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一方面,我们大家常常诵念的经典里面,有一类的内容因为涉及第一义妙法的开示,例如《金刚经》、《心经》、《法华经》等,因为这些经典里面的法义非常胜妙,如果事先没有在善知识那里建立正确的佛法知见与架构,以及熏闻第一义的正理,要直接经由读诵经典来正确了解经中的核心法义,是相当困难的。譬如在《心经》里面,除了说明真实心之外,也同时在说明妄心,因此如果没有先建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真实佛法乃是生命的实相之法,应该要向五蕴色身之中去找寻《心经》里面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一不异、不观自在的,本来无念离念的实相心如来藏,那才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入道的首要。如果还不能够实证万法的根源,而妄说证量有多高,说法多么胜妙、多么不可思议,那其实都是说食数宝,那都不是作佛事,因为说者自己还有听者都不能够得到实益。我们常常看到有 三摩地

2018-07-22

菩提两个字,给大家一个最直接最直接的解释就是:菩提就是我们在《心经》里面所看到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每一个人本来就具有的清净本心。佛陀在这一方面也教导大家,怎么样才能够找到清净的本心,又怎么样才能够真正的见到佛性,明心见性之后才能够让我们真正的于诸法得自在。所以佛陀的教导,大致上我们可以说,就是包含了以上的这些内容。......那为了要帮大家更 三摩地

2018-07-22

菩提两个字,给大家一个最直接最直接的解释就是:菩提就是我们在《心经》里面所看到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每一个人本来就具有的清净本心。佛陀在这一方面也教导大家,怎么样才能够找到清净的本心,又怎么样才能够真正的见到佛性,明心见性之后才能够让我们真正的于诸法得自在。所以佛陀的教导,大致上我们可以说,就是包含了以上的这些内容。但是这一 三摩地

2018-07-22

心真如门是真如、如来藏的基本含义,从祂本体的体性上来说,祂超越染净、生灭,如同《心经》所说的五蕴皆空,无生无灭,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另一方面,心生灭门是真如、如来藏的第二重含义,是从法相妙用上来说的。如来藏表现为随熏习而转变,形变出一切的染法与净法,也就是三界唯心造。在《大乘阿毘 三摩地

2018-07-22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三摩地

2018-07-22

反过来说,如来藏也不会因为我们菩萨修行了六度法,修行了四摄法来跟众生结善缘,结善法缘而来累积自己的功德、福德;不会因为我们修集这一些清净的种子,而如来藏摄持了这些种子,祂就变得更清净,这就是《心经》所谓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道理。能够满足《心经》所说的这三个要件这一个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个心,当然也是绝对所说的不会违背于《金刚般若波 三摩地

2018-07-22

大乘菩萨不但同样有慧解脱,同时也已证得法界真实相,就可以深入般若,就可以如《心经》讲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如此渐次成就大乘行,最后道种智,成就一切智智,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新竹凤山寺的《广论》弘传者,承袭藏传佛教《广论》六识论的中观应成派思想,喜欢画饼充饥,天天喊着想要实证一切智智,但是《广论》中又否定法 三摩地

2018-07-22

而所谓六字真(妄)言及其所依(伪)经,就是在西藏这种怪力乱神的宗教环境中被包装、夸饰、弘传,误导了苍生!最后,引述佛教正觉同修会著作中几段正确看待“密教”及其“咒语”的文字,请仔细阅读,必可去邪归正、趋吉避凶:《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及《幽赞》中所说之心,都是指自性清净心,此心乃真实不虚之心,不生不灭之心,其体犹如虚空,其性犹如金刚 三摩地

2018-07-22

接下来第三时是般若方等时,世尊演述了般若诸经,像是《大般若经》《思益梵天经》《金光明经》《金刚经》《心经》等等。世尊就开始依着清净真如,说一切法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所以自性涅槃;也就是以隐覆说、秘密说,转无上正法轮,以说空来贯穿整个般若时。但是,空并不是空无一物的断灭,空是空有不二,因为有一个真如真实而如如不动。在般若时中,世尊开示了真如实 三摩地

2018-07-22

正如《心经》所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解释如下:观察真心本来就自在的菩萨,用参禅的方式去找第八识,于因缘成熟时,一念相应慧,找到第八识——本来就自在的第八识,也是《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说“正观现在前”的道理;菩萨现前观察本来就自在的第八识,共有八个识,祂们和合运作,真妄似一,然而 三摩地

2018-07-22

大家耳熟能详的《心经》所阐述的正是各个有情本有的、不生不灭的真心,“无眼耳鼻舌身意……无明尽”并不是说一切法空,而是在向大家介绍真心的体性,因为真心是无为性的,它无始劫来与我们所熟悉的妄心七转识配合无间,和合似一,任劳任怨得支撑着有情在三界六道中生死轮回,忠实的实现着因缘果报。有情一刻也离不开真心第八识的支撑,但却为无明所障从 三摩地

2018-07-22

《般若经》主要说的是蕴处界一切法空相与空性心如来藏,加以浓缩则成为《金刚经》,再加以浓缩则成为《心经》,此《心经》所说的空性心名为非心心、无心相心、无住心、不念心、菩萨心、金刚心……等,菩萨证悟此心以后,依据《般若经》中开示而现观诸法空相中同时有一法不空,此一法就是「真实如来藏」,也就是《阿含经》讲的无余涅盘中的「实际、本际」,佛于《般 三摩地

2018-07-22

在佛门,《心经》乃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所以在寺院里被列为早上及晚上必须课诵的经典之一,在家的菩萨们不论是优婆塞、优婆夷通常也会将《心经》列为必须课诵的经典之一;因此,有很多法师、居士们对《心经》能够朗朗上口乃至倒背如流。不仅佛门早晚如是课诵着,而且道教也列为课诵及常用的经典之一,更不用说民间信仰的阿公阿婆们,也会将《心经》列为课诵的经典。可见《心 三摩地

2018-07-22

如《心经》所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其实所谓“八苦”,也是因缘聚会触受而已,既非真实,亦属无常,众缘消散,“苦”即不存,如来藏无受无取,无苦无乐,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苦乐”,一切都是在如来藏表面的浮光掠影,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没有真实存在过,自己的身心随时都在新陈代谢,刹那变化之中, 三摩地

2018-07-22

大乘人的放下,仍然需要正知正见,还是一样从断我见开始,然后找到本来自性清净涅盘这个真心,现观真心确实如《心经》所言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当我们找到这个真心以后,再去读《心经》,就会发现《心经》所讲的,都是我们这个真心;以这个真心如来藏的角度,再返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法的一一支,都是虚妄的、无常的,甚至于无智亦无得,这样才能够真 三摩地

2018-07-22

如《心经》所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其实所谓“八苦”,也是因缘聚会触受而已,既非真实,亦属无常,众缘消散,“苦”即不存,如来藏无受无取,无苦无乐,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苦乐”,一切都是在如来藏表面的浮光掠影,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没有真实存在过,自己的身心随时都在新陈代谢,刹那变化之中, 三摩地

2018-07-22

心中绕着以前人家教我的,反正诸法都是缘生缘灭,不是这样吗?哪来的不空的呢?如此说法几乎颠覆了以前人家教我的学佛观念啊!?这位善知识提醒了我,心经不是说「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这是般若精华所在,是一般人所学不到的佛智,突然间冒出「楞严经」经书中的一句话:《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2:「佛言:阿难!我说世间诸因缘相 三摩地

2018-07-22

般若分为总相智、别相智、种智;总相智及别相智即是大小品《般若经》及《金刚经、心经》所说之般若也,种智即是第三转法轮==所说之八识心王一切法,即是唯识学也。2、缘觉菩提缘觉的证果次第,大致要经历《大乘同性经》卷下记载的缘觉十地:一者昔行具足地,是指辟支佛于过去之四生乃至百劫等修积福德资粮之位;二者自觉甚深十二因缘地,即不依师教而自觉十二因缘理之位;三者 三摩地

2018-07-22

自己在尚未修学佛法时,很喜欢听或唱诵一些,如:大悲咒、心经,尤其以简短的六字大明咒最为喜爱,市面上也有女明星,出版唱诵且配乐优美的六字大明咒,而受到许多大众的青睐,几乎人人都会唱念的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哞它真正的意思是甚么?生在的我们个个莫灾央,只是不断被教育,念这咒语可以避邪、消灾、求财,这种一呼百应的咒语,深得大众的爱戴,如果票选第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