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在恶念出现的时候,随着恶念接着作了一些盘算,然后心得决定,并且付诸实行,那么这个恶业因就明确地种下了;如果在事后又没有诚心努力去忏除恶业,那么在未来就一定会在因缘成熟的时候来受报。第二种的异时而熟是说:业果成熟与造因必定是在不同的时间,今生所造业,多半要到后世才会成熟。由于如来藏的这种异熟体性,不是现世就受报,所以致使少数性障深 | admin 2020-06-08 |
|
可是声闻佛法所讲的慢,并不是这样子,声闻佛法讲的慢就是讲乐于自我存在,也就是说意识心乐于自我存在而不肯消失,导致轮回三界生死。那我们就以四空定来说明好了,譬如说你到了空无边处,也就是说你心能够觉知十方;既然能够觉知十方,代表你的意识心仍在,我慢也会存在;你要舍,否则无法转进;舍了以后就转进到识无边处。所谓识无边处就是发现到,过去的识种无边、现在的识 | admin 2020-06-08 |
|
《杂阿含》则多述及第一义谛,虽然偏说二乘菩提,但于其中仍然处处隐覆密意,说有如来藏涅槃本际中道心,也在十二因缘中说有缘于五阴之识存在。《增壹阿含》则开显大乘菩萨道之如来藏法门。四阿含诸经为佛教之根本,也是世尊在初转时期所说,摄属于五时三教之声闻教;所说法义虽然是为了方便接引畏惧生死之声闻种性众生,但却已处处隐覆密意而说大乘唯识、般若;但由于般若及唯 | admin 2020-06-08 |
|
且说世俗谛之二乘菩提,以大乘胜义谛为理体,然而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心体;由于有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故,才能有三界众生之蕴处界,由于有三界有情之蕴处界,方能有世俗谛,才能够去亲证、才能够成就解脱果。若无胜义谛如来藏,尚且不可能有蕴处界,何况能修证解脱果呢、何况能有世俗谛呢。所以说世俗谛是以胜义谛为体,也因为有如来藏阿赖耶识,才有大乘菩提,才能有胜义谛。为 | admin 2020-06-08 |
|
所谓的小五通,是指漏尽通以外的五种神通,包括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中阴身有这五种神通,但是这五种神通,都是有限制的,主要的作用是让祂能够顺利的投生到下一世的色身(受精卵等)中,比不上修习禅定者所发起的五通,所以称之为小五通。这是有情众生在中阴身时的异熟果报,不是修来的。--------《正觉电子报第21期般若信箱》问一 | admin 2020-06-08 |
|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家属对于往生者的心态,以及往生后之处理方式,是很重要的;千万不要哭哭啼啼、依依不舍,而让亡者留恋不已;也不可为亡者大肆杀生宴客,这样反而会拖累亡者加重他的恶业;当然也不要在亡者面前吵吵闹闹,让亡者生起瞋心而相应到恶劣的往生处所。应该赶快为亡者开示佛法正理,念佛、诵经及累积功德,帮助亡者有更多的福德资粮,而能够往生到更好的地方去。 | admin 2020-06-08 |
|
所谓八敬法又名八重法、八尊重法、八尊师法、八敬戒、八尊敬法、八不可越法,记载于比丘尼的一百六十六条心忏悔戒之中,说明比丘尼要尊敬比丘。比丘尼有这八条戒涉及比丘,而比丘戒中也有十修戒涉及如何教诫比丘尼,这八条戒在上座部中广泛的被接受,认为这是比丘尼的根本戒;但是在大众部中则较不严格,戒律中虽有八敬法,但没有完整的八条,也不认为这是比丘尼应该遵守的根本 | admin 2020-06-08 |
|
知道了我见我执的内涵,那为什么要断我见、要断我执、要断我所执呢?因为如果不断我见、不断我执,那么就没有办法断除对这个身内我所、那个五欲贪爱的执著,会认定领受五欲境界的意识觉知心是不能够灭除的。执取这样的见解,(死后)在中阴阶段,入胎识如来藏当中就会流注出我见我执的种子,会流注出跟我见我执相应的异熟果的种子;然后中阴的意识觉知心,就会生起了要再不断地 | admin 2020-06-08 |
|
知道了我见我执的内涵,那为什么要断我见、要断我执、要断我所执呢?因为如果不断我见、不断我执,那么就没有办法断除对这个身内我所、那个五欲贪爱的执著,会认定领受五欲境界的意识觉知心是不能够灭除的。执取这样的见解,(死后)在中阴阶段,入胎识如来藏当中就会流注出我见我执的种子,会流注出跟我见我执相应的异熟果的种子;然后中阴的意识觉知心,就会生起了要再不断地 | admin 2020-06-08 |
|
腥是指禽、兽、畜、水族等众生之肉(亦包括蛋),皆带有腥膻之味,食之与众生结怨,障碍平等心、慈悲心。所以,上述两类荤腥之物,均不应食,故曰吃素。吃素也是一种修行。佛法讲吃素的理由,不是为了要活几百岁,而是一种慈悲心、平等心。慈悲心的养成,第一个是不杀生,第二个是救生,第三个就是要吃素。从日常生活中磨炼自己、训练自己,到达真正慈悲、平等、净心。初学佛的 | admin 2020-06-08 |
|
又白佛言:齐几名贤圣舍心?佛告帝释:舍心有三:一者喜身,二者忧身,三者舍身。帝释!彼喜身者,自害、害他,亦二俱害;舍此喜已,如所喜,不自害、害他,二俱不害知;时比丘专念不忘,即名受具足戒。帝释!彼忧身者,自害、害彼,亦二俱害;舍此忧已,如所忧,不自害、害他,二俱不害知;时比丘专念不忘,即名受具足戒。复次帝释!彼舍身者,自害、害他,亦二俱害,舍此身已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所说的,第一种毁谤贤圣僧中的证悟了的菩萨、证悟了的出家人,当然是指心出家的胜义菩萨僧,而不以现出家相的僧人为限,这跟我们在前面的解说胜义僧的道理是一样的。--------《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107集佛教戒法中的破僧逆罪》陈正源老师 | admin 2020-06-08 |
|
腥是指禽、兽、畜、水族等众生之肉(亦包括蛋),皆带有腥膻之味,食之与众生结怨,障碍平等心、慈悲心。所以,上述两类荤腥之物,均不应食,故曰吃素。吃素也是一种修行。佛法讲吃素的理由,不是为了要活几百岁,而是一种慈悲心、平等心。慈悲心的养成,第一个是不杀生,第二个是救生,第三个就是要吃素。从日常生活中磨炼自己、训练自己,到达真正慈悲、平等、净心。初学佛的 | admin 2020-06-08 |
|
《楞严经》卷8佛说: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情少想多,p.95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剎,游于四天,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 | admin 2020-06-08 |
|
种子在阿赖耶识中不停的流注,而眼、耳、鼻、舌、身、意、末那及阿赖耶这八识心王中,各自的种子都是不断流注的;而同类种子前后相续不断,八识识种也都是如此无间的等流,因而有了世间的「显境名言」,因而成就了世间法的种种果报,故名等流果。等流果必须有异熟生(异熟果报出生),才有等流果。有情异熟正报生出后,依十种善恶业道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等流正报生出。《华严经 | admin 2020-06-08 |
|
观行即佛就是在别教的六品弟子位中;也就是说:别教的六住位满心以下,统统是观行即佛。还没有证得真如的人,就是在这个阶段。《大乘无我观》观行即佛:众生闻法,知自身中有佛体性,闻法修学,便作观行;或由定门、或由慧门,或定慧兼进而作观行,观察自身菩提本心佛体法身,虽未能证真如本心,而勤修观行,信有自性法体,是名观行即佛。密宗古今活佛法王等,十之在此阶位,禅 | admin 2020-06-08 |
|
悟后修学一切种智---如来藏系诸经,而触证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等八识心王诸心所法,证入百法明门而发起道种智者,名为分证即佛,犹非是究竟即佛也。《平实书笺》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七住菩萨所证的人无我,部份内容和声闻初果一样,也是断了我见,但是又从所证悟的自心真如而观察到自心真如离一切我见我执,从来都没有我的观念存在,这是证悟的菩萨所证得另一种人无我,不共二乘声闻初果人。证悟前尚未伏除性障的人,如果只是断了我见,尚未明心之前,成为六住位菩萨,他的解脱果证境,就等于声闻初果;因为性障未除,所以证悟般若以后,只是进入第七住位 | admin 2020-06-08 |
|
三贤位的无我观——如幻观(世界如幻)、阳焰观(人生如戏)、如梦观(菩萨道如梦)——修行圆满具足了,就能发起圣种性及修道性,又因为十无尽愿的增上意乐,及初地的入地心所应具备的增上慧学具足了,便是证得通达位功德,有了无生法忍而进入初地。入地后,修到初地满心时的无我观,叫做犹如镜像。入初地之后修学百法明门及布施波罗蜜满足了,证得犹如镜 | admin 2020-06-08 |
|
入初地之后修学百法明门及布施波罗蜜满足了,证得犹如镜像的现观时,就进入二地心,专修持戒及修福德。二地要修证的无我观叫做犹如光影,这是说:我们这个离念而了了分明的见闻觉知心,以及处处作主思量的意根,就好像镜中的光影一样——由这个光影而形成及改变镜中的影像。当然二地心还要加修千法明门的无生法忍——一切种智,还要明解戒律,严持戒法而不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