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譬如证得初禅就可以生初禅天,若是初禅善根发时遍身具足,并且后来次第具足八项乐触,往生后可以当初禅天的天主:大梵天。如是,把禅定境界从初禅向上说到非非想定去,这叫作乐说“定报”。万一不小心,自己心放逸散乱,就赶快生起恐怖惭愧悔恨的心,因为你所得的禅定果报可能已经失掉了。这些定的果报都是真实的,不是虚假的。如果你们有人曾经初禅遍身善根发,你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果不造这五个大恶业而造其它小恶业,还是-可以先生禅定天,然后再求补救;但是造了五逆而断善根,空有定力仍无法往生色界的,所以定共戒的三世定戒在退失禅定时舍,也在断善根时舍。还有三个时节因缘会舍掉定共戒:第一、舍身时舍,因为禅定是意识心相应的法,舍报后另外新生的下一世意识觉知心,并不是这一世的意识心,而是另一个全新的意识心;犹如诸位重新在人间出生,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四个居士寿尽舍报之后皆得如愿往生,分别成为天王、龙王、金翅鸟王以及人王。有一天这四位神王同时起了一个念,想要受持八关斋戒,于是他们遍寻观察,哪里有清净的处所可以受持八关斋戒呢?他们同时发现唯独有摩竭王的后园是没有种种喧闹的寂静处所,于是这四个神王都到摩竭王的后园中,各自坐于树下,慈心奉斋,行于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的六思念。经过一天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世尊在《楞严经》当中有开示过,众生的心念中因为情与想所造成的差别:想可以说是神智,意思是说如果神智清明的话,就会聪明灵巧,死后就会往上飞升而往生到天界去;如果是情执深重,就会造成烦恼粗重、身心暗钝的状况,那么在死了之后,就会随着各人情执烦恼的差别,往下堕落到地狱、饿鬼、旁生道去;如果是情执与神智均等的话,那么就会出生在人间。所以,如果在意业上修学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上是什么意思呢?上就是说我们这个戒呢,如果守得好又修得好的话,我们就可以往生天上,甚至于一直到无上道。什么叫无上道呢?无上道就是已经成佛,没有比他还上面了,已经是最高了。所以这个戒又称为上。这个戒又名为学。为什么叫作学呢?因为这个戒可以让我们去学习如何调和我们的心,增长我们的智慧以及调和我们的诸根,所以它又叫作学。也就是,这个戒它可以称为制,它又称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持八关戒斋的功德大,他想:我以此功德回向往生欲界天享福,五百天女服侍我,每一位天女还有七位女侍奉侍他们,想想看,我手下有多少天女?这就是求报不清净!持八关戒斋求这个果报一定可以得到,但这不该是菩萨所求的果报,应当把它回向佛菩提的证量次第增上,迅速成佛,早日广利有缘众生,这才是求报清净。如果从根本清净、受已清净……;一直到求报清净都具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四个居士寿尽舍报之后皆得如愿往生,分别成为天王、龙王、金翅鸟王以及人王。有一天这四位神王同时起了一个念,想要受持八关斋戒,于是他们遍寻观察,哪里有清净的处所可以受持八关斋戒呢?他们同时发现唯独有摩竭王的后园是没有种种喧闹的寂静处所,于是这四个神王都到摩竭王的后园中,各自坐于树下,慈心奉斋,行于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的六思念。经过一天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人的基本条件具足了,才有可能修行佛法,才能够顺利往生极乐;乃至于在此世间证得圣位之前,更须先要具足做人的条件,所谓人成而后成圣。-------《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正礼老师主讲 (原标题:五戒简介) | 三摩地 2018-07-22 |
|
那么受五戒、菩萨戒者自杀犯不犯戒?若以自杀手段往生净土,是否莲品会下降?而世俗法说自杀者因阳寿未尽故会入枉死城或地狱受苦,是否为凭空捏造?若自杀无罪,那么世人因病苦、贫苦等烦恼而自杀,是否也是他的权利?虽不鼓励,但也不应批评,人只要不想活就可以自杀,无罪故。答:《优婆塞戒经》卷六:「若自刑者不得杀罪。何以故?不起他想故,无瞋恚心故,非他自因缘故。」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人的基本条件具足了,才有可能修行佛法,才能够顺利往生极乐;乃至于在此世间证得圣位之前,更须先要具足做人的条件,所谓人成而后成圣。五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与五常相关,五常是人间的根本,所谓仁、义、礼、智、信。不杀生是仁、不窃盗是义、不邪淫为守礼、不妄语是可信者,饮酒者满口酒话,人多不信,常常败事,故不饮酒的人是智者。【(中略)‘人有五事现在,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人的基本条件具足了,才有可能修行佛法,才能够顺利往生极乐;乃至于在此世间证得圣位之前,更须先要具足做人的条件,所谓人成而后成圣。此外,见道之人因已有道共戒,故以三聚净戒尽未来际受菩萨戒即可。若有佛子不离四念处而修五停心观,得证初禅以上的境界者,虽有定共戒,受菩萨戒时,仍然必须取相受。有道共戒者可以称为具足众戒。如仅求生极乐者,若有定共戒,亦可算是具 | 三摩地 2018-07-22 |
|
生为人而得人间恶报,譬如说生活困苦让你没有道粮,然后你就没有办法修学佛法;或是生了以后,很年轻就往生了;或生在边地听不到佛法;这些都是生为人得到人间的恶报。那么受持菩萨戒就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这是第一个理由,初发心的菩萨为什么要受持菩萨戒。2、令修学善法菩萨戒有戒不得作,还有戒不得不作。戒不得作是属于恶法的部分;戒不得不作就是要让菩萨去修学善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人的基本条件具足了,才有可能修行佛法,才能够顺利往生极乐;乃至于在此世间证得圣位之前,更须先要具足做人的条件,所谓人成而后成圣。五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与五常相关,五常是人间的根本,所谓仁、义、礼、智、信。不杀生是仁、不窃盗是义、不邪淫为守礼、不妄语是可信者,饮酒者满口酒话,人多不信,常常败事,故不饮酒的人是智者。 一、不守五戒(造作五种恶业) | 三摩地 2018-07-22 |
|
479,b15-18)八、往生助缘《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恶。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行者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花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莲 | 三摩地 2018-07-22 |
|
九往生助缘想要求生净土的人,必须受持此戒。经上说,如果有人受持八斋戒,凭着这种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土,定能获得中品中生。十临终欢乐有念佛的功夫,但尚没有得到一心不乱,担心临命终时没有把握往生的人,必须持此斋戒。《药师经》说,受持此斋戒的人,凭此种善根,如果听到药师如来的名号,临命终时,将有八位大菩萨来迎接他往生净土。十一得相好身如果见佛相好,心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第九,往生助缘。要想求生净土的人,必须受持八关斋戒。佛经上说如果有人受持八关斋戒,就凭这种功德拿来回向求生净土,能够得到中品中生。第十,临终欢乐。如果我们虽然在唸佛,但我们的功夫没有达到一心不乱,耽心临终时没有把握往生,也应该受持八关斋戒。《药师经》上说受持八关斋戒的人就凭这个善因,到了临命终时,就会有八位大菩萨接引他往生净土。第十一,得相好身。《 | 三摩地 2018-07-22 |
|
九、往生助缘如有欲求往生净土者,不可不持。经云。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斋戒,修行诸善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又云: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一日一夜持八斋戒,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以此之证,则凡欲求生净土者,不可不持斋戒,明矣!故袁中郎云:戒急生最 | 三摩地 2018-07-22 |
|
)九、往生助缘想要求生净土的人,必须受持此戒。经上说,如果有人受持八斋戒,凭着这种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土,定能获得中品中生。(《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云: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戒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华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我们说归依僧,终不归依于外道徒众的意思就在指我们要知道,我们归依的对象----在人间里面能够领导我们,来帮助我们迈向解脱,能够教导我们往生到诸佛净土的那个僧宝,他本身一定也是归依佛、归依法,也是归依于所有的大乘菩萨僧,表示他要归依于其他譬如说文殊、普贤、观音、势至这些诸大菩萨,这样子的僧宝才是真正的僧宝。如果他只是剃头着染衣,结果口中所说的是,没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我们说归依僧,终不归依于外道徒众的意思就在指我们要知道,我们归依的对象----在人间里面能够领导我们,来帮助我们迈向解脱,能够教导我们往生到诸佛净土的那个僧宝,他本身一定也是归依佛、归依法,也是归依于所有的大乘菩萨僧,表示他要归依于其他譬如说文殊、普贤、观音、势至这些诸大菩萨,这样子的僧宝才是真正的僧宝。如果他只是剃头着染衣,结果口中所说的是,没有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