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所著有《黄叶草》,以心性宗旨,发为李杜文章。由其少时留心导引之术,继参檗(bò)严老人,透彻宗门一着故也。席之中年后,居士即仔肩门户,不以家务累亲,尽劳尽养,没齿不衰,君子莫不贤之。五十二年秋,居士复病。屈指一纪之数已满,人方忧之,居士绝不介意。先是州中修净业者少,居士倡莲社三四处,自是人多念佛。一日梦人告曰:“汝劝人修净,厥功甚大,寿犹 | 三摩地 2018-07-20 |
|
心性是一,迷悟天渊。静言思之,岂不可耻?譬如无价宝珠,没在淤泥,视同瓦砾,不加爱重。是故宜应以无量善法,对治烦恼。修德有功,则性德方显。如珠被濯,悬在高幢,洞达光明,映蔽一切。可谓不孤佛化,不负己灵。是为发菩提心第七因缘也。云何忏悔业障?经言:犯一吉罗〖吉罗,即突吉罗,所有犯戒种类中最为轻微的一类〗,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即地狱〗中。吉罗小罪, | 三摩地 2018-07-20 |
|
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念,即如如佛。此则与法华楞严诸大乘经,毫无异致。总之六祖前多显,六祖后多密。愚人不知宗教语言同异之致,每见宗师垂问,教家不能加答。遂高推禅宗,藐视教典。佛经视作故纸,祖语重愈纶音。(纶音即圣旨,)今之欲报佛恩,利有情者。在宗则专阐宗风,尚须教印。在教则力修观行,无滥宗言。良以心通妙谛,遇缘即宗。柏树子,干屎橛,鸦鸣鹊噪,水 | 三摩地 2018-07-20 |
|
于心性外,了无一法可得。但以众生在迷,不能了知。于真如实相之中,幻生妄想执著。由兹起贪嗔痴,造杀盗淫。迷智慧以成烦恼,即常住而为生灭。经尘点劫,莫之能反。幸遇如来所说大乘显密诸经,方知衣珠固在,佛性仍存。即彼客作贱人,原是长者真子。人天六道,不是自己住处。实报寂光,乃为本有家乡。回思从无始来,未闻佛说。虽则具此心性,无端枉受轮回。真堪痛哭流涕,声震 | 三摩地 2018-07-20 |
|
如来大教,显示吾人心性之妙,与夫三世因果之微。举凡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道,与夫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之法,无不备具。是故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倡妇随,主仁仆忠,各尽己分。则与世间圣人所说,了无有异。而复一一各示前因后果,则非世间圣人所能及。尽义尽分之语,只能教于上智,不能制其下愚。若知因果报应,则善恶祸福,明若观火。其谁不欲趋吉而避凶,免祸而获福 | 三摩地 2018-07-20 |
|
全国在和默王的治化之下,人民渐渐的改变了他们的心性;所以天龙鬼神也都一起来随喜的帮助、护佑这个国家;因此,国中的灾害危难自然消失,家家富足,人人欢乐,当然和默王自己更是心生欢喜。这样子奉行十善业道,所以得到了五种福报:长寿,健康无病,容光焕发,仁德遍满四面八方,国境常安稳、无灾无战。最后,国王寿终之日,他就如同像一个强健之人一样,肚子吃饱了,躺到床 | admin 2018-07-20 |
|
这就是弥陀世尊不可思议的愿力,能够让这一些还没有花开见佛,还在莲苞里面的众生受到保护;特别是当这一位众生如果未来能够熏习佛法、转易了自己的心性之后,他就能够从莲苞里面出来了。但是花开见佛之后呢,仍然得要行菩萨道,酬偿转易过去的恶业种子;只是到了那个时候,他有能力去承受过去恶业的现行,就懂得重业轻报,而且也能够转恶业成为修行的逆增上缘法。所以,并不是 | 三摩地 2018-07-20 |
|
既是心性无二。自然感应道交。如磁石吸铁。无可疑者。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也。具如上真信者。虽一毫之善。一尘之福。皆可回向西方。庄严净土。何况持斋秉戒。放生布施。读诵大乘。供养三宝。种种善行。岂不足充净土资粮。唯其信处不真。遂乃沦于有漏。故今修行。别无要术。但于二六时中。加此三种真信。则一切行履。功不唐捐矣。又尝起精进七期。作文以示 | 三摩地 2018-07-20 |
|
此次能够眼见佛性,完全感恩萧导师的慈悲引导,愿以此眼见佛性的功德,回向给导师,希望导师能健康长寿、长久住世,带领有缘众生来学习、弘扬,摧邪显正,以助有缘众生一样悟明心性,共成佛道。阿弥陀佛!菩萨戒学子邱正凤合十顶礼公元二○○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后记:禅三后,无意中看到出自《楞严经》的两句,对于此次见性的体悟说得更贴切:灯能显色,如是“见”者 | 三摩地 2018-07-20 |
|
而我却在那时,因一心想要追求世俗的理想,另一方面因为自己的心性也较能符合这种安安静静、与世无争的环境,决心要从事学术研究的工作,因此便积极准备出国念书,希望将来能找到符合自己生涯规划的工作。当时心中想的,倒不是要世间的地位名声,而是希望能给自己的环境单纯一些,能自行掌控时间、多一分自由度,以便自己能在修行及艺术创作上,可以有所收获。而且最好可以在四 | 三摩地 2018-07-20 |
|
为了避免愧对观世音菩萨,下定决心调柔心性,发菩萨大愿,也学习如何悲悯众生,便开始课诵大悲咒;果然悲心渐起,连蚂蚁也不敢轻易伤害;之后参加,甚至会痛哭流涕,忏悔自己过往的种种罪恶。综观信受佛经的过程,开始时只是功利取向,希望达到某种目的,却又知道自己能力有限,经由善知识的告知,转求诸佛菩萨加被;之后反观自己只求不给,惭愧不已,于是转而渐除自己的性障, | 三摩地 2018-07-20 |
|
唉!心性细微地开始转变,朋友们常觉得我是一个很好的人,与人应对时,常常好像有另一个我在旁边观看,看见深层的自己有著很多以前都没查觉的问题与习气。有一段日子,常跟自己的内心打架,心理产生很大的落差,惊吓于自己的起心动念怎么老是有所求?“扮好人”的背后隐藏著自利的目的。很多习气是如此顽强,却老是隐藏著;将自己一层层剥开,实在是很“假仙〔 | 三摩地 2018-07-20 |
|
就象吾人的心性本空能生万法一样,佛法原来是不二的,并非在心之外另有一个佛与法)。”二祖听了僧璨的回答,非常器重他,并当即为他剃发,收他为,说道:“是吾宝也。宜名僧璨。”三祖的法号僧璨就是这么来的。僧璨禅师悟道的当年三月十八日,即前往光福寺受了具足戒,从此以后,他的风疾也渐渐地好了,并侍奉祖师两年多的时间。有一天,二祖告诉僧璨禅师道:& | 三摩地 2018-07-20 |
|
现将它附录于后,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心性不生,何须知见。本无一法,谁论熏炼。往返无端,追寻不见。一切莫作,明寂自现。前际如空,知处迷宗。分明照境,随照冥蒙。一心有滞,诸法不通。去来自尔,胡假推穷。生无生相,生照一同。欲得心净,无心用功。纵横无照,最为微妙。知法无知,无知知要。将心守静,犹未离病。生死忘怀,即是本性。至理无诠,非解非缠。灵通应物,常在 | 三摩地 2018-07-20 |
|
”这三个公案,第一个僧人从空间上问什么东西比天地更大,第二僧人从时间上问世界开始之前和世界结束之后是个什么状态,第三个僧人问如何是无心,他们问的方式尽管不同,但都涉及到心性或者说佛性的问题。灵默禅师的回答很有意味,值得我们细心地去品尝。盖真如佛性无形无相,不即一切法,亦不异一切法;始终不离现前一念,现前一念即通三世始终;此性非动非静,然又不离 | 三摩地 2018-07-20 |
|
在这里,马祖真可谓单刀直入,直指心性。马祖的开示,要点有二:一是自性佛为每一个人本自具足,无有欠缺,修道人应从自性入手,不可抛却自家宝藏、向外驰求;二是自性虽然不是见闻觉知,但亦不离见闻觉知,不可在见闻觉知之外去寻找自性。谁在致疑?谁在见闻觉知?谁在穿衣吃饭?这个是用功的所在,关键是能不能当下息却分别心、取舍心,能不能于这里承担。慧海禅师正是从这里 | 三摩地 2018-07-20 |
|
汝等当知,心性本自有之,非因造作,犹如金刚,不可破坏。一切诸法如影如响,无有实者。故经云,‘唯有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常了一切空,无一物当情,是诸佛同用心处。汝等勤而行之。”说完,结跏趺而坐,奄然归寂。荼毗的那一天,天空中出现五色祥云,异香四逸,所获舍利,璨若珠玉。手下贮以金棺,葬于石塔。时间是长庆三年(823)。后谥大达国师。 ( | 三摩地 2018-07-20 |
|
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本师一听,言下感悟,身心踊跃,说道:“何期垂老得闻极则事(没有想到老了终于得以听闻一乘妙法)!”度化本师之后,神赞禅师即前往古灵,开法度众。数年之后便入寂。临终前,他剃了头,洗了澡,命众鸣钟。钟声响起,即告徒众道:“汝等诸人,还识无声三昧否?”徒众道:“不识。”神赞神师道 | 三摩地 2018-07-20 |
|
在南泉禅师的不断点拨下,陆亘大夫后来得以悟明心性。有一天,陆亘大夫向南泉禅师提出了这样一个古怪的问题:“古人瓶中养一鹅,鹅渐长大,出瓶不得。如今不得毁瓶,不得损鹅,和尚作么生出得?”南泉禅师听完了陆亘大夫的问话,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大声地招呼道:“大夫!”陆亘大夫随即应道:“诺。”南泉禅师道:“出也。”陆亘大夫 | 三摩地 2018-07-20 |
|
”现前这一念心性,为三界之母,非有非无,非过去、现在、未来。故楚南禅师作如是答。]黄檗禅师一听,知道他见性了,遂称赞道:“吾之法眼,已在汝躬。”于是,楚南禅师便留在黄檗禅师的身边,执巾侍盥,朝夕请益。会昌法难以后,楚南禅师入住杭州千顷山慈云禅院,大振黄檗禅风,应机不倦。在这期间,他常常入定,或十天,或半月,或月余。楚南禅师曾接众云:&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