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当通过苦圣谛的观察,了知三界六道皆是苦后就会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苦呢?苦的来源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苦呢?这就是苦集圣谛所要探讨的内容!为什么会有集呢?事实上是跟如来藏有关系,由于众生的贪着,喜欢这些五根,如来藏就帮我们出生了五根。所以声闻人,从根本上了解这个道理,他会相信并听从佛陀所说如来藏之理。为什么我们会有五阴呢?为什么会有色阴、受阴、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譬如说我们吃饭一定是自己饱,不会因为我们吃饭,结果别人饱,也不会因为别人吃饭就我们饱了,这就是最基本的因果,我们可以来思考:我们在人间里面,可能彼此之间都有很多的关系。譬如说,假设是杀人好了,譬如说可能是两个对方,在晚上作战,那结果甲方打了一个,把对方杀死掉,结果杀的人他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等等,都不能了知对方,乃至他的意识也不了知,他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观察了苦圣谛之后就会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苦呢?苦的来源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苦呢?这就是苦集圣谛所要探讨的内容!为什么会有集呢?事实上是跟如来藏有关系,由于众生的贪着,喜欢这些五根,如来藏就帮我们出生了五根。所以声闻人,从根本上了解这个道理,他会相信并听从佛陀所说如来藏之理。为什么我们会有五阴呢?为什么会有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呢?就是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同时也失去这种语言当中所包括的若干的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海洋、生物、医学、植物、历史、神话、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物的知识和思考。这里一个重点是说:信息都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如果这一些记忆真的是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人们的记忆、人类的记忆又是依于什么而建立呢?你如果问一个凡夫俗子,他一定会说:我用我的头脑记。乃至进步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无始劫以来,众生在探究灭苦之道时常思考的是如何才能免受生死之苦,很少想过法界的实相是什么,等到众生起疑,想要探究万法的实相时,才第一次与无始无明相应,故《胜鬘经》称之为心不相应无始无明住地。六住菩萨能断一念无明之见一处住地烦恼,七住菩萨开悟明心始破无始无明,七地进断一念无明之欲爱、色爱、有爱三种住地烦恼。故菩萨不需断尽一念无明,便可直破无始无明,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如果我们没有把这个愿讲出来,我们只是在心里面绕,那就不算数,因为佛陀或是其他人或是菩萨就不知道你是在思考呢?还是说你真的是在发愿,所以发愿一定是出口成愿。所以我们希望大家以后在发愿的时候,在发起善愿、发起正愿的时候,应该在佛前出口成愿,真正把发愿的这个愿呢把它说出来,让自己能够听到、也让诸佛菩萨能够知道,表示你不是只是在考虑而已,而是你真正下定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综上,种福田时必须认真思考:我们将要拿出去布施的钱财清净不清净?我有没有用求世法的不清净心来布施?我所要种的福田是否清净?这三种因素都要好好考虑到。种到不净福田与种到清净福田,二者的果报相差很大,所以佛特地为我们说明,希望我们种福田时要有智慧,可以对佛菩提的修证有更大的帮助。(原标题:关于种福田)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有行者先阅读此书后,返向所亲近之善知识问及书中之义理,还请担任善知识者莫生烦恼,应藉此因缘重新思考过去所忽略之深度广度与连贯性之佛法理路,若能因此而得大利益,皆回向于诸修学佛之真实者,得能于佛法道业上勇猛精进,早日遇真善知识而得心开见佛,上品往生极乐世界,能回入娑婆利益广大众生,速证佛果!末学正德敬序公元二○○三年孟秋第一章绪言长久以来,念佛回向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还有一件事情也非常重要,就是要告诉他:放下这一切,不要再去计较,不要再去思考,包括要连自己都应该要放下!这是什么意思呢?现在外面很多错误的善知识,总是不断地要我们把握自己,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还要了了分明;但是这一些都是意识心的境界。在我们即将往生的时候,各种的器官,包括了五根—眼耳鼻舌身,都会一一的损坏,而渐渐地失去功能;意识又被叫作五俱 | admin 2018-07-20 |
![]() |
中阴阶段之意识比较简劣,无法做精细之思考,大都会随习气而行;如果是意外身亡,无法舍离人间之眷属与资财,于七七届满前都没有去投胎,便会落入饿鬼道中。若死后有所谓报复生人或者扰乱生人之行,应该属于饿鬼道之法,而不是中阴身的法。(三)弥勒菩萨于《瑜伽师地论》中说:「…识已住故,然于境界起戏论爱,随所当生,即彼形类中有(中阴)而生。又中有眼,犹如天眼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出了小参室,心头茫茫然,回到座位上,按照导师的吩咐坐下来思考;从那时起,就是两眼发直、瞪著佛菩萨圣像,脑袋空洞洞,我知道这个问题是台北教材里的一部分,可是我什么概念也没有,该从何下手?眼睛看累了,就忏悔、礼佛、发愿,祈求佛菩萨加被。大概两个小时以后吧,已经想不下去了;那时也找出一些眉目,想向监香老师请问一下思惟理路方向是否正确,如果不对,好把握时间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四天,经与监香张老师小参,导引我思考的方向,终于如释重负,对整个问题了然于胸。在等待小参的时刻,很有自信的将整体○○○○以○○○○○分类为主,再做一次整理。等到进了小参室,向主三和尚报告结果,经认可后,更确立了真心的体性(与经中所说的相同)。之后交待回座喝茶,体验以○○、○○、○○○○三种方式喝茶之运作情形;真心与妄心是要经由这样体验,才能了知此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就将参究过程报告主三和尚,虽然最后一道题目从未听闻,我却能未经思考马上回答,终于过关。真是感恩再感恩。导师要我喝茶整理,没想到要喝这口般若茶,还真不简单;本以为已经喝出很多禅味,结果一进小参室,经导师开示,我所体会的真像小巫见大巫。内心觉得导师真是智慧如海,才真正体会:喝这口茶,好像世尊驾临演说一部大藏经。也让我明白:明心破参,只是初见道,才只是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相较他们,我也是多么的幸运!我是不是该认真思考、更加精进,不要再虚度光阴。更何况萧老师常说:“成佛之道是迟早都要走的路,与其晚走,不如早走。”因此便报名今年十一月的精进禅三。心中也想:反正第一次报名,也不见得会被录取,或许届时也可能收到不录取的通知。但若不开始第一次报名的尝试,哪里有将来第二次、第三次……终被录取的机会?四天三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既然种子如瀑流,再怎么微细也应该有点察觉吧!于是便开始做实验:眼见色时,注意看看□□有没有这种微小东西流动的感觉?结果:有!于是再试试耳闻声时,耳朵中有没有?有!手摸地时呢?有!鼻子呼吸时呢?有!舌头碰触口中的东西时呢?有!当我在思考时,头部也有同样的情形产生。那是不是随我的注意力□□呢?于是便全身上下,随便注意一番,一下子手臂、一下子脚、□□□□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陆老师看我一点信心都没有,就苦笑著跟我说:“禅不是靠逻辑思考而得,若无触证之体验,就没有功德受用,再去参!”回到禅堂,我的心里有两种想法在交战,第一个是:其实我悟的是对的,只是我太没信心,所以陆老师不肯定我;第二个是:我弄错了,其实根本不是这一个心。于是我就将原本所触证的先放在一边,再继续用思惟观的方式参究;可是只要我一不想那个原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于是他便放下经本,用心参究,以至于行住坐卧,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可是,到头来还是一无所得。后来,一个春日的夜晚,窗外月光皎洁,无名僧正在参房用功,忽然听到黄莺的啼叫,心中的疑团一下子脱落了,豁然大悟。于是他便接着前两句,作偈曰:“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春至百花开,黄莺啼柳上。” (原标题:85无名僧悟道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张商英正站在那儿思考,从悦禅师便道:“佛法不是这个道理。”过了一会儿,张商英便转移话题,说道:“闻公善文章。”从悦禅师一听,便大笑,说道:“运使失却一只眼了也。从悦,临济九世孙,对运使论文章,正如运使对从悦论禅也。”张商英曾经得到过东林常总禅师的印可,因此他对从悦禅师的话并不以为然。谈话中间,张商英不时地称赏东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神秀大师多日思考,便于夜里密书一偈于粉墙上:“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随即传诵于寺中。后时卢行者闻得,便知神秀根本未悟,问明大众诵偈之来龙去脉,乃请张别驾依自己口念之语,再于神秀偈后别书一偈于粉墙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星云法师曾以此偈为主轴,二度公开而盛大地讲解《六祖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虽年事以高,常思考寺庙的发展,积极提携后生,整理法语公案,为弘扬佛法贡献出毕生的精力。绍兴三十一年(1162)退居径山寺明月堂。宗杲在建王府邸为建王(即后来登位的孝宗皇帝)请升堂偈:“豁开顶门眼。照彻大千界。既作法中王。于法得自在。”宋孝宗(时为建王)为褒奖宗杲,特赐与“大慧禅师”之称号,并亲书匾额“妙喜庵”三个大字,悬挂 | 三摩地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