使很多人无法继续受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末学想要请教的是:为何「道德观」和「审美观」会有如此的变迁现象?又不同的「道德观」中,应以何者作为平常修身的善恶/道德标准?而「审美观」又如何会在不同个体间有完全颠倒的现象?请问宇宙中是否存在绝对的「审美观」?这些问题末学几经思考却仍得不到答案,还请电子报解惑,谢谢!答:《大宝积经》卷105说:「诸法如幻化,斯由分别起。」道德标准也是诸法当中的一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开始学佛时经常思考生命与命运的问题。例如一只海星被切成两半而变成二只,那么到底它是一只海星还是二只海星?它们的命运应该相同还是不同?增加一只海星,在世界中真的增加一个生命了吗?我们可以如此随意就创造出生命吗?当然还有其他有关因果如何成立的相关疑问。我年轻时随着所遇到的因缘,询问佛门大师与同修道友这些问题,但无人能答,甚至还有人听不懂我的问题。经过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