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如何以小乘心所知,可以了解,以小乘人,于十八界法中,生缘起相,如是不知此「识」支之真实义理,自然无能够理会真正缘起,只得说十八界法,无有能说「十八界法」之真实因,如何道佛陀于此《阿含经》说的「名色因」、「名色本」呢?以有情五蕴,故当无常,故当无我,以此「名色」五蕴,生生世世,流转不同,各有其「异」,不说此「名色」为同于未来「名色」,乃至此时「名色」 三摩地

2018-07-21

如是所说一切法执自心外法或有或无,自心内法一切皆有,是故法执皆缘自心所现似法,执为实有。简单来说,法执是指有情因所知障而没有实证唯识种智,无法现观蕴处界诸法皆自心藏识所生所显,便以为外法实有,或者认为实有外法能被觉知心意识、思量心末那识所触受,是名法执。人我执,即是事障,破一念无明即是破人我执。法我执,即是理障,破无始无明即是破法执。阿罗汉、辟支佛 三摩地

2018-07-21

欲是属于五别境心所名,意谓希求、。通于善、恶、无记三性,善法欲使众生生起精进向善之心,而恶欲则导致众生产生贪着,是故贪、爱、欲这三个字,虽然名称不同,意义却可相通。各种都包括在爱欲中。归纳起来说,包含世间的五欲——财、色、名、食、睡,以及修行人的五欲——色、声、香、味、触。爱与欲相应,就产生了三种爱——欲爱、有爱、无有 三摩地

2018-07-21

第三:观想念佛是用心观想出一尊佛的形像来代表佛,是自心所成的佛,也不是真正的佛。真实的佛是法身、没有形像;如报身佛的形像进入念佛人的心想之中,也不是真实的。这时应当去体会自性弥陀,知道报身庄严入于心中并不是真实的佛,而起个疑念,开始了体究念佛的过程。我们知道佛的实际没有形像、身根、相貌、处所、方向,佛的本际即是真心、真如,念佛如能不以相念佛,就应尽 三摩地

2018-07-20

一个念佛人,他进入到体究念佛的阶段以后,一心一意来体究“念佛是谁?”,或者体究“如何是归命无量寿佛?”,这样用思惟观的功夫,不停的在观照、思惟;一天、二天、一月、二月、乃至十年、廿年,等到他因缘成熟时,在一切活动之中,或者撞著、踢著、冷著、热著,乃至呢!有人耳朵痒著的时候,或是说他是在静中思惟观的时候,突然一念相应,“总之 三摩地

2018-07-20

一个念佛人,他进入到体究念佛的阶段以后,一心一意来体究“念佛是谁?”,或者体究“如何是归命无量寿佛?”,这样用思惟观的功夫,不停的在观照、思惟;一天、二天、一月、二月、乃至十年、廿年,等到他因缘成熟时,在一切活动之中,或者撞著、踢著、冷著、热著,乃至呢!有人耳朵痒著的时候,或是说他是在静中思惟观的时候,突然一念相应,“总之 admin

2018-07-20

假使能够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被慢心所遮障,修行自然就容易有所成就了。相反地,如果我们对师长不能恭敬奉侍,那么学法就没办法得力。有些人则是因为信心不足而不能奉侍师长,对师长起慢心,假使是这样的话,那么师长虽然有所传授和教导,我们也总是阳奉阴违,不能如法去履践,当然就会使得自己的道业从此停滞不前,没有办法往前推进。所以说,想要求大乘见道的菩萨,对一切教 三摩地

2018-07-20

心所修行常自观察当办何事。所闻教诫寻即知之。常怀欢喜一切爱敬。念尽知父母之心。常念欲报恩无粗穬言此无处所。--------------------------------------------------------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五(节录)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云何菩萨施恩报恩方便善巧。谓诸菩萨先于有情。随力多少施作恩惠。或施所须或济厄难。或除恐怖或会所爱。或离非爱。或疗病苦令得安乐。彼诸有 admin

2018-07-20

因为我们过去无量劫以来,乃至此世造作了很多的过失,有的时候有许多微细的戒罪并未灭尽;但是,透过行者至诚心地忆佛、念佛、拜忏、拜佛乃至观想念佛等,用功精进的过程当中,辅以自己惭愧心所的善心发起,加以忏悔过往一切罪业的发露,立誓愿永不复作;这样感应了诸佛菩萨现前,或现光明,或见光明,或佛摩顶放光,闻到异香等等,来灭除这个众生的戒罪。这也是常见到念佛人或 三摩地

2018-07-20

这是仰仗释迦世尊愿力慈悲加持的往生,而能够达到在心所愿而生;特别是要发心,要护持如来正法的人,可以亲住如来座下。也就是说,不只是能够往生极乐世界,甚至命终时,能够往生十方一切净土。因此,并不是说“只有念诵阿弥陀佛,才能往生净土”。十方诸佛都各有四种净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及常寂光净土。然而其中愿心特别宏大殊胜,又与我们中国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在《佛说无量寿经》卷二佛陀又告弥勒菩萨说:汝等宜各精进求心所愿,无得疑惑、中悔自为过咎,生彼边地七宝宫殿,五百岁中受诸厄也。弥勒白佛:受佛重诲,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佛说无量寿经》卷二。也就是说佛陀一直在告诉弥勒菩萨说:大家都应该要精进的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且不应该有任何疑惑,也不应该中间产生后悔。如果有疑惑,中间又产生后悔,想 三摩地

2018-07-20

一般来说,喜欢打坐修习的人,他对于外境的敏感性会比较大,容易起瞋,因为自己一直想要入定,但是外境的影响很大,所以那时候就会落入瞋恼的计较当中;不同于第一种状况在于,第一种是被外境带着走,而这边说落入瞋恼的计较中,其实是落入了自己所相应的杂染心所法,而被自己的瞋恼系缚而起思惟,导致于无法安住于无相拜佛,或者无法安置于定境法尘中。当然,会引起内心散乱的 三摩地

2018-07-20

因为我们过去无量劫以来,乃至此世造作了很多的过失,有的时候有许多微细的戒罪并未灭尽;但是,透过行者至诚心地忆佛、念佛、拜忏、拜佛乃至观想念佛等,用功精进的过程当中,辅以自己惭愧心所的善心发起,加以忏悔过往一切罪业的发露,立誓愿永不复作;这样感应了诸佛菩萨现前,或现光明,或见光明,或佛摩顶放光,闻到异香等等,来灭除这个众生的戒罪。这也是常见到念佛人或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在《阿含经》当中,讲到一件事情,就是许多的比丘们,他们想要打坐、想要修定,但是他们发现:当他们要打坐、要修定的时候,妄想杂念一大堆,而且还有一些恶心所会起行。所谓的恶心所,不外贪、瞋、爱、染这些的心念起行。比丘们到外面去看了五欲六尘,一打坐,那些镜头就不断地涌上来,所以他们会请教佛陀,这该怎么办呢?佛陀就教了他们五种方法,这五种方法,我们可以拿 三摩地

2018-07-20

因执著自我,所以就以为觉知心我为真实,以为内我所、外我所乃至身心所及一切为真实,因执著自我存在而对一切我所知境界以为真实,导致对这些境界生起是否有违顺己意,又执著这些现象为真实导致生起种种遮障。后来就自己常常去观察十八界一切法缘起缘灭,观察这十八界一切种种现象的虚妄性,并无真实有能取所取,慢慢地了知觉知心我并非真实;了知一切我及我所也非真实,慢慢地 三摩地

2018-07-20

这就是一向宗的排斥种种佛法修行法门的原因,其实都是被一向宗的领导法师追求势力的私心所利用了。我们修学佛法,不可像他们一样专攻一法而排斥他法,不该因为学禅就排斥法门,这是不对的。但是不可误解我这句话,如果不先稍作说明,未来一定又会有人拿这一句话来无根诽谤我的说法。也就是说,如果有人悟错了,真悟的菩萨们一定要为他们指正出来,救那些人赶快消除大妄语业;如 三摩地

2018-07-20

我真笨!被这些觉受骗了二十几年了,眼前所看到的每一分色尘,手跟身体所碰触到的每一分觉受,都只是内心所现,只是内相分而已。一切都是世间人自己遮障自己,把外五尘之色声香味触执为真有,贪求色声香味触所带来的乐受,而畏惧苦受,并以不苦不乐受来逃避,真的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那时刚好在帮忙校对电子报的禅三心得报告(正 三摩地

2018-07-20

心所念华香、伎乐、衣盖、幢幡、无数无量供养之具,自然化生,应念即至。珍妙殊特,非世所有。辄以奉散诸佛,及诸菩萨、声闻之众。在虚空中,化成华盖,光色昱烁,香气普熏。其华周圆四百里者,如是转倍,乃覆三千大千世界。随其前后,以次化没。其诸菩萨,佥然欣悦。于虚空中,共奏天乐,以微妙音,歌叹佛德。听受经法,欢喜无量。供养佛已,未食之前,忽然轻举,还其本国。 三摩地

2018-07-20

凡圣皆由心所作,难描邈(但恁么琢),华堂宝座珠璎珞。听说西方无量乐,庄严七宝为楼阁。玛瑙珊瑚兼琥珀,光堪摘,金绳界道何辉赫。宝树灵禽皆化作,满池凫雁鸳鸯鹤。鹦鹉频伽并孔雀,争鸣跃,更看朵朵金莲拆。听说西方无量乐,琉璃田地金城郭。翡翠鲜明珠磊落,莲披萼,几多青赤并黄白。大士声闻随所适,天华烂熳沾衣裓。各各化身千百亿,神通力,须臾游遍微尘国。听说西方无 三摩地

2018-07-20

云栖云:一心不乱者,心王心所无所不一。夫心王心所虽有八与五十一之纷杂,然遡流穷源,不出一心。今念佛人,初以耳识闻彼佛名,次以意识专注忆念。以专念故,总摄六根,眼鼻舌身之识皆悉不行。念之不已,念极而忘。所谓恒审思量者,其思寂焉。忘之不已,忘极而化。所谓真妄和合者,其妄消焉,则七识八识亦悉不行。主既不行,从者焉附,其五十一又何论也。当尔之时,巨浪微波咸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