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以如是了了分别之心而在六尘境界中处处作主,正是意识觉知心再加上末那识的遍计所执性思心所的运作,这正是众生轮回生死的根由。由如是五种真实理,当知觉知心一念不生之时,不论其无念之时间长或短,心中虽然无语言文字,都仍然是分别心也,不可说是无分别心也。既于六尘了了分明,既知是六尘中能分别之心,当知即是意识心也。如是,行者于慧心所上如此观察之,于其余之欲心所 admin

2020-07-06

  也就是六识,眼有眼的受心所、想心所、跟思心所,耳有耳的受心所、想心所跟思心所,所以这个就是在说明唯识学里面的遍行心所。那前面的五阴所说的是别境,因为有所谓的受阴、想阴,还有行阴、还有识阴,它说的是别境──了别境界。可是到了五受阴的时候,它所说的是遍行,因为它不是别境,可是遍行里面的受想心所,跟别境的受想的境界了别,还是有关系的,可是这两个彼此之间的 admin

2020-06-12

  此因灭尽定中末那识未灭,尚有五遍行之作意、触、思心所法作用,唯除受想心所;故于如来藏所现内相分显现其入定前预设出定之状态时,便于触此境时起于作意,由作意而起思心所思心所则决定唤起受想心所;然因受想心所须依意识同为运作,遂唤起意识;意识起已,便渐渐出定,回复三界觉观。此诸过程皆须出于三昧后方能叙述,非于三昧中能叙说之——唯除有觉有观三昧&m admin

2020-06-08

  此因灭尽定中末那识未灭,尚有五遍行之作意、触、思心所法作用,唯除受想心所;故于如来藏所现内相分显现其入定前预设出定之状态时,便于触此境时起于作意,由作意而起思心所思心所则决定唤起受想心所;然因受想心所须依意识同为运作,遂唤起意识;意识起已,便渐渐出定,回复三界觉观。此诸过程皆须出于三昧后方能叙述,非于三昧中能叙说之——唯除有觉有观三昧&m admin

2020-06-08

如果有旁人在场,而场所或时机不对,也可以在心里默念回向;甚至于只要心里闪过一丝回向的念头,也会有回向的效果出现;因为回向之所以能够产生作用,是由于如来藏的缘故;而如来藏了众生心行,并不是透过语言文字,当末那起决定的作意和思心所时,如来藏就已经了知了,并不是要等到语言文字出现之后祂才了知。因此,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可以回向,没有问题。还有人问:诵经 admin

2020-02-21

色身若坏时,意根末那是不随之败坏的,乃随业力牵引,随所生所系,于三界六道中往生,过去世中之意根染污习气也带至未来世中,直修至俱解脱阿罗汉,入灭尽定(灭受想定)时,意根末那会少分的消失,意根的五遍行─触、作意、受、想、思心所,灭了受想两心所,而入灭尽定,意根还有少分继续存在。入了无余涅槃时,十八界俱灭,意根末那则是永灭无余。以上略辨从信法师对意根之误 admin

2020-02-21

如果有旁人在场,而场所或时机不对,也可以在心里默念回向;甚至于只要心里闪过一丝的回向的念头,也会有回向的效果出现;因为回向之所以能够产生作用,是由于如来藏的缘故,而如来藏了众生心行,并不是透过语言文字的,当末那起决定的作意和思心所时,如来藏就已经了知了,并不是等到语言文字出现之后祂才了知。因此,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可以回向,没有问题。阿弥陀佛!-- admin

2020-02-20

思者(行阴)谓六识了知六尘后,生起思心所—决定执取或舍离该尘境—当思心所继续存在不断,对六尘的取舍就有了决定性的作用,故名思阴;思阴又名行阴——决定的本身就是心行,而决定之后还会有其他心行的现起,这也都是心的行阴;乃至进一步产生了口行与身行,也都是行阴所摄。如是,由于色阴与识阴的和合运作,就有受、想、行阴的不断生起与运作。而色阴 admin

2020-02-18

思阴者又名行阴,谓六识面对六尘时之思心所继续存在不断,已对六尘有决定性——继续取或继续舍离,故名思阴;决定之后就有了心行,因此又名心的行阴,乃至进一步有了口行与身行,也都是行阴。但是由于色、识二阴运作的缘故,即有受阴、想阴、行阴运作不断。色阴是指十八界法中的五色根与五尘,都是入胎后才渐渐出生的缘生法,未来必定会灭,是故其性不实而虚妄;由色 admin

2019-04-24

至于真实的不退,就得要等到初地入地心对般若通达以后了;所以佛说菩萨性的发起,得要靠众生的善法欲,再加上思心所的确定:决定想要利乐有情众生。然后加上遇到善知识的助缘,才能发起佛菩提的菩提心来。(原标题:菩萨性是何时才算具足呢?) 三摩地

2018-07-23

此因灭尽定中末那识未灭,尚有五遍行之作意、触、思心所法作用,唯除受想心所;故于如来藏所现内相分显现其入定前预设出定之状态时,便于触此境时起于作意,由作意而起思心所思心所则决定唤起受想心所;然因受想心所须依意识同为运作,遂唤起意识;意识起已,便渐渐出定,回复三界觉观。此诸过程皆须出于三昧后方能叙述,非于三昧中能叙说之——唯除有觉有观三昧&m 三摩地

2018-07-23

至于意根会导致意识的现行,主要在衪的两个心所法,就是意根的五遍行中的作意和思心所,由这两个心所有法而导致意识有时暂断、有时再起,所以无明与意根的心行会导致意识的现起或暂断。但这样还没有具足一念,仍只是意根的心行与无明而已。意识现起又开始缘于名与色:我有受想行识,我有苦乐忧喜舍受,我有心行的存在。众生虽然不知道意根与阿赖耶识的心行,却把意识与阿赖耶识 三摩地

2018-07-23

至于真实的不退,就得要等到初地入地心对般若通达以后了;所以佛说菩萨性的发起,得要靠众生的善法欲,再加上思心所的确定:决定想要利乐有情众生。然后加上遇到善知识的助缘,才能发起佛菩提的菩提心来。(原标题:菩萨性是何时才算具足) 三摩地

2018-07-23

其中眼识见分分别内色尘相分之颜色、明暗等等,意识再依据过去的经验而判断详细的色彩、明暗、形状、大小的内容,乃至生起贪染喜厌等心行,再由第七识思心所取舍。由此可知,能够显现色尘相,是透过眼根(含眼扶尘根及眼胜义根)与色尘相接触,而引生色尘相分及眼识见分,再由眼识见分来分别相分,让众生以为真实的接触到外境;这事实已经很清楚的证明眼识不等于视觉神经,所以 三摩地

2018-07-23

业习的启动是由意根末那主导而启动,而业种的造作是由意识观察、思惟、造作后,加上意根思心所的同意之后而形成。其实,不管意识如何造业,不管它如何的思惟造作而形成多少的新习气,基本上都是由潜藏于如来藏中的潜意识末那之无始习气种子而来,也就是由无始以来之贪、瞋、痴无明化身而来。这个潜藏于潜意识末那深处之「习气档案」,不断地被意识提取出来实行,然后又不断地「 三摩地

2018-07-23

至于意根会导致意识的现行,主要在衪的两个心所法,就是意根的五遍行中的作意和思心所,由这两个心所有法而导致意识有时暂断、有时再起,所以无明与意根的心行会导致意识的现起或暂断。但这样还没有具足一念,仍只是意根的心行与无明而已。意识现起又开始缘于名与色:我有受想行识,我有苦乐忧喜舍受,我有心行的存在。众生虽然不知道意根与阿赖耶识的心行,却把意识与阿赖耶识 三摩地

2018-07-23

至于真实的不退,就得要等到初地入地心对般若通达以后了;所以佛说菩萨性的发起,得要靠众生的善法欲,再加上思心所的确定:决定想要利乐有情众生。然后加上遇到善知识的助缘,才能发起佛菩提的菩提心来。(原标题:菩萨性是何时才算具足呢?)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有旁人在场,而场所或时机不对,也可以在心里默念回向;甚至于只要心里闪过一丝的回向的念头,也会有回向的效果出现;因为回向之所以能够产生作用,是由于如来藏的缘故,而如来藏了众生心行,并不是透过语言文字的,当末那起决定的作意和思心所时,如来藏就已经了知了,并不是等到语言文字出现之后祂才了知。因此,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可以回向,没有问题。-----《三乘 三摩地

2018-07-22

至于五蕴的运作又是如何?简述如下:众生之色蕴配合识蕴而由身口意造作诸业,感得苦、乐、舍三受等受蕴,再由了知苦、乐、舍三受而有想蕴;随着这些顺心境、违心境、不顺不违心境的了知而产生想要继续接触,或想要远离,或不想接触也不想远离的思心所,继之生起了身口意等远离恶境或趣向顺心境的行为,都是行蕴;乃至识蕴之识别、记忆、想象、贪求或远离,以及运作语文的思惟等 三摩地

2018-07-22

业习的启动是由意根末那主导而启动,而业种的造作是由意识观察、思惟、造作后,加上意根思心所的同意之后而形成。其实,不管意识如何造业,不管它如何的思惟造作而形成多少的新习气,基本上都是由潜藏于如来藏中的潜意识末那之无始习气种子而来,也就是由无始以来之贪、瞋、痴无明化身而来。这个潜藏于潜意识末那深处之「习气档案」,不断地被意识提取出来实行,然后又不断地「 三摩地

2018-07-21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24条/2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