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有了正念与正知,这时候我们如果想要修学念佛三昧,或者是说我们有愿心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可以成就;但是我们一定要非常知道我们的意识心和末那心的体性,定的过程绝对不要去想:我能够一坐下来,马上就能够入定。特别是开始练习的时候,我们对于这样的功夫还不熟悉,一定要多花一点时间让自己轻轻的内摄,而且一次又一次地提醒自己,并且渐渐地增加自己忆佛的时辰。除此 三摩地

2018-07-23

念佛在动中修,所以有相的念佛三昧也好,无相的念佛三昧也好,只要修成了,时时刻刻,动中、静中都是在一心的状态,这叫作定,是事相上的定。我们经由念佛的事一心的功夫可以知道,从念佛的法门能够得到戒和定的那些过程和功德受用。有了这样的了知以后,那就有了慧,这个是属于事相上的世间的慧。由此可知,事一心中是可以让人由戒生定、由定发慧;难怪前面我们所引的《长阿含 三摩地

2018-07-23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正觉教团三乘菩提念佛法门系列的节目,是按照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这本论着的内涵来讲述的。我们现在的课程进度正进行到前资粮的部分。这个部分主要是在说明求生诸佛净土的三种资粮,也就是信、愿、行的部分。前面正礼老师为大家介绍了信与愿的部分;至于第三个资粮----行的部分,当中有两个细项,也就是事行的资粮以及理行的资粮。这两个部分,也 三摩地

2018-07-23

有了正念与正知,这时候我们如果想要修学念佛三昧,或者是说我们有愿心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可以成就;但是我们一定要非常知道我们的意识心和末那心的体性,定的过程绝对不要去想:我能够一坐下来,马上就能够入定。特别是开始练习的时候,我们对于这样的功夫还不熟悉,一定要多花一点时间让自己轻轻的内摄,而且一次又一次地提醒自己,并且渐渐地增加自己忆佛的时辰。除此 三摩地

2018-07-23

对于定力的提升,可以依本会平实导师所教授的无相拜佛方式来锻炼,此无相拜佛功夫是最适合现代工作繁忙的修行人来学,也是最容易培养及提升「动中定力」的方法(请参阅《无相念佛》、《念佛三昧修学次第》、《如何契入念佛法门》等书)。有动夫的人容易跟初禅相应,因为初禅是有觉有观三昧,动中容易相应。因此,定力的锻炼并不一定要以打坐、的方式为之。只要有了未到地定的定 三摩地

2018-07-23

”《念佛三昧经》“舍利弗,二十年中,常勤修习毗婆舍那,行住坐卧,正念观察,曾无动乱。”《自在王菩萨经》“金刚齐比丘,修习正法,诸魔隐身伺之,千岁伺之,不见一念心散可得恼乱。”《如来智印经》“轮王慧起舍国出家,三千岁系念,亦不倚卧。”《中阿含经》“尊者阿那律陀,尊者难提,尊者金毗罗,共住林中,后先乞食,各归坐禅 三摩地

2018-07-23

答:导师平实居士说(见《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三章第三节):【佛入灭前,曾告诫们,重戒要持,小小戒可舍。小小戒之弃舍,系因各地方人情、义理、法律之不同,导致事实上不可能受持而不得不舍戒。所以佛说:「我所未制戒,他方认为应行者,不得不行。我所已制戒,他方认为不应行者,即不应行。」这就是重戒不能舍,小戒则应视当时当地情况、因缘不同而作判断。例如戒杀生,杀 三摩地

2018-07-23

答:导师平实居士说(见《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三章第三节):【佛入灭前,曾告诫们,重戒要持,小小戒可舍。小小戒之弃舍,系因各地方人情、义理、法律之不同,导致事实上不可能受持而不得不舍戒。所以佛说:「我所未制戒,他方认为应行者,不得不行。我所已制戒,他方认为不应行者,即不应行。」这就是重戒不能舍,小戒则应视当时当地情况、因缘不同而作判断。例如戒杀生,杀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亦于《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一篇〈念佛法门之殊胜与前方便〉当中有如下开示:六度诠旨是菩萨法门。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智能。布施有财布施、无畏布施与法布施;财施是赈济贫穷以及助成一切的善业。无畏布施是施予众生安稳、没有恐怖。……而法施为佛法之布施;把我们所学的佛法告知有缘者,使其同蒙法利。布施为菩萨修行之第一度,亦为最重要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如何发起菩提心的方法可参考《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一辑,P83-136中的相关开示。===========菩萨种性的开示(优婆塞戒经)云:原文如下:善男子!非得菩提故名菩萨,何以故?得菩提者名之为佛,未得菩提乃名菩萨,亦非性故名菩萨也。善男子!一切众生无菩提性,如诸众生无人天性、狮子虎狼狗犬等性;现在世中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一篇第三章第三节三资粮之三︰行(原标题:发菩提心有三个层次) 三摩地

2018-07-23

待事理二障消除,自然渐渐深入楞严大定而证得诸种念佛三昧(注四)另有念佛人或持咒者,于日常生活中执持佛号或固定一咒而心中念念不舍,并于每日固定时段打坐一至二小时,坐中合掌或作手印,专念佛号或咒语;起初是高唱耳闻,心心不离佛号或咒语,不急不徐,专念专称;散乱之心,渐渐统一,安适自在,无牵无挂。有智之人,此时口中仍然安详唱念不辍,而心中不再忆念佛号咒语之 三摩地

2018-07-23

待事理二障消除,自然渐渐深入楞严大定而证得诸种念佛三昧(注三)。另有念佛人或持咒者,于日常生活中执持佛号或固定一咒而心中念念不舍,并于每日固定时段打坐一至二小时,坐中合掌或作手印,专念佛号或咒语;起初是高唱耳闻,心心不离佛号或咒语,不急不徐,专念专称;散乱之心,渐渐统一,安适自在,无牵无挂。有智之人,此时口中仍然安详唱念不辍,而心中不再忆念佛号咒语 三摩地

2018-07-23

所谓禅法,即是莲宗所谓参禅念佛三昧究竟法门。修学佛法应有目标。订下目标后,即应依所订次第目标,全力以赴。不应漫无目标、到处凑热闹,浪费宝贵生命。精进学佛者,目标大约有二:一为求生诸佛净土。二为求明心见性、解脱生死。若不订下目标,戮力以赴,即非精进。求生极乐净土或诸佛净土者,请阅《如何契入念佛法门》、《念佛三昧修学次第》、《无相念佛》(注一)等书。此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在各书多处皆有说明道共戒、定共戒之开示,如《楞伽经详解》、《念佛三昧修学次第》及公案拈提等。道共戒又名性戒,不共外道、凡夫,实乃佛实证三乘菩提之道所成,见道、修道后转依于所证而摄心为戒,依见、修道无漏功德受用而行,不拘戒相,与道相应,故自然不犯戒,但以摄心住于正道为戒,是名持道共戒者,有别于凡夫未证者需要依于戒相而摄心持守。定共戒者,谓修学 三摩地

2018-07-23

刚满两年时,有一天正骑着机车,突然间佛号遍满,不念而念,佛号的声音一直存在耳中,从此念到哪里佛号就到哪里(恩师说这是持名念佛的念佛三昧)。就在这个时候,遇到一位师姐,要我看话头,并说看话头会开悟。因从来没有听过什么是话头,就问她:什么是话头?要如何看?她回答说:你就一直念'念佛是谁'。(现在知道这是话尾而不是话头),她并且给了我恩师的电话。与恩师素昧 三摩地

2018-07-23

---第043期 问一、请问我生活中的障碍比较多,近来喜欢念地藏菩萨,因为地藏菩萨的广大悲愿,会令我比较有信心去处理世间事和走好修行的每一步!毕竟老师将修行的次第都告诉大家了,机不可失,我想以地藏菩萨为忆念的对象来修念佛三昧!我希望今生能明心,任务艰巨;我又身在大陆,可能念地藏菩萨能让我尽快达成此一目标吧?因为祂的悲愿实在广大。但我突然想到了我的怨亲 三摩地

2018-07-22

各位如果想要深入了解真正的念佛次第的话,可以请阅本会平实导师所著的《念佛三昧修学次第》。《念佛三昧修学次第》里面,从我们一般人的迷信、到仰信、到证信,乃至于到持名念佛,一直到实相念佛,都有作详细的论述。如果以念佛、持咒来求感应、求果报的话,那念佛、持咒本身就不是佛法了,因为已经离佛法很远了。如果以念佛跟持咒作为我们修行的助道法,这样的话,念佛跟持咒 三摩地

2018-07-22

念佛在动中修,所以有相的念佛三昧也好,无相的念佛三昧也好,只要修成了,时时刻刻,动中、静中都是在一心的状态,这叫作定,是事相上的定。我们经由念佛的事一心的功夫可以知道,从念佛的法门能够得到戒和定的那些过程和功德受用。有了这样的了知以后,那就有了慧,这个是属于事相上的世间的慧。由此可知,事一心中是可以让人由戒生定、由定发慧;难怪前面我们所引的《长阿含 三摩地

2018-07-22

答:导师平实居士说(见《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三章第三节):【佛入灭前,曾告诫们,重戒要持,小小戒可舍。小小戒之弃舍,系因各地方人情、义理、法律之不同,导致事实上不可能受持而不得不舍戒。所以佛说:「我所未制戒,他方认为应行者,不得不行。我所已制戒,他方认为不应行者,即不应行。」这就是重戒不能舍,小戒则应视当时当地情况、因缘不同而作判断。例如戒杀生,杀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   8   9   下一页»   共179条/9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