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然而许多人由于心根本不是放在这里,甚至愚痴到只想要一念不生起,因此永远无法进步,这真的是见不及此啊!你不能活用你的意识心来敏锐地观察你的许许多多的作意差别,来改变你潜藏于如来藏中的各式各样的种子,那你称什么是修行呢?难道你过去的意识心所落谢的东西就会随风而散了吗?显然只有愚痴的人才会这样想,因此你要净化你内心的种子,就是净化你如来藏帮你储存的所有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乘起信论》卷1)就是说明:凡夫之人总是用错心,总是将虚妄的意识心当作是真心,以为只要制伏妄心所生起的烦恼,就是佛法的修行;甚至以为让烦恼一段时间不现行,就是开悟了。在《六祖坛经》当中有记载:禅宗的五祖弘忍大师要传衣钵的时候,没有传给当时的首座神秀,却传给了不识几个大字的南方蛮子慧能。当时神秀半夜在墙上写了一个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贤位证悟菩萨有过三分之二阿僧祇劫时间,也有过当生,如导师已经如是跨越三贤位而成为地上菩萨,因此要不要降伏烦恼,要不要续行贪染,要不要续行烦恼的现行,都是自己的事情,这要不要,虽然还是抉择觉分,可是真的不随之贪染,就是不能随顺安忍,放纵自己就是道业不进,这些只能修行人自己在悟后,好好地花上一段时日,好好地想通,当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无法想通,所以才会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可是我见仍然没有究竟断尽,因为所取的六尘仍然误认为是真实法,所取仍未空尽;如同木头上的小火尚未开始大烧起来,还要进一步观行:觉知心中虽然还没有生起语言文字,但在了知六尘的当下,就是已经取六尘相了!如果不是取六尘相,怎能当下了知六尘相?所以了知时已经是有取了;这个观行还是很粗糙,后来终于微细到连觉知心的了知都确认是虚妄的,不管是长时间、短时间、或剎那 | admin 2018-07-23 |
|
![]() |
要生起怨亲平等心,就是说对一切众生要生起慈悲心,没有说彼我之想,为何要如此呢?因为倘若说,是见到怨家不同于亲眷,那就是从情执以及所谓的怨怼上面起分别,这种分别就是来自于贪欲以及瞋恨的烦恼因缘;因为贪欲以及瞋恨,就是会让自己造作恶业的一个心所烦恼因缘,以恶业因缘而产生苦果;因此应当要经常生起慈悲心,要经常生起对怨亲平等心,来对治自己烦恼;因为假如说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心性、因为烦恼的这些心所有法:贪、瞋、痴、慢、疑,乃至于所有的大随烦恼、小随烦恼;因为这样的心性而去造作身、口、意的恶业,所以因为烦恼而造业。造作恶业了,当然后世就要受报;这跟之前我们才讲过了,到地狱、到畜生、到饿鬼受第一正报、第二、第三正报,乃至来了人间还有余报、还有相似果。这愿消三障诸烦恼这样子的一个回向的一个回向偈,其实讲的也就是烦恼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忏悔这两个法,必须与惭愧心所相应。如果能够知道自己有惭有愧,那就表示于善净法有善根,因为忏悔、惭愧这些都是善法,忏悔是离不开惭愧这两个善心所的。对于惭愧的部分,我们举一段佛在《大般涅槃经》中的经文来说明。经文中提到耆婆菩萨对于阿阇世王的劝告,当中有引用佛的开示,显示出惭愧、忏悔的功德是非常殊胜的。经文是这样说的:【耆婆答言:“善哉!善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要生起怨亲平等心,就是说对一切众生要生起慈悲心,没有说彼我之想,为何要如此呢?因为倘若说,是见到怨家不同于亲眷,那就是从情执以及所谓的怨怼上面起分别,这种分别就是来自于贪欲以及瞋恨的烦恼因缘;因为贪欲以及瞋恨,就是会让自己造作恶业的一个心所烦恼因缘,以恶业因缘而产生苦果;因此应当要经常生起慈悲心,要经常生起对怨亲平等心,来对治自己的烦恼;因为假如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有旁人在场,而场所或时机不对,也可以在心里默念回向;甚至于只要心里闪过一丝的回向的念头,也会有回向的效果出现;因为回向之所以能够产生作用,是由于如来藏的缘故,而如来藏了众生心行,并不是透过语言文字的,当末那起决定的作意和思心所时,如来藏就已经了知了,并不是等到语言文字出现之后祂才了知。因此,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可以回向,没有问题。-----《三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另外来说,我们在修行菩萨道的过程当中,在因地的菩萨所行的菩萨行当中,多有种种的杂染,因此对于自己一些不如理作意的身口意行,偶尔有犯一些过失;但是菩萨于犯了过失之后,能够改往修来的改正,因为他是有惭愧心所生起的原因,菩萨能够生起惭愧心所的善根,因此而发起了忏悔之心。这样透过如法、如理、如戒的忏悔行,来成就七种圣财当中的惭财与愧财的增广。因此,我们可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又李居士能于临终前,具文公开忏悔所悟非真,此是善行与正行;忏与悔都是善心所故,证明李居士确实真有善根,所行是有惭有愧之正行故,所作正是善法行,值得正光及大众随喜赞叹,正光读其公开忏悔声明时,不禁心生敬佩之心。(原标题:现代禅教团李元松老师向佛教界公开忏悔启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种说法也是错的,因为真心祂没有分别,对五尘、六尘没有分别;可是祂对于心——众生心,这些妄心的心的所有的行相、心所起念,是很清楚的。如果这样一想,你就可以知道,将本来可以分别六尘的体性刻意消除,如果这样的话,这个人应该变成一位愚痴人;应该走路的时候,过斑马线或是走红绿灯,他都可能会发生车祸,给别人带来危害等等,他如果开车,他就可能撞到别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甚至说,许多的恶业都会变轻;因为有些恶业,通过忏悔可以了解都是自心所作,所以自心所作都是没有真正的形像,没有真正的常法、永恒之法可说,一切果报的都是变异性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了解:我不应该继续在果报上,继续作许多的流连,作种种的恐惧等等,我应该继续向佛道进发;不管我透过何种方式避免果报,果报还是免不了的。因为无始以来,我们所造作的恶业非常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否则,这个宗派就只剩下了佛法表相的一个外面的壳子而已,因为它失去了佛法核心所证;这样的一个佛法的宗派失去了核心之后,实质上它就会变为外道的法门了。这一点也是我们在选择宗派的时候要很小心的事。世尊所传授的佛法分为三乘法—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各自有他们要证得的目标跟方法,可是后者可以包含前者,也就是缘觉乘它所证的果位,可以包含了声闻乘,而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否则,这个宗派就只剩下了佛法表相的一个外面的壳子而已,因为它失去了佛法核心所证;这样的一个佛法的宗派失去了核心之后,实质上它就会变为外道的法门了。这一点也是我们在选择宗派的时候要很小心的事。世尊所传授的佛法分为三乘法—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各自有他们要证得的目标跟方法,可是后者可以包含前者,也就是缘觉乘它所证的果位,可以包含了声闻乘,而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是仰仗释迦世尊愿力慈悲加持的往生,而能够达到在心所愿而生;特别是要发心,要护持如来正法的人,可以亲住如来座下。也就是说,不只是能够往生极乐世界,甚至命终时,能够往生十方一切净土。十方诸佛都各有四种净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及常寂光净土因此,并不是说只有念诵阿弥陀佛,才能往生净土。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43集佛都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第三,三宝带来了安乐,如同天人有天德小瓶,他就能够随心所欲的变现出他所需要的东西,三宝也是一样,能够给与众生世、出世间的快乐。四者难遇,如吉祥宝希有难得,佛法僧宝亦复如是,业障有情亿劫难遇。(《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第四,难得值遇,如同世间吉祥的宝物,是很难得到的,三宝也是一样,业重深厚的人,在百千万亿年当中,都难以值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虽然他也相信有未来世,但他总是畏惧着说,在未来世还有那么多的苦难要重新去面对!当他有因缘接触佛法的时候,总是对苦、空、无我一类的内容特别喜欢或是相应,因为他一心所想要求的,就是要赶快离开这个世界。第二类叫作菩萨性。这一类人也许会有一分或多分的乐于助人的习性。他虽然也知道说这个世界是苦乐参半,也相信有未来世;但是他总透露着一分悲天悯人的气息,对于助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亲菩萨在这个论里面这样说:【一切法者,略有五种: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分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大乘百法明门论》)就是把三界一切万法择取重要的一百法,这一百法可分为五大类,称为五位。第一位就是心法。世亲菩萨说,一切法中以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二个要注意的重点是什么呢?就是要在亲近善友、亲近善知识之后,还要听闻善友善知识对我们开示佛法的内容、修行的内容;这样透过多闻熏习而成就念心所,一直听闻能够建立正确的知见;有了这样正确的知见,而如实去实行,那这样才能够真正作到广结善缘,而不是广结恶缘。第三个部分是要注意的重点是什么呢?就是要注意亲近真正的善知识以后,又从善知识善友的处所听闻了的开示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