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虔诚的佛教徒是不看风水不算卦的,这样一个“坚信算命风水的出家人”居然打着“护持佛法”的旗号,还为佛祖“流泪”,真是不知羞耻啊! 8,一些理性的思考 释惟护“揭露”的大款捐款这事儿我认为大体属实。释惟护-这个正觉出来的残次品,一年都可以募捐350万,何况正觉本身呢。捐款没有强制,也不以捐款多少论高低,要看你的 admin

2019-09-09

故我们思考一个问题:“那么佛法是释迦牟尼佛所独创的吗?十方佛世界只有释迦牟尼佛才能说法吗?”那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二千五百年前佛世时,那些古佛再来的等觉菩萨,为什么只护持世尊,而不以佛法非世尊所独创为理由另立门户呢?”大家都知道 观世音菩萨可是古佛“正法明如来”再来。又如 文殊菩萨可是七佛之师,七佛都成 admin

2019-06-29

当然,前提必须你是个不迷信而能够理性思考的人,对于这些从来不曾与我们意识觉知心相应的问题,不会轻易就下一个结论,就是把答案统统归结到无从重复验证的“造物主”或“明明上帝”;否则,纵使心中确实生起了这些疑问,还是无法与佛法中所说的无始无明相应。但是,与无始无明相应了,仍然无法打破它。甚至在佛门之外,没有熏习,也没有人告诉你,你也不 admin

2019-04-24

讲完了这十八界的内涵,我们最后来思考一个问题:到底能分别的六识心能不能藉着修行修到无分别?好多人都想要把六识心修到一念不生,或者说他要修到无分别。但是想想看,如果说六识的觉知心修到无分别,那你如何在世间当中活下去?意根不能分别六尘,六个识你又把祂修到无分别,那你如何在世间当中存活?想想看,如果你不能分别,你肚子饿了不知道,看见了东西也不知道,你走到 admin

2019-04-24

我们从上面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以及马鸣菩萨摩诃萨的开示,就应该好好地思考:像他们这样子,真的能够进入菩萨正行吗?菩萨道能够正确而没有偏差地修学吗?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从以上简单的说明,相信各位已经可以理解,如果没有具足足够的福德因缘,值遇诸佛菩萨来为他说明正法,那么要进入十信位的初信位,其实都是非常困难的。———摘录正觉电子报( admin

2018-08-21

先来看看法布施之后,其果报是如何?譬如说:假如你可以为人说世间的工巧技艺之法,难道你只是心血来潮就顺口而说的吗?也许有这种情况,但是更可能的是,你一定会思考一下,这个环节要怎么说比较圆满?若是有人问了一些问题,我应该要怎么回答?乃至是不是要再去查一查其他相关的资料?而这一些情况也可能就在顺口而回答问题的同时,也会在脑海中掠过。其结果是:在准备为作世 admin

2018-08-15

 此外,科学家也在神经化学领域研究中发现一种现象: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免疫细胞也变得活跃,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统就强健;而当心存恶意、负面思考时,走的是相反的神经系统,即负向系统被激发启动,而正向系统被抑制,身体机能的良性循环会被破坏。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这些科学研究来看,善恶有报 admin

2018-08-10

    水产市场的甲鱼有外塘、家养、野生几种,由于野生的价格高,我就思考怎样把外塘甲鱼当成野生的卖,并且让顾客相信我。罪人便用针扎甲鱼的脚,并将黃色素和兴奋剂打进甲鱼的体肉,这样甲鱼就会由于疼痛变得很凶。其肚里的油也会变黄,如此一来顾客就把它当野生的买去,野生和家养的一只相差160一180左右,我便从中赚取更多利润,忏悔啊!  &n 三摩地

2018-08-09

第六个心是意识,也就是我们用来思考、推理以及做抽象的思惟心智。意识也分析前五个心所接受的信息,由于意识功能多元,一般人都会把祂当成自己的心智。一般人大概不知道第七个心是什么,佛教经典将祂命名为末那识。在这八个心当中,负责做决定的就是末那识。譬如我们决定要睡觉、要吃饭等,都是末那识下达指令,我们很难察觉到祂的存在。第八个心叫阿赖耶识,也称为根本识或如 admin

2018-08-09

我们从上面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以及马鸣菩萨摩诃萨的开示,就应该好好地思考:像他们这样子,真的能够进入菩萨正行吗?菩萨道能够正确而没有偏差地修学吗?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从以上简单的说明,相信各位已经可以理解,如果没有具足足够的福德因缘,值遇诸佛菩萨来为他说明正法,那么要进入十信位的初信位,其实都是非常困难的。———摘录正觉电子报( admin

2018-08-07

旅行是亲近自然,是身心的放松,其最大的意义是促使人去思考生命的意义。看过一篇许巍的采访,许巍的回答是:主要是我特别喜欢两个历史人物,一个是玄奘大师,他在西安的大慈恩寺,包括后来写的《大唐西域记》我都看了,跟《西游记》是两回事。玄奘大师本身是性格坚毅,信念非常坚定的人,对中国的文化历史的影响非常巨大。还有一个人物是弘一法师,弘一法师和玄奘大师有共同的 三摩地

2018-08-03

2、五方佛必须有明妃陪伴---------------------这是、教的发明的鬼话,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无有女身,哪来的明妃?在诽谤阿弥陀佛、净土经典!3、在这此男女交合的情况中-------------------已明说这是男女交合,可换成双修二字时,善于用臀部思考的人士就把它当成佛法。你们的思惟就不能正常一点吗?4、能够促成双方同时解脱或证果----------------------这里的所谓的解脱或是 三摩地

2018-07-23

此番何以至此,值得客观思考,我想断不是简单的不知道善护清净,不见人过。或许我们从一段汉传祖师永嘉玄觉大师的教言中能找到一点理解性的参考:圆顿教,勿人情,有疑不决直须争,非是山僧争人我,修行恐落断常坑。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厘失千里。是则龙女顿成佛,非则善星生陷坠。。孰是孰非我们先放一旁,但相信所有有基本知见的人都认同的一点,就是至少彼此的发心一定都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如此广泛流传之书,如果就没有被众议所弃,还流传至今?此处应该深深思考!所谓存在就合理的说法不妨试试,不过,这个存在,是广泛流传下来的存在!3、关于对罗什大师的非议,既然非议大师写本不正、翻译错乱,为什么还要用大师之名,而行非大师之事?如此借名阻义之事,乃为叛教之事,不可行!4、本经乃佛法所在,不应论是否为天台家或非天台家,只要是佛子,皆应正义凛 三摩地

2018-07-23

先来看看法布施之后,其果报是如何?譬如说:假如你可以为人说世间的工巧技艺之法,难道你只是心血来潮就顺口而说的吗?也许有这种情况,但是更可能的是,你一定会思考一下,这个环节要怎么说比较?若是有人问了一些问题,我应该要怎么回答?乃至是不是要再去查一查其他相关的资料?而这一些情况也可能就在顺口而回答问题的同时,也会在脑海中掠过。其结果是:在准备为作世间法 三摩地

2018-07-23

在有不少的佛教团体以及善法团体,都很认真的在做财布施、无畏施的布施行,这是很正确的方向,只要养成了布施的习惯,努力地一世一世做下去;有些人甚至还要再做上好几劫以后,才能满足大乘见道的福德资粮,以及懂得三宝的尊贵;当做得够多的时候,就会起心动念开始思考说:难道佛法就只是这样行善而已吗?难道这就是成佛之道吗?到那时候就会慢慢开始有修学佛教的因缘了。反过 三摩地

2018-07-23

其实像现代这种以经济发展为思考主轴,用旧即丢的习惯,是真的过于浪费资源,太不环保,太损福德。所以像世尊所教导的方式,能修补就修补,真的坏到不能修补了才换新,这样才是比较正确的作法。再来世尊又说:有患鼠、蛇、壁虱、毒虫,能为除遣。(《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如果修行人的住处有鼠、蛇为患,或是有壁虱、毒虫的话,就要去为他们除遣:把蛇、鼠、害虫灭除 三摩地

2018-07-23

那如果是这样的话,变成说没有办法断除三界中的生死苦,因为本来有芽的话,它一定会滋长啊!不管你贪不贪爱,它都会滋长,那是错的!虽然说这个譬喻好像很简单,可是它的道理是很深的,我们要来思考它。当然外道听到佛陀这样说的譬喻,认为还是说子中先有芽,只是说这个了因有差别,所以又有一段对话是这样的,中这么说:【若言:了因二种:一多、二少,多则见大,少则见小。犹 三摩地

2018-07-23

那有的人会这样子想,偏差地认为说:既然转依了自心如来,是无我无所求,那么不求果报,是不是就不必布施了?如果有人这样子偏差地去思考的话,他就要再来思考说:如果是这样,是不是一切法都是常?都是固定的?如果是常、是固定的,那么就没有因果啰!可是一切法都是无常,都不是固定的,所以有因果;所以布施能够得果报啊,所以就是需要布施,才有办法去得佛菩提道上的实证的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因为身边没有真善知识的摄受,而让自己内心深处的这个误解折磨了自己以及家人多年;并且是在自己因为不孝养父母而吃足了苦头之后,才有因缘反复思考,并依照萧平实导师的教导,如实地去改正自己的行为之后,问题才得以消弭。也因为这个改变,而导正了自己对于布施的认识;同时,只要是看到佛经中有对于孝养父母的开示,便愿意多读个几遍,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譬如下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