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大家都知道辱是大乘菩萨所修六度之一,也是地上菩萨所修十波罗蜜多之一,称为辱度或辱波罗蜜。所谓“他人加毁,名之为辱,于辱能安,目之为。”可见辱表现出来,最平常的心行法相就是耐;就是面对不如意的环境,而不生瞋恨怨恼的心。但佛法中讲,还有另一个层面的意义:所谓于法实相安住名。就是面对深妙乃至闻所未闻法,依自己的智慧难以了知、难以 admin

2020-02-20

 菩萨为了要清净戒行为了要让自己戒行能够修学清净一定要修学辱,修学辱的内容有三种:第一个是耐怨害。也就是说,对于他人的损害恼乱,都能够堪,而不生起嗔心,反而生起慈悯心要去饶益他。例如不信受如来藏正法的人,他们对平实导师不理智的谩骂以及毁谤,平实导师都能够不起嗔心,反而想要饶益他,广作种种法义的申论写作成书,让不理智生起谩骂毁谤的人,能够 admin

2020-02-20

佛在〈羼提波罗蜜品〉有讲到:【善男子!生因缘有五事:一者恶来不报、二者观无常想、三者修于慈悲、四者心不放逸、五者断除瞋恚。】“《优婆塞戒经》卷七”要提醒菩萨们的是,虽然这是佛在羼提波罗蜜,在于众生对于自己不合理的对待,譬如众生的恶口行、恶身行,辱骂我、打骂我这样恶身行,如何能够出生对这些众生不如理事行的这样子一个决定性的一个辱度的所 admin

2020-02-20

有一种叫作悲。这个,越到末法的时候就越重要;由于起悲心,而生起利益众生的心,并且能够长时间的这样安。关于这个悲我们分六点来说:第一,因为悲心的缘故,所以不应该受那些破坏佛法的人。你如果受那些破坏佛法的人,不加以辨正,众生就会被那些人误导,而走入歧途,佛法就会开始在人间渐渐地灭绝了。如果你不知道某人的开示、所写的书、所作、所为是在破坏佛 admin

2020-02-20

最后大迦叶不得不对龙女说:“假设您所说的这些是正确真实的法道,那您何不转法轮呢?”龙女就回答说:“我这就是在转法轮啊!”这一段经文中记载,宝锦龙女说了这一席法之后,就有五百位菩萨证得法,释迦世尊也当场赞扬宝锦龙女,如是畅快地演说了此一正真微妙法,并且授记龙女会在未来清净劫时成佛,佛号普世如来,佛寿达十小劫之久,能够度化光明世界 admin

2020-02-20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开始我们所引的《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开示:“若能修三昧智慧,勤行精进,乐于多闻,当知是人则能增长尸波罗蜜,庄严菩提,证菩提果。”(《优婆塞戒经》卷6)这里也是在开示:配合辱、精进、禅定、智慧波罗蜜,可以增长持戒波罗蜜。修辱波罗蜜能够清净及增长持戒波罗蜜,在前面已经略谈过;而菩萨如果能于“五阴是虚妄法&rdqu admin

2020-02-20

而因为能够到彼岸的关系,使得他是戒是波罗蜜,同时在戒法上引生的功德,也可以增广其他布施、辱等五波罗蜜的功德;因六度互摄及互相增益的关系,结果就是让菩萨可以更快成就道业,可以利益更多的众生,也可以摄受更多不同层次的众生。而如果有些人目前还属于“非戒非波罗蜜”的话,那就要积极寻求受戒的机会,至少从三归五戒开始,因为戒是一切善法根本;除了受戒 admin

2020-02-20

因为三界烦恼,它是有见所断与修所断的差别;修所断的部分需要在历缘对境中分分修除或降伏之,因为修行不只是只有一世,因此在某一个时间点,听闻世尊说法之后,能够马上成为阿罗汉,或者证悟无生法,这是绝对可信的。 第三种“是戒是波罗蜜者,如昔菩萨受瞿陀身时,为诸虫兽及诸蚁子之所唼食,身不倾动不生恶心;亦如仙人为众生故,十二年中青雀处顶、不起不动&rd admin

2020-02-20

譬如在《大智度論》卷88中的開示:“應以布施攝者,而布施攝之;應以持戒攝者,教令持戒;應以辱、精進、禪定、智慧攝者,教令辱、精進、禪定、智慧而攝取之;乃至應以種種善法攝者,以種種善法而攝取之。”譬者,教令持戒;应以辱、精进、禅定、智慧摄者,教令辱、精进、禅定、智慧而摄取之;乃至应以种种善法摄者,以种种善法而摄取之。”因为菩萨有 admin

2020-02-20

 菩萨为了要清净戒行为了要让自己戒行能够修学清净一定要修学辱,修学辱的内容有三种:第一个是耐怨害。也就是说,对于他人的损害恼乱,都能够堪,而不生起嗔心,反而生起慈悯心要去饶益他。例如不信受如来藏正法的人,他们对平实导师不理智的谩骂以及毁谤,平实导师都能够不起嗔心,反而想要饶益他,广作种种法义的申论写作成书,让不理智生起谩骂毁谤的人,能够 admin

2020-02-20

何等为五?一者慈、二者悲、三者喜、四者、五者信。若人能破殷重邪见,心无疑网,则具正念;庄严清净,根本清净,离恶觉观。善男子!若人能远五恶事者,是名受戒,远离一切身口意恶。】《优婆塞戒经》卷6 这段经文佛陀开示:如果我们受持五戒的话,就有五种善法围绕着我们,就像是河水一样,会绕在大城的城门四周,让善法能够常得滋润以及增长,也会像恒河水一样恒流不 admin

2020-02-20

另外对于瞋恚重者修慈悯观,瞋恚重就是对于众生,在摄受众生的过程里面,有违逆的境界就不能安,不能安就会起瞋,所以佛陀说,瞋恚重者应该要修慈悯观,对于众生要修慈悯,以种种的法要来修慈悯,让他能够对治瞋恚的烦恼、瞋恚的这个习气。多愚痴者要修缘起观、因缘观,也就是对于这种法义上,没办法去了解的这样的一个弟子众,让他修缘起观、因缘观,透过因缘辗转发起的过 admin

2020-02-20

由此可知如来智慧的胜妙,光是初地二地的无生法智慧,就不是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他们所能够猜测,或者我们也可以说,七住菩萨的般若慧,也不是他们所能够知道的,更何况是诸佛的智慧呢?由此可知,如来祂的四无碍智慧,不是声闻缘觉所能够知道的。当我们受戒以后,心里想着如来的四无碍辩是这么样的殊胜,我们当然心也向往之,由于心向往之,我们的念佛的心力,就会让我们的戒 admin

2020-02-20

如果专心在法上用功,那就能够受于种种的逆境,因此便能够一步一步往前推进。因此在《显扬圣教论》卷1中开示说:【所有无量善法生起,一切皆依不放逸根。】(《显扬圣教论》卷1)为什么不放逸的角色这么重要呢?因为不放逸,其实它包含了精进、无贪、无瞋、无痴四个善心所法的特性。因此,不放逸对于所有修学者的修善防恶之道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上面我们把《优婆 admin

2020-02-20

最后,大家如果有因缘,能够在正法道场修行,也有因缘开悟明心的话,提醒大家开悟明心以后,如果能够“安”于如来藏的“本来无生”的体性,而仍然能够持续修行不退转的人,这样才是真正的精进。很多人悟后,就会觉得已经明心了,如来藏之总相也已经了解了,这一生的目的也达到了,就满足了,这是有过失的。因为明心仅仅是七住位而已,离成佛还很远很远, admin

2020-02-20

在从布施到持戒、到辱,这样来精进修学以后呢,心性调柔了,就能够让心静下来,来进行禅定的修学,所谓的禅定又叫作静虑。静虑的意思就是静中思虑,静中思虑的内容包含:如何饶益有情,如何在饶益有情中来对治自己的烦恼,如何观照五蕴的虚妄,如何从五蕴虚妄中观察不是我见的地方在哪里,(五阴)不是真实我的地方在哪里,如何思虑断除我见,应该要有什么方法来思虑;要怎样 admin

2020-02-20

也就是说,始从获得暖、顶、、世第一法到阿罗汉,乃至第五果的辟支佛,或菩萨道从六住满心位开始到成佛为止,都是有功德在身,这些都是功德田。换句话说,只要在三乘菩提上有了证量,从初果开始都算是功德田。第三是贫穷田,贫穷田是指没有能力在世间法上回报你的众生。比如你作财施或无畏施,但受施者无法在世间法上回报于你,所以是贫穷田,也就是指一切贫穷困厄的众生。各 admin

2020-02-20

菩萨修集满足了信位的福德以后,进入十住位来修证;十住位,按照次第从初住位到六住位,菩萨所应修学的内容有布施、持戒、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度波罗密多。要修学这六度波罗密多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要饶益诸有情,第二个是要对治诸烦恼。从饶益有情、对治烦恼中,来修集见道所需要的福德资粮,在十住位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亲近真实善知识,接受真实善知识的教导。对于因 admin

2020-02-20

这边的回答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娑婆世界,是一个难以堪的一个世界,众生的根器差别非常的大,有的人他是属于贪比较炽盛,有的人则是瞋恚比较炽盛,有人是无明深重,他特别没有办法如理来思惟,与人家讨论的时候,他往往都流于情绪,而且许多的众生他是刚从三恶道而来,你也没有办法对他们作种种的奢求、苛求以及要求。所以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如果和人家起一些争执,就应 admin

2020-02-20

若于轻重戒中,等生怖畏;虽遭恶时不犯小戒,不令烦恼秽污其心,修集辱,当知是人则能具足尸波罗蜜。若离恶友,令诸众生远恶邪见,知恩报恩,当知是人则能具足尸波罗蜜。】虽然在家菩萨想要持戒清净是相当困难的,但是佛菩萨仍然会告诫在家的菩萨们,对于戒行还是要很谨慎、很用心的持守,因为持戒不犯对于佛子真的是很重要。因此在此段经文中,世尊开示我们要能够摄护六根, admin

2020-02-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