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说通就是启发佛法中的童蒙,也就是对佛法都没有正知见的人,为他们说法,为他们建立佛法的正知见,犹如白色的布一样,可以随意染成各种颜色,作为未来证悟的准备,乃至作未来成佛之准备;宗通乃是为真正的修行而说,为他们说第一义谛明心见性的法,为他们说建立第一义谛明心见性所需具备的次法,使得他们未来能够圆满具足证悟的因缘,乃至于证悟后次第修学,般若智慧日日增上, | admin 2020-06-08 |
|
譬如信根,讲的是众生对佛法的信心是否具备?若是具备了对佛法的初分信心,就是发起信根了!信根渐渐圆满了,就会开始出生信力。信根具足了以后,才会开始真的进入修学佛法的熏习阶段;否则的话,将会只在迷信的阶段信受佛教而不修学佛法。当学佛人信根具足而发起信力了,开始修学佛法时仍然会常常懈怠而不精进的;必须在信力具足以后才会使精进根具足;精进根具足以后才会发起 | admin 2020-06-08 |
|
又白佛言:齐几名贤圣舍心?佛告帝释:舍心有三:一者喜身,二者忧身,三者舍身。帝释!彼喜身者,自害、害他,亦二俱害;舍此喜已,如所喜,不自害、害他,二俱不害知;时比丘专念不忘,即名受具足戒。帝释!彼忧身者,自害、害彼,亦二俱害;舍此忧已,如所忧,不自害、害他,二俱不害知;时比丘专念不忘,即名受具足戒。复次帝释!彼舍身者,自害、害他,亦二俱害,舍此身已 | admin 2020-06-08 |
|
但是在大乘法中,菩萨修学佛菩提,要圆满成就佛地的大菩提果,这个却不共二乘,因为菩提果的圆满是究竟佛地;而佛菩提果之所修证的,全部都属于有情自身的八识心王、五十一个心所有法、以及十一个色法、二十四个心不相应行法、六个无为法。在这些法里面,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这个阿赖耶识又称为如来藏,因为祂含藏着让我们将来成就究竟佛道的功能,也就 | admin 2020-06-08 |
|
小乘人不一定每一个人都是决定性的,有的人是会迥心的;本来是个小乘的阿罗汉,后来因为他不是定性的声闻,所以后来心量改变了,迥入大乘来修行。有的人是决定性的声闻,始终不会成为菩萨种性,他的根性就是声闻种性,在舍报之前会随缘度众生,可是到了舍报的时候他就一定入涅槃,不愿再来人间。所以就只有一生,也就是他成为阿罗汉至入涅槃前那一段时间可以度人,所以他度的人 | admin 2020-06-08 |
|
有一部分人由于福德因缘不足,或善知识难遇,没有好机缘,只好遇到什么法就学什么法,结果遇到的是二乘法,所以就学解脱道;可是他有菩萨种性,看到众生轮回生死好可怜,起了悲心,所以发愿:我不入涅槃,要生生世世用这样的法门度众生,就发起大悲心度众生而不入涅槃,是菩萨的种性。他所证的菩提果是声闻菩提、或者叫作缘觉菩提,跟解脱道相应的,可以出三界;但是他证得解脱 | admin 2020-06-08 |
|
有一部分人由于福德因缘不足,或善知识难遇,没有好机缘,只好遇到什么法就学什么法,结果遇到的是二乘法,所以就学解脱道;可是他有菩萨种性,看到众生轮回生死好可怜,起了悲心,所以发愿:我不入涅槃,要生生世世用这样的法门度众生,就发起大悲心度众生而不入涅槃,是菩萨的种性。他所证的菩提果是声闻菩提、或者叫作缘觉菩提,跟解脱道相应的,可以出三界;但是他证得解脱 | admin 2020-06-08 |
|
小乘人不一定每一个人都是决定性的,有的人是会迥心的;本来是个小乘的阿罗汉,后来因为他不是定性的声闻,所以后来心量改变了,迥入大乘来修行。有的人是决定性的声闻,始终不会成为菩萨种性,他的根性就是声闻种性,在舍报之前会随缘度众生,可是到了舍报的时候他就一定入涅槃,不愿再来人间。所以就只有一生,也就是他成为阿罗汉至入涅槃前那一段时间可以度人,所以他度的人 | admin 2020-06-08 |
|
但是我们如果进一步的去加以细究的话,我见就是执取物质的色身为真实不坏的我,还有执取意识觉知心为真实不坏的我!这样的见解,一般人当然在常识上或者说在经验上能够知道:物质色身是不可能常恒不坏的,因为都是会坏的、会坏灭的!但是却会执著这意识觉知心,是能够横贯三世,能够从过去生转生到今生来,今生舍报之后又会转生到未来世去,这样子错误地把意识觉知心,认取为三 | admin 2020-06-08 |
|
我见也称身见,是因为众生着迷(无明)——没有觉悟无我正理,不知道自己的身心活动,其实都是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与第八识阿赖耶识互相作用而产生受蕴、想蕴、行蕴的结果;误以为别有一个我具有六根、六尘、六识、藏识的功能作用,以为人的身心活动都是由我来完成的,也是由我来领纳各种苦乐受的,由此产生了我是真实存在的错觉。故《大智度论》卷三十五,龙 | admin 2020-06-08 |
|
在第三转法轮诸经中的唯识增上慧学,则说真如是第八识金刚心之所显性;意思是说第八识如来藏,这个金刚心在诸相当中、在万法当中显现出祂是真实存在的,显现出祂有能生万法的真实性,也显现出祂于诸法中运作时一向都是如;把这个金刚心的真实性与如如性合起来就称为真如,所以在第二转时期的般若诸经中往往说这个金刚心叫作真如。但是到了第三转法轮,为诸地菩萨演说唯识增上慧 | admin 2020-06-08 |
|
有的人会说,那我自己读书就好,自己拜佛就好,为什么我们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呢?其实善友的摄受非常重要,因为我们自己,都是局限于个人的了解;所以菩萨法不能以声闻心态来学,声闻心态会说,我自己学,自己打坐,自己断我见,观行除我执就可以了,可是菩萨法就是要跟道友一起,互相摄受;但是在互相摄受当中,不能求好为人师,不能求说,我比较行,我出来当老师,这又增长自 | admin 2020-06-08 |
|
换句话说,僧衣既不好看,也是最没价值的裹尸布缝制成的,根本就没有什么价值,没有人想要偷取,所以都不必害怕被别人偷去;因为没有人想要偷,比丘们心中就对僧衣完全没有牵挂。这个僧衣,比较有福报的人,就拿到比较完整的裹尸布,缝起来就成为三条衣;因为它比较宽,只要三条缝起来就够了。如果福德比较不够的,只能捡到破破碎碎的小布条,可都要拼拼凑凑;所以有的人拼凑起 | admin 2020-06-08 |
|
大乘的无我观,不同于二乘的无我观;一个是从法界实相修证所得的人无我观、法无我观,然后再回头来观察我们的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它的无常、无我、缘起性空;可是二乘人只能从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去观察缘起性空与无我,他无法观察法界实相的无我观,也无法在蕴处界的法无我上作深细的现观,所以大乘的无我观是具足人无我与法无我的现观,兼含世俗谛与法界实相的胜义谛;二乘 | admin 2020-06-08 |
|
识阴的七识心全部都是如幻的,这是说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及意根都是虚妄。换句话说:有念的觉知心固然如幻,但离念的灵知心也一样虚幻不实;六根中的五色根虚妄不实,最后的意根无色根——恒审思量的末那识——也一样虚妄不实;六识六根都虚妄不实,六尘就更加虚妄不实了。七住菩萨因此而确认自己虚妄——根本就没有真实不坏的自我存在。但是这个 | admin 2020-06-08 |
|
这意思是说:我们能觉知、能取六尘万法的觉知心与作主心末那识,都是犹如阳焰的出现,现实上虽然存在,但却是假有暂有的;如实的现前观察,就是十行位的无我观——具有能取性的了知六尘之心,犹如阳焰之虚妄不实,能使众生渴求世间五欲六尘而热恼不息。《大乘无我观》十行位的修行,主要的就是在于阳焰观。必须真正的证得如来藏,而进入七住位作无我观,及眼见佛性分 | admin 2020-06-08 |
|
在广利众生而无私心的十回向行中,同时要再进修唯识学的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两种无我法,这就是地上菩萨所应进修的增上慧学。十回向行满足的时候,你再把这个法无我的智慧修学满足,那就表示你的见地已经通达了;通达了以后就是唯识五位的通达位,你已经进入初地了。但是先要有一个条件——如梦观的现观。因为你要发起道种性,如果没有如梦观的成 | admin 2020-06-08 |
|
这是从法界实相心的证得,来反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虚妄与缘起性空,所以证得无我——证得如来藏时是无我的。可是这个时候七住菩萨证得的空性,也只是总相而已:知道我的如来藏、我的真如就是这个;去观察祂——祂果然永远都不消灭、永远都不曾暂时间断。永远不消灭、不暂断,就不可能会有生,就永远不会有灭,所以祂离开生灭两边,离开断常两边,祂是 | admin 2020-06-08 |
|
什么是法无我?佛告诉我们说:「证得人无我的菩萨现观蕴处界空、无我、无我所,这叫法无我」;换句话说,法无我就是你从七住所证得的真如,反观得比二乘人所观的还要详细,你观察八识心王的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也观察我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统统没有真实的我,也没有我所…这样如实的现观以后,于真如法性的人无我具足了知,也能于蕴处界一切法中观察 | admin 2020-06-08 |
|
真见道就是找到如来藏啊!就是禅宗的开悟啊!《大乘无我观》禅宗的这个明心开悟,在唯识增上慧学中,说之为真见道。真的意思是说:这个见道是真正的般若智慧的见道。又相对于后来的进修别相智,以及进修一切种智的相见道,而说之为真见道。因为,后来为了进入初地而进修的别相智,和一切种智的修行,都是以这个真见道作基础,才能进修的;而进修的内涵都是如来藏含藏的无量体性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