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用斋后佛陀就升座为国王及所有的人民宣说佛法,这时在大众中,刚好有两个商人也在会中听法,有一个人听了佛陀的开示之后,心中生起了欢喜心赞叹说:佛陀啊!您好比帝王,弟子们好像忠臣一样,佛陀您在讲佛法的时候,弟子们诵习宣达,让国王能够明白佛陀就是真正具有大慈悲及大德行,佛陀您是这样地尊贵,我们也应该奉行佛陀所说的教法。可是呢!同行的另外一个商人起了慢心,心 | admin 2020-02-21 |
![]() |
同样的道理,一切诸法是从哪里来的?一切诸法从八识心王来,只要八识心王具足了,就能出生一切诸法。譬如,若非八识心王,想要看视频也是有困难,因为电脑、网络是依八识心王和合运作,才能发明制造出来;也就是说,一切诸法是从八识心王来,八识心王又汇归到第八识如来藏。总而言之,一切诸法从如来藏来,一切诸法灭了,还是回归如来藏;亲证如来藏之后,便可以现观与证实如来 | admin 2020-02-21 |
![]() |
但是除了对这些生前的事务、情感等等,作个圆满的了结以及处理死亡时候的痛苦之外,另外还有一个让许多人心有恐惧,而难以坦然面对的问题,就是死亡是怎么一回事?死亡之后就没有了吗?还是会到哪里去?世间一切的人、事、物本来就都是因缘所生法,而因缘所生法最后的结果必定就是因缘灭,所以生命既然有生,那么必定就会有死的一天。但是因为一般人心中有着无明以及贪爱,所以 | admin 2020-02-21 |
![]() |
而真正的修苦行,其实应当是讲说:从心上来着眼的,是要能够先不贪着世间的五欲,然后进而不执取自己的五蕴身,这才是真正的苦行。因为这样的修证,是远比前面的克服寒热风雨、饥渴病痛等等还要来得更难!这是什么原因呢?先从不贪着世间的五欲来说,五欲有时候指的是财、色、名、食、睡的这些贪着,有的时候指的是色、声、香、味、触等等法的贪着;一般人容易或者不容易离开这 | admin 2020-02-21 |
![]() |
那么业是什么呢?以往世来讲,譬如往世不断熏习种种无记法,也就是与善跟恶无关的法;譬如文学、艺术、乃至最会烧菜的天厨等等的技巧,都是属于与善恶无关的无记法;他熏习久了以后,未来世只要遇到往世熏习的这些无记法,他一学就会了!别人老是学不会,他只要学一种就可以通三种法;这就表示他过去世在这一类无记法的业行上,已经用心很久了。但这些无记法并不障碍他在此世的 | admin 2020-02-21 |
![]() |
譬如过去曾有一个人,他因为遭遇了一些事情,应该要被处以死刑,所以被关在牢狱之中;但是由于他心里非常恐惧被处死,因此就从牢狱中逃走了。然而当时的国家法律有规定,被判处死刑的囚犯如果越狱逃跑,就可放出发狂的大象去追逐驱赶,让罪犯被大象活活地给践踏踩死。当这死囚眼看就快要被狂象追上时,就赶紧快步进入一口废弃的井中躲起来;他自以为躲在井中就可以躲过狂象的追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佛教徒的丧葬仪式,大部分只是为了让家人、让亲朋好友安心用的。对于往生者真正有利益的,常常是在他们的背后,是一般人看不到的。那么,佛弟子的丧葬有什么要值得注意的呢?第一点,也就是在生前,应该像前面佛陀的开示,少作恶业,广行十善法,培植自己的福德功德。这都是为了未来的往生,以及未来生所作的、最好的准备。行十善法可以累积福德智慧,让我们下一生至少有 | admin 2020-02-21 |
![]() |
意识所了别的六尘境界非常广泛,而且祂也只是摄取自心所现的内六尘。有关这方面,我们再来作进一步的探讨。我们先来看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中的开示:青赤诸杂色,波浪悉无有。大意就是说:青黄赤白、乐音、噪音……等诸色相,其实都是自心之所幻现,犹如波浪是由海水所幻现一般,全部都没有真实不坏之自体性。既然是自心所现,不同的众生各有自己的六尘内相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再来看看,对于种种境界产生错误了知的几种状况,在《瑜伽师地论》卷53中有这样的开示:【此想颠倒复有差别:谓于四事邪取其相是名想倒;若由如是等了相故于境贪著,是名心倒;若由如是等了相故有执著者,于颠倒事坚执忍可开示建立,是名见倒。】(《瑜伽师地论》卷53)这里开示的范围已经是非常广,其中想倒指的就是对于无常、苦、无我、不净种种法,因为无明、不如理作意 | admin 2020-02-21 |
![]() |
大家都知道六尘指的是色、声、香、味、触、法,其中法尘是依附在前五尘上面所显示出来的,这也是一般众生所能理解的道理;而上述六尘进入识阴六识心中这个现象就称为六入。虽然一般众生能够知道六尘是哪六个,但是通常会误认为自己的识阴祂是直接摄取外面的六尘境界,而且觉得非常有真实感,所以很少有人会去怀疑这些事情。因此如果不是有佛菩萨的开示,大家都很难去发现这六尘 | admin 2020-02-21 |
![]() |
这种别离的痛苦,在佛法里面就是爱别离苦,是八苦之一;是说心爱的人、事、物与我们离开而引生的苦。在佛法里,苦集灭道四圣谛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法,其中苦圣谛就是在讲众生种种的苦,可以归纳为常见的八种苦,就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等苦;众生的苦不外乎可以归纳为这八类。有些人在某些时候,对某些苦的体会特别深,就像故事中的这一对父母,就 | admin 2020-02-21 |
![]() |
当时身边的弟子们都只顾着伤心,大家默然无语。这时候佛陀就主动的开示: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大般涅槃经》卷3)佛陀说完这句偈颂后,就跟这些弟子们说:你们应当知道,一切诸行都是无常的。我今天虽然是个金刚之体,也没有办法避免为无常所迁。生死之中极为可畏,你们应当要勤行精进,追求离开这个生死火坑,这是我对你们最后的教导。佛陀虽然要离开 | admin 2020-02-21 |
![]() |
因为断了对三界的无明痴,对于三界的欲爱、烦恼能够灭除,一切苦就能够消灭了,而这三界的一切的法相,包括五蕴、六入、十八界,于当中的自我贪爱以及邪执的断除,是必须历缘对境深心体察,不能只是在知见上。当一个人在修学当中,他是以现观、亲证去看到自己对于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法相,都能够不再起一念好乐贪爱的心;对于一切境界相,也不会引发烦恼的起行,能够不动心, | admin 2020-02-21 |
![]() |
(《杂阿含经》卷11)在平实导师《阿含正义》第三辑中的语译为:【眼根、眼识、色尘,以及触、受、想、思等心行都犹如幻化、犹如阳光下的地面热炎一样,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灭尽而朽坏,不曾真实的来到此世、或真实的去到后世。】(《阿含正义》第三辑,正智出版社,页862~863。)首先,当我们看到经教中所开示的刹那时顷,尽朽,这个真的是非常令人震撼,因为诸有为法、诸行 | admin 2020-02-21 |
![]() |
】(《中阿含经》卷7)这意思是说,对于识阴如实的了知,是必须了知识阴详细的内容,如前所举经文,识阴不但是指六识心而已,还包括六识身在内,举凡识阴六识的功能差别,都要一一了知,然后观察这六识中某一识的自性,与其他五识的自性有何差别;一一了知以后,才算是知道识阴六识身意涵的人,才算是知识如真的人。当前许多修行人无法证得初果的最大原因,就是对识阴的内容不 | admin 2020-02-21 |
![]() |
作如是如实知见者,不起诸漏,心不染着,以得解脱;是名比丘六触入处已断、已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于未来世欲不复生,谓意识法。】(《杂阿含经》卷8)这段经文特别强调,对于意识及其相应法都不想要再出生了,就是断除生死根本的人,如截断了多罗树的树头,使得多罗树的生机永断,就不可能再生出枝叶了。专修解脱道的比丘们,若能将六根、六尘、六识的触受,认清是虚 | admin 2020-02-21 |
![]() |
识阴六识心的功能就是了别六尘;了别六尘的境界,就一定不可避免的会被六尘中的许多境界来吸引而产生执着。譬如对五阴所拥有的世间财产、名声、眷属等等产生我所的执着,这是最粗浅的识阴集苦法相;因为这些五欲六尘境界,都是与识阴相应而且深深执着的法,于是识阴就被这些物质境界所系缚。另外有一些人对这些身外的物质法较不执着,但却落于识阴所领受的感觉中,所以他们很重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看经典怎么说:【(佛告慈氏):若我重患之时,求亲爱人,慈心瞻省扶侍我身,摩擦沐浴供给饮食,病瘦医药种种相资;虽则如斯,而于我身病苦之中无相代者,况于未来而能救我生死大苦。而我此身于现在世中无依无怙,何况未来。我身既然,有情亦尔,自我及他皆无恃怙,是故归依真实三宝。何以故?以常住故。】(《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经典说,有人可以帮忙我们世间种 | admin 2020-02-21 |
![]() |
而且在这个基础之下,众生之间就不会去争夺世间的无常之物,那这个世间就能够众生彼此能够和乐相处,而没有勾心斗角,没有互相的争夺。所以,转轮圣王就说到宜割恩爱,以存道意,也就是,彼此的恩爱虽然它是好的,譬如说我们为我们的眷属而恩爱,所以我们去世间里面去竞争;可是我们有些人总是会采用错误的方法,因为恩爱于自己的眷属,所以就不恩爱他人,所以产生种种的恶行, | admin 2020-02-21 |
![]() |
然而,意根却跟我们所谈的感官机制不一样,意根纯粹是心法。这个意根其实是确实存在的一项心理的作用,祂不同于我们现在一切的世间的人所了知的,关于我们一般接触的心理作用。比方说我们所知道的心理作用,所有的心理作用,不管是意识、细意识、极意识、潜意识,其实这一些意识,在一般人所能够理解、所能够掌握的范畴的话,他们都是还在于我们所划归的意识的范围。然而,如果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