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另外就是,当自己意识起行的时候,往往会有心所法的随行;但是我们往往习惯于什么样的境界,我们就会带起什么样的心所法。例如说:我们看到一个人是我们不喜欢的人,可能是他的样貌、可能是他的声音,我们以前有的经验——这样的样貌、这样的声音我并不喜欢,所以我们看到这一个人,都还没有讲话,我意识看到他的时候,我带起的心所法就对他产生不悦的同时的起行的这 | admin 2018-08-13 |
|
我们知道了别六尘境界,除了五遍行心所法以外,还需要与五别境心所法有相应,才能清楚了知六尘的境界,为什么呢?因为五个别境心所有法各有祂们不同的功能存在,需要同时与祂们相应,才能完成对六尘诸法的了知与了别;如果短缺了其中一个,那对境界或是诸法的了别,就会变得没办法记住或不清不楚。譬如,“欲心所”的体性就是于所乐之境希望为性,就是在所喜乐的境界 | admin 2018-08-04 |
|
这个总持咒已经将释迦世尊所宣演阿含、般若,及唯识三转法轮的整个佛法架构及内容,以重点方式列出来;譬如五阴、十八界,涅槃、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前面的这六个名词,已经函盖了世出世间一切法;接下来再将前面六个名词所含摄世出世间一切法,一一加以剖析,并汇归于一切最胜的八识心王,与此相应的五十一个心所法,二所现影的十一个色法,三位差别的二十四个心不相 | admin 2018-08-04 |
|
瞋在五位百法中,归属于五十一心所法的六根本烦恼所含摄。根本烦恼也叫作缠,会缠缚有情在三界中流转生死,这六种根本烦恼是一切烦恼的根本,由此能生出其余种种的烦恼,就好像草木的根,能生出枝叶花果一样;譬如十个小随烦恼中的忿、恨、恼、害等法,就都是因为瞋的缘故所引生。所谓瞋,就是瞋恚、忿怒,也就是在逆境当前时,由于不顺己意的缘故,所以脸上就显现出忿怒的表情 | 三摩地 2018-07-23 |
|
嗔在五位百法中,归属于五十一心所法的六根本烦恼所含摄。根本烦恼也叫作缠,会缠缚有情在三界中流转生死,这六种根本烦恼是一切烦恼的根本,由此能生出其余种种的烦恼,就好像草木的根,能生出枝叶花果一样;譬如十个小随烦恼中的忿、恨、恼、害等法,就都是因为嗔的缘故所引生。所谓嗔,就是嗔恚、忿怒,也就是在逆境当前时,由于不顺己意的缘故,所以脸上就显现出忿怒的表情 | 三摩地 2018-07-23 |
|
“瞋”在五位百法中,归属于五十一心所法的六根本烦恼所含摄。根本烦恼也叫作缠,会缠缚有情在三界中流转生死,这六种根本烦恼是一切烦恼的根本,由此能生出其余种种的烦恼,就好像草木的根,能生出枝叶花果一样;譬如十个小随烦恼中的忿、恨、恼、害等法,就都是因为瞋的缘故所引生。所谓瞋,就是瞋恚、忿怒,也就是在逆境当前时,由于不顺己意的缘故,所以脸上就显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另外就是,当自己意识起行的时候,往往会有心所法的随行;但是我们往往习惯于什么样的境界,我们就会带起什么样的心所法。例如说:我们看到一个人是我们不喜欢的人,可能是他的样貌、可能是他的声音,我们以前有的经验——这样的样貌、这样的声音我并不喜欢,所以我们看到这一个人,都还没有讲话,我意识看到他的时候,我带起的心所法就对他产生不悦的同时的起行的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三贤位证悟菩萨有过三分之二阿僧祇劫时间,也有过当生,如导师已经如是跨越三贤位而成为地上菩萨,因此要不要降伏烦恼,要不要续行贪染,要不要续行烦恼的现行,都是自己的事情,这要不要,虽然还是抉择觉分,可是真的不随之贪染,就是不能随顺安忍,放纵自己就是道业不进,这些只能修行人自己在悟后,好好地花上一段时日,好好地想通,当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无法想通,所以才会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何勘验所悟是否为意识心?答:可以增上慧学一切种智中所说较为粗浅之心所法勘验之,即可正确勘验;深细之勘验法,暂勿论之;但凭较粗浅之心所法,即足以具足勘验、即可具足取信于一切大师与学人故。意识心体者,举凡现起时,必定会与五尘及法尘相触,亦必定会与五种了别境界相之心所有法相应;又必定会有人间境界中五位(眠熟位、闷绝位、正死位、灭尽定位、无想定位)暂时断 | 三摩地 2018-07-23 |
|
二、什么叫五遍行心所五遍行心所法就是触、作意、受、想、思这五个法。这五个法事实上八个识统统都有,而成佛的时候一样存在,所以五遍行是八个识统统都有。譬如说,我们可以触到境界,这是一种触的境界;我们可以作意,譬如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想法,那就是一种作意的作用;或者是说我们可以感受境界,可是感受境界不一定了知境界,譬如说我们睡觉躺在床上,我们身体压到了,可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他们又认为离念灵知性就是佛性,这都是以意识和意识的心所法作为常恒不坏的「我」,全都落在我见之中,未曾离开意识境界,也都是没有证得第八识如来藏的人,都是错悟之人。综合以上所说两大类的「我」都是佛所破斥的「我」,都是意识,都是三界的「我」。佛在《阿含经》中说:一切粗细意识皆是可知的,皆是缘起之法。所以说意识细心,不论细到什么程度,都不是不可知的,当然就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一般来说,喜欢打坐修习的人,他对于外境的敏感性会比较大,容易起瞋,因为自己一直想要入定,但是外境的影响很大,所以那时候就会落入瞋恼的计较当中;不同于第一种状况在于,第一种是被外境带着走,而这边说落入瞋恼的计较中,其实是落入了自己所相应的杂染心所法,而被自己的瞋恼系缚而起思惟,导致于无法安住于无相拜佛,或者无法安置于定境法尘中。当然,会引起内心散乱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是因为意识心一旦现起了,就一定会有五个遍行心所法及五个别境心所法同时运作,所以一定会有知觉,有知觉的定就总称为有想定。这样子了解有想定与无想定了,我们再来观察一下:从欲界定、未到地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再转入无色定,死后就会与无色界相应;譬如说空无边、识无边、无所有处,都是有知有觉的,有知有觉的定境就是有想定。既然有知觉的定就是有想定,这意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佛子住灭尽定中,前六识俱不现前,离于自心内境之觉知,三界境界之觉受悉灭,唯余末那识之触、作意、思等三心所法,受想二心所法已灭,故不住于三界境界中。俱解脱无学入于灭尽定中,不受三界法尘;然因入定前之预设,故能于次日午前,或三日三十日后出于灭尽定。此因灭尽定中末那识未灭,尚有五遍行之作意、触、思心所法作用,唯除受想心所;故于如来藏所现内相分显现其入定前 | 三摩地 2018-07-23 |
|
八解脱中的最后一种解脱,是解脱於非想非非想定的等至境界,也就是解脱於非想非非想天的境界相,所以把意识灭除而没有想阴了知性存在,并把意根的受、想心所法灭除了,这是灭尽定的境界,随时可以舍报而入无余涅槃中,是第八种解脱。这八种就是八解脱,意思是经由四禅与四空定的修证,再以断我见的智慧来现前观察色界、无色界的种种不同境界,都是有为性的生灭法,所以从上一层 | 三摩地 2018-07-23 |
|
1、佛法中精进的定义精进一词,是梵语毗梨耶(Virya)的意译,有时也译为勤,意为勤修佛法,即毫不懈怠地修善止恶利益众生,是三十七道品中五根五力中的进根与进力,也是大乘佛法菩萨六度大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中的一度,更是唯识百法明门中善十一心所法(善谓信惭愧,无贪等三根,勤安不放逸,行舍及不害)中的一法。2、五根五力中的精进通常所说的五根 | 三摩地 2018-07-23 |
|
通过前面章节的解说,我们已经知道精进是十一善法善心所法之一,精进的道理是要精勤地去断恶以及行善,也知道五根中的精进的道理,也知道六度中精进度的道理,我们通过精进的修学,而达到断除恶业以及染法,增长善业的修习,直到成佛而断尽恶业染法和善业的修习。精进的事例中,声闻法的难陀比丘的精进思惟修学,一生很快便证得阿罗汉果,而菩萨法中大精进菩萨的事例则不相同, | 三摩地 2018-07-23 |
|
甚至于用心所法为他说明:离念灵知的心所法与意识心的心所法是完全相同的,这种心就只能有一个,那就是意识。但他们还不信,这叫作痴。也有人是崇拜名师:“我师父是大法师、大禅师,你不过一个小居士,你懂什么?我师父说能听、能知的离念灵知只要不打妄想,那就是真如心;而这个离念灵知能见、能闻、能嗅、能尝、能觉、能知之性就是佛性,所以六识心的能知、能觉之性就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一切烦恼的根源,譬如我所执、我见、我执、善恶业、心所法……等种子,其实都存在第八识中,所以缘觉所观的因缘法只能推溯到这个本际识,就是最终法了,到此就只能再退回来而无法再向前推溯了。这道理在四阿含中曾经密意说过,可是到末法时的现代已经没有人懂得了,那些自称已经证得三果、四果的大法师、大居士们也都不懂,可见他们的证果都是因中说果。这道理,我 | 三摩地 2018-07-23 |
|
比方说意根五遍行,意根五遍行心所法里面,就有所谓的境界受;这个境界受,就不是我们刚才讲的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那样粗略的感受。这个境界受是很细微、很细微的,境界受也只有在修习禅定,一直到灭尽定的状况,才能够把五遍行心所法里面的这个受(境界受这个心所法),把它给灭去。想的部分还是一样,我们从最粗略的讲起。想最粗略的部分,就是我们想作什么!比方说我们想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