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比如说,同样两个人做同样的事情,乃至百千万人做同样的事情,所得到的果业会是一样吗?不会,因为他们的心行可能有千差万别,每个人有不同的心行,他就有他各自不同的种子功能被记录,乃至一万个人就有一万个不同样心行记录的不同的功能。而且你要知道,在这过程中,这果报复杂到你没有办法计算。举例来说,你生在以杀戮为乐的世界里,这时候你帮助一个人,或者护持一个人的性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一个人他的心行是合乎标准的,他就不会觉得这一条绳子的存在;就是因为身口意行不能合乎这样的一个标准,所以他要想跨越这一条绳子;当一个人想要跨越这条绳子的时候,他才会觉得有这条绳子的存在。所以说一个人认为是受了菩萨戒,是受到这一条绳子的束缚,那么其实他的心行是不合乎标准的,所以他应该更要去受菩萨戒;怎么说不受菩萨戒,让自己的身口意行处于不清净的状态 三摩地

2018-07-23

九住心就是在修定的过程中,这九种安住的心行变化。弥勒菩萨开示九住心,这个过程从最初住、正念住、覆审住、后别住、调柔住、寂静住、降伏住、功用住以及任运住。希望您也随着我们这样一个一个地讲解下去,来顺便去感受这九住心的变化;这九住心其实也就是我们的意识心如何安住的过程。首先,最初住就是让我们的心安住在所缘的这一个行相中;也就是说,当我们要修学无相拜佛的 三摩地

2018-07-23

”(《六门教授习定论》)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外心散乱?也检视一下自己,会不会有这样的状况?外散乱,就是我们的心受到外五尘或者依着五欲相应而起的心行;也就是我们被色、声、香、味、触所扰动,对外尘的五欲起了觉观、欲心。佛陀曾经对弟子们一再的告诫:五欲它会破坏种种修行上的事情,所以佛说这五欲就像五支箭;对于五欲的比喻也有许多,例如说贪着五欲,就 三摩地

2018-07-23

接着慧忠国师故意起意识心行到西川去看划龙船比赛,便问大耳三藏法师。大耳三藏法师回答正确无误。这时慧忠国师知道大耳三藏法师有他心通,由于小心谨慎的缘故,再一次确认大耳三藏法师是不是真的有他心通,再一次起意识心行到天津桥上逗弄猢狲,再问大耳三藏法师。大耳三藏法师再次回答正确无误。这时候慧忠国师确定大耳三藏法师的确有他心通,因此将心安住在没有境界的真心中 三摩地

2018-07-23

888,a15-b7)接着稍微白话翻译和解释一下,在《大般若经》中,佛陀说:「善现(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从最初发心行菩萨道开始修学静虑波罗蜜时,是要以一切种智相应的作意来修学各种禅定的!」这意思是说菩萨修定不是为了得到定境,而是为了将来能获得一切种智,也就是摄受众生累积福德并且得到一切智慧!接着佛陀说:「菩萨摩诃萨眼睛看见色尘以后,也不执取诸相,不执取各种好的 三摩地

2018-07-23

第四种解脱,是解脱於色界的境界相而远离了瞋恚心行,解脱於瞋界而不再有色界法存在了,心地清净而不再执著色界法,住於空无边处而不再住於色界境界中,已经解脱於色界天境界了。此后的三种解脱较易理解,您只要依文解义即可知之,不烦赘文再解。八解脱中的最后一种解脱,是解脱於非想非非想定的等至境界,也就是解脱於非想非非想天的境界相,所以把意识灭除而没有想阴了知性存 三摩地

2018-07-23

“九住心”就是在修定的过程中,这九种安住的心行变化。弥勒菩萨开示九住心,这个过程从最初住、正念住、覆审住、后别住、调柔住、寂静住、降伏住、功用住以及任运住。希望您今天在电视前面,也随着我们这样一个一个地讲解下去,来顺便去感受这九住心的变化;这九住心其实也就是我们的意识心如何安住的过程。首先,“最初住”就是让我们的心安住在所缘的这 三摩地

2018-07-23

接着慧忠国师故意起意识心行到西川去看划龙船比赛,便问大耳三藏法师。大耳三藏法师回答正确无误。这时慧忠国师知道大耳三藏法师有他心通,由于小心谨慎的缘故,再一次确认大耳三藏法师是不是真的有他心通,再一次起意识心行到天津桥上逗弄猢狲,再问大耳三藏法师。大耳三藏法师再次回答正确无误。这时候慧忠国师确定大耳三藏法师的确有他心通,因此将心安住在没有境界的真心中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没有定力,那就会明明知道某件事情不对,也无法控制习气的现行,平时也无法时时反观自己的心行变化,修除烦恼就是很困难的事情。有好的定力,修除烦恼就比较容易。但是,有一些人,修定很多年,也很用功,定力却无法有很大的进步,一直无法进入未到地定。这其中的原因,往往是他的烦恼习气太重了,障碍了定力的增长。如果一个人的烦恼习气重,虽然看上去在修定,其实心中却 三摩地

2018-07-23

禅门是无门之门,强调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如果没有定力,没有思维观的能力,在参禅的时候,念念之中不离语言文字,在心中做种种语言文字上的思维分析,是不可能开悟的。即使个别人的福报大,因缘特殊,有幸在真善知识的引导下得悟,也大多不能保任;不过几十分钟、几个小时或几天之后,悟境就退失了,相应的解脱功德受用和般若智慧也无法发起,与未悟差别不大。原因何在?就在 三摩地

2018-07-23

从以上对大小乘佛法行门的举示可以看到佛法中的精进完全是着重在心行上面的,要求行者时时刻刻心不放逸,可谓是心苦行,非世人所能为。心中对于外法都无所执著,对于名利财食都无执著,对于眷属也无执著,而不是专在色身或觉知心的受苦上面来用心的。佛法中的真实苦行是世人绝对做不到的事,是对于五阴的内我所,特别是对于识阴的内我所——见闻觉知性——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却对父母不孝顺,那是什么心行呢?那是假名的孝顺,不是真的孝顺,诸佛都不愿接受这种假孝顺、假礼拜。所以有的人说要去寺院拜佛,有的人要去拜西方的阿弥陀佛,其实都应该要先拜家里的两尊活佛;家里的两尊活佛从来不肯孝顺、不肯礼拜,倒是常常去拜外面的佛,那真的是颠倒。因此,善品的精进修行,还是得要有根据、有先后差别的修习,得要自己有简择思惟的能力加 三摩地

2018-07-23

乃至不欲惱一眾生而勤修精進;菩萨是为了欲知一切眾生心心所行而修行精進,因为必须知众行心行方能救度众生故,乃至为了欲知諸佛大智慧善方便而修行精進,因为唯有知道佛之大智慧善方便,才能够救度一切层次的菩萨众成就佛道。然而菩萨一切摄受众生、一切之菩提行愿,皆入一大愿,这一大愿就是摄受正法,若所弘扬的不是正法,所发的一切利益众生、一切之菩提行愿,皆非是真实大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也不会有一天,所有的菩萨都入圣位了,结果其中有一个人他还在谈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还在对于他过去的世间故事还在津津乐道,这样的人根本还离圣位很远很远,所以我们的眼光要远大啊,不要这样懈怠啊!那什么时候,这个跨越第一大阿僧祇劫的光景才会到呢?答案是这很快就会到,你要去想,那个光景很快就会到!就是说,你会在菩萨摩诃萨的位次上,和其他同见同行的菩萨摩诃 三摩地

2018-07-23

就是说忍辱可以从以下三种心行法相上看出来:(一)遇到让自己非常生气的事情,大发雷霆,这当然不算是忍辱了;(二)如果表面上忍住没有发火,但心里却是心不甘,情不愿,满肚子委屈,感觉自己是天下最委屈的人,这也不是忍辱;(三)虽然忍住不生气,但心里却翻江倒海,想着等我有一天也要如此来对待你,产生有一天我一定要报复你,让你不好过的想法,这也不是忍辱;所以没有报复的 三摩地

2018-07-23

三界无非就分成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个三界的架构,众生如何相应来投胎到这些各界去呢?因为随着我们的身口意业的心行、身行、口行,跟哪一界的众生相应,自然就投胎到这边去,所以我们的修行可变成三无漏,就针对三界来作这个修行,在小乘佛法里面说三无漏。那什么叫大乘呢?大乘佛法一定是包含小乘,这样才算是一个的修行,所以我们在大乘的修法又叫作六度。六度就是把戒、 三摩地

2018-07-23

不过我们可以先了解,心中如果有什么样的心行,会无法安住在佛法的修学中,这也算是解心的内涵。世尊开示:心中有五秽染和五种弊病,则会退失佛法的修学。心中的五种秽染就是,疑佛、疑法、疑戒、疑教、疑梵行。所谓的疑佛:就是心中对如来不信任,然后他也不会记着佛陀的教示,佛陀对他的开示,他无法记在心中。疑法就是:佛陀所说的法他不会忆持,他心中抱着对佛陀的怀疑,所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一个人他的心行是合乎标准的,他就不会觉得这一条绳子的存在;就是因为身口意行不能合乎这样的一个标准,所以他要想跨越这一条绳子;当一个人想要跨越这条绳子的时候,他才会觉得有这条绳子的存在。所以说一个人认为是受了菩萨戒,是受到这一条绳子的束缚,那么其实他的心行是不合乎标准的,所以他应该更要去受菩萨戒,怎么说不受菩萨戒,让自己的身口意行处于不清净的状态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一个人他的心行是合乎标准的,他就不会觉得这一条绳子的存在;就是因为身口意行不能合乎这样的一个标准,所以他要想跨越这一条绳子;当一个人想要跨越这条绳子的时候,他才会觉得有这条绳子的存在。所以说一个人认为是受了菩萨戒,是受到这一条绳子的束缚,那么其实他的心行是不合乎标准的,所以他应该更要去受菩萨戒,怎么说不受菩萨戒,让自己的身口意行处于不清净的状态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