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乃至于佛有说,即使你今天在第一个上半夜的时候,或是说在一个,一天印度算六个时辰,你在第一个时辰里面你犯了重罪,但是你第二个时辰你就警醒了,你知道你一样要发菩提,这样佛说你的戒体就是在了。也就是说佛在经典里面这地方,就以宽大为怀的要勉励大家继续持戒,继续能够长养自己的菩提,不要担自己在哪个时间犯戒,就认为说自己已经是无可救药了。应当想持戒有持 admin

2020-02-21

菩萨经过这种思量以后,他才知道说,那我要怎么样去让自己的禅定的先前方便能够长养呢?甚至说禅定之后,慈悲喜舍要达到无量,我一样应当让这慈悲喜舍的能够长养,那我要怎么作呢?这时候佛陀就告诉我们说:如果是说有怨恨你的人,你要里面生起一个平等作意的意。这作意就是说:怨恨的有情他只是诸缘相聚来聚合的,他因为跟我前世、宿世有一些因缘在,所以今世对我不礼貌 admin

2020-02-21

因为修学禅定,有禅定前的先行的方便,如果你五盖没有修除,对世间还有这么重的贪爱之,欲界法的男女还没办法从梦中里面能够作种种的降伏,乃至不起一念;这样的话,你是很难在禅定中可以长养的,甚至没有办法观察到自己在男女欲中的行。虽然只是自己的身出家,可是里面还不断的有这些染法,而对于这染法自己也没办法完全克制,不知道如何能够离开、离弃让之能够灭尽;这 admin

2020-02-21

然后大家会认为我只要打坐,就应该可以得到禅悟----可以开悟、可以明;然而在佛法上所说的禅定跟禅悟----明见性的禅----是不同样的。禅定当然可以让众生产生必要的定力,但它本身实际上是属于静虑,也就是说静虑它本身就是要让你安止在一个地方,它要作禅思,作禅定的思惟,让你的能够安止,然后可以思绪;思绪如何能够长养自己的善根,断除自己的恶念、断除自己的恶习。 admin

2020-02-21

而我们三贤位的菩萨要如何能够修学呢?经典上也是勉励我们,我们不应该贪爱自己的身命,应当去想:自己如何威仪能够如法,然后在四威仪中不断地检肃自己,等于透过威仪可以提醒自己的正念,来修持自己的善而不懈怠,在这一切诸行中,即使丧失了身命,我们也不要舍弃佛法;即使有人威胁我们,应当来信靠他种种的教法,信靠他的法可以得到种种的利益,但是菩萨也不会因为这样而 admin

2020-02-21

所以你的变化异生,就不会变成畜生、饿鬼、地狱;乃至于你不断地发起善所,想要成就佛道不断地回向。不断地回向自身能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也回向自己成佛之后可以广摄无量无边的众生,也一样能够成就佛道,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样的念永远不退,就能够感召佛的光明摄受,在一切时一切地都能够得到佛的恩慈。所以即使到地狱法界中,还是可以如前所说,佛就可以将你救拔出来 admin

2020-02-21

尤其发菩提的菩萨,更是不可思议。佛经上怎么告诉我们呢?因为有的有情,他虽然受戒,也很精进,可是他因为过往的一些牵连,所以就让他下堕到地狱道里面去了,这往世的不善让他不能够停止。即使是如此,等到佛出世于人间的时候,佛眼、天眼等等慧眼种种观察,祂会观察到这个有情,过去生曾经修十善业、修三归五戒等等,然后知道向着佛法,而且发起菩提,希望能够成就佛道, admin

2020-02-21

所以菩萨应当对这个生起警惕之:我现在这一辈子有没有什么样的恶念是最重的,哪些恶念它可能今生虽然不至于让我生起恶行,让我的恶行成就、恶业成就,但我保养这样的恶念长养它,以后它到了下辈子,当没有人可以管我的时候,它就会变成一个恶行了;这样我到时候再想要对这样的长养、长大的习气,来想要克制它,就会显得非常的困难。所以你应当在现在的恶念、恶行稍稍萌芽之际 admin

2020-02-21

这毒是中了就一定会死的,它会死去你开始亲近三宝的,开始跟众生又继续地搅和,再轮回不断地在生死里面尝尽酸甜苦辣的这个人生。这样是何苦呢?而且大部分的众生会因为瞋恚,没有办法跟众生结缘。譬如说世间的人他想要赚钱、他想要作生意,可是他没有人缘。他每天工作非常精勤努力,他也知道怎么作这东西好吃,他摆个小吃摊;可是他的面貌,人人看到都不欢喜,他过去生没有人 admin

2020-02-21

断除瞋恚是如理作意的,是知道有出世间法、知道有世间法,两边都可以兼顾;所以菩萨可以知道对方发起瞋恚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呢?还是因为种种状态?菩萨虽然不介入人世的这些种种是非相,但是并不代表菩萨于过程中完全不知道,只是说菩萨在这过程中,很清楚地不要去说别人的是非;但是对于是非之所来龙去脉,菩萨是有少分乃至多分了知,而能够方便断除自己的瞋恚,甚至可以因此 admin

2020-02-21

瞋在五位百法中,归属于五十一所法的六根本烦恼所含摄。根本烦恼也叫作缠,会缠缚有情在三界中流转生死,这六种根本烦恼是一切烦恼的根本,由此能生出其余种种的烦恼,就好像草木的根,能生出枝叶花果一样;譬如十个小随烦恼中的忿、恨、恼、害等法,就都是因为瞋的缘故所引生。所谓瞋,就是瞋恚、忿怒,也就是在逆境当前时,由于不顺己意的缘故,所以脸上就显现出忿怒的表情 admin

2020-02-21

因为性格开朗又待人真诚,所以交的朋友也都非常有质量,既有生意上的好伙伴,也有灵上可以沟通的好朋友。她自己也说,只要自己想搞定的事情没有办不成的,家庭、孩子、事业都觉得很满意,总之,一切都很完美!这里面绝对没有炫耀的成分,她不是虚荣的人,句句都是实话,我打底里也这么认为。小本和阿外一样,拥有的一切也同样让人非常羡慕。聪明能干的她一旦介入某个领域, admin

2020-02-21

祖师的这句话,我们把它拿来用在刚刚譬喻的那个镜子上的影像加以说明,大家就能够比较清楚:我们这个生死的是我们的五阴身,也就是我们这个肉体的色身,还有我们见闻觉知的这个,这个是有生死的,那么这个有生死、有生灭的五阴,其实它就好像是镜子上面的影像一样,镜子上面的影像它起起落落、生生灭灭,永远不会不生不灭,永远不会恒常的存在。但是前面我们引祖师的那句话说 admin

2020-02-21

一般人总以为说念佛是老公公、老太太他(她)们念的,会认为说自己是有学识、有经验,自己的聪明智慧不屑于去念佛,所以他们轻视念佛法门;修学净土的人通常会以为说口中或者是在中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不断的去唱诵就是念佛,不知道念佛法门当中,其实还有其他更胜妙更善巧的;至于学禅的人又大多以为学禅就是要打坐、要数息、要能够一念不生,所以他们排斥念佛法门。可是 admin

2020-02-21

汝负我命,我还债汝,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唯杀盗婬,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楞严经》卷4)就是说众生之所以会有无止尽的业果相续,都是因为过去生造作了杀盗淫的业因,导致彼此之间有了淫欲贪爱的系缚;或者相互杀害、劫夺、偷盗,造成了彼此亏欠等因缘,而一生又一生不断受生来报偿这些业。------《三 admin

2020-02-21

五蕴又称为五阴,因为会遮盖有情而不得解脱,包括色、受、想、行、识,五种有情生命身的现象,乃是由所谓的六界的六种功能所合成;也就是四大----地界、水界、火界、风界,再加上空界与识界。弥勒菩萨对于有情身出生因缘的开示,是这么说的:【云何从缘所生?所谓缘于六界得和合故。何等为六?谓地、水、火、风、空、识。此六界合时,是名从缘生故。】(《大乘舍黎娑担摩经 admin

2020-02-21

】所以,如果有人过去世多怀瞋恚、轻视他人、傲慢自高等,性弯曲但又常作布施而有福德,因此生而为龙,如《大智度论》卷12〈序品第1〉也说:【又知恶人多怀瞋恚,曲不端而行布施,当堕龙中,得七宝宫殿,妙食好色。】龙又分为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四类;最有威德的是化生龙,接着依序是湿生龙、胎生龙及卵生龙。分别在海中或在天上等等,天界中的龙就是天龙。《妙法莲华 admin

2020-02-21

譬如一个人遇到往世的妈妈或往世很亲的亲人,这个人虽然意识不知道对方是往世的妈妈或很亲的亲人,但他的意根已经接触到了,所以这个人他会觉得对方很熟悉!虽然他不知道为什么?但就觉得跟对方很有缘!因此有时候感应到多劫的好朋友,那不是故意的!而是因为我们的修行到了某种程度,地清净了自然可以感觉到很多事情!譬如我也常常有预知梦,那可能也算是意根遍缘诸法!有一 admin

2020-02-21

换句话说:如果只有意业而没有口业和身业来配合,单单有意业,不会成就三界中的善恶业行,只是让自己的业种在熏习改变而已,这是不会影响到正报的,所以说意业的贪瞋痴等三件事是业而不是道:所以佛说:这是因为自不行故。也就是说,意业中的贪瞋痴还没有透过口业和身业来实行,所以就没有成就十二因缘中的有支,所以不会影响到正报的。另外身跟口所造的身三业、和口四业七件 admin

2020-02-21

】(《优婆塞戒经》卷6)这段经文是说,如果有人这么讲:过去的五阴已经灭了,下一分钟、下一刹那,或明天的五阴还没有出生,而现在这一刹那、这一分钟的五阴,也是念念生灭而不是常住的;既然没有一个真实的五阴可杀,那么到底是杀了什么而说有杀人的这件事情呢?他的意思是说,上一分钟、上一刹那的五阴已经灭了,因为过去已灭你杀不到,未来五阴还没有生你也没有杀到,现在 admin

2020-02-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