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以四悉檀为方便,将自心所悟所学接引后学。则脚跟稳,心笃定,说法无碍。信者往往因之精进修学,终能断结而得度。此后即以所悟见地广度有缘众生,不至以盲引盲,自他皆能得度,此方名真菩萨行。然而,求开悟乃至见性,非小根小器及诸聪明尚慢者所能得,求者应先除慢,除慢之法莫如三皈五戒,修菩萨六度行,心存谦恭,不轻慢一切人。此外亦需摒除权威崇拜、学术崇拜之心态,深入 三摩地

2018-07-23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那个地方你所经历和熏习的都是各种不善的作意心所来侵扰,所以你已经建立了不善作意的认知。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说虽然你当下不一定会承认这个不善的作意是对的,可是你了解它的内涵。所以说,即使你想还是宁可不要去了解,假装不知道啦,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因为在那个罪恶世界里,你就是会了解杀人啦、放火啦……这些恶事,而且大家都觉得这个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许多人由于心根本不是放在这里,甚至愚痴到只想要一念不生起,因此永远无法进步,这真的是见不及此啊!你不能活用你的意识心来敏锐地观察你的许许多多的作意差别,来改变你潜藏于如来藏中的各式各样的种子,那你称什么是修行呢?难道你过去的意识心所落谢的东西就会随风而散了吗?显然只有愚痴的人才会这样想,因此你要净化你内心的种子,就是净化你如来藏帮你储存的所有的 三摩地

2018-07-23

那些不懂得修行的人,只是要压抑自己的行为,不知道行的源头是来自你的思决定,而这些当初都是过去的意识心所决定所落谢的影子,所产生的势力,因此这些决定可于此生来加以调整,因为你有这整整一个辈子来加以处理,这个叫做是调心,只要心的作意改变了,一个接著一个的作意改变了,这个行就自然合乎法道而无须要规范压抑,这样才是正本清源的修行。甘愿做菩萨(二十六)—& 三摩地

2018-07-23

即使后来我们不能作身行上的佛事,可是你的心念还是可以念念回向啊,念念灭除你的贪嗔痴,这就是用功,这就是佛事啊!你还是可以改变你这些恶业生起之前的这些念头,因为你之所以会受种种恶报的因缘,它就是来自于你的恶业,那恶业是来自什么?就是当初的恶心所,恶心所就是因为当初你没有办法忍受这些烦恼性所产生的,没有办法于众生业报轮转中安忍,还有自己的性障在这些的过 三摩地

2018-07-23

大乘唯识所说的是,一切境界都是唯识所现,心所了知的是第八识所变现的相分,心并没有直接接触到外境,所以说唯识无境,因此《破大乘论》攻击大乘唯识的重点,就集中在古大乘师对于所缘缘中所说的相分问题。所以般若毱多便依古人的发问来质难大乘说:你们如果说唯识所变现的自体相是相分,并用来当为所缘的对象,那如你们大乘宗所说,证悟者证悟真如,必须以无分别智来观察真如 三摩地

2018-07-23

(《大乘起信论》卷1)就是说明:凡夫之人总是用错心,总是将虚妄的意识心当作是真心,以为只要制伏妄心所生起的烦恼,就是佛法的修行;甚至以为让烦恼一段时间不现行,就是开悟了。在《六祖坛经》当中有记载:禅宗的五祖弘忍大师要传衣钵的时候,没有传给当时的首座神秀,却传给了不识几个大字的南方蛮子慧能。当时神秀半夜在墙上写了一个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 三摩地

2018-07-23

在唯识五位百法当中,嫉妒是属于心所有法中的小随烦恼,是属于根本烦恼—嗔恚心—的一分体性,主要是在心中嫉妒、不悦,因此不断地住在忧苦的心念之中。像这样的嫉妒心,会障碍修行者的慈悲、仁爱之心,也会使得嫉妒的心念不断地增长,而使得修学者离菩萨的慈悲心行愈来愈远。因为嫉妒心,会推使众生去造作种种的不善恶行,所以必定会招致未来世的苦果,而不断在三界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他们的恶心所比较弱,他们不知道杀人是对众生不好的,没有人来警醒他们,因为那是他们的文化传统,是由他们这种邪执,这种执取的文化造成。可是如果有一个地方,在文明的社会,你同样杀人,可是你是嗔恨对方,因此你的果报,是不是应当就比刚才那一个文化不昌明的地方,所去杀人来得重呢?那当然是!古时候的人生存,他就自命为别的种族都是跟他敌对的,所以他们为了生存而 三摩地

2018-07-23

佛菩提果的究竟是佛地,而佛菩提果所修证的,全部都属于有情自身的八识心王、五十一个心所有法、十一个色法、二十四个心不相应行法、第八识的七种性自性、人无我与法无我,以及六个无为法。在这些法里面,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这个阿赖耶识又称为如来藏,因为祂含藏着将来成就究竟佛道而成为如来的功能,也就是含藏着能使众生未来成为如来的种子,所以祂也叫作 三摩地

2018-07-23

 不了三界由心所起,不知三世一切佛法自心现量;见外五尘执为实有,犹如牛羊不能觉知,生死轮中无由出离。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尸弃佛偈  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三摩地

2018-07-23

在佛法里面,如果仔细观察,这样的观察其实超越世间的心理学,因为世间的心理学没有办法来分析看清楚这些东西,没办法把它正确归类;在佛法里,完全依于觉悟之法,而能够如实来观察我们的心的这些状态;所以除了八个识的基础之上,还有其他的心所有法它要运作,这样才能构成我们一个人──一个生命完整的运作。二、什么叫五遍行心所五遍行心所法就是触、作意、受、想、思这五个 三摩地

2018-07-23

他们又认为离念灵知性就是佛性,这都是以意识和意识的心所法作为常恒不坏的「我」,全都落在我见之中,未曾离开意识境界,也都是没有证得第八识如来藏的人,都是错悟之人。综合以上所说两大类的「我」都是佛所破斥的「我」,都是意识,都是三界的「我」。佛在《阿含经》中说:一切粗细意识皆是可知的,皆是缘起之法。所以说意识细心,不论细到什么程度,都不是不可知的,当然就 三摩地

2018-07-23

而喇嘛教却说:淫欲的实相本质清净,当两根交会的时候,是五尘和合的成佛大事,以这样的三摩地可以奉献给一切的如来;以这样的三摩地可以迅速的灭除妄心所起的杂染;以这样的三摩地,二根交会可以很快的证得本性清净的法门。他们甚至这样说:二根交会的时候,就是观自身的金刚与他身的莲花合成为定慧,就这样可以观自在,就能够看到一切身中如来藏性的清净光明,能够不为一切惑染;由这样子,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可以看到一切众生,正在贪着而显示出贪的法性时,其实却同时有一个清净性的平等心存在,而贪性只是这个清净性平等心含藏的法性之一;又当众生受到不公平待遇,而暴跳如雷的时候,他也同时有一个平等性的清净心存在,而嗔性同样只是清净平等心所附带的种种法性之一。并且也看见了,那些众生的贪与嗔,都是由各自本来平等性的清净心所出生。都不能一时或一刹那,脱离那个平等 三摩地

2018-07-23

而且,有的人信佛都只是随心所欲,即刻就要满意;若是没有立刻实现,那么就说佛菩萨不灵啦!这些人心中常常是这样子想:我信佛已经很多年了,经常的供养三宝,也常参加各处的,而且也常常劝人行善;怎么我老是身体不好,家境也未好转,儿女求学、求事业也都不顺利?我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够得到感应呢?我这么虔诚的信佛,佛菩萨为什么都不保佑我呢?这真是让我想退道心啊!那么 三摩地

2018-07-23

要生起怨亲平等心,就是说对一切众生要生起慈悲心,没有说彼我之想,为何要如此呢?因为倘若说,是见到怨家不同于亲眷,那就是从情执以及所谓的怨怼上面起分别,这种分别就是来自于贪欲以及嗔恨的烦恼因缘;因为贪欲以及嗔恨,就是会让自己造作恶业的一个心所烦恼因缘,以恶业因缘而产生苦果;因此应当要经常生起慈悲心,要经常生起对怨亲平等心,来对治自己的烦恼;因为假如说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说,真心的体性能生万有诸法,具有能生诸有之性(见闻知觉性是三界有之自性),但是真心的法相却是空无形色的;而见闻知觉性等妄心,则不能出生万法,只是缘于真心所出生的六尘万法而在里面运作、在里面执取罢了;但见闻知觉性的妄心,也是无形无色的。可是妄心等见闻知觉性诸法,也是空性如来藏里面的一部分,是由如来藏所出生的,都不能外于如来藏而有,所以《心经》把祂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他们的恶心所,就是那恶心所比较弱,因为他的恶心所比较弱,是说他们不知道杀人是对这样众生不好的,他没有人来警醒他们,因为那是他们的文化传统,他们这种邪执,然后这种执取的文化造成。可是如果有一个地方,在文明的社会,你同样杀人,可是你是嗔恨对方,因此你的果报,是不是应当就比刚才那一个文化不昌明的地方,所去杀人来得重呢?那当然是!古时候的人生存,他就自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世间的这些成就,出现这种种的状况,这都是我们如来藏真心所显现出生的,并不是一切的众生他有意来作梗。这道理怎么说呢?因为,无始以来众生的业报之间,一直参杂交会纠缠不已,所以没有一个人是究竟是善还是恶。因为我们曾经当过人,也曾经在地狱中,有时候贵为天人,有时候在世间上当了一个饿鬼,或是当一只畜生;乃至好一点去当阿修罗,可是带着嗔恚带着贪嗔痴,一样在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