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业习的启动是由意根末那主导而启动,而业种的造作是由意识观察、思惟、造作后,加上意根思心所的同意之后而形成。其实,不管意识如何造业,不管它如何的思惟造作而形成多少的新习气,基本上都是由潜藏于如来藏中的潜意识末那之无始习气种子而来,也就是由无始以来之贪、瞋、痴无明化身而来。这个潜藏于潜意识末那深处之「习气档案」,不断地被意识提取出来实行,然后又不断地「 三摩地

2018-07-21

这种微笑是由于意根末那触到苦、乐、忧、喜、舍之「乐贪」的法尘时,由五遍行之思心所直接传来的讯息,它的讯息是非常直接的,它是内心深沉情绪的直接投射,其微笑的反应也是非常直接而不会凝滞,故其笑容往往是非常自然而灿烂的,所以其所牵动的肌肉是深沉而持久的。基本上,它是用现量为其处理微笑讯息的主轴,也就是当意根末那由警心作意开始,剎那之间完成了触、受、想、思 三摩地

2018-07-21

其中眼识见分分别内色尘相分之颜色、明暗等等,意识再依据过去的经验而判断详细的色彩、明暗、形状、大小的内容,乃至生起贪染喜厌等心行,再由第七识思心所取舍。由此可知,能够显现色尘相,是透过眼根(含眼扶尘根及眼胜义根)与色尘相接触,而引生色尘相分及眼识见分,再由眼识见分来分别相分,让众生以为真实的接触到外境;这事实已经很清楚的证明眼识不等于视觉神经,所以 三摩地

2018-07-21

至于真实的不退,就得要等到初地入地心对般若通达以后了;所以佛说菩萨性的发起,得要靠众生的善法欲,再加上思心所的确定:决定想要利乐有情众生。然后加上遇到善知识的助缘,才能发起佛菩提的菩提心来。所以说,就像众生他本来没有菩提心,但是后来有因缘熏习了,才会有菩提心啊!菩萨的心性也是一样,所以菩萨性也是先无后有,所以不可说菩萨性一定有:不可说众生本来都有菩 三摩地

2018-07-21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24条/2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