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有同修会问:如何才能够不起散乱的心行?这个部分也就是我们今天要提出来研习的。为什么题目会说:持戒是修定的资粮?因为弥勒菩萨祂开示:持戒有十种功德。哪十种功德呢?弥勒菩萨说:应知有十种功德胜利,何等为十?谓诸所有具戒士夫补特伽罗,自观戒净,便得无悔,无悔故欢,欢故生喜,由心喜故,身得轻安,身轻安故便受胜乐,乐故心定。心得定故,能如实知,能如实见。实知 admin

2020-02-19

有情相望,就是彼此之间过去世的一个因缘,让彼此之间见面以后,过去世相熟相识的习气种子就现行了;这并不是因为贪爱,而是因为过去的习气使然;这样的一个现行,纵然是阿罗汉也不能避免!只要不违反菩萨戒,只要不是见一个爱一个,只要不是喜新厌旧;不要违反菩萨戒重戒发生破戒的行为!那么对菩萨来讲,遇到往世的亲缘眷属,彼此有这一种相系相属的特殊感情的时候,我们就要 admin

2020-02-19

因为有了这样的心态及看法,菩萨自然而然发起大悲心,不管外面怎么诽谤,骂得有多难听,他还是无怨无悔,也不计辛劳地去帮助众生,让众生能够远离无明,让众生能够在三乘菩提有所实证,这才是菩萨摧邪显正、广度众生的最大用意啊!然而菩萨这样的心行,并不是所有众生所能了知的,所以愚痴无智的众生才敢诽谤,骂真善知识为“邪魔外道”,骂真善知识为现代“十 admin

2020-02-19

由于将佛教定位为人间佛教,所以除了上述将佛教朝学术化、知识化发展之外,更多的是在世间之世俗法上用心,譬如专门在推广世间的各种救济众生之慈善事业,以及资源回收、环境保护、医疗服务,建构世界上最多、最大、最庄严之寺院,参与各种或与外教的交流活动,热衷于蒐集各种艺术文物、珍奇古玩,乃至以在世俗我所法上之不起贪瞋……等心行作为佛菩提道之实证,如 admin

2020-02-18

思者(行阴)谓六识了知六尘后,生起思心所—决定执取或舍离该尘境—当思心所继续存在不断,对六尘的取舍就有了决定性的作用,故名思阴;思阴又名行阴——决定的本身就是心行,而决定之后还会有其他心行的现起,这也都是心的行阴;乃至进一步产生了口行与身行,也都是行阴所摄。如是,由于色阴与识阴的和合运作,就有受、想、行阴的不断生起与运作。而色阴 admin

2020-02-18

离念灵知既可存在于贪著五尘的欲界境界中,也能存在于清净梵行的境界中,乃至在离五尘的二禅以上等至位中也都有,而在喇嘛教双身法的淫行之中,觉知淫乐的心行则是极低层次的离念灵知,所以同样是离念灵知,却有清净与染污、粗糙与微细等的不同;然而,这些都只是粗细意识的差别而已,都是识阴所摄的意识,正是有生有灭的虚妄法。离念灵知心虽离语言文字,仍能了别苦乐及是非, admin

2020-02-18

我们虽然知道,一切诸法皆由妄念而有差别,这个妄念就是第六识、第七识这两个识所起不如理作意的心行;所不断相应的,就是依于我们的色身、依于见闻觉知心、依于处处作主的心,所起的分别执著。或是受到邪知邪见等外道法,不正教授的影响而取相分别,这都是属于马鸣菩萨前面所曾开示的执相应染的范畴。例如:某教教徒在修止时所观想的像,都要供血、供肉、供酒;而会贪食血、肉 admin

2020-02-18

[2]能了知种种法,能了知自己而生起我见我执的心则是意识;但是意识只能分别而不能作决断,因为意识没有思量性(作主性)的缘故;但因为意识透过错误认知及思惟,也能主导意根改变心行,所以他也有属于自己的分别所起的我执。[2]意根是意识的所依根,不是意识的种子意根是恒而常住的;除非断尽我执而入无余涅槃中,否则意根是永远存在的,自无始劫以来他就一直都是如此的;意即: admin

2020-02-18

八识可分成三类,谓:眼识丶耳识丶鼻识丶舌识丶身识丶意(即意识),又称前六识,借助浮尘根和胜义根各自了别色丶声丶香丶味丶触丶法尘;第七识意根,是无色根,是心,非有色根,即是二乘法中所说的意根丶意处丶意,亦是大乘法中所说之末那识心体、意根;第八识如来藏,是前七识的具有依,是世间万法的根本,记录众生的心行和业种,执持色身。众生意根末那识与如来藏如影相随, admin

2020-02-18

而且意识的心行会随着所面对的境界经常改变心意,所以祂有时所显现的是清净的一面,譬如铺桥造路为众生付出等等;有时显现的是不清净、有染污的一面,譬如遇到不顺遂的事情时,就会发起脾气来;不是从本以来就清净、没有任何染污的真心。因此,在佛门有法师、居士们主张有念灵知心就是真心,或者主张离念灵知心就是真心,那都是不正确的说法,佛说那是常见外道法,不是佛法。接 admin

2020-02-18

菩萨在十行位,一者、开始荷担如来家业,出来摧邪显正及救护众生,避免众生被常见外道、断见外道乃至被邪淫外道所误导;二者、于十行位快圆满时,观察七识心的现行与微细的心行,渐渐伏除所知障所相应的异生性,成就阳焰观,因而圆满十行位转入十回向位中。转入十回向位继续圆满五件事,最后得以转入初地修行。哪五件事?一者、福德。也就是继续摧邪显正及救护众生,使得心渐渐 admin

2020-02-18

了知及语言文字其实都是意识心相应的境界,但是自心如来从来没有这些起念、分别,以及所谓的显境名言以及表义名言这些心行,真如心如来藏既然不于六尘境界起念、分别、觉知、缘虑、忆想,当然祂是远离语言文字了。五蕴诸法都是住于真如心这个法身界中,以法身界为体才有种种的运行功能。若以唯一法界真如心的本住法相来看五蕴诸法,当然可以说,因为这样子,所以诸法从本以来, admin

2020-02-18

接着我们再来说阿赖耶识的清净性,因为祂从无始劫以来本来就是离见闻觉知的;没有意识心能见能闻之性,所以绝对不会起贪厌和瞋怒的心行。当你看见一朵花很漂亮的时候,就会多看一眼,但是你在看的时候,祂不会看;当你看见一堆狗屎,觉得很恶心不想看的时候,祂还是无所谓,没有看或不看的问题;当你走过珠宝店的时候,看见一尊翡翠观音雕像,翠绿透明又厚又大,雕工又好,真是 admin

2020-02-18

有情众生觉知心所见的五阴相、六尘相也都是相分所含摄,譬如六尘诸法的色、声、香、味、触、法等法相与五根身;甚至于七识心自己的心行等,全都是我们的七识心所识别的法相,由见分七识心所见、所觉知、所了别。对于正在探究生命实相、欲求开悟明心的菩萨来说,见分就是见分,没有相分;对已明心的菩萨而言,明心时所找到的第八识如来藏,是离见闻觉知的,从来都不了别六尘;因 admin

2020-02-18

至于具有五遍行心所有法的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由于没有别境心所有法的关系,所以不触知六尘境,不在六尘境起作意,不领受六尘境,不取六尘境中离语言文字的妄念相,不了知六尘境界中的离言说相,也不太于六尘境中自知有我而起作主的心行;因此佛地前第八识的心行,不在六尘当中来了知。也就是说,这个第八识对六尘、对诸法是离见闻觉知的,所以祂没有无明可说,也没有灭 admin

2020-02-18

什么叫作遍行呢?所谓遍行,遍就是周遍、无处不至的意思;行是心行,也就是能缘之心,游履于所缘之境;合起来说就是周遍起行的意思。也就是说,心若生时,这五个心所相应俱起,因此称为遍行。遍行总共有五法,也就是触、作意、受、想、思。这个遍行五法,遍行于三界六道,遍行于四圣六凡,遍行于八识心王之一一识,遍行于一切时而未曾间断,遍行于一切善法、染法、无记法中,所 admin

2020-02-18

所以识阴一定是能熏习的心,这是因为识阴有面对六尘各别加以了知、识别的功能,才能经由各别的了知而生起憎厌或好乐的心行,经历了憎厌或好乐的心行后,在心行结束之前都没有反悔变异,于是就熏习到入胎识中;明天的识阴生起之后,对同一法的憎厌或好乐就会比熏习以前的种子更强,这就是熏习的道理。若是没有一个能被熏习的心来持受所熏习的种子,而是由能熏习的识阴六识自己来 admin

2020-02-18

)接下来我们就分别来看,大乘法中的这三种三昧:第一个空三昧,这个空三昧就是说,菩萨除了观察蕴处界诸法,空无真实体性之外,也能够观察诸法的根源----空性心如来藏,这个如来藏心虽然有真实的体性,但是空无形色、空无蕴处界法的心行、空无对于三界法的执着,所以又称为空性。菩萨能够分辨蕴处界法的缘生性空,以及相对于这个如来藏,祂是空性、是不生不灭的,所以说菩萨证 admin

2020-02-18

我们唯有能够实证这个因果的所依、法界的事实,透过实证祂以后,你可以现前去观察这个法界的事实,而能够修正自己的心行、口行、意行;随于这个法界实相心的事实,能够调整我们的身口意行,转依于如来藏的真实性、如如性,能够来行菩萨道。这就是大乘入道,能够进入内门。所以说,如果你没有实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就不能成为大乘的入道(者)。可是为什么说要实证如来藏才是大 admin

2020-02-18

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当中,佛陀说:在过去久远阿僧祇劫的时候,有一位修行人,名字叫作最胜,他住在山林当中,而且已经有了五神通,但是他的心里常常起慈悲的心行,希望能够有那样的福报因缘,能够救助众生。他看到了众生有许多的苦难,但是要如何救助呢?所以他心里就想,应该要多修集关于救助众生的这样的一个法教,才能够灭除众生种种的烦恼;而且也看到许多众生,都堕在 admin

2020-02-1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