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讲完了《金刚经》,我们接下来讲《心经》,也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那《心经》到底是不是根据如来藏而说呢?我们在第一段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一段话已经在前面讲解的当中已经说明了。接下来我们来讲这一段,【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很多人就 | 三摩地 2018-07-21 |
|
《大乘密严经》:赖耶住于身,摄藏诸种子,遍持寿暖识,如云覆世间《大乘本生心地观经》:钝根小智闻一乘,怖畏发心经多劫,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世尊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占察善恶业报经》云:「如来法身自性不空,有真实体,具足无量清净功业,从无始世来自然,非修非作,乃至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有关这个真心的体性,笔者在先前文章中已引用过唯摩诘经里面的作过说明,这里不再详述,有兴趣者可参阅今人萧平实居士之《心经密意》,里头对此真心如来藏之体性有极清楚之说明,我在这里要说的只是,此一真心如来藏绝非不可知,不可证之物;如果不可知,不可证,那就真的是玄学了,就会像那些新儒家或宋明理学的人,例如王阳明,熊十力等,把一颗真心解释到愈看愈不懂,因为儒 | 三摩地 2018-07-21 |
|
159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T03,p0305a8卷唐般若译钝根小智闻一乘怖畏发心经多劫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若遇善友发大心三种炼磨修妙行永断烦恼所知障证得如来常住身No.159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T03,p0305a法身体遍诸众生万德凝然性常住不生不灭无来去不一不异非常断法界遍满如虚空一切如来共修证有为无为诸功德依止法身常清净法身本性如虚空远 | 三摩地 2018-07-21 |
|
既然苦是由本际出生,不能自外于本际,这个本际也是阿罗汉舍寿后,愿意自我消失,不在三界现身意,只剩下如来藏处于极寂静的境界,这也是《心经》所说无五阴十八界的心啊!这个心当然就是一切有情的真实心如来藏。又初转法轮谈到我,譬如五阴非我、非异我、不相在,这个我就是真实我,讲的就是如来藏。为什么?五阴本来就不是真实我,因为它有生、住、异、灭的现象,是生灭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大乘密严经》(卷2)T16,p0738b藏识佛地中其相亦如是十地行众行显发大乘法普与众生乐常赞于如来在于菩萨身是即名菩萨佛与诸菩萨皆是赖耶名《大乘密严经》(卷3)T16,p0740c赖耶体常住众识与之俱如轮与水精亦如星共月《大乘密严经》(卷3)T16,p0747a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大乘密严经》(卷3)T16,p0747b诸识亦复然恒 | 三摩地 2018-07-21 |
|
159《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T03,p0305a8卷唐般若译钝根小智闻一乘怖畏发心经多劫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若遇善友发大心三种炼磨修妙行永断烦恼所知障证得如来常住身 (原标题: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不同外道所有神我) | 三摩地 2018-07-21 |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shè]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 | 三摩地 2018-07-21 |
|
前面已说明《心经》有三个重点,第一个重点:《心经》最主要的宗旨就是心,也称为空性心;第二个重点:空性心借着种种缘而出生蕴处界及诸法等空相;第三个重点:空性心与空相两者之间的关系。此外,也解释《心经》第一段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是指:破参明心的菩萨,现前双照真心本来自在以及五蕴皆空,并转依真心无所得的体性,因而度了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接下来谈《心经》下一段: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释如下:舍利子!诸法是空性心所出生的法相,它从本以来不生,所以未来也不会灭;它从本以来没有染污,未来也不会有污垢;它从本以来没有增加过,未来也不会减少。有很多佛弟子们对于这段产生疑惑,因为他们知道诸法本来就是有生有灭、有垢有净、有增有减的法,怎么会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接下来谈《心经》下一段: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明如下:是故空性心的实际理地是没有色蕴存在,没有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存在;没有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存在;没有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存在;没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 | 三摩地 2018-07-21 |
|
前一集已说明,真心的实际理地是没有五阴十八界任何一法存在之极寂静的境界,所以《心经》才会开示: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今天继续《心经》下一段: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明如 | 三摩地 2018-07-21 |
|
所以《心经》才会开示: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今天继续《心经》下一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明如下:菩萨依所亲证的真心,及转依真心无智亦无得的体性来修行,心里不会有种种罣碍。因为没有罣碍的缘故,心里不会 | 三摩地 2018-07-21 |
|
《心经》到底在说什么?《心经》全名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开示:每一位有情都有一个唯我独尊的真心,祂可以让众生智慧到彼岸的一部经。这部经可以让学人成就三乘菩提,那就是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与佛菩提。声闻菩提,乃是声闻人所觉悟的法道。也是声闻人听闻世尊的开示,用四圣谛、四念处观、八正道等法来观察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法虚妄,因此断了三缚结,我见、 | 三摩地 2018-07-21 |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 三摩地 2018-07-21 |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 三摩地 2018-07-21 |
|
般若经大家听过的经,或者是说平常你在作课诵的过程当中,你会去把它拿来课诵的经,主要有两个:一个就是《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另外一个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两部经大家都能够耳熟能详,所以我等一下就用这两部经来说明,为什么般若是依如来藏而说。我们先来说《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波罗蜜多就是度彼岸,既然要度彼岸,表示有个彼岸——彼岸真实存 | 三摩地 2018-07-21 |
|
由斯五位百法之次第,归结于八识心王;若无八识心王,万法悉不能生,譬如七转识灭已--入无余涅槃位中;即是《般若心经》所述之“是诸法空相,......无眼耳鼻舌身意,无眼识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智亦无得...”。何以故?谓七转识若灭,尚无觉知者,何况有智有得?何况有“无明尽”?万法俱泯故,阿赖耶识亦不复受生,不再出现于三界。而想受 | 三摩地 2018-07-21 |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钝根小智闻一乘,怖畏发心经多劫,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若遇善友发大心,三种炼磨修妙行;永断烦恼所知障,证得如来常住身。菩提妙果不难成,真善知识实难遇;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依持身之功德说阿赖耶识即是如来 | 三摩地 2018-07-21 |
|
《心经》里面讲诸法的空相,说见闻觉知的心(即眼耳鼻舌身意识等六心)无常、变异、终归坏灭,但是诸法却必须依见闻觉知心及如来藏真心,和合运作以后,才能间接的生起在我们的觉知心中,所以诸法也是同样的无常、变异、终归坏灭,所以叫做诸法空相;可是,除了这一种空,还有另外一种空,也就是空性。为什么叫做空性?因为祂有自体性,祂的自体性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祂恒常而不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