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法无我则是深观如来藏更细腻的法无我相,以及现观如来藏辗转所生无量法的无我相,现观一切法都是依第八识如来藏心所生所显,外于如来藏即无一法可说,不只可以确认见闻知觉性的人无我性,亦可证验八识心王及蕴处界百法的法无我性,通达以后即可证得初地菩萨一分无生法忍智。圣性是指初地以上菩萨的圣者心性,是大乘修道位的圣种性,是圣位菩萨,而圣位菩萨已经性障永伏如阿罗汉 | admin 2020-02-18 |
![]() |
那既然意识本身是要藉因缘,藉什么因缘呢?藉意根触法尘,乃至是如来藏的意识种子,那才能够去把祂现起意识这样的法,然后与种种心所法相应,与烦恼相应或者与智慧相应。如果说意识心祂既然不是常住法,如果再讲到细意识是常住法,那就没道理了;因为,本来的根本法,以意识为本的法,它不是常住法,它是生死法,怎么可能说意识细分出去的法,会变成常住法呢?所以,假如有经典 | admin 2020-02-18 |
![]() |
同时因为六识心需要依靠根尘触才能现起,既然内六尘是自心所现之生灭虚妄法,当然缘六尘才能存在之六识心亦是生灭虚妄的,因此识阴非真实不坏之我。所以正确理解六尘与六入的法义,无论对于修学解脱道或大乘法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了解六尘与六入法义的重要性之后,我们再来看外六尘与内六尘的差异。外六尘或者外相分六尘就是说:【眼根所触外色尘、耳根所触外声尘、…&h | admin 2020-02-18 |
![]() |
因为能知道五阴十八界等法,乃至知道愚痴与智慧、得与失等等,那都不是真心的境界,而是妄心所行的境界。由此可知,佛所开示的真心是无分别的,既然是无分别,当然是离见闻觉知,所以祂不会在种种境界法中,去作种种分别,过去既如是,现在、未来也是一样,都不会改变这样的体性。也因为这样的缘故,《心经》随后开示:【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意思是说,证得无所得真心的人, | admin 2020-02-18 |
![]() |
修行人要怎么样才能够打破无始无明呢?修行人必须要去寻觅善知识,然后跟善知识修学正知正见,请善知识教导破参明心所必须具备的因缘条件,才能够打破无始无明。那,要具备哪些因缘条件呢?譬如说要请善知识教导基本的定力,教导三乘菩提的正知正见,教导断我见的观行,教导如何修集大乘见道的福德资粮,教导第一义的知见,教导参禅的知见,然后等待因缘成熟的时候,这修行人一 | admin 2020-02-18 |
![]() |
接着我们要说这八个心的现行,以及这八个心现行之后,必定会产生的一切法:八个心各有祂们相应的心所有法,以及这些心相应的烦恼、善法、无记法等等;这些心所有法,加上八个识,以及我们的色身五根等十一个色法,合起来运行的时候才能够有一切法的出现。这八个心的功能,以及辗转出生的一切法,马鸣菩萨统统把它们叫作有法。为什么有法又叫作一切众生心呢?因为这是一切众生所 | admin 2020-02-18 |
![]() |
在《辨法法性论》当中弥勒菩萨说:共显现之外所取,彼实同于能取识,外境离识即无义,以其具有共性故,不共了别所取境,应即他心所缘事。(《辨法法性论》)讲到这儿,可能有人会说:老师!我承认我们的大脑中所感知的内相分,的确那个不是外相分,我也认同每个众生心中的内相分是各自有所不同的,因为不是同一个大脑嘛!但是毕竟它们是同一个外境,所以显现在心中的内相分应该还是一样的。总不 | admin 2020-02-18 |
![]() |
因为菩萨知道种种三界有为诸法,都是自心所现,皆能够摄归于如来藏心,所以在三界中行菩萨道,照样能够处于三三昧之境界中。我们来看,在《维摩诘所说经》卷2中的开示:于一解脱门,即是三解脱门者,是为入不二法门。也就是说,事实上依上述我们在大乘三三昧的说明,我们就知道三解脱门只是一个如来藏解脱门而已。也就是说,依如来藏的角度、或者转依而作的观察,这个才是真正 | admin 2020-02-18 |
![]() |
(《大乘百法明门论解》卷二)他提出了这样的一个窥基大师的说法,说前九十四法——前九十四法包括心王八个法、心所有法五十一个法,这样就五十九个法;色法有十一个,就七十个法;心不相应行法有二十四个,那就总共九十四个法——窥基大师在《百法明门论解》里面说,前九十四法乃生灭之法,那就包括阿赖耶识了。也就是说,提出说阿赖耶识可灭的人认为说, | admin 2020-02-18 |
![]() |
各位菩萨,以上所说四圣六凡十法界世间,其实都是唯心所成;即使是我们所住地球的粗硬世间,也是由有缘众生如来藏中所含藏的共业种子互相感应,才能在虚空中形成,使众生得以在这世间受报,乃至继续造业;所以说三界唯心,因此心就是世间。世尊在经中常为弟子们宣说三界二十八天的境界相,以及往生三界的种种因由果报,希望弟子们能够了知,三界所有境界都是幻有幻灭,不可贪爱 | admin 2020-02-18 |
![]() |
事实上来说,十八界我和如来藏是同在一起,当菩萨实证了,现前观察如来藏自身的境界,那就先把十八界自我的境界推到一边,再把如来住的境界推到另外一边,就这样子来看如来藏祂自己独住的境界,那就是无余涅槃的境界;如来住的境界,没有十八界法而祂单独存在,那么祂离见闻觉知,既不思量也不作主,也没有任何的这些贪厌,一切的心所法也都全部没有,这就是无余涅槃的境界。当 | admin 2020-02-18 |
有了心王,才会有各自相应的心所有法来协助、伴随心王运作,就是五个遍行心所法——触、作意、受、想、思,五个别境心所法——欲、胜解、念、定、慧,及信、惭、愧、无贪、无瞋、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等十一个善心所,还有贪、瞋、痴、慢、疑、恶见等六个根本烦恼,及二十个随烦恼,以及四个不定法。心王—尤其是意识心,在这些心相 | admin 2020-02-06 |
|
但是我们看到的山河大地客观上只有一个,那么请问,它是你的、我的或是一只猫或狗的真心所变现出来的呢?(10-5)答:山河大地并非是由某一单一有情的真心所变现,而是所有共业有情的真心,依据这些有情的业力,共同变现出来的。所以,任何一个有情的善恶业,都会改变山河大地、器世间的现况。《优婆塞戒经》卷三说:“一切众生因杀生故,现在获得恶色恶力恶名短命,财物耗减 | admin 2020-02-06 |
|
![]() |
“瞋”在五位百法中,归属于五十一心所法的六根本烦恼所含摄。根本烦恼也叫作缠,会缠缚有情在三界中流转生死,这六种根本烦恼是一切烦恼的根本,由此能生出其余种种的烦恼,就好像草木的根,能生出枝叶花果一样;譬如十个小随烦恼中的忿、恨、恼、害等法,就都是因为瞋的缘故所引生。所谓瞋,就是瞋恚、忿怒,也就是在逆境当前时,由于不顺己意的缘故,所以脸上就显 | admin 2020-02-04 |
![]() |
……长劫之中不间断地加行而没有被疑心所间断,这样具足了别相上的全部真如智慧生起时,再来体会真如,使他证真如引生的智慧能和所证的真如平等平等,就名之为通达位的菩萨。菩萨们第一次明照真如正理的缘故,也可以名之为见道(不是局限相见道及通达位才说为见道);然而见道的内涵,大略而说则有二种:第一、真见道,这是说第一次证真如时所说的根本无分别智,在 | admin 2019-11-22 |
![]() |
佛菩提果之修证,全部都属于有情自身的八识心王、五十一个心所有法、以及十一个色法、二十四个心不相应行法、六个无为法。在这些法里面,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因为它含藏着让我们将来成就究竟佛道的功能,所以它又叫做“如来藏”。 藏就是含藏的意思,因此有的祖师说:“如来藏中藏如来。”佛菩提具一切智及一切 | admin 2019-11-03 |
![]() |
因为“作意”是遍行心所,所以意根不论任何时候都会作意,没有“不会再作意”的情况。作者还说:“阿罗汉就是这种境界。”其实,即使俱解脱阿罗汉在灭尽定中,他的“作意”照样继续遍行而作意,不可能有任何刹那“意根就不会再作意”的情况。由此可知这位作者根本完全不懂意根的体性,所以才会写出真正实证者绝对不可能犯下 | admin 2019-09-13 |
![]() |
至于诸佛眼见佛性者,具有成所作智,八识心王一一心、一一心所法,皆能与五别境心所法相应而能独立运作,亦皆与善十一等心所法相应,一切等觉位最后心之妙觉菩萨所不能知,成就如是功德者方得自谓成佛。然而如是不可思议境界,妙觉菩萨尚不能知;如是正理极深极广,末法时代一切表相大师所不曾闻,何况能知。以不知故,而有诸方假名大师、附佛外道宣称成佛,无间地狱乃至阿鼻地 | admin 2019-09-02 |
![]() |
那么这样说来,是不是有两种六入?六根摄取了六尘而没有办法被六识心所了别,要由背后的如来藏来变现出内相分六尘,那么在这个阶段之前就是《阿含经》讲的外六入。接著如来藏变现了内相分的六尘,由六个识来一一了别,这六个识所了别的六尘都是内相分,没有外相分,所以这叫作内六入。因此六入有两种:一个外六入,一个内六入。合起来就是“十二入”。现在请问 | admin 2019-09-02 |
![]() |
……长劫之中不间断地加行而没有被疑心所间断,这样具足了别相上的全部真如智慧生起时,再来体会真如,使他证真如引生的智慧能和所证的真如平等平等,就名之为通达位的菩萨。 菩萨们第一次明照真如正理的缘故,也可以名之为见道(不是局限相见道及通达位才说为见道);然而见道的内涵,大略而说则有二种:第一、真见道,这是说第一次证真如时所说的根本无分别 | admin 2019-0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