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此乐微细常住,非如善根初发后粗乐之必须提方有乐触。《生命实相之辨正》 admin

2020-06-08

  真常唯就是明的人证得阿赖耶识以后,渐渐了知佛菩提道之二主要道,他就开始悟后起修,去断除烦恼障的现行,成就解脱果而不取证;另一方面则是跟随善知识修学般若的别相智及一切种智,一分一分断除所知障的随眠;在进入初地通达位的时候开始,在修除「修所断的所知障随眠」时,也同时作意修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第八地起,任意除断烦恼障习气种子。直到最后身菩萨位,断尽最 admin

2020-06-08

  有变异就是无常的法,无常的法当然是无我;无常当然是苦,苦怎么会是「我」?苦当然不愿意是「我」,谁愿意是苦的「我」呢?然后,这样断尽烦恼障的习气种子和所知障的一切随眠,第八识究竟清净,前七识当然也就永远不与染法相应,究竟清净;这样的第八识才是真实的「我」,这叫做真常唯。第八识无苦无乐,那才是真正的「我」。要断尽烦恼障的习气种子,才能像佛地真如,连微 admin

2020-06-08

  因为法无碍、义无碍、词无碍,当然于一切时地演说一切法时,都可以毫无牵挂,又有救度众生的大慈悲,所以乐说无碍的境界就自然出现了。九地满菩萨成就四无碍辩,所以又称为善慧地,能如实而详细地宣说三乘正法,能将法无我与人无我都具足而圆满的宣说,无人能加以诃责,所以处于一切境界都无所畏惧,成就力波罗蜜多。《大乘无我观》 admin

2020-06-08

  九地专修四无碍辩——四无碍。所谓四无碍是法无碍、义无碍、词无碍、乐说无碍。法无碍要怎么修?有很多人持咒,咒又叫陀罗尼,陀罗尼叫做总持,总持就是要让你修学诸法而不漏失——念不忘失,所以持咒时要了知它的意思。持咒不是教你修习定的。每一首咒都是一个总持——但护法神的感应咒语除外——一个咒里面,每一句拆成两字一组 admin

2020-06-08

  也许有人里想:我有见过哦!我在家俱店里头曾经看到国王尺寸的床铺,真是大啊!但那仍然不是高广大床,高广大床实际上不是指睡觉用的床。古印度的高广大床,一般人是爬不上去的,要乘坐大象,站在大象上走上去坐,高坐在上而接待贵宾,而不是在讲睡觉用的床铺。如果是禅师坐的就称为禅床,有的讲经师法座很高,约有一丈高,大家都只能坐在下面,那也是高广大床。八关戒斋是依 admin

2020-06-08

  首先讲戒学:我们念佛念到事一的时候,譬如说有相的念佛三昧,不管是持名的念佛三昧或者是观想的念佛三昧,或者说无相的,例如无相念佛还没悟之前,还没有见自性弥陀之前,这还是属于‘事一’。不管是有相念佛或无相念佛,在事一的状态里面,不会造三恶业,身口意的恶业不会犯,这个叫做事相上的戒,也叫做‘定共戒’。虽然还没有到初禅,已经跟定共 admin

2020-06-08

  关于持守戒律,许多人都非常担忧,我为什么要束缚自己?然而以佛法来说,真正的本是自在的,祂没有受戒,也没有持戒,祂是于戒自在,而且于一切万法自在;因为我们的本就是如来藏,如来藏祂没有见闻觉知。初闻如此之深的法很难相信,这就是佛法非常与众不同的地方。因为佛陀亲证了如来藏,将如来藏的所有内涵,都一一亲证,没有一点点遗漏,如来藏祂的体性就是如此。所以, admin

2020-06-08

  此外,有情之身也称为世间,这个世间含摄了四圣六凡等十个法界。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以及这个太阳系所属的银河系,都是由粗糙的物质所形成的世间。这个世间之上有欲界六天,第一天是四天王天,分由东西南北四大天王所管辖。第二天是忉利天,也就是道教的玉皇大帝他的住处,这一天分为三十三天,中天是玉皇大帝所住,有善法堂;玉皇大帝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释提桓因,常在善法堂中 admin

2020-06-08

  譬如贪欲重的人,贪吃的,就让他们观察食物不净,食物生处不净;贪着男女欲的,就让他们观察淫欲不净,观察异性色身不净,九孔恶露,或者作九想观、白骨观等;如果是贪爱自身,而执著色身为我的,就让他们观察自身不净、无常败坏;如果是贪爱自灵明觉了,而执著觉知为我的人,就让他们观察自念念无常,无常故空、空无故苦、苦故非我;如果是贪爱各种觉受的人,就让他们观 admin

2020-06-08

  首先我们来看,在《大乘起信论》卷2中,圣马鸣菩萨开示的论文:【菩萨如是发之时,则得少分见佛法身,能随愿力现八种事:谓从兜率天宫来下、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佛、转、般涅槃;然犹未得名为法身。】这里所说的菩萨,他能够随愿力示现八种事,也就是大家常听说的八相成道。而因为这位菩萨,已经少分见佛法身,也就是已经明见性,但是犹未得名为法身;也就是他尚未 admin

2020-06-08

  首先我们来看,在《大乘起信论》卷2中,圣马鸣菩萨开示的论文:【菩萨如是发之时,则得少分见佛法身,能随愿力现八种事:谓从兜率天宫来下、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佛、转、般涅槃;然犹未得名为法身。】这里所说的菩萨,他能够随愿力示现八种事,也就是大家常听说的八相成道。而因为这位菩萨,已经少分见佛法身,也就是已经明见性,但是犹未得名为法身;也就是他尚未 admin

2020-06-08

  譬如说大乘的菩萨僧他要实证真----就是不生不灭的这个如来藏----第八识,实证了这个之后就知道这个法界里面,除了生灭的这些诸法----这些色法、法之外,还有一个不生不灭的第八识如来藏。所以因为这样子他就开始具有解脱的功德,也开始有般若的智慧,所以他当然可以显现出功德----广大的智慧功德跟广大的解脱功德。因为声闻人他也相信圆满的修多罗,可是声闻人跟这个缘觉, admin

2020-06-08

  若能至生大怜愍、施于畜生,专恭敬施于诸佛,其福正等,无有差别。言百倍者,如以寿命色力安辩施于彼者,施主后得寿命色力安乐辩才,各各百倍,乃至无量亦复如是。是故我于契经中说:我施舍利弗,舍利弗亦施于我;然我得多,非舍利弗得福多也。】------《优婆塞戒经》卷五好!佛说:譬如为了活命而去耕田农作,随着所种下的种子,将来会获得果实,施主布施了以后,就会随着 admin

2020-06-08

  当佛陀说了大乘法之后,就是大乘佛法的第一次兴盛!由于修学佛法,最后要成就佛道的目标太高远,所以有些人他修学了声闻乘、缘觉乘之后,他的量没有广大,所以说,后来大乘就有点没落了;所以释迦牟尼佛,祂当时也发现这个问题,所以就在大乘的经典里面,祂就会呵责──呵责这些二乘人。如果说他修学了声闻乘、缘觉乘之后,他原地踏步而不往成佛之道迈进的话,佛陀还有这些菩 admin

2020-06-08

  入胎来讲,一般凡夫的入胎必然是关键到入胎的境界现前之后,必然充满着欲界的行,会现起,以这个行去入胎;一旦入胎之后就浑然无知了,所以住胎位当然也是一无所知。到最后出胎之后(是全新的识阴觉知,不是从前世移转过来的同一个识阴觉知),当然也就对于之前所经历的前生所经历的事情一无记忆,所以凡夫对于入胎、住胎、出胎都是完全昏昧无知的。在三地以前的菩萨─ admin

2020-06-08

  刚开始进入佛法中修行的时候,因为烦恼粗重,妄攀缘不断,所以无法克制去造作恶业的冲动,而难以止息烦恼。因此,佛陀有施设了一些方便法,让修行者的攀缘性能够安忍下来;例如在小乘法中的初步施设有不净观、慈观、因缘观、界分别观、数息观等五停观,来作为入道的初门。如果是贪欲重的人,无法断除对男女色身强烈的染着,那么就应该要修不净观来作为对治;就是要去观想 admin

2020-06-08

  三轮体空觉知是办不到的,因为觉知一定知道祂要布施给谁,祂也知道我在布施,也知道有布施这回事;如果祂不知道要布施给谁,祂就不会去作布施;当祂布施的时候,这三轮一定都不空。所以唯一能够三轮体空的一定是如来藏,因为如来藏从不分别你要布施的对象是谁,因为祂在六尘万法上面从来不起分别。所以,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其实在讲的是如来藏;所以,如果你没有证 admin

2020-06-08

  大乘解脱的本来自性清净涅盘在七住开始就已证得,初地的慧解脱可以取证无余涅盘而不取证,这叫做留惑润生----留一点点的无色界惑,也就是这个一念不生的了知不把它断除,而润未来的受生爱,这叫做留惑润生。然后修到三地,可以证得灭尽定,成就俱解脱的有余涅盘而不证,一直到六地才证有余涅盘;可是照样跟初地、三地一样,不取证无余涅盘而继续进修,一直到佛地金刚喻定现前 admin

2020-06-08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无挂碍,这一句经文中所说的菩萨无挂碍是什么道理?这是因为:菩萨经由证得这个常住不坏的真实,所以他能现证解脱果与佛菩提。当菩萨证得解脱果的时候,他就不怕生死轮回了,因为他已经知道解脱生死的道理了,而且已经亲证了。当他证得佛菩提的时候,他就不害怕堕入断见、常见,不怕堕入断灭边,也不怕像常见外道那样轮回;因为这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