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如果我们随顺于这些恶知识的说法,而去跟随他来毁谤大乘、跟随他来不信受的话,就算你没有毁谤大乘,可是你在中有起了疑惑,不信受大乘法的知见,那你要求上品中生,就很困难了!所以在舍寿前寻求善知识,来熏习大乘法要的第一义知见,能够培养自己大乘菩萨行的菩萨种性,这个部分是很重要的。所以说,从这段经文,我们就知道这个道理。再来我们来看从这段经文,有第三个要点 admin

2020-07-06

  这真的是一个大愿啊!有时候甚至还说,比起一般学佛人,在受了三归依之时,随着维那唱诵四宏誓愿,但毕竟只是随口念诵而已,不如须摩供养世尊之后,得决定所发的大愿。而且须摩又说:大威德世尊,当证知此事。此时,即便是其他的菩萨,在旁听到须摩所发的大愿,尚且都应当随喜,因为这是有一分福德的;除此之外,这一念的随喜,还可以作为未来世互相之间为法眷属的因,那真的 admin

2020-07-06

  至于修习禅定,不管功夫怎么作,顶多就能够修到未到地定,所以叫作事障未来;不管你禅定用功到什么程度,如果没办法离开五欲的话,顶多就到欲界顶。想要初禅的现起,完全都是的作用,——那就是说要弃五盖,弃五盖就是离开欲界的贪染。五盖讲的就是贪欲、瞋恚、睡眠、掉举、疑。这些功夫一定都要一一的落实,让我们的真的能够厌离欲界的法,禅定才会现起。我 admin

2020-07-06

  那么什么是第一义的知见呢?也就是了义,了达法界实相的真实义!第一义说的就是空性,但是却不是断灭的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的顽空!第一义乃是指一切有情众生生命的本源、因果的所依、法界的事实根源;我们称之为真如、真、自性弥陀、如来藏、第八识、阿赖耶识……祂有许多的名称,这些说的都是同一个东西,就是有情的法界实相;祂是因果的所依、法界的事实。对 admin

2020-07-06

  经典中开示,当行者到了极乐世界的时候,花开见佛的同时,你可以证悟无生忍,或者证悟无生法忍,那是因为弥陀世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两位大菩萨向我们加持开示到底什么是真。佛菩萨为我们开示第一义的意旨,我们当下能够现观了解,才能够悟入无生忍。但是悟入了以后,还有许多的法要学,因为毕竟还没有成佛,虽然是不退菩萨为伴侣,但是离成佛的距离还是很远,因此在极 admin

2020-07-06

  那如果他的根器更好,他想要求生极乐的品位乃是更是上品上生的话,那他就要亲见自性弥陀,他需要体究念佛而实证法界实相,因为想要亲见自性弥陀者,他就要真正的去体究念佛,就是要去体究到底如何是无量寿佛,或者体究念佛是谁?这个体究念佛就是念佛法门里的理行,在禅门来说,那就是参禅!在念佛人要体究前,却要先建立第一义的知见,这就是要从经典当中去了解真如佛性第八 admin

2020-07-06

  这些方向在前几次讲到八正道里面,都有讲到;其中八正道里面,就有一个标准,它到底要怎么修?这些八正道里面又把它归纳后,其实就是要断五戒里面这些容易违犯的恶,然后甚至能够修行变成十善,就是身三、口四、意三,这个都是修行的一个目标,就是我们一个方向,戒能够守好了,定就容易修,要不然里贪这个、贪那个,挂挂念都是挂念这个世间法,无非是财色名食睡,怎么能 admin

2020-07-06

  一般众生是容易有慢,可是有了慢却不会容易发觉而忽略了圣教门,而独独尊崇某一个局部的念佛法门,那这样子的话而排斥了其他的念佛法门。其实念佛法门还有非常非常多的,比如来讲,譬如持名念佛完了,其实还有观像念佛——你透过观佛的形像而来修证,让你的定力增进来消除业障;也有透过观想念佛,譬如《观无量寿佛经》当中所说的种种观,总共十六观,这个观想的 admin

2020-07-06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位菩萨、修行人,他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家长,拥有亿万的家财,平常他敬奉三宝,对众生都很有慈悲。有一次他到市集去买东西,看到一只待价而沽的鳖,里就为这只鳖感到伤痛,看它在那边被卖,就询问说:这个要卖多少钱啊?鳖的主人知道菩萨有慈悲,喜欢帮助众生,然后财富多得难以计数,所以买东西也无论贵贱都不会讨价还价;鳖主就开高价说要卖一 admin

2020-07-06

  念佛求生极乐的大菩萨们,应当要深入了解当中的内容差别,才可以透过此世闻熏正法的殊胜因缘而于此世努力精进的念佛,以修行的善根功德发愿回向往生极乐,期望能求生极乐世界的上品上生。我们上一节课程的进度乃是讲到体究念佛所应该具备的资粮,这个与上品上生以及上品中生有关,因此我们今天的课程先从上品上生来说。我们看经典中怎么说上品上生,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 admin

2020-07-06

  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 admin

2020-07-06

  其中诸所言说皆实不虚,可是却被一分别有用的佛学研究者毁谤而说为《本生谭》。他的意思是说,那只是流传下来的故事,不一定是曾经发生过的真实事件,所以听听、看看就好,不需要太认真,因为里面记载的很多事情,都是现代人所无法想象的,乃至是说《本生谭》经典是带有神话性质的宗教文学作品。但这都是在造作严重的谤佛、谤法恶业的,果报当在下三途之中。现在就借着宣说佛 admin

2020-07-06

  至于解脱道的慧之外,还有一个就是佛菩提道,佛菩提道它的修法,就是要参禅来悟这个如来藏,知道我们的身乃至山河大地,简单说就是五阴、十八界都是因为有如来藏才能够现起。所以这两者的不一样,在于解脱道它是要断一念无明,也就是要断烦恼;那佛菩提道呢?它是要断无始无明,就是我们所说的所知障,也就是尘沙惑。至于解脱道的部分,它就是一念无明的内容,它就是包括见惑 admin

2020-07-06

  现在回头来说,世尊以怜悯众生的缘故,而接受须摩以线缕的供养,一者是明白须摩会因为这样子而发起大誓愿,将来就可以利乐很多的有情;一者世尊示现及时受用他的供养,是为了成就须摩将来利乐有情过程之中,所随时需要的资粮,因为须摩的布施是时节施。那为什么又说世尊是怜悯众生的缘故,才接受众生的供养呢?首先我们来思维一件世间法,为人的父母者,总是爱护自己的子女, admin

2020-07-06

  我们来看看上品中生在经典上是怎么说的,经典是这样讲:【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看到这个经文,我们就知道:在上品中生的这个阶段,它主要是在摄受大乘种性的大菩萨这些念佛人。虽然他不用证悟实相而转依法界实相如来藏,而也受 admin

2020-07-06

  我们要分享学佛释疑的这个题目,今天是有人问到说:存好、说好话、做好事就是学佛吗?也有人说:那我只要存好、说好话、做好事就好了,干嘛要学佛?所以我们就有必要把这个问题作个说明。那什么叫作存好、说好话、做好事呢?那存好、说好话、做好事,这个是很多人都在说的一个经常在流传的一句话。其实,存好、说好话、做好事未必是学佛,当然你学佛的话,必须要存好 admin

2020-07-06

  所以然者:诸佛世尊有恭敬于正法故;弥勒亦由我所,受正法化,得成无上正真之道。阿难当知:弥勒佛第二会时,有九十四亿人,皆是阿罗汉,亦复是我遗教弟子行四事供养之所致也。又弥勒第三之会九十二亿人,皆是阿罗汉,亦复是我遗教弟子。】《阿含经》中佛为我们开示的:弥勒菩萨成佛时,初转的龙华三会,这个龙华三会其实都已经普遍名闻于释迦世尊的所有弟子众中。所以说,凡 admin

2020-07-06

  暗示说正觉同修会的法义有问题,因为他们不敢公然毁谤正觉的法义是外道法——恐怕承担谤法的大因果,中又很想抵制正觉。然而正觉弘法将近二十年来,经过三次严重的法义质疑、检验,也经过各大道场十余年来私下不断的寻找法义过失而不可得。正觉同修会弘扬的法义,既已证明是依照三乘菩提诸经所说的法义而实证、弘扬,各大道场都找不出本会的修证及所弘扬的法义与经 admin

2020-07-06

  那么佛菩提道应该修学的法,除了要把声闻道和缘觉道所修的法,统统都要函盖进来以外,最主要的就是要明证真如;然后再依真如的总相与别相,以及对真如中所有一切种子的实证圆满了,才能够成就究竟佛道。各位菩萨!在《维摩诘所说经》〈佛道品〉这一品里面,是由过去曾经是七佛之师的文殊菩萨来为学人提问,祂故意问维摩诘菩萨说:菩萨如何才能通达佛道?因为这部经的经主 admin

2020-07-06

  今天我们要来探讨一个题目,有人问到:学佛为什么要持戒?为什么会有人有这样的疑问呢?因为有些人他们认为只要不受戒,如果不小犯了戒或造了恶事,或许就没有罪,也可能就没有报应,这样对吗?很明显的,这是不对的!因为不受戒的人,不小犯戒或造了恶事,虽然没有戒罪,但仍然有性罪,因为还有因果律存在啊!而且一定有因果律存在。譬如说:一位没有驾照,不清楚交通法规 admin

2020-07-06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