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三住位中修忍辱行,于“众生忍”而修集资粮。 四住位于布施持戒忍辱益加精进不止。 五住位略修禅定及禅定知见。 六住位现观六根六识六尘虚妄而断我见。 七住位的修证即禅宗之开悟明心,证得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之真实心——如来藏。 &nbs | admin 2019-11-03 |
|
虽然他后来被无道的国王逼迫,不得不还俗娶妻,只是他依旧修他的清净行,留著性命忍辱负重,继续把应该翻译的经典翻译出来,所以我们才能因为他而得到一些利益。因为他所翻译的经典都很优美,而且他翻译了这些经典以后,别人就不需要再花时间与人力来翻译了,否则经典根本翻译不完。 所以鸠摩罗什这位三藏法师,虽然被逼还俗娶妻了,我还是认为他是出家的法师;因为在解脱 | admin 2019-09-02 |
|
次法的范围包含了一切的人天善法,从深信因果开始到归依三宝,乃至外门广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等,都是次法所函盖的范围。修学佛法的一一阶段都是有次第性的,而三乘菩提每个阶段的亲证,都必须要有相应的法与次法之修学作为依凭,否则都是因中说果。 有鉴于次法对佛道修学之重要性,因此必须要让学人对于次法能够顺利、正确且圆满而无偏差的如实理解;并且, | admin 2019-09-02 |
|
“善男子!夫菩提有四种子:一者不贪财物,二者不惜身命,三者修行忍辱,四者怜愍众生。”“善男子!增长如是菩提种子,复有五事:一者于己身中不生轻想,言我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者自身受苦,心不厌悔;三者勤行精进,不休不息;四者救济众生无量苦恼,五者常赞三宝微妙功德;有智之人修菩提时,常当修集如是五事,增长炽然菩提种子。”“ | 三摩地 2019-07-20 |
|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 | 三摩地 2019-07-18 |
|
我师得见然灯佛,多劫曾为忍辱仙;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入深山、住兰若,岑崟幽邃长松下,优游静坐野僧家,阒寂安居实萧洒。 语译:我的本师释迦世尊在遇见然灯佛时被授记成佛,但是以前悟后多时的生死之中,也曾是多劫修菩萨行的忍辱仙人。回想我永嘉玄觉自己的修行路,一世又一世不断地生生死死轮回不已,悠悠忽忽地 | 三摩地 2019-06-25 |
|
1忍辱仙塔】接着又到了乌铎迦汉荼城,由城北陟履山川,行六百多里,便至乌仗那国夹苏婆萨堵河,这里过去曾有一千四百所寺院,一万八千余僧徒,但今已呈荒芜。国王多住在梦揭厘城,此城人物丰盛,城东四五里处有一大塔,多有奇异瑞相,据说这是佛陀在过去世作忍辱仙人时,被歌利王割截身体处。往梦揭厘城东北行二百五十里,经大山来至阿波逻罗龙泉,此即苏婆河之上源。向西南流 | admin 2019-04-29 |
|
这种解脱道的正理,与诸凡夫、大法师、大居士的想法完全背道而驰,所以佛才会说出佛法背俗的开示,《罗云忍辱经》卷1:【佛之明法,与俗相背;俗之所珍,道之所贱。清、浊异流,明、愚异趣;忠、佞相仇,邪常嫉正。】故佛法背俗,一向背于俗法俗理。世俗谛的二乘法就已经是背俗的了,更何况大乘佛法的甚深般若妙义,当知更加背俗,更不是世间人意识思惟所能了知的;所以,佛门 | admin 2019-04-24 |
|
系集录佛陀在过去世行菩萨道时之九十一则本生故事,合大乘佛教所说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而成者,故称为六度集经。)佛典故事【共130集】影音:http://www.sanmodi.cn/yingyin/169.htmlmp3:http://www.sanmodi.cn/mp3/121.html讲座文稿:http://www.sanmodi.cn/book/142.html | admin 2019-04-19 |
|
修习忍辱得身相圆满。修习闻思得心圆满。此业修习必定得果。复云何业。修作已后而非散失。若有善业已作不悔亦不嫌厌。而非扰恼又非拨无。不说是非而不远离。亦非躁挠作如是行。此业修习终非散失定受于果。复云何业而不得果。修无记业不得其果。复云何业补特伽罗。地狱寿命而无中夭。此一补特伽罗作彼业已。而不悔恨亦不嫌厌。又不拨无心不扰恼。不说是非又不躁挠。行如此行天受 | admin 2019-04-18 |
|
为人端正,颜色妙好,辉容第一,身体柔软,口气香洁,人见姿容,无不欢喜,视之无厌,从忍辱中来。为人修习,无有懈怠,乐为福德,从精进中来。为人安详,言行审谛,从禅定中来。为人才明,达解深法,赞叹妙义开悟愚蒙,人闻其言莫不谘受,宣用为珍宝,从智慧中来。为人音声清彻,从歌咏三宝中来。为人洁净,无有疾病,从慈心中来。阿难白佛:云何为慈?佛语阿难:一慈众生,如 | admin 2019-04-18 |
|
)佛菩提之抉择分 名师,有可能刚好是你的皈依师、剃度师,或者是你的亲教师、轨范师、戒师,那时你有可能会因此而心烦;但是务必要忍一忍,如果能忍得过心烦这一关,你的忍辱功夫又升进了一层。如果你能够忍得过去而一直听闻下去,到后来,你将会发觉:自己对外面所有的大师、小师们所说法义的过失,已经都有能力加以拣择了。这就是你能修忍而产生的功德:已经发起最基本 | admin 2018-12-27 |
|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血脉》公案拈提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5年5月再版)涅槃性 回心大乘的阿罗汉们还没有证得如来藏以前,正由于习气种子都还没有开始断除,也由于不能如二地满心菩萨一样可以自行改变内相分,所以说他们持戒的部分仍不满足;再加上大乘法中的外门忍辱、禅定、般若也都还不满足,所以还要精进去努力,这当然也表示他们在大乘法中的 | admin 2018-12-27 |
|
」如来藏与佛法法脉弘扬如来藏法甚为艰难,菩萨续佛法脉忍辱负重在末法时期弘扬如来藏法是非常艰难的事情,世尊在经中以重于大山丶大水等的重担譬喻来形容此中艰辛:「谓于未来正法住世馀八十年,安慰说此摩诃衍经常恒不变如来之藏,是为甚难。若有众生持诸同类是亦甚难;若有众生闻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随顺如实是亦甚难」。有经为证:佛告央掘魔罗:「正法住世馀八十年, | admin 2018-12-27 |
|
在前面第一章中我们引用的《佛说罪福报应经》卷1中有提到:【为人端正,颜色洁白,晖容第一,手体柔软,口气香洁,人见姿容,无不欢喜,视之无厌;从忍辱中来。】所以断除瞋心的果报就是端正,因为生气时脸色会很难看;并且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对身体也不好,会产生毒素,而忍辱不生气正是让未来世得上妙色的因缘。而众生因为我们的法布施之后,能够慈心不杀害其他众生,使得其他 | admin 2018-08-13 |
|
所以一个修行人,他既然要从事离欲的修行,他既然要从事不舍众生的修行,所以能够安忍、能够忍辱,那是一个基本的行谊;尤其是,如果人家知道你是一个学佛人,然后你的瞋心又非常的重,人家一定会想:为什么你一个学佛人,瞋心都还这么重呢?所以我们有时候会说,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我们非常不高兴的时候,演也要把它演成我们对这件事情不会那么在意。至于自己的心性的调伏,可以 | admin 2018-08-13 |
|
行忍辱与慈、悲、喜、舍,自知自证道果。将涅槃不受后有作为无上梵行的最终目的。 而真实的喇嘛教邪说“四皈依”,即在佛教三皈依之上增加一处“皈依上师”,称上师为“三宝总集”,高于三宝中任何一宝。将上师视为绝对真理,信众的言、行、举、止、思维、想象必须对上师保持绝对的尊敬与服从,不能有半点怀疑和违背。修行需依靠上师加持, | admin 2018-08-10 |
|
修学忍辱的过程中,慢慢使自己离开贪瞋之毒,所以未来世就得到身体容貌的端正、威德第一,使见到的人都能够心生欢喜而信服,这样子福德又与前面所说的又是不一样了。而修学精进度的结果,不妨使得前面各度所修的福德更加增上,而这种增上福德的相貌又与前面所说的还是有所不同。接着来说禅定度,修学的过程中可以破除散乱心,未来世感得一分身心清净,当然也是福德啊!乃至说能 | admin 2018-08-09 |
|
永不退转应该具足四法:第一、受大苦时始终不舍离如法之行;第二、得大自在时,还能常修忍辱之法;第三、虽身处贫穷时,还能常乐于布施;第四、盛壮之年常乐于出家。-------佛法中所说的“不退转”,当然指的是佛菩提道的不退转;那么,这是有着哪一些的层次呢?众生从无始以来就有着不同的心性差别:有的有情反复熏习了邪知邪见,主张无有佛法僧三宝等,所以想要靠 | admin 2018-08-08 |
|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当六住位的菩萨,在前五住位已经修学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五波罗蜜之后,进入到六住位,主修般若波罗蜜,再加上蕴处界的观行之后,当因缘成熟忽然之间一念相应,找到自心如来第八识真如实相,所以正观现在前;再加上诸佛菩萨以及善知识的护念加持之下,能够如实地转依真实心,这时就能够升进到第七住位;因为是亲 | admin 2018-08-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