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第七是遍趣行的智力,就是普遍的了知众生会往生到哪里去,他们的心性与趣向又如何。第八是宿住随念智力,就是一切过去世所经历的一切事、一切身口意行,没有一件事情会忘失掉;这是只有佛地才具足念心所的功德,等觉菩萨有时也会有忘掉的事情,但是诸佛对过去世所造所说一切身口意行,没有一件会忘掉,这就是五别境的念心所已具足了。第九种是死生智力,包括自己及诸佛,包括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那时,五百马往生所成的天子已经善于调伏自己的心性,于未来世将得证辟支佛;那匹日藏大马,在未来世将会以最虔敬的心、最上妙的饮食来供养无量无数诸佛的功德,得以成就实证佛菩提的助道次法,然后作究竟佛,名号叫作善调如来、应供、正遍知。善男子!这个世间里,没有任何一种上妙的美味饮食是如来所不能得到。善男子!如来纵然食用草木、土块、瓦砾这些粗劣得难以下咽的东西 | 三摩地 2018-07-21 |
|
四、念三身佛1、念应化身佛一般念佛人持名念佛,只要信愿行真切就可以往生西方,但有的人为求实相念佛,所以学无相念佛;有的人为求上品上生,面见弥陀世尊,所以学无相念佛做为功夫;有的人为求学佛得力以度化众生,所以学无相念佛。无相念佛就是楞严经中所述,第二十四种圆通法门---「法以人名」,称为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念佛,许多人在念,也知道佛有三身:化身、报身 | 三摩地 2018-07-21 |
|
所以佛对那个老人说:“你这一世以来真的悭贪,没有供养三宝,也不对众生布施,所以你往生后世时没有福德可以依靠。”老人家又问:“那我怎么办?”佛说:“你可以先赞叹三宝,赞叹完了就供养三宝,三宝供养完了就孝顺父母,父母如果已经过发,你就去布施众生、利乐有情,有这些善法作依靠,下一世就可以好好的过日子。”佛对世俗众生也是很有耐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一生补处菩萨,多必往生兜率陀天,心生欢喜,智慧满足。何以故?在下诸天,多有放逸,上界诸天,禅定力多,寂定软弱,不求于生,以受乐故,又复不为一切众生生慈悲故。(《佛本行集经》卷五)那先说这一段。也就是说,一生补处的菩萨指的是什么呢?就是妙觉菩萨。也就是菩萨成满了这个十地的菩萨道修学,到等觉以后百劫修相好,最后成为妙觉菩萨生到兜率陀天,等待众生因缘成熟 | 三摩地 2018-07-21 |
|
后来,国王和臣民们寿终之后都往生天界生为天人了。佛说:当时那个贫困之人就是我的过去身,我累劫之中仁慈惠施拯救众生,今日终于成就佛道,号天中天,为三界中的大雄。贫人本生-六度集经昔者菩萨贫篓尤困。与诸商人俱之他国。其众皆有信佛之志。布施穷乏济度众生。等人全曰。众皆慈惠。尔将何施。答日。夫身假借之类靡不弃捐。吾睹海鱼。巨细相吞心为怆枪。吾当以身代其小者 | 三摩地 2018-07-21 |
|
阿支罗迦叶是在家居士,阿支罗迦叶命终之后,这些声闻比丘就向佛陀请示,阿支罗迦叶被牛抵触而死之后,他是往生到哪里去了呢?他有没有证果呢?因为这是修学声闻菩提,想要实证佛法的人最关心的事情。释迦牟尼佛说:阿支罗迦叶已经般涅槃了,因为他已经知道法、次法。所以佛为阿支罗迦叶授第一记。什么是第一记呢?就是声闻的最高果位,就是阿罗汉果,表示这个阿罗汉已经可以般 | 三摩地 2018-07-21 |
|
因为在人间,物质比较缺乏,如果能够往生到天堂,那里的物质非常丰富,就可以过上快乐的生活。但不管是改变命运,或是来世这种更大的命运改变,可都没办法改变一个最大的命运----就是流转于生死之中的命运!因为一切众生最难逃脱的,就是流转于生死之中,如果我们可以在当世,解脱于生死流转,那么相对于改变命运或者,这两种比较简单的目标,也就轻而易举的达成了。因此,若能 | 三摩地 2018-07-21 |
|
他们嘴里说断灭、无后有,实际上他们还是很喜欢下一辈子自己继续存在──深心中是期待自己还会往生到下一世去的。所以,如果是六识论者,在二乘法中也无法修出成绩来,连断我见都不可能;当他们想要断我见的时候,一定会考虑到入涅槃时将会成为断灭空啊!那就不得不在坚持六识论的同时,又去施设一个意识的细心常住不灭的说法。然而他们说意识细心是从意识细分出来的,却不属于 | 三摩地 2018-07-21 |
|
供养一切诸人天!顶礼天中天,无上真法王,本师释迦尊,真为说法者,语竟意无穷,方便施设教,三乘同归一,一切皆成佛!净土法门从古到今,并没有特别说了义诸殊胜第一义谛,并没有特别以此来此娑婆世界弘扬圣道之殊妙境界,是以说非了义,以佛法中惟第一义谛,即此真心说为第一义谛,离此真心而说则为不了义,说为非第一义谛,因此是以当归净土法门为不了义!又以其诸仁者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1 |
|
初果就是须陀洹;二果就是斯陀含果,也就是一来果,一来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只要证得二果,他往生天界以后,会回到人间再来受生一次,然后从此以后,他就不再回到人间受生,也就是他在出离三界生死之前,他只需要人天往来一次,所以就叫作一来果;再来说三果,三果人呢,他叫作阿那含果,也就是不还果,不还的意思就是只要你能证得三果,那么你可以在中阴阶段般涅槃,也可以在色界 | 三摩地 2018-07-21 |
|
那你也会发觉:我的师父这样要求我每天行善,这个行善却是跟断我见无关啊!既然是跟断我见无关,我一生努力行善之后,最多就是死后往生欲界天享福,怎能解脱呢?因为这与断我见无关,当然就不可能证得初果啊!那你就知道他所施设的那个戒禁是错误的。如果有人告诉你说:你一定要修苦行,要吃最粗糙的、最难吃的,还要每天为众生辛苦的做事,这样不断地修苦行,你就可以得解脱。 | 三摩地 2018-07-21 |
|
阿支罗迦叶就是在家的居士,阿支罗迦叶命终之后,这些声闻比丘就向佛陀请示,阿支罗迦叶被牛抵触而死之后,他是往生到何处?他是往生到哪里去呢?他有没有证果呢?因为这是修学声闻菩提,所有想要实证佛法的人,最关心的事情。释迦牟尼佛就跟这些比丘说:阿支罗迦叶已经般涅槃了,因为他已经知道法、次法。所以佛为阿支罗迦叶授第一记。什么是第一记呢?就是声闻的最高果位,就 | 三摩地 2018-07-21 |
|
因此最钝根的初果人,虽然不会再往生三恶道,可是下一世生在欲界天中,如此人间天上往返七次之后,才能够证得四果入般涅槃;这就是佛在《长阿含经》中所说的得须陀洹道不堕余趣,极七往返必成道果的道理。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觉得:初果人已经断结证果,也已经现证五阴法的无常、苦、空、非身、无我,怎么可能还会贪着欲界法呢?主要是因为过去多生以来,所累积的贪着习气尚未改变 | 三摩地 2018-07-21 |
|
如果有人主张,只有人间才有佛教,(就是不懂二果与三果人往生后的去处)你就知道他对佛法的架构不如实知,而且把佛法窄化得非常严重,那是严重的误导众生。好,既然你已经成为三果,接下来你要往四果迈进,你就要去了解:四果所要断的烦恼是什么?四果所要断的烦恼就是五上分结!什么是五上分结?也就是讲的断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痴。首先他了知了色界里面,色身高广 | 三摩地 2018-07-21 |
|
阿支罗迦叶就是在家的居士,阿支罗迦叶命终之后,这些声闻比丘就向佛陀请示,阿支罗迦叶被牛抵触而死之后,他是往生到何处?他是往生到哪里去呢?他有没有证果呢?因为这是修学声闻菩提,所有想要实证佛法的人,最关心的事情。释迦牟尼佛就跟这些比丘说:阿支罗迦叶已经般涅槃了,因为他已经知道法、次法。所以佛为阿支罗迦叶授第一记。什么是第一记呢?就是声闻的最高果位,就 | 三摩地 2018-07-21 |
|
阿支罗迦叶就是在家的居士,阿支罗迦叶命终之后,这些声闻比丘就向佛陀请示,阿支罗迦叶被牛抵触而死之后,他是往生到何处?他是往生到哪里去呢?他有没有证果呢?因为这是修学声闻菩提,所有想要实证佛法的人,最关心的事情。释迦牟尼佛就跟这些比丘说:阿支罗迦叶已经般涅槃了,因为他已经知道法、次法。所以佛为阿支罗迦叶授第一记。什么是第一记呢?就是声闻的最高果位,就 | 三摩地 2018-07-21 |
|
此时一切人间吊丧或追悼仪式全没用,唯一应当做的事就是为亡者念诵佛经令其明白所因为何,所至何处,上焉往生西天净土,持五戒十善者升入天界,中品至少保住来世能够脱生人身,作奸犯科者堕三恶道.一失人身再想回来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如愿,所以中国传统丧葬文化历来有七日度亡的习俗,常言说;生有所养,死有所归,是人一生的大造化,善导大师说:世之大事,莫过生死,一息不来,乃属后生,一念 | 三摩地 2018-07-21 |
|
」那你也会发觉:「我的师父这样要求我每天行善,这个行善却是跟断我见无关啊!既然是跟断我见无关,我一生努力行善之后,最多就是死后往生欲界天享福,怎能解脱呢?」因为这与断我见无关,当然就不可能证得初果啊!那你就知道他所施设的那个戒禁是错误的。如果有人告诉你说:「你一定要修苦行,要吃最粗糙的、最难吃的,还要每天为众生辛苦的做事,这样不断地修苦行,你就可以 | 三摩地 2018-07-21 |
|
所以必须要说:跟著瞎说的人走,你的知见不正确:你一定落到怀疑东、怀疑西、怀疑三宝,虽然你心里面还是希望呢能够往生哪里或是怎样,可是你因造不善因,因此修学上就会很辛苦,所以八难之中“佛前佛后难”就是这个。可是我们这样看,末法中难道没有真教导吗?你看看中华电子佛典,它一样可以在你电脑中取得以前的大藏经,它并不是说没有,人人都可以阅读。以前说大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