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如来藏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如来藏心)中所现物。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如来藏心是证悟标的)。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识蕴者也)。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咱山河虚空大地,咸 admin

2018-08-01

因为这样的缘故,即使处于灭尽定状态下的阿罗汉,虽然在灭尽定中已经灭尽了离念灵知等六识心与心所有法,也灭除了意根五遍行中的受和想,但是他们身中的如来藏仍然在持身,片刻不相离,所以也们的离念灵知心虽然已经断灭了,身体也仍然不会毁坏。由此可知,若无如来藏执持色身,吾人将顿成死人。那么吾人死亡时,如来藏是如何舍身的呢?《成唯识论》云:又将死时,由善恶业,下 三摩地

2018-08-01

最后作个小结论:所谓的观自在菩萨,是指证悟明心的菩萨;因为他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一念慧相应,般若正观的观行现在前,找到本来就自在的真心;然后观待真心所出生的蕴处界及诸法等,都是真心借缘而出生的,本来就是虚妄法,因此照见五蕴皆空;又观自在菩萨转依无所得真心,来观待蕴处界及诸法等法,虽然在现象界示现有种种苦厄存在,可是菩萨转依无所得真心,根本没有任何苦 三摩地

2018-07-23

心所愿。可得往生阿弥陀佛国。至要当斋戒一心清淨。昼夜常念。欲往生阿弥陀佛国。十日十夜不断绝。我皆慈哀之。悉令生阿弥陀佛国。b)佛言。世间人以欲慕及贤明。居家修善为道者。与妻子共居在恩好爱欲之中。忧念苦多。家事怱务。不暇大斋一心清淨。虽不能得去家弃欲。有空闲时。自端心意。念身作善专精行道。十日十夜者。殊使不能尔。自思惟熟挍计:欲度脱身者。下当绝念去忧 三摩地

2018-07-23

」此谓女行者于此秘密灌顶时,男上师应指示女徒弟:「将明点及性集中于而领受之,则能生起最大之乐触;于此境界中领受其淫乐之体性为空无色质,故名空性;于此淫乐中之觉知心亦非物质色法,故亦是空性;而此淫乐之触觉快乐,及受此快乐之觉知心,其实并非二者,乃是同一觉知心所成就者,故名乐空不二。」如是,男上师于与女交合之过程中,以诸方便而令女于长时间中保持性;复于 三摩地

2018-07-23

」此谓女行者于此秘密灌顶时,男上师应指示女徒弟:「将明点及性集中于而领受之,则能生起最大之乐触;于此境界中领受其淫乐之体性为空无色质,故名空性;于此淫乐中之觉知心亦非物质色法,故亦是空性;而此淫乐之触觉快乐,及受此快乐之觉知心,其实并非二者,乃是同一觉知心所成就者,故名乐空不二。」如是,男上师于与女交合之过程中,以诸方便而令女于长时间中保持性;复于 三摩地

2018-07-23

总持咒涵盖一切法,此一切法有五种: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五位法中,首位是八识心王。因为一切世、出世间法都由八识心王直接或间接出生和显现,是三界及出三界最殊胜的法。心法(一切最胜故)包含: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第二位是心所有法,51个心相应的所有法和此八识心王相应。心所有法(与此相应故)包含:遍行( 三摩地

2018-07-23

这样子这种快乐,菩萨看到以后就知道,应该要常常行布施,避免贫穷之苦,所以心心所系就是常常乐于行布施。 (原标题:如何让世间财能够随着果报而生生不息呢?) 三摩地

2018-07-23

佛有说:佛在一念之间,就可以知道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的心所想。而且佛功德无远弗届,不断地来摄受一切的有情众生。因此佛又说:这样的供养雕像,当作是佛真正的在面前,这样就是供养三宝、供养诸佛;这样功德,跟来到我面前亲身供养功德都是一模一样、无有差别。所以我们今天来看,如果家里面可以摆放一尊、安置一尊佛像,这样来诚心供养,功德就跟罽夷罗夫妇是一样的。他能 三摩地

2018-07-23

瞋在五位百法中,归属于五十一心所法的六根本烦恼所含摄。根本烦恼也叫作缠,会缠缚有情在三界中流转生死,这六种根本烦恼是一切烦恼的根本,由此能生出其余种种的烦恼,就好像草木的根,能生出枝叶花果一样;譬如十个小随烦恼中的忿、恨、恼、害等法,就都是因为瞋的缘故所引生。所谓瞋,就是瞋恚、忿怒,也就是在逆境当前时,由于不顺己意的缘故,所以脸上就显现出忿怒的表情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当时有一位阿罗汉在场,他是不会生气的,所以会生气是因为我们的第八识如来藏里面含藏有瞋的种子,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个瞋的心所有法的种子存在,所以才会跟生气相应。那个夜叉鬼坐在释提桓因宝座上,只是一个缘,在当时每位看到这件事情的三十三天人,都跟他自己的瞋心所相应,所以就起了瞋心了。也就是说,会起瞋心,是因为跟自己如来藏中的根本烦恼相应了,也就是跟瞋心所 三摩地

2018-07-23

嗔在五位百法中,归属于五十一心所法的六根本烦恼所含摄。根本烦恼也叫作缠,会缠缚有情在三界中流转生死,这六种根本烦恼是一切烦恼的根本,由此能生出其余种种的烦恼,就好像草木的根,能生出枝叶花果一样;譬如十个小随烦恼中的忿、恨、恼、害等法,就都是因为嗔的缘故所引生。所谓嗔,就是嗔恚、忿怒,也就是在逆境当前时,由于不顺己意的缘故,所以脸上就显现出忿怒的表情 三摩地

2018-07-23

“瞋”在五位百法中,归属于五十一心所法的六根本烦恼所含摄。根本烦恼也叫作缠,会缠缚有情在三界中流转生死,这六种根本烦恼是一切烦恼的根本,由此能生出其余种种的烦恼,就好像草木的根,能生出枝叶花果一样;譬如十个小随烦恼中的忿、恨、恼、害等法,就都是因为瞋的缘故所引生。所谓瞋,就是瞋恚、忿怒,也就是在逆境当前时,由于不顺己意的缘故,所以脸上就显 三摩地

2018-07-23

另外就是,当自己意识起行的时候,往往会有心所法的随行;但是我们往往习惯于什么样的境界,我们就会带起什么样的心所法。例如说:我们看到一个人是我们不喜欢的人,可能是他的样貌、可能是他的声音,我们以前有的经验——这样的样貌、这样的声音我并不喜欢,所以我们看到这一个人,都还没有讲话,我意识看到他的时候,我带起的心所法就对他产生不悦的同时的起行的这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当时有一位阿罗汉在场,他是不会生气的,所以会生气是因为我们的第八识如来藏里面含藏有嗔的种子,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个嗔的心所有法的种子存在,所以才会跟生气相应。那个夜叉鬼坐在释提桓因宝座上,只是一个缘,在当时每位看到这件事情的三十三天人,都跟他自己的嗔心所相应,所以就起了嗔心了。也就是说,会起嗔心,是因为跟自己如来藏中的根本烦恼相应了,也就是跟嗔心所 三摩地

2018-07-23

三贤位证悟菩萨有过三分之二阿僧祇劫时间,也有过当生,如导师已经如是跨越三贤位而成为地上菩萨,因此要不要降伏烦恼,要不要续行贪染,要不要续行烦恼的现行,都是自己的事情,这要不要,虽然还是抉择觉分,可是真的不随之贪染,就是不能随顺安忍,放纵自己就是道业不进,这些只能修行人自己在悟后,好好地花上一段时日,好好地想通,当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无法想通,所以才会说 三摩地

2018-07-23

了知诸法无我,皆唯心所现。断分别我法二执,入初地。入初地已后,于诸地相诸地义。次第随顺观察,渐次增进。是名观察义禅。云何攀缘真如禅。谓若分别无我有二是虚妄念。若如实知。彼念不起。是名攀缘真如禅。大意是:这是终教菩萨所修禅定。即之前始教菩萨于法相上分别人法二无我,渐断渐证(此人法二无我即是妄念,因为以二无我对治二种我见。因为所治的二种我见,虚妄不实, 三摩地

2018-07-23

善男子!一切凡愚迷佛方便,执有三乘,不了三界由心所起,不知三世一切佛法自心现量,见外五尘执为实有,犹如牛羊不能觉知,生死轮中无由出离。善男子!佛说诸法无生无灭,亦无三世,何以故?如自心现五尘境界,本无有故;有无诸法本不生故,如兔角等;圣者自悟境界如是。善男子!愚痴凡夫妄起分别,无中执有,有中执无,取阿赖耶种种行相,堕于生灭二种见中,不了自心而起分别 三摩地

2018-07-23

如何勘验所悟是否为意识心?答:可以增上慧学一切种智中所说较为粗浅之心所法勘验之,即可正确勘验;深细之勘验法,暂勿论之;但凭较粗浅之心所法,即足以具足勘验、即可具足取信于一切大师与学人故。意识心体者,举凡现起时,必定会与五尘及法尘相触,亦必定会与五种了别境界相之心所有法相应;又必定会有人间境界中五位(眠熟位、闷绝位、正死位、灭尽定位、无想定位)暂时断 三摩地

2018-07-23

明心就是大乘法的见道,见道之后还得通达见道位的别相智以后,才有可能真正的进入修道位中,所以大乘法修行的第一步目标,本来就是要寻求开悟明心;如果说不想开悟,那又何必辛苦的修行禅宗的禅?只要每天在家中享受就好了,何必那么辛苦的常常跑道场?然而,明心、见性,明的究竟是什么心?看见的又是什么性?又如何来求明心与见性?佛法的修学次第有哪些?明心所明白的真心又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