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佛陀教导我们说,这样才是如法的布施啊!如果受施者的心性,对前面的这两件事情都做不来,譬如他说:我只能说‘诸法无常、诸法涅槃寂灭’,但是我没办法说‘诸法无我’。因为他现在饿得慌、穷得慌,这个我的觉受正强烈得很,所以他这时候,没有办法接受诸法无我啊!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没关系!你既然不能说‘诸法无我’,那你就先讲其他 三摩地

2018-07-23

总之因为悭吝心性而成为贫穷的果报,这样继续下去真的是很不好,因此我们要努力布施。——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原标题:佛法教您,如何远离贫穷)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那些的、朝山、劝募,还有联谊等等这些活动,其实它的目的是什么?它的目的是要去除我们的贪心、嗔心,培养我们慈悲忍辱心,目的是在调伏我们的心性心性调伏之后,我们的福德也有了,我们就能够值遇到真善知识,因此能够建立参禅的功夫和知见;这时候我们修慧的条件具足了,就应该要把过去修福德回向明心见性,把那些福德作为我们进入大道的助缘。既然我们找到了真正能够 三摩地

2018-07-23

十信位修行需要多长的时间,则是要看众生心性的状况。善根好的,要一劫或二劫就能够满足;善根差一些的,就会不断地进进退退,时间拉得很长,最差的要一万大劫才能够满足十信位。如果十信位修学的话,就能够发起大菩提心,开始努力修学六度万行,发愿成佛,而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譬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当中有偈语说:「菩萨初发意,直心大功德,于佛及法僧,深起清净信,信 三摩地

2018-07-23

 既然说佛法是世间唯一而且能够让众生究竟解脱的,当然也不是随便一般人的心性就可以修学的,这是因为善根、心性和真实正理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所以无法和甚深微妙的佛法相应。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可以在阿含诸经当中看到,当佛陀要接引众生进入到二乘解脱道之前,一定要先观察众生的根器,并且一定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也就是佛法中的基础次法,或者称为世间福德、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这位众生的善根深厚,心性很柔和、洁净,听了这些清净而远离杂染的法道都能够欢喜接受的话,佛陀就会说,这个人的心性很清净,就好像是一匹白布一般,可以很容易就染上美丽的颜色。佛陀在这个时候,才会接着为他说明苦、集、灭、道等四圣谛,让他断除我见成为初果的法眼净。接着佛陀会再为他作三归依和受持五戒,让他成为修学佛教的佛。从上面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二乘菩提 三摩地

2018-07-23

同样佛法也是,要了解佛法的根本是什么,它才能从我们的心性上有一个依靠,也就是説有根了,这个时候我们的行为才会依据,这样才会对治,比如説对治我们贪嗔的烦恼,才有根本。再不然我们其实就像浮萍一样,没有一个根。中国网:没错。张公僕:所以我们这个基金会、同修会,这么多年来了,平实老师为什么大量地写书,就是让大家要从根基上来着手。中国网:那我想对于我们普度众 三摩地

2018-07-23

总之赚钱这档事情,跟往世累积的福德加上今生很努力赚钱非常有关系!为什么他们能赚那么多钱?因为他们往昔就常布施又广结善缘!末学观察到一个点,就是他们这一世个性都比较乐善好施、非常喜欢跟众生结缘!而且有个关键是,他们心性上的烦恼也比较少!很多人如果常常悲观,那也会相应到不好的种子,因为意根会促使如来藏中的种子流注,而且如来藏又「了众生心行」,也就是意识 三摩地

2018-07-23

总之因为悭吝心性而成为贫穷的果报,这样继续下去真的是很不好,因此我们要努力布施。所以,佛告诉我们贫穷有多少的苦、告诉我们贫穷的因,不是嫌贫爱富,而是因为我们在行菩萨道的路上需要世间福德作为道粮,佛菩萨在指导我们正确的方向——布施。当然,也不要误解为说——富人就一定容易修行。有句话说富贵修道难,因为生活太富足了,忧郁相对比较少,很 三摩地

2018-07-23

既然说佛法是世间唯一而且能够让众生究竟解脱的,当然也不是随便一般人的心性就可以修学的,这是因为善根、心性和真实正理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所以无法和甚深微妙的佛法相应。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可以在阿含诸经当中看到,当佛陀要接引众生进入到二乘解脱道之前,一定要先观察众生的根器,并且一定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也就是佛法中的基础次法,或者称为世间福德、人天善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对于报恩田的对象所作的供养,也就是布施;对于有恩于自己的父母、诸师、和上、耆旧有德,在生活中给与尊重、恭敬、供养、承事所需,让这些有恩于我们的能够得安乐;所以知恩报恩,本来就是菩萨的心性根本;如果说不能知恩报恩,那肯定不是菩萨心性,那他离菩萨心性还很遥远,所以知恩报恩是菩萨心性的根本,是菩萨要行菩萨行的基础。于报恩田做所必须做的布施,就是不放逸 三摩地

2018-07-23

接着说也要教导众正确的禅定的法门,让众身心能够安住于大乘止观,能有轻安的受用;同时要能够调柔身心,让他能够安住下来,听闻以及熏习、思惟、受用大乘般若空法的法要;同时要教导众修学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这六念法是不放逸法;众如果说生病的时候,要去探视以及关心、安慰,而不会生起厌烦;倘若说有不信的人,恶口、诽谤、骂辱,也要能够安忍下来;倘若 三摩地

2018-07-23

很多人很聪明心性也不错,可是在学佛的道路上就是难以前进,总是会被一些事物给障碍住,每当有了进步的因缘来了,就会冒出一些事让我们无法前进修学,这就是福德不足。如果福德不足,那后面的三个条件都不用再看了;因为福德不足的人,他甚至遇不到佛、遇不到住世、遇不到真正的善知识出世弘法。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福德因缘差,那就一定不可能断结而证果,最多只是修学一些未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每个众生都活在自己的业力与业种当中,因为我们每个众生都有第八识如来藏,其实都是生活在自己的第八识如来藏里面!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第八识如来藏出生了我们的五阴十八界,也就是身心的总和,那我们的色身会长什么样子?也是依照自己往世所累积的业种,或者自己的发愿,来成为是男生还是女生?长得高还是矮,高矮胖瘦、相貌是如何?这都是每个人的基因不同,也就是业种 三摩地

2018-07-23

盖即盖覆之义,这五种法能盖覆心性,而使善法不生;不但如此,贪欲、瞋恚也是身恶业(即杀、盗、淫)和口恶业(即恶口、两舌、妄语、绮语)出生的原因,即意业的贪瞋而落实到口业和身业。关于这一点,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六(业品第二十四之一)中有说明,佛陀云:善男子!是十业道各有三种:一从贪生、二从瞋生、三从痴生。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六(业品第二十四之一)中 三摩地

2018-07-23

我也曾在书中透露,过去多劫以前因为诽谤一个人,虽然那时我和对方同样是比丘,但是我当时心性不够好,有一点争胜心,就说:「其实他的证量也没有什么。」对方虽然那时也还没有悟入,好歹已经证得第四禅了;虽然我只是这样简单轻视一句话而已,舍报以后就变成老鼠,所以口业是很厉害的。当然,多劫前被我诽谤的那位比丘,将来一定会比我早成佛;虽然他那时的证量比我今天还要差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因为调柔心性以后,并能接受善知识的教导,来听闻菩萨藏妙法,能够缘于菩萨藏妙法,善于修学来引发静虑的功德,发起出世间的智慧。那么在六住位菩萨所修学智慧的内容,是以熏习相似般若为主,来熏习四圣谛、十二因缘、五蕴、十八界的知见。在四圣谛所建立的知见是这样的:菩萨知道五蕴的出生就是苦,因为有五蕴的出生,所以才有老病死忧悲苦恼等苦!而五蕴本身:色蕴就是四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在从布施到持戒、到忍辱,这样来精进修学以后呢,心性调柔了,就能够让心静下来,来进行禅定的修学,所谓的禅定又叫作静虑。静虑的意思就是静中思虑,静中思虑的内容包含:如何饶益有情,如何在饶益有情中来对治自己的烦恼,如何观照五蕴的虚妄,如何从五蕴虚妄中观察不是我见的地方在哪里,(五阴)不是真实我的地方在哪里,如何思虑断除我见,应该要有什么方法来思虑;要 三摩地

2018-07-23

舍利弗回来以后,就问他说:「你吃过了吗?」这位娄沙迦心性也很好,他不说他没吃,他说:「尊者,我以后再吃吧!」舍利弗听到了,虽然已经过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可是尊者仍然再次的进入王宫,然后去化缘,托得了很好的甘食回来。但是,娄沙迦尊者他知道,他没有办法吃;所以他只是向尊者礼敬,却不愿意开口吃。舍利弗就说:「这样子吧,我用手拿著钵放在这裡,你就坐在我旁边吃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说每天供佛就能够有三乘菩提实证的资粮!因为每天供佛的人,自然听到别人在说佛法就会有欢喜心,这样久了心性转变,实证大乘菩提的资粮就会逐渐!平实导师教导我们说连新衣服都可以供养,新的西装甚至新的洋装都可以供养,因为说不定有冥界的众生需要,佛菩萨为了要度他们也可以给他们使用。所以我们以后不管是在家里供佛或是在讲堂供佛,供佛前都要有个作意说:「我是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