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既然又说「心」遍法界,为何这嘴巴这个小小的法界没有「遍」,为何这嘴巴说不了法,为何开不了口?所以漏掉了嘴巴这个法界了吗?嘴巴不算是法界吗?如是诸根算是哪一个不是法界的「非法界」吗?我们的「心」哪里遍满法界,法界有极乐净土,有阿鼻地狱,那在哪里呢?漫说「遍」,事实上,根本不知道如何「遍」?漫说「充」(满),其实根本不知道如何「充」,如是之人只是根据经 三摩地

2018-07-22

佛法所说,根尘(物)和合方生六识(心),心本无生因境有,正说明人的认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物是第一性的,心是第二性的,是存在决定意识的;不过就思想有其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方面来说,佛法便有唯心所现的说法。但佛法所说的这个唯心,正指出它唯是主观的妄想分别,教人不要上当,要彻底加以破除。这就是佛法的唯心和西方哲学的唯心(夸大的观念论)绝对不同的地方。就存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世间的这些成就,出现这种种的状况,这都是我们如来藏真心所显现出生的,并不是一切的众生他有意来作梗。这道理怎么说呢?因为,无始以来众生的业报之间,一直参杂交会纠缠不已,所以没有一个人是究竟是善还是恶。因为我们曾经当过人,也曾经在地狱中,有时候贵为天人,有时候在世间上当了一个饿鬼,或是当一只畜生;乃至好一点去当阿修罗,可是带着瞋恚带着贪瞋痴,一样在 三摩地

2018-07-22

在佛法里面,如果仔细观察,这样的观察其实超越世间的心理学,因为世间的心理学没有办法来分析看清楚这些东西,没办法把它正确归类;在佛法里,完全依于觉悟之法,而能够如实来观察我们的心的这些状态;所以除了八个识的基础之上,还有其他的心所有法它要运作,这样才能构成我们一个人──一个生命完整的运作。二、什么叫五遍行心所五遍行心所法就是触、作意、受、想、思这五个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那一些植物与果实,不按照这一个规则运作,世界就没有办法让有情生命存在;所以植物的生长,以及果实的成熟与烂坏,都是为了有情的存在而变异成熟--由共业有情的真心所含种子而变异及成熟、烂坏。在人间的有情都要有团食,才能生存;团食就是一团一团的食物;或叫段食--一段一段;譬如青菜拿来切成一段一段。段食都是属于有物质的法,在唯识种智里面说:「段食或者团食,它 三摩地

2018-07-22

于此不免想到是什么力量让这位母亲如此操心,孩子都这么大了,还这样的不放心,其背后真的只是关心吗?是否还隐藏了别的内容?忽而想到佛陀于《圆觉经》中所开示的我相:善男子!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四支弦缓,摄养乖方,微加针艾,则知有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佛陀在告诉我们:有一个人,身心舒泰,安然自得,一个人舒适的躺着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佛法是心法,而世间一切万法皆唯心所造。把心弄明白了,把心地修平整了,处处都是良辰美景,这样的人生岂不快意!------微信公众号《心香2013》2014-12-14 (原标题:前世谁埋了你?--浅谈爱情的因缘)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我们要广结善缘之前,先要了解什么样的本质才是善净缘,得要有智慧去分辨:如何才是善净缘?如何是染恶缘?随顺我心所想的缘,一定就是善净缘吗?违逆于我心所想的缘,一定就是染恶缘吗?其实是不一定,因为善恶染净与顺心逆心未必等同,这是两件事情。有的时候顺心境乃是善净缘,有的时候却是染恶缘;同样的道理,逆心境界也未必是善净或者染恶。然而,这当中的差别在哪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可以看到一切众生,正在贪着而显示出贪的法性时,其实却同时有一个清净性的平等心存在,而贪性只是这个清净性平等心含藏的法性之一;又当众生受到不公平待遇,而暴跳如雷的时候,他也同时有一个平等性的清净心存在,而瞋性同样只是清净平等心所附带的种种法性之一。并且也看见了,那些众生的贪与瞋,都是由各自本来平等性的清净心所出生。都不能一时或一刹那,脱离那个平等 三摩地

2018-07-22

内满热白镴外以大火烧极烧受大苦地狱恶业人若业生苦果受恶苦恼报彼于三界中不可得譬喻三种业三果于三界中生三过三心起三处苦报熟彼如是业报于三界中生因缘和合作如是异法起如心如是行如是如是转善人行善行恶人造恶业心自在作业业自在复有此心业所起如是爱所诳恶心作业恶彼人来至此若在地狱煮彼人爱所诳非异人作恶异人受苦报自业自得果众生皆如是汝自心所作一切如是诳今为大火烧 三摩地

2018-07-22

有的人一切言行随心所欲,处处随便,以为夫妇间不需要客气了,对自己的缺点不仅不改正,反而大大例例,随时表现,还自以为夫妻之间,不需要掩饰弱点,而不知夫妇间最需要的是客气和尊重。有的夫妻,一方总想控制对方,以迁就自己。逐渐的把所有的劣处,毫无顾忌的暴露出来了,结果日久生厌,只觉得对方的可憎了。诚如佛在《无量寿经》里说:自妻厌憎,和《玉耶女经》里说:见夫 三摩地

2018-07-22

当阿难尊者托钵向摩登伽女索取一钵井水时,摩登伽女因自己出生自四种姓中最下阶级的首陀罗,身份卑贱不敢直接将水递给出生王族的阿难,然而阿难尊者说他已是出家沙门在他心里人人平等已没有贵贱之分,见阿难尊者不因出身尊贵而高慢,因而摩登伽女受其平等心所感动,又见其外表长得风度翩翩、仪表庄严、相貌堂堂的样子,就情不自禁的爱上阿难尊者,…因而得了相思病,苦不 三摩地

2018-07-22

真是相由心生!当时这位年轻人的心很清净,无私无欲,没有迷失,所以能成为画佛相的模特儿;后来因为有了钱而迷失,一踏入陷阱后,再也不能自拔,所以做尽坏事,变成了恶魔的形象,多可怕啊!可见,所谓的美丑,都是由一心所造啊!按照佛家的因果来讲,一个人的美貌不是用手术刀和化妆品修出来的,而是自己心性修行的果报。胜鬘夫人是舍卫国波斯匿王之女,也是逾阇国的王妃。胜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可以经由修行及善心忏悔,以惭愧心所法来转轻,因此说善心智慧因缘的力量可以使恶果转轻而提前受报。是什么缘故而说果报已经确定的呢?这有几个原因:第一、常常做恶事而心中都不忏悔,所以果报确定了;第二、做恶事时专心去做而不犹疑,所以果报确定;第三、喜欢做同一种恶事而使业成就,所以果报确定;第四、发了誓愿的缘故而不改变,所以果报确定,是因为心意决定而使果 三摩地

2018-07-22

如来知是众生心所念故。坐舍耶树下自言头痛。善男子。吾于尔时寻向阿难说我头痛。时有断见三千天子。复有无量好杀生者。皆共集会。为彼断见天子及好杀者。示现业障故作是言。吾以眼见他杀生心随喜故。今得头痛。说是法已七千人天皆得调伏。是名如来方便。愚对经文的综合:1、定与不定业要看忏悔与否,忏悔者定业转为不定业,就算是一定要报,也必是重罪轻报。2、定与不定业都要 三摩地

2018-07-22

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复次龙王。若离瞋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瞋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 三摩地

2018-07-22

「当知一切诸法,悉名为心,以义、体不异,为心所摄故。又一切诸法,从心所起,与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共灭,同无有住。以一切境界,但随心所缘,念念相续故,而得住持,暂时为有。如是所说心义者,有二种相,何等为二:一者心内相,二者心外相。心内相者,复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真,二者妄。所言真者,谓心体本相,如如不异,清净,无障无碍,微密难见,以遍一切处常恒不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那个地方你所经历和熏习的都是各种不善的作意心所来侵扰,所以你已经建立了不善作意的认知。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说虽然你当下不一定会承认这个不善的作意是对的,可是你了解它的内涵。所以说,即使你想还是宁可不要去了解,假装不知道啦,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因为在那个罪恶世界里,你就是会了解杀人啦、放火啦……这些恶事,而且大家都觉得这个 三摩地

2018-07-22

这意思就是说,三界六道的境界,全部都是由于众生心所造作和累积业种而成就的。众生修学佛法的智慧——所破除的无明的程度——以及所累积的福业、净业、恶业等等的差别不同,心中所含藏的种子就会有种种不同,因此呢,众生心究竟比较适合当什么,譬如比较适合当畜生,那下辈子就出生到畜生道去;比较适合当人,那下辈子就出生到人间来;比较适合生天,那下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他们的恶心所,就是那恶心所比较弱,因为他的恶心所比较弱,是说他们不知道杀人是对这样众生不好的,他没有人来警醒他们,因为那是他们的文化传统,他们这种邪执,然后这种执取的文化造成。可是如果有一个地方,在文明的社会,你同样杀人,可是你是瞋恨对方,因此你的果报,是不是应当就比刚才那一个文化不昌明的地方,所去杀人来得重呢?那当然是!古时候的人生存,他就自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