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多识喇嘛《破魔金刚箭雨论》vs《邪箭呓语》正元居士著释智诚《般若锋兮金刚焰》vs《假锋虚焰金刚乘》释正安法师著索达吉喇嘛《破除邪说论》vs《真假邪说》正安居士著佛门善知识其他著作:《宗通与说通》、《阿含正义》、《禅 悟前与悟后》、《佛法概论 三乘菩提概说》、《念佛三昧修学次第》、《无相念佛》、《禅净圆融》、《楞严经讲记》、《金刚经宗通》、《法华经 admin

2019-06-19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伽经详解》第六辑、第八辑、《狂密与真密》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及《念佛三昧修学次第》,佛教正觉同修会)空性心如来藏 在大乘法中修学佛法—修学成佛之道—的人,全都必须亲证空性心如来藏,才能真入见道位中,成为真见道的菩萨,位在三贤位的第七住位中。(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 admin

2018-12-27

原来进入正觉正法中修行,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先要圆满家庭亲眷的这个福德资粮,也就是要修三福净业啊!是要孝养父母、好好照顾家人,而不是忤逆家人、远离家人啊!关于这一点,在萧平实导师的《念佛三昧修学次第》中早就讲得非常明白了,可是为什么那时候我却一直都没有看到!原来,那种将家人当成是恶缘而要隔离的做法,是完全违背佛法的啊!我们跟随那位老师学习,居然连这么 admin

2018-11-10

1997年,有位朋友送来一本《无相念佛》以及一本《念佛三昧修学次第》,末学大略地看了看就摆在书柜里了,也没仔细去阅读与思惟理解,只是自顾自地练习“忆佛念”的掌握,对书上提到的“净念相继”十分向往。直到2002年,末学到士林去照顾大嫂,正巧看到正觉讲堂这几个大字,于是就找到讲堂来了;当时是二月份,义工说四月有新班开课,所以末学就报名了,并 admin

2018-08-06

---《念佛三昧修学次第》(原标题:念佛的好处---现世得利) admin

2018-08-04

平实导师在《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三章第三节所讲的三福净业中,有这样的开示:孝养父母:有人说学佛念佛最基本的部分是布施,而内心又盘算着钱赚不多,如何布施?有些人以克扣父母亲之零用钱或家里菜钱来布施。当然,如果父母发心自愿同意或家人同意将节省下来的钱用来布施,这是可以的。若非双亲或家人心甘情愿而克扣他们的钱财去布施,称之为假名布施,非真实布施。真实布施 三摩地

2018-07-23

求生极乐净土或诸佛净土者,请阅《如何契入念佛法门》、《念佛三昧修学次第》、《无相念佛》(注一)等书。此书《禅——悟前与悟后》则是对一切发大心度众而求明心见性之有信心禅子而说。发大心之禅子为自度度他,故应修道。为修道故,应先求见道。菩萨见道即是开悟,开悟即是明心,所谓明心即明我真心、明一切有情之真心,明三世十方诸佛之真心,明心之后便能见性。 三摩地

2018-07-23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正觉教团三乘菩提念佛法门系列的节目,是按照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这本论着的内涵来讲述的。我们现在的课程进度正进行到前资粮的部分。这个部分主要是在说明求生诸佛净土的三种资粮,也就是信、愿、行的部分。前面正礼老师为大家介绍了信与愿的部分;至于第三个资粮----行的部分,当中有两个细项,也就是事行的资粮以及理行的资粮。这两个部分,也 三摩地

2018-07-23

对于定力的提升,可以依本会平实导师所教授的无相拜佛方式来锻炼,此无相拜佛功夫是最适合现代工作繁忙的修行人来学,也是最容易培养及提升「动中定力」的方法(请参阅《无相念佛》、《念佛三昧修学次第》、《如何契入念佛法门》等书)。有动夫的人容易跟初禅相应,因为初禅是有觉有观三昧,动中容易相应。因此,定力的锻炼并不一定要以打坐、的方式为之。只要有了未到地定的定 三摩地

2018-07-23

答:导师平实居士说(见《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三章第三节):【佛入灭前,曾告诫们,重戒要持,小小戒可舍。小小戒之弃舍,系因各地方人情、义理、法律之不同,导致事实上不可能受持而不得不舍戒。所以佛说:「我所未制戒,他方认为应行者,不得不行。我所已制戒,他方认为不应行者,即不应行。」这就是重戒不能舍,小戒则应视当时当地情况、因缘不同而作判断。例如戒杀生,杀 三摩地

2018-07-23

答:导师平实居士说(见《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三章第三节):【佛入灭前,曾告诫们,重戒要持,小小戒可舍。小小戒之弃舍,系因各地方人情、义理、法律之不同,导致事实上不可能受持而不得不舍戒。所以佛说:「我所未制戒,他方认为应行者,不得不行。我所已制戒,他方认为不应行者,即不应行。」这就是重戒不能舍,小戒则应视当时当地情况、因缘不同而作判断。例如戒杀生,杀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亦于《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一篇〈念佛法门之殊胜与前方便〉当中有如下开示:六度诠旨是菩萨法门。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智能。布施有财布施、无畏布施与法布施;财施是赈济贫穷以及助成一切的善业。无畏布施是施予众生安稳、没有恐怖。……而法施为佛法之布施;把我们所学的佛法告知有缘者,使其同蒙法利。布施为菩萨修行之第一度,亦为最重要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如何发起菩提心的方法可参考《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一辑,P83-136中的相关开示。===========菩萨种性的开示(优婆塞戒经)云:原文如下:善男子!非得菩提故名菩萨,何以故?得菩提者名之为佛,未得菩提乃名菩萨,亦非性故名菩萨也。善男子!一切众生无菩提性,如诸众生无人天性、狮子虎狼狗犬等性;现在世中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一篇第三章第三节三资粮之三︰行(原标题:发菩提心有三个层次) 三摩地

2018-07-23

求生极乐净土或诸佛净土者,请阅《如何契入念佛法门》、《念佛三昧修学次第》、《无相念佛》(注一)等书。此书《禅——悟前与悟后》则是对一切发大心度众而求明心见性之有信心禅子而说。发大心之禅子为自度度他,故应修道。为修道故,应先求见道。菩萨见道即是开悟,开悟即是明心,所谓明心即明我真心、明一切有情之真心,明三世十方诸佛之真心,明心之后便能见性。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在各书多处皆有说明道共戒、定共戒之开示,如《楞伽经详解》、《念佛三昧修学次第》及公案拈提等。道共戒又名性戒,不共外道、凡夫,实乃佛实证三乘菩提之道所成,见道、修道后转依于所证而摄心为戒,依见、修道无漏功德受用而行,不拘戒相,与道相应,故自然不犯戒,但以摄心住于正道为戒,是名持道共戒者,有别于凡夫未证者需要依于戒相而摄心持守。定共戒者,谓修学 三摩地

2018-07-23

各位如果想要深入了解真正的念佛次第的话,可以请阅本会平实导师所著的《念佛三昧修学次第》。《念佛三昧修学次第》里面,从我们一般人的迷信、到仰信、到证信,乃至于到持名念佛,一直到实相念佛,都有作详细的论述。如果以念佛、持咒来求感应、求果报的话,那念佛、持咒本身就不是佛法了,因为已经离佛法很远了。如果以念佛跟持咒作为我们修行的助道法,这样的话,念佛跟持咒 三摩地

2018-07-22

答:导师平实居士说(见《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三章第三节):【佛入灭前,曾告诫们,重戒要持,小小戒可舍。小小戒之弃舍,系因各地方人情、义理、法律之不同,导致事实上不可能受持而不得不舍戒。所以佛说:「我所未制戒,他方认为应行者,不得不行。我所已制戒,他方认为不应行者,即不应行。」这就是重戒不能舍,小戒则应视当时当地情况、因缘不同而作判断。例如戒杀生,杀 三摩地

2018-07-22

答:导师平实居士说(见《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三章第三节):【佛入灭前,曾告诫们,重戒要持,小小戒可舍。小小戒之弃舍,系因各地方人情、义理、法律之不同,导致事实上不可能受持而不得不舍戒。所以佛说:「我所未制戒,他方认为应行者,不得不行。我所已制戒,他方认为不应行者,即不应行。」这就是重戒不能舍,小戒则应视当时当地情况、因缘不同而作判断。例如戒杀生,杀 三摩地

2018-07-22

(2)平实导师在《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1篇第3章第3节第1目事行之一:三福净业中,曾经针对类似的问题,作过开示,谨节录供您参考:厨房里如果不小心滴了一滴甜的东西,蚂蚁来了,你要如何处理?先敲敲桌面警告它,或吹口气将它吹开,聪明的就会走了,还有赶了好多次都赶不走的,你就擦掉它,因为你并不想杀它。所以最重要的是注意心地,不要自己死守在不杀二字里面,不知变通。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页   1   2   …   3   4   下一页»   共65条/4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