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第四、心不放逸就能生忍。如果一心在法上用功,任凭别人怎么诽谤,他都不去关心;当他完全不关心时,对众生就能安忍。因为认为生命中只有学法、证法才是最重要的事,其他世间事都像过眼烟云,又何必在意、何必去计较呢?所以说如果专心在法上用功时,还有什么不能忍呢?因此心不放逸,就能生起众生忍来。第五、断除瞋恚就能生忍。我们如果能把瞋恚心给断除掉,对众生也就可以接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卷7佛开示说:善男子!生忍因缘有五事:一者恶来不报,二者观无常想,三者修于慈悲,四者心不放逸,五者断除瞋恚。善男子!若人能成如是五事,当知是人能修忍辱。2意思是说,想要发起“生忍”,有五件事要作:第一,恶来不报。菩萨不会有报复的想法,如果众生对菩萨行恶事,菩萨也不会以恶事回报。譬如,如果有人用恶口骂过来,菩萨也不会用恶口骂回去 三摩地

2018-07-23

第四、心不放逸就能生忍。如果一心在法上用功,任凭别人怎么诽谤,他都不去关心;当他完全不关心时,对众生就能安忍。因为认为生命中只有学法、证法才是最重要的事,其他世间事都像过眼烟云,又何必在意、何必去计较呢?所以说如果专心在法上用功时,还有什么不能忍呢?因此心不放逸,就能生起众生忍来。第五、断除嗔恚就能生忍。我们如果能把嗔恚心给断除掉,对众生也就可以接 三摩地

2018-07-23

第四、心不放逸就能生忍。如果一心在法上用功,任凭别人怎么诽谤,他都不去关心;当他完全不关心时,对众生就能安忍。因为认为生命中只有学法、证法才是最重要的事,其他世间事都像过眼烟云,又何必在意、何必去计较呢?所以说如果专心在法上用功时,还有什么不能忍呢?因此心不放逸,就能生起众生忍来。第五、断除瞋恚就能生忍。我们如果能把瞋恚心给断除掉,对众生也就可以接 三摩地

2018-07-23

心不放逸,这个是最困难的!有很多人修苦行,白天日中一食,夜晚不倒单,坐在那里却在打瞌睡;所穿的衣服到处补钉,但是仔细一看,是新布料故意作成补钉的,这样不是衣服破了再补的。现在台湾不管谁出家,都别丢了佛的面子,佛陀三十二相的大福德,还用得着你穿补钉的破衣吗?三十二大人相都是大福德修成的,随便一相就够后世的佛弟子吃穿不完了,还得穿着补钉的衣服来丢佛的面 admin

2018-07-23

从以上对大小乘佛法行门的举示可以看到佛法中的精进完全是着重在心行上面的,要求行者时时刻刻心不放逸,可谓是心苦行,非世人所能为。心中对于外法都无所执著,对于名利财食都无执著,对于眷属也无执著,而不是专在色身或觉知心的受苦上面来用心的。佛法中的真实苦行是世人绝对做不到的事,是对于五阴的内我所,特别是对于识阴的内我所——见闻觉知性—— 三摩地

2018-07-23

其实真正的精进就是心不放逸。所以虽然在眷属跟环境的因缘之下,我们没有办法朝著我们认为最好的方式去精进,但是我们仍然是可以安住在心不放逸上,把这些不顺的因缘,当作是我们这一生的功课之一,这样依旧是在精进。我们也一定要非常清楚,每一个人的福德是不一样,不要跟别人比,即使我们的福德不够,也不要去嫉妒别人。有些人的福报好,是因为他前世已经修了很多福德,所以他这一生就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卷7佛开示说:【善男子!生忍因缘有五事:一者恶来不报、二者观无常想、三者修于慈悲、四者心不放逸、五者断除瞋恚。善男子!若人能成如是五事,当知是人能修忍辱。】(《优婆塞戒经》卷7)意思是说:想要发起生忍,有五件事要作。第一恶来不报:菩萨不会有报复的想法,如果众生对菩萨有恶事,菩萨也不会以恶事回报。譬如,如果有人用恶口骂过来,菩萨也不会用恶口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卷7佛开示说:【善男子!生忍因缘有五事:一者恶来不报、二者观无常想、三者修于慈悲、四者心不放逸、五者断除瞋恚。善男子!若人能成如是五事,当知是人能修忍辱。】(《优婆塞戒经》卷7)意思是说:想要发起生忍,有五件事要作。第一恶来不报:菩萨不会有报复的想法,如果众生对菩萨有恶事,菩萨也不会以恶事回报。譬如,如果有人用恶口骂过来,菩萨也不会用恶口 三摩地

2018-07-23

接下来佛又接着开示说:心不放逸常修忍辱,为涅槃果持戒精进,愿为众生趋走给使,令彼安隐欢娱受乐,为他受苦心不生悔,见退菩提心生怜愍。(《优婆塞戒经》卷2)实义菩萨的第十三个条件是,心不放逸常修忍辱。这是说:心要常常住于法上,不放逸。住于法上而不放逸,这才是真正的苦行。一般人修的苦行,是一天到晚出坡,然后晚上不倒单,坐在那边打瞌睡,辛苦自己,说这样是苦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卷7佛开示说:【善男子!生忍因缘有五事:一者恶来不报、二者观无常想、三者修于慈悲、四者心不放逸、五者断除瞋恚。善男子!若人能成如是五事,当知是人能修忍辱。】(《优婆塞戒经》卷7)意思是说:想要发起生忍,有五件事要作。第一恶来不报:菩萨不会有报复的想法,如果众生对菩萨有恶事,菩萨也不会以恶事回报。譬如,如果有人用恶口骂过来,菩萨也不会用恶口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忍辱是要面对众生的,而阿罗汉只是面对自我,所以阿罗汉是不修忍辱的!三.佛于《优婆塞戒经》中如是说:“善男子!生忍因缘有五事:一者恶来不报、二者观无常想、三者修于慈悲、四者心不放逸、五者断除嗔恚。”因此记住佛世尊教的这几点,可以让你能够生起忍的法:(一)无论善恶来的时候,我都以善法来回报他们,应做如是想,我们学菩萨行,应该是恶来不报,不但 三摩地

2018-07-23

不舍因缘复有三事:一者有本愿故、二者作业坚故、三者至心不放逸故。〗------《优婆塞戒经<业品>》讲记佛接着说明:戒的道理及戒的精神所在,也说明是以什么因缘而说为戒?戒有几个原理:第一、戒就是制。民俗中,若有人遇到某些事情不如意,就去道教的宫庙制一制,话叫作制,不是祭祀的祭(编案:台语的祭与制同音),制什么呢?要制鬼神,不再让鬼神来骚扰他,所以说要去制一 三摩地

2018-07-23

不舍因缘复有三事:一者有本愿故、二者作业坚故、三者至心不放逸故。”〗讲记佛接着说明:戒的道理及戒的精神所在,也说明是以什么因缘而说为戒?戒有几个原理:第一、戒就是制。台湾民俗中,若有人遇到某些事情不如意,就去道教的宫庙制一制,台湾话叫作制,不是祭祀的祭(编案:台语的祭与制同音),制什么呢?要制鬼神,不再让鬼神来骚扰他,所以说要去制一制。同理, 三摩地

2018-07-23

善男子!若人不乐久处生死,深见过罪,观人天乐、阿鼻狱苦平等无差;怜愍众生,具足正念,为欲利益无量众生使得成道,为具无上菩提道故,为如法行故,受持是戒,心不放逸;能观过去未来现在身口意业,知轻知重,凡所作事先当系心修不放逸,作已、作时亦复如是修不放逸。若先不知作已得罪,若失念心亦得犯罪。若客烦恼时暂起者,亦得犯罪,若小放逸亦得犯罪。是人常观犯轻如重, 三摩地

2018-07-23

13、心不放逸常修忍辱14、为涅盘果持戒精进15、愿为众生趋走给使,令彼安隐欢娱受乐,为他受苦心不生悔。16、见退菩提心生怜愍17、能救一切种种苦恼18、能观生死所有过罪19、能具无上六波罗蜜20、所作世事胜诸众生,信心坚固修集慈悲,亦不悕求慈悲果报。21、于怨亲中其心无二,施时平等、舍身亦尔。22、知无常相、不惜身命。23、以四摄法摄取众生,知世谛故随众生语。24、为诸 三摩地

2018-07-22

若诸众生遍修三种,勤行精进,即名如来出现于世,若后末世钝根众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业障,当勤忏悔,常起希望,先断憎爱嫉妒谄曲,求胜上心,三种净观随学一事,此观不得,复习彼观,心不放舍,渐次求证。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圆觉汝当知,一切诸众生,欲求无上道,先当结三期。忏悔无始业,经于三七日。然后正思惟,非彼所闻境。毕竟不可取,奢摩他至静。三 三摩地

2018-07-22

轻贱烦恼,令彼烦恼不得自在;心不放逸常修忍辱,为涅盘果持戒精进,愿为众生趋走给使,令彼安隐欢娱受乐,为他受苦心不生悔,见退菩提心生怜愍。能救一切种种苦恼,能观生死所有过罪,能具无上六波罗蜜,所作世事胜诸众生,信心坚固修集慈悲,亦不悕求慈悲果报;于怨亲中其心无二,施时平等、舍身亦尔,知无常相、不惜身命,以四摄法摄取众生,知世谛故随众生语。为诸众生受苦 三摩地

2018-07-22

轻贱烦恼,令彼烦恼不得自在;心不放逸常修忍辱,为涅盘果持戒精进,愿为众生趋走给使,令彼安隐欢娱受乐,为他受苦心不生悔,见退菩提心生怜愍。能救一切种种苦恼,能观生死所有过罪,能具无上六波罗蜜,所作世事胜诸众生,信心坚固修集慈悲,亦不悕求慈悲果报;于怨亲中其心无二,施时平等、舍身亦尔,知无常相、不惜身命,以四摄法摄取众生,知世谛故随众生语。为诸众生受苦 三摩地

2018-07-22

能赞三宝所有功德;不以斗称杂余异贱,欺诳于人;不乐酒博贪欲之心,常修惭羞愧耻之德,虽复巨富心不放逸,多行惠施不生憍慢。善男子!有是相者,当知是人则能供养施波罗蜜。〗讲记六波罗蜜对大家很重要,因为十波罗蜜对你们多数人来讲,目前仍言之过早,所以仍以六波罗蜜为主;而且此经是针对新学菩萨说的,所以应以六波罗蜜为主。六波罗蜜在十信位中就需熏习了,从初住开始修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页   1   2   …   3   下一页»   共53条/3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