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正思维(正志)者,谓念道、不贪、不瞋恚怒、忍辱、不相侵害。正语者,谓不犯妄语、绮语、恶口、两舌之过。正业者,谓不杀、不盗、不淫而行诚信。正命者,于饮食、床卧等生计,以正确方法而求。正精进者,谓正行精进而不厌。正念者,谓念念不作虚妄之想。正定者,谓守意护意而不令犯也。此世间八正道可以作为一切佛子在世间行为之轨范。兹分述如下:一正见:正见的意思是正确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最大野心的成就,竟然是对一切众生作最彻底的退让,乃至最后成为忍辱仙人被节节肢解而没有半点的委屈之感,反而还要利益对我们最恶的人。奇怪吧!还有一件基本的认知,就是过去的事情应该尽量就让它过去,不要在心中挂记而把什么事都跟过去的事件联系在一起,如果心中对于过去的事件一直不能忘怀,一直耿耿于怀,那么就是有结有使。各位想想看,我们都有不坏的金刚性,可是过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金刚经》中也提到世尊往昔当忍辱仙人时,因为歌利王的妃子们都跑去听仙人说法,当时歌利王非常生气,也是因为贪著眷属美色的我所执因而发起瞋恨心的缘故,竟把仙人的手足斩断,因此造作了大恶业,来世必堕恶道。由此可知,贪著美色是有种种过患的!其次,贪著美妙音声也是不好的。《大智度论》卷17〈序品第1〉中说:云何呵声?声相不停,暂闻即灭。愚痴之人,不解声相无常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亲证生命实相的道路上,不是一蹴可及的,需要自我一点一滴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般若等六度万行实践,在戒、定、慧三无漏学上勤加练习与累积。想要亲证无始劫以来自性清淨、不生不灭、出生万法及储存每世所造业行的真心—如来藏,需要将五阴十八界之功能知见了解透彻,且藉由观行勤加练习,当菩萨种性者定慧福德具足时,即会与如来藏一念相应而明心开悟。学 | 三摩地 2018-07-22 |
|
待菩萨圆满十信位功德后转进十住位,开始在外门修菩萨的六度万行,从布施度开始行三施—财施、法施、无畏施;如是圆满布施后,才能够转进持戒度开始持戒,譬如持五戒、八关斋戒、十戒,最后得以持菩萨戒;于持戒度圆满后转进忍辱度,忍于菩萨戒种种的要求,忍于众生种种无理的要求及不便;如是圆满忍辱度后转进精进度,由于安忍众生的忍辱后自然就会精进,不断地精进布施 | 三摩地 2018-07-22 |
|
六度就是把戒、定、慧再细分,变成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因为菩萨是想要在人间成就佛道,所以他更需要广大的福德,所以在戒之前他要先布施。......六度是一个很完整的修法,整个大乘佛法,这个六度是一一次第来修习的。但是也可以说,这个六度里面都有互摄,其中大乘佛法最尊贵的就是般若慧。般若慧里面包括两个部分:一个就是解脱道,一个就是佛菩提道;既然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同突然绕到了地球的另一边,我开始认真地思考这件事——面对委屈,除了吞下来委曲了自己的心,除了狠下来伤了别人的心,难道没有别的出路了吗?脑子里冒出了两个词:忍辱、屈辱。顿时就明白了——前者的辱没、委屈是可以安忍下来的;后者的辱没、委屈真的成了屈辱。就像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甲小朋友手里有一块糖,乙小朋友趁甲不注意抢走了。忍辱是甲小朋 | 三摩地 2018-07-22 |
|
▲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心垢灭尽,净无瑕秽,是为最明。未有天地,逮于今日,十方所有,无有不见,无有不知,无有不闻,得一切智,可谓明矣。(《四十二章经》)[今译]僧人问佛:什么样的人有大势力?什么样的人最聪明?佛说:能够忍辱的人有大势力,因为他不怀恶心,而且安然健康。能够忍辱的人没有恶念, | 三摩地 2018-07-22 |
|
从另一方面来看,菩萨道的内涵中必具六度波罗蜜,即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万行的菩萨行,所以真正的学佛、行菩萨道,必然不能偏废任何一度。在此六度中,与福德有直接关系者,即是前三度(布施、持戒、忍辱),而后三度尽管与福德也有关系,但却是以福德作为基础。由此可见,单以福德来衡量学佛的成绩,已然失当,何况是以部分的福德--良好的气质长相--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忍辱的缘故,自己除掉了瞋恚之毒,也同时教令有情同样的除去瞋恚之毒,未来世得到身体容貌的端正,威德第一,让所有的有情看到你都心生欢喜;更何况你能够进一步说法,转而更利乐这些有情。因为精进的缘故,可以破今世后世的懈怠,得到金刚身不动心。当然这里我们讲的是证如来藏,而不是现在密宗所说的金刚;现在密宗所说的金刚的意涵,我在这里不好意思说。所以,是应当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从忍辱中来。」此处圣教量教导我们,相貌庄严之报乃从「忍辱」而来,忍辱有「世间忍」、「出世间忍」、「无生忍」、「悲忍」,平实导师在《起信论讲记》第五辑提到:「所谓世间忍,就是在世间法上,能够安忍而不动其心。忍!说一句简单的话,就是接受的意思。(中略)世间忍是接受什么呢?就是接受世间对你的不公平待遇,接受世间对你的不合理待遇,接受世间对你的恶劣待遇,你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三者【修行忍辱】。四者【怜愍众生】。善男子!增长如是菩提种子,。复有五事:一者【于己身中不生轻想,言我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者【自身受苦心不厌悔】。三者【勤行精进不休不息】。四者【救济众生无量苦恼】。五者【常赞三宝微妙功德】。有智之人修菩提时,常当修集如是五事,增长炽然菩提种子,复有六事:所谓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是六种事,因一事增,谓不放逸;;【菩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佛说:由于这个缘故,我在十二部经中说定和慧是不相同的,因此止——定——是第五度,毘婆舍那的观是智慧,所以属于第六度,因此一定有六波罗蜜,不应该把持戒和忍辱混为一度,不应该把禅定和般若混为一度,所以一定有六波罗蜜。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我释迦如来最初先讲布施波罗蜜。 (原标题:对无分别智的误解)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观行于蕴处界中,是不管七识心,不论是真心,都是要「好好地」「认真地」观行,如果以为开悟后,就慢慢来没关系,或是以为这样已经就是了,祖师的公案也大都了解,许多处也发起智慧,应该何必特别观行真心的功德,如是之思惟,现在「我」已经可以知道这是大错特错,所以后来虽然说了一些应该要观行,也特别在这里更说,不如是深刻观行者,其佛菩提道会很漫长,一劫就是一劫,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末法时期的现在,要弘扬正法、护持正法非常的不易,因此导师从前对我们开示过,我今天分享给您们,导师说:「慷慨赴义容易,忍辱负重困难。」虽然很多事情非吾等单方面能够成就,还需要他人配合才能成就,但是「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因此得要靠我们调整方向与作法,来让境界把我们的棱角磨亮、磨平、磨圆,众生想要磨刀需要磨刀石,可是大部分的人只有看到钢刀被磨得很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有一部经叫作《罗云忍辱经》里面,佛陀有说:佛之明法,与俗相背;俗之所珍,道之所贱。(《罗云忍辱经》)也就是说,佛陀所教导的光明之法,是跟一般人是不大一样的,乃至有点背离了;世间人所珍爱的,我们刚刚所说的转轮圣王的七宝,是世间人所喜爱的,可是在佛法里面却是被轻贱的。-----《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003集佛法与世法是否矛盾?>蔡正礼老师 (原标题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不为卒暴:一个女孩子,要养成忍辱的德性,千万不可因些许小事,或遇不解的困惑,而寻短见,心存暴卒,都是不可以的。8.教化诸天:一个女孩子,平常要学习许多美妙的言词,或布施济世的道理,常常讲给人听,要以天使自居,使人听了你的话,或是一则动听的故事,人人都有快乐和光明优美的感觉,因受感化,死后生天。9.不兴恐惧:一个女孩子,不要像个罗剎女,颜面上虽然美丽,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不为卒暴:一个女孩子,要养成忍辱的德性,千万不可因些许小事,或遇不解的困惑,而寻短见,心存暴卒,都是不可以的。8.教化诸天:一个女孩子,平常要学习许多美妙的言词,或布施济世的道理,常常讲给人听,要以天使自居,使人听了你的话,或是一则动听的故事,人人都有快乐和光明优美的感觉,因受感化,死后生天。9.不兴恐惧:一个女孩子,不要像个罗剎女,颜面上虽然美丽,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何判断在爱情中所遇之缘是善是恶,是顺是逆,如何用佛法的智慧去面对生命中出现的各种逆缘、恶缘?这需要我们具足对三宝的信心,深信佛教三世因缘果报的真实不虚,进而依循佛陀的教导,如理如法的看待自己和看待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境遇,学会柔和忍辱的应对人生。美好幸福的爱情和婚姻固然是人之所欲,但是不必要因为眼下婚恋的不如意而自怨自艾,因为一切皆有因缘,反悔不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菩萨在信位以后,进入到十住去修菩萨行,在外门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样修到六住满心以后,进一步般若正观现前,七住位一念相应而明心,成为内门的实义菩萨,转依于如来藏而行菩萨道,行成佛之道。这是不分男女相的,没有重男轻女的情形发生;证悟的菩萨不分男女,全部都可以实证法界实相心。佛世的时候是如此,佛陀座下现男众相的证悟菩萨、现女众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