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菩萨在断我见乃至开悟明的生活方式应该要如何呢?应该要学禅师那样事上无上无事然后努力护持正法过日子!《无门关》卷1中,禅师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如果一个菩萨真实断我见,那他要给自己创伤疗愈就很容易了!创伤疗愈的关键就是在断我见与断我执!我们是因为有这个我见、我执或我所执,才会有创伤!譬如一朝被蛇咬 admin

2020-02-21

(《大乘起信论》卷1)而这个根本实义,就是一切法的根本因,真如的相应与转依,开显真如的无量功德。因此谈到修止,就是要能找到第八识如来藏,找到祂以后,由真如的体大,亲证到一切法真如在染、在净,性恒平等、无增无减、无别异;而由真如的相大,亲证到如来藏本来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性;而由真如的用大,亲证到祂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的善因果。祂是一切诸佛成 admin

2020-02-21

在《央掘魔罗经》里面有谈到,祂当菩萨的时候,在无量阿僧祇劫中,有数不清的恒河沙数的生死祂都当忍辱仙人,以慈悲喜舍的这四无量来作众生的依怙,而无畏惧流转生死之苦,也无畏惧众生种种相违、众生种种糟蹋、众生种种侵害之苦,以及也能够忍受缺乏种种受用的痛苦。因为祂对于这些能够忍受的原因,所以这一生能够示现佛果,示现在这个娑婆世界、在这样痛苦的世界----众生种种糟蹋违 admin

2020-02-21

像这样子一个境界,其实已经深深的、深深的植入在大部分中华文化普及地区的人们中。比方说大家会耳熟能详的许多的诗词,比方说有一句的诗词,谈到三国的赤壁之战的事情,会说到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或者又说,好像是把天地间跟这个明月一起伴着你,然后,你一笑之间把所有的事情置之度外;像这类型的事情,其实它具体而微的展现了老庄的精神。好,那这些精神当然就是说, admin

2020-02-21

日前有位友人拿了一本从信法师的著作《阿含经的疑难》(圆明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一版第一刷93页),有论及意根,其解释如下:色身是识所依之根,色身就是识之根,简称为意根、意根的内容有眼耳鼻舌身五根,五根----是意根之部分……,若要指出意根之所在,惟有全称眼耳鼻舌身意。若一定要指出意根的话,色身活生生的生命就是意根,色身若坏即是意根败坏,命也尽 admin

2020-02-21

欲界天神是怎么样的慈悲呢?天神大都非常的有耐,当人们有事情问天神时,不管请问的人是多么的罗嗦唠叨或愚笨难解,就算同一件事情问了好多好多遍,天神还是会很有耐的一再地回答他,都不会不耐烦!这就是天神的慈悲与调柔。天人因为坚定的常常修行十善,所以都很慈悲及调柔,因为修十善者要离开瞋恚,所以个性一定会很温柔,对众生都会很有耐。平实导师在《金刚经宗通 admin

2020-02-21

有许多人在学佛一段时间之后,了解到中生起了无明烦恼,是去造作身、口、意恶业的根源;因为已经深信因果,所以就很担造作了恶业会下堕三恶道长劫受苦,所以就开始努力地想要降伏烦恼,认为降伏烦恼是修行的首要工作。在禅修的道场中,大都会教导打坐数息的方式来去除念头以及烦恼。可是无论是数息也好、念佛也好,大多是修了十几年,还是无法数到一不乱、妄想不起;这是 admin

2020-02-21

不论是身或口所作的各种恶业道,如果是从贪所引生的就称为嫉妒的恶业道,如果是从瞋所引生的就称为瞋的恶业道,如果是从愚痴而引生的就叫作邪见的恶业道。这十恶业道综归来说,无非就是从贪、瞋、痴所引生的。如果有贪、瞋、痴而只在里面,没有付诸于实行,没有在口业、身业上面实现,那这样子的话,仅只是贪、瞋、痴的业,就只有业而没有道,仍然没有恶业的道出生,死后就 admin

2020-02-21

因为经由前面的讨论,大家可以了解持戒以及持戒之后修学种种善法,可以自利利他与庄严菩提;但是这里面,大家也会很关一个议题,那就是这些种种的功德与福德,虽然可以带到未来世去,可是出生在下一世的时候,有隔阴之迷,那如果在下一世还未受戒之前,就造作了与三恶道相应的业,那岂不是很危险!当然这个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懂得无作戒的道理,大家就会比较放了。 admin

2020-02-21

虽然别人表面上看不出来他跟平凡人有多大的差异,可是他的道业却是在快速前进中,因为菩萨已经融入六尘中而行菩萨道了;如果能够摄护诸根,内安住于正念,就能够依据佛菩萨的教导,而能身四威仪不作诸恶,能堪众苦不作邪命,就是在身四威仪行住坐卧中绝对不造诸恶,凡是对众生有害的事情都不做,因为既然已经走上修行之道就要不作诸恶,否则就违反了当初自己的发,并且要成 admin

2020-02-21

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之前解说的四宏誓愿,常转这个观念;依于这样的一个行誓愿,能够如法而行,如法行故,受持是戒,而且最重要的不放逸,就是念念在兹、念念在兹。这样的菩萨,还能够观察过去、未来、现在自己身口意业的轻、重,善知道是善,恶知道是恶,轻善知道是轻善,重善知道是重善;这于自己的当下的造作当中,在摄为戒的制约之下,马上生起的一个念头是善?是恶 admin

2020-02-21

那我们来看到说,即使在阿含部的一个经典里面《增壹阿含经》里面有说到,有位长老比丘他年纪很大了,他又很难用一些思惟的方式来接触这些深邃的佛法,因此他对于这二乘禅观都很难入手,可是即使这样他对于大乘禅法、大乘真正的解脱法,他是有信的,所以他自己承认自己是钝根。因此他就想办法找方法来供佛,他相信自己供佛可以得到未来的佛果。可是他的讲法上他是蛮谦逊的,他 admin

2020-02-21

自身受苦不厌悔。就是说不论你自身受到了多少痛苦,它都是有尽的、它都是有穷的、它终于有结束的一天,你的里面不要因为这样来忧悔。我们看到在菩萨的这个历程中,这个菩萨道历程,你会发现许许多多的法是你难以想象的,而且许许多多的人的性是你没办法预料的。这为什么呢?因为你一想要求取清净的法,可是你却发现别人或是你亲近的人,根本对于这清净的法没有兴趣;而 admin

2020-02-21

有一部经叫作《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里面就有提到:见他得利,不欢喜;障他得利,为作留难;见他行施,无随喜。这样的话就会让自己的资生受用,以及威势就会不好,为什么呢?因为佛告诉我们,这个法界完全是相应的。如果你看到别人得到好处,可是你里面总是摆了一个不随喜的里面偷偷摆起一张臭脸,甚至看到他想要得到好处的时候,想办法去阻挠他、想办法作 admin

2020-02-21

但是不要忘了,我们身为菩萨是一世又一世修的,姑且不论说这些人将来可能跟我们的法缘,我们说即便是我们自己来说,在我们还没有入门修学佛法之前,我们不是跟一般的众生一模一样吗?今天怎么可以因为我们自己先走一步,先学佛法了之后,反过来对还没有学法的这些众生,他们所在你面前所展现的这些贪得无厌的行,你就因此而生起憍慢看不起,乃至于生起了这个瞋。所以像这一 admin

2020-02-21

但这很不容易,一般人都是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愿意恶人没有恶报,但他们不会自己去动手报复,这算是中等人;如果是上等人,他里想:不论善恶,我统统用善法来回报他们,这是上等人;而如果是下等人,中就会想:为什么老天不惩罚他呢?真是太不公平了!希望恶人得到恶报;等而下之的世俗人,生气起来,干脆拿了刀子自己去下手解决,不等老天来施报了。各位菩萨!您是 admin

2020-02-21

如果菩萨能够清净自己的身行、口行、意行,对众生作出有利益的事,口中说众生好的事,里想的是对众生有益的事,不仅地越来越调柔,而且众生也越来越喜欢亲近菩萨,这样的话,菩萨度众也就容易多了。如果菩萨不小作了有罪、有错的过失,应该生惭愧,并督促自己不要再犯错,相信自己所作的种种罪业,未来世都要受种种的异熟果报。这是因为所造的点点滴滴善恶业,都含藏在 admin

2020-02-21

须菩提是一位回大乘的俱解脱大阿罗汉,也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中解空第一的尊者。释迦世尊在弘法四十余年的后期,在宣讲《法华经》的时候,曾经为因缘成熟的弟子们授记未来将会成佛,以及成佛时的名号、时劫、有多少弟子众等种种情形。在当时已经入初地的须菩提,也有被授记,但是他还需要再供养三百万亿那由他佛之后,才能够成佛;这个时间是当时法华会上,被授记的大弟子之中 admin

2020-02-21

慢的意思是说,你确实胜过别人,所以里面有个比较高下的想法,譬如中想:我的境界超过他:我比他有钱,我比他年轻,比他漂亮,比他健康,比他有力气。乃至认为比别人有权势、有地位等等。因为确实是胜过别人,所以中生起了慢,甚至于有时候会开口说:我胜过他。这就叫作慢。第二种是过慢。过慢的过字是指过失,有过失的慢就叫作过慢。什么是有过失的慢呢?譬如说,前面 admin

2020-02-21

复有三法能自他利:一者怜愍众生、二者勤行精进、三者具足念。复有四法能自他利,谓四威仪。复有五法能自他利:一者信根、二者持戒、三者多闻、四者布施、五者智慧。复有六法能自他利,所谓六念。复有七法能自他利,谓坏七慢。(《优婆塞戒经》卷2)这一段经文的意思,主要是在说明:菩萨应该具足哪些法才能自利、利他?首先说明:菩萨如果能够具足不放逸这个法,就可以自利 admin

2020-02-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