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大乘本生地观经》卷2佛开示说:【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大乘本生地观经》卷2)父亲于子女有慈恩,母亲于子女有悲恩。母亲的悲恩,纵然佛住世一劫,说也说不完。《大乘本生地观经》卷2接着开示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报母恩,经于一劫,每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而未能报一日之恩。】(《大乘本生 admin

2020-02-21

那时候有一位长者,他也生了一个儿子,这位长者的独生子听到这样的事情,认为那是错误的行为,里想:‘我应该施设什么样的善巧方便,才能把这错误的恶法除掉呢?’于是就向父亲禀告说:‘父亲!您是否可以答应孩儿一件事?就是远行到他方去学习经论。’父亲一口就答应了,立刻离家远行。当父亲学得了经论之后,又返回家中;渐渐地父亲年老了,儿子就为父 admin

2020-02-21

《贤愚经》卷1佛开示说:慈孝顺供养父母,计其功德,殊胜难量。所以者何?我自忆念过去世时,慈孝顺供养父母,乃至身肉济活父母危急之厄;以是功德,上为天帝,下为圣主,乃至成佛。三界特尊,皆由斯福。2 意思是说,慈孝顺、供养父母的功德无量无边,为什么呢?佛回忆过去世在因地行菩萨道时,慈孝顺供养父母,甚至以自己身上的肉来救济父母于危急灾厄险难之时; admin

2020-02-21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说我们因为修学了正法之后,我们开始了解法界中确实是有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是有真----有如来藏、有第八识,结果我们的师长他认为没有,那我们不应该听信我们的师长。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师长他对于世间法是了解,可是对于出世间法他不一定了解,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要怎么样?我们应该劝告我们的师长。可是我们不应该去宣扬这件事情,也就是说我们一样为我们的 admin

2020-02-21

好!那如果我们可以这样做,逐渐也发起我们的道,那我们就可以慢慢知道、慢慢来修集我们的资粮。我们现在就要继续进入到三资粮里面的这个行的部分。这个三资粮里面属于行的这个部分,这是专指说我们前面讲信、讲愿,是在理面发起了信、发起了愿,可是我们现在要开始身体力行----所以一定会有所谓的身行、口行还有意行,这个行里面也有分事行跟理行。什么叫做事行?什么是理 admin

2020-02-21

但这也不是决定不可改变的事,假使父母有正确的佛法知见,信受佛法中因、缘、果报的道理,就可以透过修行的力量,调整自己的态和观念,而不是一厢情愿的以溺爱放纵,或者是权威严格的态度来掌控孩子,而是应该运用佛法的智慧来教养孩子,自然就能转变亲子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转恶缘为善缘,使这一世亲、子互为增上缘,共同结为未来佛道上的同修道友,互相扶持,互相帮助。菩萨 admin

2020-02-21

但是以杀父和杀母两罪来比较,那么杀母重于杀父,因为通常母亲是与子女最为亲近的人,从辛苦怀胎十月,子女出生后还要早晚哺乳,推干就湿细照料,所以母亲对子女的恩德特别重大。佛教经典中也有记载,就是阿阇世王受到提婆达多的教唆,自立为王后,便将父亲频婆娑罗王,幽禁在王宫地窖中,并削去了频婆娑罗王的脚底,让他不能走路,并且不给他饮食,要让他饿死在地牢中。这时 admin

2020-02-21

当时,有一位大臣,他的父亲已经年老了,依照国法规定,应该把父亲驱逐;但是这位大臣很孝顺,不忍把父亲赶走,于是他挖了地窖,把父亲偷偷地安置在地窖里,这样就可以随时孝养父亲。这时候,有一位天神捉了两条蛇,放在国王的宫殿里,向国王说:‘如果能分别出雄性或雌性,你的国家就能获得安乐;如果无法分别,那么你和这个国家,七天后统统都会灭亡。’国王听了 admin

2020-02-21

儿童最先接触和学习的对象是父母,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态度,对孩子的身发展,人格的养成有着绝对的影响。人们常说:教养孩子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的确如此。我们想要扮演一位成功的父母,除了从书刊、报章、杂志上不断吸收教养子女的原理、原则以外,更必须从实际生活的体验中获得经验,并且随时的审视、检讨、修正、调整,使理论与实际能够紧密的配合,建立正确的教养方 admin

2020-02-21

菩萨性是不会跟众生相争的,可是疏是我们对于我们戒行积极的;消极的不只是不造恶,我们还要积极的作善,这才是《梵网经》引用这个梵天,有了这样一个梵天宝网这个譬喻的精神。《梵网经》菩萨戒经常有提到:佛性常住、孝顺、慈悲。我们就是依于这三句话来解说刚刚的四宏誓愿,乃至我们一开始所说的:菩萨优婆塞就是居士男,乃至优婆夷居士女,要如何的三归五戒之后,依于 admin

2020-02-21

不单单佛陀注重孝道,大菩萨们也是这样,根据《佛说盂兰盆经》的记载,佛陀十大弟子之中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他的母亲舍报后下堕饿鬼道,每天不见饮食,瘦得皮包骨;目连尊者看见了非常痛不舍,他想用神通力来营救母亲,于是就用钵盛饭给母亲,但是他的母亲无法将食物吃进去。为什么呢?因为食物还没入口就已经化成火炭了。目连尊者难过得痛哭流涕,因为尽管自己神通第一,却 admin

2020-02-21

一个人如果不能孝顺父母,而说要成就佛道,没有这样的道理!《大乘本生地观经》卷2佛开示说:【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大乘本生地观经》卷2)父亲于子女有慈恩,母亲于子女有悲恩。母亲的悲恩,纵然佛住世一劫,说也说不完。《大乘本生地观经》卷2接着开示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报母恩,经于一劫,每日 admin

2020-02-21

经文的内容是这样子的:【昔有外国有一大长者大富,惟有一子爱重无比,后日得病大困,治之不瘥,遂到无常,临命终时一念佛,佛现形其前,安意定便得生天。父母念子愁恼便欲,不能自解;因以火烧取其骨,著银瓶中;至月十五日,便施百味饮食持著其前,举声悲哭宛转卧地。天子在上见其所为,自念:我不现化,意终不解。即下作小儿,年岁,在道边放牛;牛卒死卧地,小儿便行取 admin

2020-02-21

佛陀看见了,就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使得原本神安定而能自我控制的你,现在变成六神无主而容颜憔悴呢?这位男子向佛禀白:因为我唯一的儿子死了,导致我六神无主而容颜憔悴。他是我全家最喜爱、最看重的孩子,没有一个不疼爱他,我总是想看着他而不愿意舍离;如今我的年纪已经大了,面对独子的死亡而产生了忧愁,所以迷乱了我的。每天不由自主地打开厅堂的门窗,又把房 admin

2020-02-21

所谓的忏悔,就是对于过去有如是因,想要表达自己的惭愧之、想要表达自己的悔悟之。能够知道有这样的,能够真正诚实面对自己必定有这样的因果的关系,就可以让这个种子的发芽减缓它的势力;即使是结成果以后,也可以很快的凋谢,不至于说要一直长满到这一生完毕。就算是这一生,都会遇到儿子媳妇不孝顺,可是因为在忏悔的过程中,能够亲近三宝、能够自调伏,这样你所觉 admin

2020-02-21

因此,父母亲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应该作适当的暗示和引导,让孩子能够用去体会、思考和判断,然后自我调整,改过向善。人们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情在一世又一世的生命流转里,每一世舍报后,此世意识就断灭了,这一世的意识无法去到未来世,因此当这一世又呱呱堕地时,过去世所学的都忘光光,一切都得从头再学起;因此我们应该允许孩子做错事,也允许孩子在摸索中长大 admin

2020-02-21

在《阿弥陀佛经》里面也说到:佛弟子要往生西方,必须要修集三福净业;三福之中最起码、最基本的就是世间福德,又叫作世福,它是指世俗本来就存在的人伦之道(人间的善法),例如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不杀、修十善业等等。如果这个基本的福德都没有办法具备,那就代表这一个人呢,他连做一个人的福德都不够。所以佛法之中,孝养父母是最最起码的事情,如果一个人连这一点也 admin

2020-02-21

那三福净业就可以知道它分三个部分:首先我们来介绍第一个部分,就是要‚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不杀,修十善业。什么叫做孝养父母呢?我想这个大家都知道,在很多世间法里面都教我们孝养父母。那我们在修学佛法有几点应该要注意,就是说当我们来修学佛法来修行的时候,我们发起了大,我们想要为正法多付出、多做的时候,我们不要忘掉我们要先孝养父母,也就是说我们在 admin

2020-02-21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问题:有一种生灵,小的时候四条腿走路,长大了两条腿走路,年老了三条腿走路,这是什么生灵呢?是啊,这种生灵就是人类啊!回想您还幼小的时候,身肢尚且柔软无力,只能由父母长时间的抱在怀里,用他们的臂腕做成我们的摇篮,看着我们在这小小的摇篮中安的熟睡,而父母的臂腕此时早已麻木,然而父母眼角只有看着我们熟睡的甜蜜与满足,何曾有一丝一毫因劳累 admin

2020-02-21

可能有些人也和末学一样,有过类似的学佛经历,那就是学佛以后,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佛教,念念挂记着自己的师父、挂记着寺院里的各种事务,而却完全忽略不顾家人的感受。从末学自身的经历来看,之所以会采取那样的做法,是因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自己也愿意效仿古代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以全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护持佛教 admin

2020-02-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