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如果不是为了贪财利,而是去杀害怨家、杀害仇人,这个是从瞋心而产生的杀人业道。如果是杀害报恩田的老父、报恩田的老母,这种人是因为愚痴而造作了杀害的业道。又如有人精神不正常,杀害了家中老父、老母,这也是因为痴;甚至于在家中不服父母亲的管教而杀害父母亲,这也是从痴而生的业道。所以杀生的恶业道总共有三种引生的原因:第一个就是从贪而引生,第二个从瞋而引生,第 | admin 2020-02-21 |
![]() |
而意--觉知心--也有三个恶业道:第一个是贪,第二个是瞋,第三个是痴。也就是说,意行的部分一样有根本、方便、成已这三件事。我们先来看一下贪的根本、方便、成已这三事。《优婆塞戒经》卷6如是说:【于他财物生贪欲得,是名根本;发烦恼心,是名方便;作已得财任意施与,欢喜受乐复向余说,无有惭愧不生悔恨,自赞其身生大憍慢,是名成已。】(《优婆塞戒经》卷6)对别人的财 | admin 2020-02-21 |
![]() |
大家都知道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以这五种法来描述与表显有情身心,可以很容易让大家了解有情的内涵及特性。譬如在《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一中的开示:【何因蕴唯有五?为显五种我事故,谓:身具我事,受用我事,言说我事,造作一切法非法我事,彼所依止我自体事。】(《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一)就是在说明,以五蕴这五种法来含摄有情的种种,包括一切众生所执着之色身 | admin 2020-02-21 |
![]() |
真心如来藏是三界一切法的根源,一切法皆直接、间接由第八识出生;三界一切法皆不能外于第八识而有,故云三界唯心,心者,就是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真如也。因此《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开示: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九)自己的真心如来藏可以画出自己的五蕴小世间,而配合所有共业众生的如来藏,就可以一起画出三界大世间。而无论人间、阿修罗宫 | admin 2020-02-21 |
![]() |
譬如在《大悲经》卷一中的开示:【梵天言:世尊!我以无智邪见未断颠倒心故,常于如来所说正法不听受故,我本曾作如是恶见、如是恶说:‘此诸众生是我所作、是我所化;所有世界是我所作、是我所化。’世尊!我今还复问佛此义,所有世界是谁所作、是谁所化?一切众生是谁所作、是谁所化、是谁所加、是谁力生?佛言:梵天!所有世界是业所作、是业所化;一切众生是业所 | admin 2020-02-21 |
![]() |
那如果这只是在安慰众生的心灵,让众生能够获得一个依托的话,倒无可厚非。但是,当你帮众生安太岁的时候,应该要把真正的佛法道理告诉众生,这才是真正的方便引度众生;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就是佛所说的四邪命食。所以,如果寺庙帮人家安太岁,而因收取安太岁的款项的话,那其实就是佛所说的四邪命食;因为佛不允许佛弟子用这样的方法,来获取资身供养。对于在家弟子,一样是 | admin 2020-02-21 |
![]() |
那么像这样的祀祠,会不会得到福德呢?世尊开示说:【是人祀已亦得福德,何以故?令彼受者生喜心故。是祀福德,能护身财。】(《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无论在什么地方祭祀,都是可以得到福德的;这是因为祭祀,会让接受供养的鬼神、饿鬼,他们身心饱满,而产生了欢喜心的缘故;而且常常祭祀的人,可以使得他不会受到恶鬼对他加诸横[hèng]难,也可以获得未来世 | admin 2020-02-21 |
![]() |
什么是三缚结?三缚结其实就是三种烦恼!烦恼在一般人的认知里面,就是心里挂碍着某一件事情而有苦恼,把这样的一个心行当作是烦恼。但是在声闻解脱道当中,烦恼的定义并不是只有这样;凡是会障碍出离三界生死的心行,都叫作烦恼。那么即使你对某一件事情的感觉,心里是快乐的;但是只要这样快乐的心行,是会障碍解脱出离三界生死,那么这样快乐的心行,仍然是属于烦恼所摄。那 | admin 2020-02-21 |
![]() |
真心如来藏是三界一切法的根源,一切法皆直接、间接由第八识出生;三界一切法皆不能外于第八识而有,故云三界唯心,心者,就是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真如也。因此《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开示: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九)自己的真心如来藏可以画出自己的五蕴小世间,而配合所有共业众生的如来藏,就可以一起画出三界大世间。而无论人间、阿修罗宫 | admin 2020-02-21 |
![]() |
例如在世间法上,工厂制造各种产品,如果能够确实遵循由许多专家所共同制定出来的法规或作业准则,那就能够确保产品的质量;相对地,我们在购买产品时,大家也会留意这个产品是否符合某种法规或认证标章,如果吻合,那消费者就能够相信其质量而放心购买。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各种戒法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给修学者种种的限制,反而是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成就的。了解这个基本的道理 | admin 2020-02-21 |
![]() |
关于有情众生舍寿时的过程,在弥勒菩萨所著作的《瑜伽师地论》卷1中,有开示有情众生是如何舍寿的,其大意是说:当生命将结束时,造恶业的人先从头部开始生起冷触,也就是阿赖耶识从头部先开始舍离,慢慢地往下舍离,而使冷触到达心脏处。阿赖耶识舍尽头部时,意识已经消失;在舍离头部的整个过程之中,死者是住在恶业所造成的恐怖境界逼迫之中,这时死者的心会非常混乱。舍离 | admin 2020-02-21 |
![]() |
在这个譬喻当中,考试成绩就等同于往生者过去所累积的福德资粮;而选填志愿就等同于往生者的愿力,也就是随愿,也就是心里想要投胎受生到哪一道去的那个期望。以上这就是在三界之中,有情众生六道轮回的法则,其重点就是这一位往生者,他所累积的福德资粮会决定一切。接着,我们再来探讨将流落到畜生道的有情众生,他的中阴身生起是如何的状态。如果这一个往生者生前所造的,是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今天要来继续为大家解说马鸣菩萨在论中说:以心本性不生不灭相,一切诸法皆由妄念而有差别。(《大乘起信论》卷1)论中的这句话,我们想要引用《占察善恶业报经》中所说的来举证,一方面举证,一方面作为解释。经中说到:当知一切众生身中,诸佛法身亦不可毁灭。若烦恼断坏时,还归法身,而法身本界,无增无减,不动不变。但从无始世来,与无明心俱,痴暗因缘熏习力故,现妄 | admin 2020-02-21 |
![]() |
如是惧虑未来财宝变坏之苦及身坏苦,心常怖畏。(《瑜伽师地论》卷17)前面有说这众生其实是乐少苦多,这里就等于说再解说一下前面所说的。也就是虽然前面讲的说,有乐有情世间有种种的这生活所需、身体健康,可是也常常怀着恐怖想,他所拥有的这些钱财会不会被国王所侵夺去,会不会哪一天加重税赋,会不会哪一天要征收为国有,然后就把他的钱都夺去了,会不会哪一天这个钱受到 | admin 2020-02-21 |
![]() |
凡夫众生因为具足了凡夫性,没有生命实相的智慧,所以不能够了解生命的真实意义,以为生而为人就是生命的意义,认为人生如果能够不做恶事,就很了不起了,如果能够再做一些善事,那就真正对得起天地良心了。绝大多数的人是这样的想法。然而如果我们再进一步的追问:那么,生而为人,为什么会生而不平等呢?小儿时期的个性,有的小朋友顽劣、有的小朋友温驯,长成后,资质发展, | admin 2020-02-21 |
![]() |
以上就证明了本际的存在,而生死的本际其实就是入胎识,这个常住的本际,才有可能是被熏习而持受种子的心,不可能是夜夜都会断灭的意识心,能执持受熏的种子,正因为有这个本识存在,所以才会有无量劫的生死继续不断。所以说,生死的本际就是本识----入胎识如来藏。又如阿含部的《央掘魔罗经》卷1说:【住!住!央掘魔!汝当住净戒;我是等正觉,输汝慧剑税;我住于实际,而汝 | admin 2020-02-21 |
![]() |
------《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二)》<第008集如来一心有三身(四)>游正光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自己也可以回忆啊!你在母胎的时候,自己知道什么时候要出生手指头、脚趾头,乃至自己的器官,心脏、肝脏乃至于自己的肺脏等等,乃至于你的血管,哪一个地方是你知道的,都不知道啊!所以显然没有一位是知道啦!乃至自己长大,自己的血管有时候阻塞了,自己还不知道,然后因为这样而生病,而产生种种的病患。所以我们对于色身,实际上是都完全不了知的啊!了知性很少很少啊!所 | admin 2020-02-21 |
![]() |
但是因为对于鬼道的真实状况,一般人不容易完全了知,因此就会产生想象与敬畏之心。为了使大家能够比较容易了解,我们先要知道,众生在出生到下一世之前,都要经过一个中间的阶段,叫作中阴身或称中有。除了往生无色界与无间地狱,不需要经过中阴身之外,出生到其他的地方,皆需要经过中阴身的阶段。有情处在中阴身时,他就会在这个阶段等待出生的因缘,因此在中阴身这个阶段并 | admin 2020-02-21 |
![]() |
当时,有一位大臣,他的父亲已经年老了,依照国法规定,应该把父亲驱逐;但是这位大臣很孝顺,不忍心把父亲赶走,于是他挖了地窖,把父亲偷偷地安置在地窖里,这样就可以随时孝养父亲。这时候,有一位天神捉了两条蛇,放在国王的宫殿里,向国王说:‘如果能分别出雄性或雌性,你的国家就能获得安乐;如果无法分别,那么你和这个国家,七天后统统都会灭亡。’国王听了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