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6、修定与修除烦恼习气之间的关系动中功夫定力较好的人,具备一定的反观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随时反观自己贪嗔痴等烦恼习气的现行,随后生悔、生愧,并做忏悔,发誓不再犯。这样长期反观,贪嗔痴习气就会渐渐转淡。定力更强的人,能够在历缘对境、烦恼习气被触发但还没有现行发作时,就能够及时反观到,并将其压伏,不使现行,如此多次反复,该习气自然会转淡,直至断除。 三摩地

2018-07-23

《大乘起信论》讲记--论文:〖其初学菩萨虽修行信心,以先世来多有众罪恶业障故,或为魔邪所恼,或为世务所缠,或为种种病缘之所逼迫;如是等事为难非一,令其行人废修善品;是故宜应勇猛精进,昼夜六时礼拜诸佛,供养赞叹忏悔劝请,随喜回向无上菩提,发大誓愿无有休息,令恶障销灭、善根增长。〗讲解:这一段论文是说初学的菩萨们,跟前面那一段所讲的稍有不同。前面那一段讲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有人过去如果一直是在毁谤你,后来他来向你忏悔,你就应该告诉他说:“我接受你的忏悔忏悔过后罪业就清净了,从此就把它丢掉吧,不要老记挂这件事,只要专心学法就好。”菩萨如果能够如是原谅众生、教化众生,就不会记恨,而一样会帮助众生悟入佛菩提道,此时就知道自己的道业又往前迈进了一步。所以到了第三行位时,必须要作到无瞋恨行,对所有前来求法的人都 三摩地

2018-07-23

去到那边,等到佛一坐定,比丘僧也都集定了,那位阿罗汉就站起来说:某某比丘!你有没有诽谤我?谛说我是凡夫?他们心性倒是还好,有作的人就会承认,那位比丘就站起来说:有!阿罗汉会三问,他会三答有,然后阿罗汉就告诉他:你一定要当众忏悔,因为佛昔专记我为阿罗汉。实证上,阿罗汉实证无我,怎么会说我是阿罗汉?他只是为那个比丘好,怕他堕地狱,因为他诽谤阿罗汉是凡夫 三摩地

2018-07-23

面对这样的危险,这个穷人,就是这位修行的菩萨,他是没有丝毫的恐惧,他只是一心一意地忆念着三宝的功德,能够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严守戒律不敢有所违犯;每天早晚三次,都能够诚心地忏悔自己的身口意三业的过失,能够自责其心、永不复作。因为有慈心的关系,又自己能够愿意发大愿,他发的这个大愿,就是希望十方所有的众生身心都能够解脱自在,没有烦恼恐怖,不会像我现 三摩地

2018-07-23

犯了重戒的后果是什么?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他具足了根本、方便、成已,把对方给杀了,那杀了以后,你受戒以后,这个是不通忏悔的。不通忏悔就是说,你的戒体就永远不再恢復了,当你失去了以后,你忏悔戒体仍然不在;也就是说,犯了重戒它是不可悔的,没办法经由忏悔来恢復你的戒体,那你死后就会下地狱。但是戒罪是可以免的。如何去免除下地狱这样的戒罪呢?佛经里面这样讲, 三摩地

2018-07-23

同时还要教导学人:为什么要布萨?让学人能够自己观察自己受戒的成效如何;当违犯戒律的时候,要如何发露忏悔使自己还复清净。此外,当戒子于戒律上的奉行不确定而是否有所违犯,在这里产生疑惑的时候,还可以为其解惑,让学人能够心开意解。那么这样你来看看,菩萨法师这样地如法教导菩萨戒的意涵,不是就可以让学人自己就能够读诵戒经吗?乃至于说,于真正的菩萨戒行心开意解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之前惹得两位好朋友不高兴,葛格我也公开忏悔及私下常常传讯息忏悔,对方虽然没有响应!但我请法国师兄再转达我忏悔之意,对方说早就气消了!那另一位本来就没生气!那我猜测对方是想要不攀缘好好用功,因此应该都没事了!那追根究柢就是因为这半年来葛格我太常在网络上跟一、两位好朋友过度攀缘!原因是因为我在半年前(2015.10)手机改成可以随时都无线上网,那就变得觉得 三摩地

2018-07-23

一、大众依序站立(礼佛三拜)二、发露忏悔所犯重戒主法菩萨法师询问大众:"今此大众,是否有故犯菩萨十重戒,杀人、偷盗、邪淫、大妄语、酤(gū)酒、说四众过、自赞毁他、故悭、故嗔、谤三宝者?"(三度询问,若犯者,令其当众发露及忏悔)主法菩萨法师询问大众:"今此大众,若有覆藏之过失,或者知悉他人有覆藏之过失,乃至故犯菩萨十重戒,未发露忏悔,而仍参与诵戒者,应 三摩地

2018-07-23

尤其是这部戒,虽然只是一生受,不是尽未来际受,但是佛陀施设的这个戒法有势力、有作用,能使受优婆塞戒的人,纵使犯了戒罪,虽有所违犯,但是只要不舍戒而发露忏悔,戒体仍然不会失去,乃至未来世还能得到这一世受戒的功德受用,容易再与戒法相应。因此说这部优婆塞戒,虽然不足以跟出家戒和一般的菩萨戒来相提并论,但是却可以作为这两种戒的基础;因为经过优婆塞戒的受持, 三摩地

2018-07-23

犯了重戒以后不通忏悔,是很严重的。【关于戒体,大善知识开示:戒以何为体?以心为体!戒的目的就是要戒心。意识与意根会导致我们的业种变化,导致世间和未来世五阴的变化。所以,一切的戒都是以意识、意根为体;因为戒所要戒止、遮止的就是意识和意根的行为。意识和意根接受了戒法时就有戒体存在了,意识和意根如果严重违犯了戒,那就表示说意识和意根是不愿意接受那个戒,因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如果是因为客烦恼所产生的罪,做了以后不生惭愧之心,也不忏悔,这就是非如法住。什么是客烦恼?为什么烦恼还要加个客字?因为在佛法中,烦恼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解脱道中的两个烦恼,就是见惑和思惑,就是我见与我执,这是两个烦恼。第三个烦恼叫做上烦恼,也叫做无始无明;但这个无始无明虽然只有一个,它很深细、很广泛,所以又称为尘沙烦恼。除了这三个烦恼以外的 三摩地

2018-07-23

这杀罪在受持五戒的人犯了的时候,有可以忏悔和不可以忏悔的差别,假若杀的是一个人,或人胎,而自己的精神又是清醒地知道自己所要杀的地实有的人;由于烦恼相应,内心里发起了断绝他生命的杀念,无论是自己杀,或教人杀;在方法上,用刀用枪,用毒药,势力逼迫等;只要自己蓄意想杀的人,因此而死了,即构成不可忏悔的根本罪。受戒的人,不作这样的事,即是守持不杀戒。若于上 三摩地

2018-07-23

以此缘故,若欲在本会中求受菩萨戒者,应当先针对已往无知而被误导所造下的师徒大恶业加以发露忏悔,后不复作,然后重受三皈,再求受菩萨戒,方可真得菩萨戒之戒体。又本会所授的菩萨戒是上品戒,若受戒前没有检视自己是否具足三皈依戒,则受戒时仍不得戒体,连下品戒的戒体都无法获得,这是本会中所有准备受戒者必须特别在意的地方。若只是结缘受戒,只是想要种一些善根,不在 三摩地

2018-07-23

若佛子见一切众生犯八戒、五戒、十戒,毁禁七逆、八难,一切犯戒罪,应教忏悔;而菩萨不教忏悔,共住同僧利养而共布萨,同一众住说戒而不举其罪、不教悔过者,犯轻垢罪。若佛子见大乘法师、大乘同学、同见同行,来入僧坊、舍宅、城邑,若百里千里来者,即起迎来送去、礼拜供养;日日三时供养,日食三两金,百味饮食、床座、医药供事法师,一切所须尽给与之;常请法师三时说法, 三摩地

2018-07-23

05不举教忏戒(众生违反五戒十戒,知而不举、不教忏悔)众生违犯,五戒十戒,知而不举,不教忏悔,犯轻垢罪「若佛子见一切众生犯八戒、五戒、十戒,毁禁七逆、八难,一切犯戒罪,应教忏悔;而菩萨不教忏悔,同住同僧利养而共布萨,同一众住说戒而不举其罪、不教悔过者,犯轻垢罪。」【云何名为善能谏举?谓若有余,于增上戒,毁犯尸罗;于增上轨,毁犯轨则;由「见、闻、疑」能 三摩地

2018-07-23

那怎样才是自誓受戒呢?就是个人(不是团体)依照《梵网经》的内含,每天在佛前诵这个十重四十八轻,诵十重四十八轻并且忏悔忏悔自己这些,应该说什么业都造了,过往什么业都造了,这一世也知道也忏悔,就是每一次都忏悔,最少一个礼拜,忏悔过后,接着按照我们同修会传戒的内含,我们有印给这些(当地)师兄们,师兄们可以跟想要自誓受戒的人说明。先忏悔、诵十重四十八轻,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上讲述有很多犯戒的行为是不可忏悔的,这让我们感到了恐惧;不是担心业报,更多的是担心如果犯了不可忏悔的戒相,会给我们的修学带来很大的障碍,那么我们这一生求明心见性是不是也没希望了?答:这个提问都是关于戒律上的问题,您说:「究竟我们该如何对待受戒、持戒、犯戒,甚至破戒呢?」关于这个部分,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有详细的开示,目前第一辑已经出版了,后 三摩地

2018-07-23

一、大众依序站立(礼佛三拜)二、发露忏悔所犯重戒主法菩萨法师询问大众:"今此大众,是否有故犯菩萨十重戒,杀人、偷盗、邪淫、大妄语、酤(gū)酒、说四众过、自赞毁他、故悭、故嗔、谤三宝者?"(三度询问,若犯者,令其当众发露及忏悔)主法菩萨法师询问大众:"今此大众,若有覆藏之过失,或者知悉他人有覆藏之过失,乃至故犯菩萨十重戒,未发露忏悔,而仍参与诵戒者,应 三摩地

2018-07-23

很多人一再的触犯重戒而不自知,由于触犯重戒,欲保住人身,尚且不得,何况能证三乘菩提?触犯重戒者,即使已证三乘菩提,若未及时忏悔,亦无法保住见道功德。哪些重戒是修行人容易触犯的呢?大多是属于口业方面的:谤僧、谤法、大妄语、不净说法、破和合僧等。例如有的人习惯说人是非,来到道场也不知收敛,还是一样东家长、西家短,他不知道(或者是不在意)被他批评的人,有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