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会增长这样的一个惭愧心,引发自己积极向正道的心行。更因为学习了佛陀的慈悲心,也能够引发自己慈悲种子的增长。所谓的“悲慧”,因为世尊有特别开示悲慧,我们先看“悲”这个字,悲就是“非”、“心”两个字合起来的,我们经常听到说:悲就是拔苦,但是什么叫作拔苦呢?菩萨为什么是大悲呢?因为他可以看到,众生他现在所行的事 admin

2020-02-20

前面我们略谈了会造成心无法安止于定的“妄念散乱种类”,那么就有同修会问:“如何才能够不起散乱的心行?”为什么我们会说:“持戒是修定的资粮?”因为弥勒菩萨祂开示:“持戒有十种功德。”哪十种功德呢?弥勒菩萨说:“应知有十种功德胜利,何等为十?谓诸所有具戒士夫补特伽罗,自观戒净,便得无悔,无悔故欢,欢故生喜, admin

2020-02-20

所以在这样的状况之下,老实说外面的境界要能够影响你的心行、牵引你的心行,甚至说要能够引导你要生起哪一些烦恼的话,恐怕都是很难的事情。所以我们才会说念佛,用念佛来修定的这个行门,是一个非常好的行门。不过关键就是,大家应该要了解:所谓的念佛,不是一直开口在念佛号而已。各位想想看!如果念佛从头到尾都只是开口念佛号的话,请问大家:当我们刚才讲的,希望在日常 admin

2020-02-20

所以透过你的一些心行,就可以改造这个团体,让大家慢慢都不会找你来作各种传话的一些事情,或是想要叫你来判定一些是是非非,这样对你来说是可以耳根得以清净。然后他们会转过来,转过什么样的念头会来找你呢?就是他们对于生死有一些疑惑,或是当他们家人生病、得到重病的时候,他们感到彷徨会问你:那佛教有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改变一些事情呢、或是可以帮助我?那你就可以将 admin

2020-02-20

我们再从实相来说,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净心行善分〉当中,告诉须菩提尊者:【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净心行善告诉我们那个净心,是永远清净的心,祂不是有时清净、有时染污的心。可是众生 admin

2020-02-20

我们再从实相来说,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净心行善分〉当中,告诉须菩提尊者:【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净心行善告诉我们那个净心,是永远清净的心,祂不是有时清净、有时染污的心。可是众生 admin

2020-02-20

回向主要是看学佛人以什么样的心行来自我安立,而有不同的内涵。如果是为了求世间有为有相之福德,就必须以无私无我之大慈悲心,譬如四无量心,来回向给广大之法界众生,同沾利益;这样能够感得之有相福德,会比回向自身、回向眷属来得高广。但是,如果是为了求三乘菩提中修学时无障无碍,那就应当以回向遮障自己的冤亲债主为优先。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六道有情人同此心、心 admin

2020-02-20

但是,如来藏祂却能够了众生心行,因为如来藏祂有了知其他三界六尘万法的这些一切法的其他诸法,所以这一部分就是如来藏祂非有觉知,非无觉知。但是我们从观像这个地方来看的话,这就是在说,如来藏祂本身就不与三界六尘万法相应。【如是像者,但有名字;一切诸法亦復如是,但有名字。如是名字,自性空寂,无所有,如来之身其相如是。】(《大宝积经》卷89)就说这些像,譬如说 admin

2020-02-20

行阴,行就是决断的意思,譬如:你决定了某一件事情就是这个样子,这就是决断,就是行;或者是:你决定下一步怎么做,这样的心行就是行,也就是决断的意思。再来说识阴,识阴它的功能是分别,识的功能就是了别的意思,识阴能够分别六尘,了别六尘的功能属于识阴。欲界中的我见,主要分成六种见解三界中的我见,我们先来讲第一个欲界中的我见。。第一种就是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admin

2020-02-19

如果一个人犯了这个五逆罪,同时心里面也没有任何的悔意的话,那么可以想像到的是说,这一个人他必定是极为凶恶的人;所以像这样的人,如果他的心、这样凶恶的心行起来的时候,那么我们说再怎么样戒体的这个熏习,恐怕在他那个凶恶的心行之下的话,这个戒体老早就已经不存在了。当然这一件事情,要能够作到这样,我们说凡是谈到熏习,一定都是有时间的演进的。换句话说,断善根 admin

2020-02-19

如果不能断除烦恼障,起烦恼的种子现行,就无法解脱;而所知障上烦恼的随眠不能断除,就不能成就究竟佛果;菩萨为了舍离这些烦恼,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因此就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以上说明了菩萨发菩提心的种种因缘,解说到此。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13-14集菩萨为何发菩提心?>陈正源老师 admin

2020-02-19

不持戒的人却来批评持戒者犯戒,本身已经是很可笑的事情了!却又不自知,反过来批评持戒者的戒行不清净,根本就是心行颠倒的愚人。不受佛法戒律的外道们,他们犯的罪比起佛门出家、在家人来,其实是严重十倍、百倍、千倍的,但是都不提犯戒的事,因为他们没有持戒,当然不会犯戒,可是种种的罪却照犯不误。譬如这些外道中,有人把过去世的配偶都找来同居,所犯的邪淫罪极为严重 admin

2020-02-19

可是观身不净,观身也都是苦、都是无常、都是无我;观身无常、观受是苦,所以我没有真实的色,一切受都不离五根而有受;我如果没有五根身,我没有现在听到他这样子而起贪、而起瞋,称赞我就起贪,辱骂我就起瞋,我就不会有这项心行。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能够作到这一点的话,当然最后能够观心无常,终究有一刻、有一刹那你能够真实能够断我见。这就是所谓后面的修于慈悲,心不 admin

2020-02-19

如果一个人他的心行是合乎标准的,他就不会觉得这一条绳子的存在;就是因为身口意行不能合乎这样的一个标准,所以他要想跨越这一条绳子;当一个人想要跨越这条绳子的时候,他才会觉得有这条绳子的存在。所以说一个人认为是受了菩萨戒,是受到这一条绳子的束缚,那么其实他的心行是不合乎标准的,所以他应该更要去受菩萨戒;怎么说不受菩萨戒,让自己的身口意行处于不清净的状态 admin

2020-02-19

不管这些心行是多么微细,对于自己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后果;乃至于看到别人名誉遭受到,然后心里面非常的高兴,产生欢愉的心情。如是者就是对于佛法并不了解,因为佛法告诉我们不应当执取利益,不应当见到利益就在那边作缠缚;可是并没有要我们看到一切众生,缠缚在这些名利之中的时候,要作各种的损害想。如此的菩萨,这样不会和众生心来相应,即使是你想为他说生死的一切痛苦 admin

2020-02-19

哪可以比对他因为这种种的心量、心行的改变,而摄受了无量亿众生这样难得的殊胜的因呢?所以菩提因是很难种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个菩提因种。因为佛说:因为菩提芽非常难种,众生从无始以来,没有发菩提心的余地的,因为菩提心不是本有的,菩提心是要靠种种因缘而能够生起的。所以,忍辱仙人忍住自己这个色身这样地被支解,这样巨大的痛苦,可是却能够发起那么多人的菩提心,能够向着佛 admin

2020-02-19

对于菩萨而言,只要能完成佛法事业,那么无一处不是菩萨的舍命之处,无一时不是菩萨的丧身之时,这就是大愿菩萨的心行,也是大福德因缘之所以能够成就的原因啊!所以各位日后,不需要再自哀自怜地说:唉呀!怎么护持正法这么难啊!想帮佛法做一些事情,怎么这么多波折啊!为什么佛菩萨都不来保佑我们、保护我们,让我们做得这么辛苦呢?其实应该转念来想:就是因为这样子,波折多、辛苦多,所以 admin

2020-02-19

换句话说,只要存心行杀,想要杀的心已经成就了,决定要杀就已经犯了杀业的这样子的根本罪。杀生的方便罪是怎么样的一个状况呢?在《优婆塞戒经》里面如此说:【求刀磨利,置毒作索,是名方便。】(《优婆塞戒经》卷六)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当起了这个杀意的时候;如果进一步去找刀子预备着,乃至把这个刀子磨利了,这个求刀及磨利都是方便罪;或者说放毒药在食物当中,准 admin

2020-02-19

】经中佛为我们开示说,不恶口的人,除了应当要舍离种种喜欢恶口乱骂人的粗言恶语,或是喜欢讥讽他人的各种语言、肢体方式,这类让人心生不喜乃至忿怒生气等种种恼乱他人心行的恶口业行外,在言语的表达上,应该用柔软语,让人不生起怨恨心,或是让人不感受到受到伤害的语言或肢体等表达方式,所说的语言内容是让人对于佛法僧三宝生起信心、爱乐心的种种有益语,乃至如同真善知 admin

2020-02-19

】经中佛为我们开示说,不恶口的人,除了应当要舍离种种喜欢恶口乱骂人的粗言恶语,或是喜欢讥讽他人的各种语言、肢体方式,这类让人心生不喜乃至忿怒生气等种种恼乱他人心行的恶口业行外,在言语的表达上,应该用柔软语,让人不生起怨恨心,或是让人不感受到受到伤害的语言或肢体等表达方式,所说的语言内容是让人对于佛法僧三宝生起信心、爱乐心的种种有益语,乃至如同真善知 admin

2020-02-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