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假使悟后舍报时即往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也不会因此就生起欣喜之心;若是有因缘要生于地狱中,也不会生起厌恶之心,就能以此智慧而随处、随缘、随愿建立六道中之五阴身,因为这些都只是自心如来幻化而得者,皆是无我、无所得之法,何有欣喜或厌离之我可说?无门慧开禅师在《无门关》中说:参禅须透祖师关,妙悟要穷心路绝;祖关不透,心路不绝,尽是依草附木精灵。参禅初悟入自心 三摩地

2018-07-21

来世的意识心也不是从此世去的,须待未来世新的五色根出生了,才会有未来世全新的意识觉知心出现;所以来世的意识觉知心不是从此世前去的,而是另一个全新的意识觉知心,当然不会记得此世的种种事情了,这样子才可能安住于母胎中而不觉得烦闷难过;所以出生以后的意识心是全新的意识,诸事不懂,必须从头开始学习,所以不是从前世往生过来的,连最简单的食衣住行等事情,意识也 三摩地

2018-07-21

为什么呢?因为学得了四禅八定的功夫,坐脱立亡后,必定往生色界或无色界天;当定福的果报享尽了,又得回到三界中轮回受生。譬如古代石霜禅师入灭后,寺中僧众想要推举禅定功夫很好的首座来当住持。但是九峰勤禅师却不赞同,他说:「先得勘验首座亲得先师意旨否?」后来首座就说:「香烟起处,如我不能坐脱立亡,我就是不会先师意。」炷香点燃了,火刚熄,烟才刚升起,他就已经 三摩地

2018-07-21

学佛人往往因为误认无余涅槃境界,以及误认意识心是常住心的缘故,就死不了意识心对自己的贪爱与执著,就会在死后想要保持意识心的存在,因此不得不再度入胎,或是往生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中,自以为是无余涅槃境界。天寿报尽以后,就又下生人间的畜生或饿鬼道中。所以这段经文中,特别注重意识觉知心的认知,要大家别再贪爱及执著意识心;所以我见与我执的断除是非常不容 三摩地

2018-07-21

至于大众菩萨会想,到底今生会不会开悟,既然是学佛人,一定要记住,绝对不要妄自菲薄;「我」当初的时候,也没有想过这一生可以开悟,没想过可以了解祖师们的这么多的公案作略,更没想过可以知道佛法里面许多甚深意旨,只是傻傻地甘愿把自己放到学佛的最后一条路上,因为「我」知道萧导师平实菩萨大菩萨是真正的大善知识,所以经过了许多年,最后终于死心蹋地到正觉讲堂的禅净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到了舍寿时,佛提前来告诉你:“你接下来要往生去某世界。”你就要马上答应,不然你就是没有离开爱见大悲。不过你如果离不开,我仍然不怪你,因为你一直愿意留在三贤位中,我也无可奈何,当然不能怪你。但是应该要有大心,要把眼界拉高一点,不要老是从三贤位的层次去看。所以一切都没有关系,佛交代如何,你就如何,不要固执己见而向佛讲理由:“这里的众 三摩地

2018-07-21

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无论品位为何,皆是仗着阿弥陀佛因地所发大愿,让已度至极乐国者之有情,迈向成佛之道,次第而住:下从造诸不善业、五逆十恶者,下品下生花开后,听闻实相除灭罪法,发菩提心,证果时劫,长不可知。毁犯戒律、不净说法者,下品中生花开后,听闻大乘甚深经典,发无上道心,证果时劫,长不可知。作众恶业、无有惭愧者,下品上生花开后,信解甚深十二部经, 三摩地

2018-07-21

往生论》全称《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又称《净土论》,北魏菩提流支译。是印度唯一之净土论部。净土宗特别重视,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合称净土三经一论。此论我国自唐朝时已失去,直到清末,杨仁山居士在日本发现,再传回中国。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二、唯识论书:1.《唯识二十论》,说明万法唯识,破斥外道及小乘的论难。2.《唯识三十颂 三摩地

2018-07-21

因为他有了实相般若智慧,而且又见性分明,或者由于深入般若实相智慧而渐次到达十住位,能够出世说法分担如来家业;所以心中非常的欢喜,当然就能够十方随顺欢喜而行,不论往生到任何佛世界去,都一定是欢喜勤行菩萨道的人,所以名为欢喜行。也就是说,初行位的菩萨,由于已经是深入般若实相智慧,并且能够出世弘法接引众生,所以心中总是生起欢喜心,随顺一切众生;对于众生的 三摩地

2018-07-21

三地发光地,三地发光地的菩萨,已经具足一切世间的禅定、神通、解脱三昧、止观,能引发而且能够安住,对于四禅八定能够引发、能安住于这样的禅定,但是却不随于这样的修力,而往生天界去享天福;三地菩萨随着大愿,在能成满一切智慧海之处受生,来继续行他自利利他的菩萨行;就好像舍离世间的假名字,好像说河水、江水入于海水中,都失去本名一样的譬喻。那么四地焰慧地,四地 三摩地

2018-07-21

如《般舟三昧经》中所说,菩萨进入此般舟三昧之后,即现生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龙树菩萨悟道因缘龙树菩萨自内发现欲为苦本的道理,与佛陀出家之前所洞察的:即使是人间幸福美满的帝王式生活,它们(苦乐爱欲)在本质上仍然是空虚的。二位圣者都洞察到了存在本身的不安性,而积极寻求证悟第一义谛。龙树菩萨曾造〈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又名〈亲友书〉),道尽了他发心的因 三摩地

2018-07-21

他们嘴里说断灭、无后有,实际上他们还是很喜欢下一辈子自己继续存在──深心中是期待自己还会往生到下一世去的。所以,如果是六识论者,在二乘法中也无法修出成绩来,连断我见都不可能;当他们想要断我见的时候,一定会考虑到入涅槃时将会成为断灭空啊!那就不得不在坚持六识论的同时,又去施设一个意识的细心常住不灭的说法。然而他们说意识细心是从意识细分出来的,却不属于 admin

2018-07-21

如果是贪、瞋、痴等等,那就会导致有情往生恶道,那就不是善逝。佛陀则是已经断惑证真,祂的一切修行能够自利利他,不但自己已妙出世间成就佛果,更有种种的智慧方便善巧,能够救度众生出离漫漫长夜,去往解脱彼岸,不再退没于生死大海,因此称为善逝。第六是世间解、无上士。世间解是说,佛陀善知因果,因此对于一切有情世间,就是一切种类有情的五阴、十八界、六入的无量过去 三摩地

2018-07-21

为什么这样说呢?例如佛的五阴身所得、所受,乃是究竟乐,永恒无有任何苦痛;但是天人所得的五阴身,所受还是有苦,譬如说天人业报即将结束,往生到下一个世界时,天人会出现五种衰退,叫作天人五衰相现前;所以佛身与天人身是完全不同的。一般的佛都知道,在世的时候行善造福,未来就可以生天界享福,到了天上就没有苦痛只有快乐,只有在天果报即将结束时,才有五衰相的苦痛。 三摩地

2018-07-21

又会有什么样的众生,往生去那里受种种苦呢?接著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那些世间又是如何形成的?在这五趣之中,处处轮转受生的阿修罗世间,又是如何形成的?这样了知六道,不同世间的形成原因,还不算世间解,为什么呢?因为在三界中,还有四种圣者的世间,佛、菩萨、声闻与缘觉。诸佛不入无余涅槃,常住十方三界,利乐有情永无穷尽;诸佛在三界中示现的世间,是怎么来的?其 三摩地

2018-07-21

又会有什么样的众生,往生去那里受种种苦呢?接著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那些世间又是如何形成的?在这五趣之中,处处轮转受生的阿修罗世间,又是如何形成的?这样了知六道,不同世间的形成原因,还不算世间解,为什么呢?因为在三界中,还有四种圣者的世间,佛、菩萨、声闻与缘觉。诸佛不入无余涅槃,常住十方三界,利乐有情永无穷尽;诸佛在三界中示现的世间,是怎么来的?其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佛对那个老人说:你这一世以来真的悭贪,没有供养三宝,也不对众生布施,所以你往生后世时没有福德可以依靠。老人家又问:那我怎么办?佛说:你可以先赞叹三宝,赞叹完了就供养三宝,三宝供养完了就孝顺父母,父母如果已经过发,你就去布施众生、利乐有情,有这些善法作依靠,下一世就可以好好的过日子。佛对世俗众生也是很有耐心的开导,这也是难忍能忍,并不是只有忍众生 三摩地

2018-07-21

第七是遍趣行的智力,就是普遍的了知众生会往生到哪里去,他们的心性与趣向又如何。第八是宿住随念智力,就是一切过去世所经历的一切事、一切身口意行,没有一件事情会忘失掉;这是只有佛地才具足念心所的功德,等觉菩萨有时也会有忘掉的事情,但是诸佛对过去世所造所说一切身口意行,没有一件会忘掉,这就是五别境的念心所已具足圆满了。第九种是死生智力,包括自己及诸佛,包 三摩地

2018-07-21

四、念三身佛1、念应化身佛一般念佛人持名念佛,只要信愿行真切就可以往生西方,但有的人为求实相念佛,所以学无相念佛;有的人为求上品上生,面见弥陀世尊,所以学无相念佛做为功夫;有的人为求学佛得力以度化众生,所以学无相念佛。无相念佛就是楞严经中所述,第二十四种圆通法门---「法以人名」,称为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念佛,许多人在念,也知道佛有三身:化身、报身 三摩地

2018-07-21

此经尚且毕竟说有化现,是以化央掘魔罗之母,乃至其师,皆是化作,以诸天尚且可以化身,诸菩萨尚且可以化身,何况诸佛!是以诸佛所化,正是现起如所幻事,然此觉悟者所现起的佛身,则不同于他有情所化,以此功能德用不能相比故,以智能不能相比故;所以化佛无量无边,一样施作佛事,因此如何可以说,佛如来者,无此「法」、「报」、「化」者三身?是自不生正见,于佛本自不信,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