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过眼境已,踊跃欢喜,各各称叹如来功德,具足念佛;还入城中,向友称王称叹大乘;城中女人七岁以上,化以大乘;友称大王亦以大乘化诸男子七岁以上,举国人民皆向大乘。尔时世尊入祇桓林,告长老阿难,及念天帝释。应时帝释与诸眷属忽然而至,住于佛前。尔时世尊向天帝释及长老阿难广说此经,说已告帝释言:汝当受持、读诵此经。㤭尸迦!善男子、善女人,于恒沙劫修菩提行,行六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作是念已,发大誓愿,一心专念佛及菩萨。以生如是决定心故,于此命终必得往生余佛刹中见佛菩萨,信心成就永离恶趣。如经中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诸善根回向愿生,决定得生。常见彼佛,信心增长,永不退转;于彼闻法,观佛法身,渐次修行得入正位。云何利益分?如是大乘秘密句义,今已略说;若有众生欲于如来甚深境界广中生净信、觉、解心,入大乘 | 三摩地 2018-07-21 |
|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违远;若众 | 三摩地 2018-07-21 |
|
是故当知,是为第一奇特希有,所谓如来说一切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 念佛品第二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于此法中,云何为恶知识?云何为善知识?”佛告舍利弗:“若有比丘教余比丘:‘比丘,汝当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比丘,汝当观身取是身相,所谓不净,当观一切诸有为法皆悉无常,观一切法空无有我 | 三摩地 2018-07-21 |
|
逮得正法所谓念佛三昧。或复说言修无常想是名为道。如告比丘有能多修无常想者。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说空寂阿兰若处独坐思惟。能得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时说言为人演法是名为道。若闻法已疑网即断。疑网断已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时说言持戒是道。如告阿难若有精勤修持禁戒。是人则度生死大苦。或时说言亲近善友是名为道。如告阿难。若有亲近善知识者则具净戒 | 三摩地 2018-07-21 |
|
无相念佛之心。(15).能看见话的前头的心。(以上诸心皆常见外道之常,其实非常。)(16).没有如来藏真如,一切皆空,一切法缘起缘灭,无佛无法无僧,亦无解脱。(此乃断见,依常见之心而有。)二、辨正:三、唯如来藏(阿赖耶、庵摩罗识)异熟性故,其体永不坏灭而内容有变易、有作用,故成佛时能变为真如,故非常非断。如来藏于五位中及无余依涅槃中皆自在,故非无常。不生灭之 | 三摩地 2018-07-21 |
|
然而,离念灵知境界甚易证得,只需将无相念佛之净念舍弃,即成离念灵知境界,这是一切已会无相念佛之人都能轻易转入之境界,因为无相念佛境界远超离念灵知境界甚多。然而证得离念灵知境界者,想要在离念灵知境界中生起忆佛之无相净念,却非易事,往往需人教导之后,努力修习数月乃至经年以后,方能得入。郑昂亦复如是,以己之境度大慧智能境界,焉是有智之人?郑尚明初见大慧之 | 三摩地 2018-07-21 |
|
这也是为什么正觉讲堂要施设无相念佛来作为断我见,证得未到定来断我见—以定然后而慧—这样一个施设的一个目的。无相念佛虽然不是真实无相,不是真实离相,不是如来藏,可是依无相念佛的练习,依拜佛这样子的一个法门的施设,可以让众生们——修学佛法的众生们,能够渐渐地摄心为戒,乃至能够渐渐地净念相继,而发起未到地定。依于这一个能够离开五尘境干 | 三摩地 2018-07-21 |
|
】《密严经》:【金刚藏!如来常住,恒不变易,是修念佛观行之境,名如来藏;犹如虚空不可坏灭,名涅盘界,亦名法界。】阿赖耶识是常住法《楞伽经》卷一〈一切佛语心品之一〉云:「藏识海常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切佛语心品之四):【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著作者。 | 三摩地 2018-07-21 |
|
而萧老师所倡之无相念佛,正是直接擒服意根这只猿猴的金箍咒,当无相念佛得力时,也就是意识的慧心所转易意根的思心所念佛成功的时候,此时的思心所是时时与佛相应的,是与无漏慧相应的,故其所流露出来的身行或口行,当然容易与清净的无漏法相应。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比微笑生动、有趣的事例还很多,就等着大家去发现。对一个有心修学「唯心识观」的人来说,最引人入胜的部分, | 三摩地 2018-07-21 |
|
根据经中世尊的开示,虽是五逆十恶之人,只要他临命终的时候,因为过去世种过善因,今生能遇到善知识教他忏悔念佛,还是有机会得蒙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的愿力以及无尽的智慧,摄受往生极乐世界下品下生,因此得脱离三界轮回之苦;然而这样的下品下生者,需于莲花中住十二大劫(极乐世界每日相当于娑婆世界之一大劫)才可出离莲花,然后再继续修学菩萨法道;因此往生极乐世界虽然可 | 三摩地 2018-07-21 |
|
b、以法定心:以数息、念佛、忆佛、观心、内观,或方法摄心而定住之意识心,(有人会将此意识心误认为阿赖耶识真心)。c、常寂常照:以一念不生时常寂常照之灵知心为真心。此境界犹有观照寂照,不离知也,犹是妄心。此中有十余种定境变化,皆幻而不实,执即着魔。d、遍满虚空:于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中,定心扩散,便以出现遍满虚空境界之意识心为真心,不离有所得有境界法,仍 | 三摩地 2018-07-21 |
|
可是散乱的意识心没有能力可以担任这些功德,没有能力可以成就静虑的功德,所以需要修学制心一处的功夫!制心一处的功夫,我们所修学的是导师运用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里面的忆佛念佛的方法;搭配了拜佛的方便,从拜佛中来修炼定力!忆佛拜佛中修炼的方法,是直接对治意根以及意识的散乱以及攀缘!修炼的过程里面,让自己能够摄心安住于清净的忆佛的念,来对治意根以及意识 | admin 2018-07-21 |
|
参禅以在娑婆世界求悟为目标,而净土法门主要是以念佛求生净土为标的。实修大乘之行门大乘佛法的行门,统摄于禅与定;八万四千法门,皆汇归于净土,故禅与净土圆融无碍。净土之念佛法门有多种,譬如《佛说阿弥陀经》说持名念佛,《观无量寿佛经》说观想念佛,《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说系念思维念佛,《楞严经》说念佛圆通法门(念佛三昧)。学人若由浅入深,精进念佛,最终必定会 | admin 2018-07-21 |
|
譬如有人修习无相念佛之法成功者,觉知心常处于净念相继境界中而不起世俗法上之妄念,却能继续忆念所忆所念之佛或大菩萨,则知一念不生之觉知心是与念心所相应者,当知依佛菩萨圣教所说即是意识心也。又如有人修习念佛法门,打佛七之静坐无声时,正处于一念不生之定境中,然而却无妨提起净念忆佛念佛,保持自己对佛菩萨之忆念,当知能念之觉知心即是意识心;又如有人正在静坐而 | admin 2018-07-21 |
|
礼佛拜佛念佛,这都是福德,回向功德给自己某某某的冤亲债主,令得解冤释结,也是自己应该作的,这些都是福德功德,平常佛前忏悔业障,如理诵拜大悲忏,乃至八十八佛洪名宝忏,也都是福德功德,自己于华严经典上的「十行」「十无尽」「十回向」乃至「十地」诸品,耐心读完一遍,乃至其中一品「十行品」至少读一遍,了解菩萨志行的可贵,这样自己心甘情愿地到佛前发起自己的读后 | admin 2018-07-21 |
|
”因此,我们一直在倡导《楞严经》的首楞严三昧,我们倡导第二十四种忆佛念佛的方法,这也是首楞严定的一种;修学这个功夫以后,看见佛性就能了了分明。但是有的菩萨修到九地还不见性,那是声闻缘觉的种性,定多慧少。定慧相等的话,完全圆满具足,那就像佛一样,所以说“诸佛如来眼见佛性,了了分明!定慧等故。”因此要见佛性,必须要有定力和慧力,这是见性 | admin 2018-07-21 |
|
这么多的娑婆世界,难道只有禅而没有念佛法门吗?有!不是没有。犹如释迦世尊在这个世界赞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赞叹十方诸佛的世界;十方诸佛亦然,同样也赞叹释迦世尊的世界,只是十方诸佛一向都不自赞毁他,不赞叹自己,不诽谤任何诸佛。反过来都赞叹十方一切诸佛,不赞叹自己。有时候怕众生对自己所亲近的佛有所误会、生轻蔑心,因此会点一下,但也只是点到为止。譬如《佛 | admin 2018-07-21 |
|
参禅以在娑婆世界求悟为目标,而净土法门主要是以念佛求生净土为标的。实修大乘之行门大乘佛法的行门,统摄于禅与定;八万四千法门,皆汇归于净土,故禅与净土圆融无碍。净土之念佛法门有多种,譬如《佛说阿弥陀经》说持名念佛,《观无量寿佛经》说观想念佛,《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说系念思维念佛,《楞严经》说念佛圆通法门(念佛三昧)。学人若由浅入深,精进念佛,最终必定会 | admin 2018-07-21 |
|
善财所参访的善知识,初三位是出家的比丘;开示的法门,是念佛,观法,处众,正确的信解三宝,是修学佛法的前提。其它的善知识,比丘、比丘尼以外,有语言学者、艺术工作者、建筑的数学家、医师、国王、鬻香师、航海者、法官;总之,出家菩萨以外,在家菩萨是普入各阶层的;也有深入外道,以外道身份而教化外道入佛法的。善知识们的诱化方便,都是以自己所知所行来教人,所以形 | admin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