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何况后继踊跃、踵接而来,指日可待,今末学不禁喜形于色,乃不避自我标榜之讥,特于跋后补记此项事实,再次证实大势至菩萨所说“忆佛念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之语,绝无虚妄。又:念佛入理之三人中,最后见性者是一名女性,仅国民小学毕业而已。并且不曾听闻或阅读禅法。如今随缘说法度人、头头是道,而不离中道。比较见性前之怯懦及拙于问道,实有天渊之别。此项 | 三摩地 2018-07-20 |
|
这就是念佛圆通章里面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念佛圆通章讲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指的就是见这个不可见的法身佛,而不是指感应所见的那个形象的佛。而这个体究的过程叫作“不暇方便、自得心开”,这种境界就叫作“香光庄严”。佛子因为这个缘故,就由空转入有。果地无相念佛明白真如,真如是 | admin 2018-07-20 |
|
第一节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心开接著我们进入正修行的第七个单元,谈一谈果地无相念佛。我们前面讲过,无相念佛还是在因地之中念佛,施设一个名称叫无相念佛。现在这一个阶段讲的无相念佛,是已经明白什么是自性弥陀,但是仍然还不能够眼见,所以称为果地无相念佛。这个阶段的念佛,也可以称作真实念佛,虽然还在空的一边,但是已经真实了知真如,所以能够称为果地无相念佛。 | admin 2018-07-20 |
|
例如,有些人他忆佛念佛的时候非常精进用功,所以感应到诸佛的加持,因此生起信心而更为用功。但是有的时候,所发生的时候未必是在念佛的时候;有的时候可能是发生在打坐修定的过程当中,有的时候行者是在参禅的时候,有的时候也许会发生在睡梦之中,因此有诸多种不同的情形,因个人的因缘而有差别。也就是说,在种种的境界当中,有的时候会有见到瑞相、有见到好相的情形。但这 | 三摩地 2018-07-20 |
|
这就是念佛圆通章里面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念佛圆通章讲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指的就是见这个不可见的法身佛,而不是指感应所见的那个形象的佛。而这个体究的过程叫作不暇方便、自得心开,这种境界就叫作香光庄严。佛子因为这个缘故,就由空转入有。果地无相念佛明白真如,真如是空;佛性在一切相显现,一切相是有。然后继续去观察,发觉原 | 三摩地 2018-07-20 |
|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楞严经》卷五)此念佛圆通章不长,但自前至后皆用忆念,而不说执持名号。凡修此念佛三昧者,都应以想念之念来念佛,而不是口念。 | 三摩地 2018-07-20 |
|
如果会无相念佛,忆佛念佛之念恒存,就像《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那也是事一心。在事一心的状态里面,不会造三恶业,身口意的恶业不会犯,这个叫作事相上的戒,也叫作定共戒。当这三种念佛的三昧正定成就的时候,那就是定;在静中住于定中,动中也不离定,这叫作定力。念佛在动中修,所以有相的念佛三昧也好,无相的念佛三昧也好,只 | 三摩地 2018-07-20 |
|
以无相拜佛为例,学佛人若依于无相忆佛、拜佛,一开始身体的动作会较硬、心识也粗,或起念能够有少分摄心,但是攀缘外境的声响一起,或者是末那识悄悄地冒出一个又一个念来,意识会依着习性自然地进入妄想纷飞中,可能要飞个五分钟、十分钟才发现,这时就再提一下忆佛念,专注在忆佛的净念当中;这样来来去去,渐渐地就舍离了对五尘的攀缘,而能够收摄心识安住在忆佛的念上。定 | 三摩地 2018-07-20 |
|
以上所说的就是观像念佛,修此法门之前必先修习定力,尤其是忆佛念佛的定力最重要。功夫有了之后,要深入地了解第一义。第一义深入了解并深入思惟过后,才会知道法身是一种空性。虽然是空性,但是它是真实存在,不是像虚空、顽空一般地一无所有。然后再对着庄严的佛的画像、或是塑像去思惟。知道法身性空,一切相不是法身,一切相都是幻化,暂时而有。一切法界的实际只有一相-- | 三摩地 2018-07-20 |
|
掉举就好像我们常说的打妄想,他虽然不会受到五尘的影响,但是当心起意在忆佛念佛或者修定的时候,结果不知不觉的就悠游于过去,或者是自导、自演、自想的情境当中;有的时候会想着自己的眷属、生意,高兴的事、忧伤的事。内散乱和外心散乱不同的在于,外散乱是被外境影响,因此如果初学无相念佛或初修习定的人,一定要把自己安在一个不被外境打扰的环境当中来打坐修习;这时候 | 三摩地 2018-07-20 |
|
例如,有些人他忆佛念佛的时候非常精进用功,所以感应到诸佛的加持,因此生起信心而更为用功。但是有的时候,所发生的时候未必是在念佛的时候;有的时候可能是发生在打坐修定的过程当中,有的时候行者是在参禅的时候,有的时候也许会发生在睡梦之中,因此有诸多种不同的情形,因个人的因缘而有差别。也就是说,在种种的境界当中,有的时候会有见到瑞相、有见到好相的情形。但这 | 三摩地 2018-07-20 |
|
就算您下一世因为要在娑婆世界护持、护持释迦世尊的而暂时不去极乐,但是在未来的无量世的菩萨道的某个位阶,您还是可以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护佑而得以游历诸佛世界次第受记获得百千三昧!因此我们于此世能够修学无相念佛、忆佛念佛乃至体究念佛,最后达到实相念佛的阶段而发愿求生极乐国土上品上生,那就是要能够在于此世舍寿前能够力努力的在体究念佛上面用功,最后因缘成熟的 | 三摩地 2018-07-20 |
|
一般在经典来讲,这个念佛就是忆佛念佛。所以这里他只是称念佛名而已,这称念佛名就可以灭除了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的时候,就由于过去生所修行的这个小善根因缘,可以得遇善知识为他说大乘十二部经的名字还有意义,能够听完以后,他叉手合掌只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称念归命十方诸佛、归命阿弥陀佛,因此而可以灭除五十亿劫的重罪。所以念佛的佛名的这个功德是很大。我们再来 | 三摩地 2018-07-20 |
|
从这里我们就知道说,这时候忆佛念佛和持名念佛有不同,因为他嘴巴称念阿弥陀佛,称念我归命无量寿佛、归命阿弥陀佛,因为这样具足十声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莲花中下品下生。由此可以知道,经典中所说的念佛乃是忆念佛,而不是持名而已。从这一段我们就知道,因为这里就知道他们的那个恶业那么重,他们没办法忆念佛,因为心已经被恶业所扰,他只能称呼佛号,因为这功德而 | 三摩地 2018-07-20 |
|
乃密菩萨:末学拜佛的功夫可能尚未够力,未有如长剑的感觉,小妄念有时仍会窜出,不过在妄念动时,仍觉有忆佛念存在,也因此没积极的把妄念断除,但也不却定这样的观念是否正确?!平常在事情忙完后,或起床后,或梦境大异于现实生活时,也会自动的忆念起,不过不一定是第一念,也许是第二、三念,或过一阵子一段时间不一定是马上。不过诚如您所说若能放松身体,甚至对身体或我 | 三摩地 2018-07-20 |
|
我想知道,有没有什么的办法来修习无相拜佛呢?或者是否可以直接修习忆佛念佛?我曾试过只想着忆佛的这一念,但容易丢失。而且心中老爱到处攀缘,不知道师兄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祝导师与诸位亲教师、师兄色身健康,愿早曰东传!阿弥陀佛!答:无相念佛的功夫乃是在修动中定,所以没有说一定要如同打坐修定的情形一般,没有要求必须在什么场所才能修习这个法门 | 三摩地 2018-07-20 |
|
但是有的时候,我们光想着忆佛念、光想着善念,也有可能恶念的势力太强了,有的时候,那样的一个势力的强度,让我们的善念没有办法产生对治。佛陀就教了第二个方法,说要念恶有灾患。什么叫作念恶有灾患呢?就是说;我们现在如果一直把我的心安住在这个恶念中,如果我一直安念在这个恶念中,这个恶念就会产生逼恼,产生逼恼,我就没有办法安住下来修定,没有办法安住下来思惟法 | 三摩地 2018-07-20 |
|
如果会无相念佛,忆佛念佛之念恒存,就像《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那也是事一心。在事一心的状态里面,不会造三恶业,身口意的恶业不会犯,这个叫作事相上的戒,也叫作定共戒。当这三种念佛的三昧正定成就的时候,那就是定;在静中住于定中,动中也不离定,这叫作定力。念佛在动中修,所以有相的念佛三昧也好,无相的念 | 三摩地 2018-07-20 |
|
因有之前的前方便,说服意根了知十八界的虚妄性,所以当六尘起起伏伏时亦不随顺而引生种种攀缘,乃至亦不随顺种种法尘起伏而游走于妄想中,所以就使得六识觉知攀缘心能安住于此一清净忆佛念,不随六尘的起伏而处于妄想烦恼中,不断地训练使得忆佛念能绵密不断。在行来去止的忆佛念能绵密不断时,回来无相拜佛时,发现在拜佛的过程中较不会随顺外面境界所影响,也不会随顺变异不 | 三摩地 2018-07-20 |
|
有一天,家中的同修心平气和的告诉我:如果我不想去讲堂上课没关系,但自己要时时忆佛念佛(同修为了让我随时提起忆佛的念,在流理台、计算机桌前都贴上了忆佛贴纸),最好也能学习无相忆念拜佛,无相念佛功夫若能成就,将来往生极乐世界的品位自然提高。当下我很好奇:什么是无相拜佛?真有这么神吗?但愚痴的我,却又蹉跎了一段时日!直至今年,我翻开无相念佛一书时,深刻感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