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就是讲此有故彼有,这正是众生轮回生死的原因啊!因为这个无明所以就有心行,有心行所以就必定会有名——必定会去投胎;因为投胎受生、名色具足,所以就有六识;因为有六识、名色,就会有六入(色声香味触法),然后就有触,一直到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因为有这个所以有那个,此有故彼有。当他们这样现观之后,最后说:此灭故彼灭,我把无明灭了,心的行就不再出现;心 三摩地

2018-07-23

本节主要从放生的观点来谈无畏施,佛经中也提到说菩萨应以慈心行放生业,如《梵网经》卷下中说: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应作是念: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业,生生受生。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菩萨行放生业就是 三摩地

2018-07-23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云:若菩萨以无希望心行法施时。不著名闻利养果报。以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广宣。当得成就二十种利。云何名为二十种利。所谓:(一)正念成就。(二)智慧具足。(三)有坚持力。(四)住清净行。(五)生觉悟心。(六)得出世智。(七)不为众魔之所得便。(八)少于贪欲。(九)无有嗔恚。(十)亦不愚痴。(十一)诸佛世尊之所忆念。(十二)非人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不管我们造作任何的业种,如来藏都会帮我们记录得非常清楚,因此我们要学习释提桓因,以虔诚恭敬和谦虚的身口意行,来对治不好的外境,也要学习他向天人开示的人当莫瞋恚,见瞋莫瞋报,于恶莫生恶,当破坏憍慢,来让我们不会随著外境起不好的心行,也让我们如来藏所含藏的种子越来越清净,才能够快速地往佛地迈进。今天佛典故事瞋恚对治鬼,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到这边,谢谢大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今天一个菩萨的心性,应该是要常常修慈、悲、喜、舍的这样的心性,应该把心念常常安置在慈悲喜舍的心行起行当中。菩萨戒里面有说著:一切众生是我父,一切众生是我母,我生生随之受生、随之教导。所以,今天我们看到一切众生的时候,能够像伯俞一样,把他当成自己的父亲,把她当成自己的母亲;当我们看到众生的时候,我们看到他发脾气,我们看到他谩骂的时候,我们可以看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今天如果我们要看到我们的嗔是怎么起行的时候,我们如果能够先看到自己的意识心在了别的同时,是带了什么样的心所法,或许这样子能够细腻地观照到自己在这样的心行变化时,能够是不是赶快产生调整的效果。所以今天我们会生气,可能是让我们觉得不舒服、苦恼的事情;或者是说,我们遇到了这些事情是让我很痛苦的事情,或者是别人骂我。但是也有一种嗔,是因为我们受到恶人 三摩地

2018-07-23

这样的生气,很基本的一个原理就在于他有我相,对于自己的这一个想法、这个意见有执著的心念存在,所以才会有相违的心行出现。或者是说,有些人他的嗔是因为对某些事情放不下、舍不掉。或有些人他嗔,是人家在告诉他说:这件事情该做、不该做,但是他觉得他一定要坚持自己意见而起嗔。还有一种人,其实他也不是说嗔习非常的重,可是他的习性就是喜欢诤讼,他习性就是喜欢跟人家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不管我们造作任何的业种,如来藏都会帮我们记录得非常清楚,因此我们要学习释提桓因,以虔诚恭敬和谦虚的身口意行,来对治不好的外境,也要学习他向天人开示的人当莫嗔恚,见嗔莫嗔报,于恶莫生恶,当破坏憍慢,来让我们不会随著外境起不好的心行,也让我们如来藏所含藏的种子越来越清净,才能够快速地往佛地迈进。 (原标题:为什么我们有嗔心?) 三摩地

2018-07-23

三贤位证悟菩萨有过三分之二阿僧祇劫时间,也有过当生,如导师已经如是跨越三贤位而成为地上菩萨,因此要不要降伏烦恼,要不要续行贪染,要不要续行烦恼的现行,都是自己的事情,这要不要,虽然还是抉择觉分,可是真的不随之贪染,就是不能随顺安忍,放纵自己就是道业不进,这些只能修行人自己在悟后,好好地花上一段时日,好好地想通,当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无法想通,所以才会说 三摩地

2018-07-23

偏偏如来藏的实证不能靠思惟,禅宗祖师所谓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正是这个意思。而如来藏的所在,佛陀又在经中告诫们不可明说,因为知道众生不会在听闻时就信受,那就要让众生自己去参禅、去体究;众生若是自己参究出来就会信受,因为凡是自己参究出来的,一定会有智慧伴随着产生出来,就会信受而不退转。因此达摩祖师所传的,就是这个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禅法。而这个般若的 三摩地

2018-07-23

所谓的第八识真心离见闻觉知,是说第八识真心,没有见闻觉知等这些妄心的作用,虽然第八识没有见闻觉知的作用,但它也不是石头,既然是心,当然有心的作用--它能了众生心行。1,由佛经证明真心离见闻觉知,但是又有知的一面!《维摩诘所说经》云:法(第八识真心)离见闻觉知。不观是菩提。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深密解脱经》云:第一义谛(如来藏)离诸觉观,无觉观者是 三摩地

2018-07-23

徐俯居士道:和尚是何心行?灵源和尚便哈哈大笑。22、郡王赵令衿居士,任职期间,为事简洁,政通人员,经常与禅僧交游。他把自己的堂室称之为摩诘丈室。当时,正值圆悟克勤禅师居瓯阜弘法。赵令衿居士于是在政事之余,欣然前往请益,愿受炉锤。开始,圆悟禅师不肯开示法要,但是赵令衿居士一再固请,不得已,圆悟禅师便道:此事要得相应,直须是死一回始得。赵令衿居士一听,当 三摩地

2018-07-23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 三摩地

2018-07-23

比如说,同样两个人做同样的事情,乃至百千万人做同样的事情,所得到的果业会是一样吗?不会,因为他们的心行可能有千差万别,每个人有不同的心行,他就有他各自不同的种子功能被记录,乃至一万个人就有一万个不同样心行记录的不同的功能。而且你要知道,在这过程中,这果报复杂到你没有办法计算。举例来说,你生在以杀戮为乐的世界里,这时候你帮助一个人,或者护持一个人的性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善法于世间,佛法于世间,都是以这样的历缘对境的时候,菩萨自身的心来作裁量;如果你还会生起其中许多违背的心行,违背这些法的时候,就是没有转依成功。所以当你一细数这些如来所叮咛的诸法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哦,这个法很合乎人道,本来应该如此。比如说,菩萨不会和女众起淫欲心;或者你又觉得太严格了,但你会发现有些法与你的戒行是有关的,有些法的表面上看似和戒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如来藏显示的真实果报历历不爽,祂的整个心行就是这样。所以呢,菩萨要学,因此不要说,这样造了恶业,这业种被记录下来,将来一定会受苦果,所以还要反过头来埋怨如来藏。你要转过这个念头来想,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业果性可以成就,所以我们才可以自在地学佛,将来可以成佛;当我们都不去造这些恶业的时候,以后我们就会和这些恶果绝缘,这我们所领受的未来的一切都是善的境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大家最后很多的关键是卡在你没办法一次走完这第一大阿僧祇劫路,这第一大阿僧祇劫路,不是在身行,而是在心行。心,就是你了达这件事情的智慧,而你懂得如何处之淡然、处之泰然,而你愿意就这样快乐甘愿地过一生,而不是像是世间人于人我的分别毁誉中过完一生。然而如果你用错方向,你可能会发现呢,佛所说的解脱世间的智慧里面,包含你不用去爱取,然而这里面好像是有许 三摩地

2018-07-23

于三界中存在,而得到乐趣,就是他认为的娱乐,那他的娱乐是什么样的味道?这个你就真的不用去体会啦,你不用去品尝啦,你无始以来就已经都受用过了,这五尘的种种味道,男女的种种乐趣,你过去生的意识都已经受用过了,你轮回的历史上都已经俱足如是的贪染,因此现在你要开始能够出入诸法,这辈子的意识心要开始学习、继续熏习如何走向自在,学习转一切诸法,而不是像是过去生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既然你知道菩萨道是要有这样的心行,要有这样的种性,你就要甘愿,你这样才不负菩萨之名,于此过程中,你才可以如理作意地思维,而不是像是一般修行人以石压草,这样能够成就什么事呢?要去想出你这样心理的不舒坦,是哪些作意上所产生的冲突,你要去简择,不要轻易放过,这个叫作是修行。那些不懂得修行的人,只是要压抑自己的行为,不知道行的源头是来自你的思决定,而这 三摩地

2018-07-23

到了能够真正安住的那一天,你真的甘愿的那一天,你不会因为你安住你菩萨的心行,而众生安住在这一边,你会堕于不能安忍的境地,不会对众生的享乐而有丝毫的羡慕,不会。你也不会呢,有丝毫种种其他的想,可是当你如果还有羡慕,还有等等的想,那你就要想办法把你这个结缚,这是缚住你前进的一个关键。因为呢,你的右脚想要前进,可是你的左脚说,其实这个地方还不错,这样呢,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