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如果修学念佛的人一心想着要往生诸佛国土,一心想着诸佛的功德庄严以及诸佛的清净,当然不可能去造作杀盗淫这些的恶行。乃至于说念佛的人,不管是口唸也好,心忆也好,那么口唸心忆怎么会去造作绮语?绮语意思就是说讲一些不庄重的话;那么妄语呢说是说谎;两舌是说这个挑拨离间,在两个人之间挑拨离间;恶口是什么?很简单讲就是随口骂人,讲这些骂人的话,一心在念佛的人当然不可能会去讲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像这样的人他不但已经知道诸佛国土的依正庄严,就好比他信受《阿弥陀经》里面所说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也深信释迦牟尼佛所说的阿弥陀佛四愿绝对真实,相信只要念佛就可以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然后在深心里面就发起了要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誓愿。所以他开始去探索念佛法门,希望能够一心深入,希望能够时时忆念思惟。渐渐的去探究之后,他就能够了解:口字边的唸佛跟没有口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般人心里面总想,修学念佛法门,修学净土,就是只要持名,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子持名唱诵不断,将来就可以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认为修学净土,就只要这样就好。其实修学念佛法门,也要动中的功夫啊!为什么我们这么讲呢?因为修学念佛法门,想要求生诸佛净土。好比说修学这个念佛法门,念阿弥陀佛,想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照经上讲就必须要在临命终的时候能够心不颠倒,这样才能够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是持名法门,必定如佛说阿弥陀佛经等,倡明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若干日即得往生;或临命终时执持名号若干念而能一心不乱者得生净土。是故忆念二字乃是念佛圆通章之根本旨趣所在。若善知识以持名念佛而解说念佛圆通者,必属权巧方便接引众生。将来必会斟酌因缘,续说无相念佛,引导众生进入念佛圆通章之根本旨趣。若已有持名念佛基础者能采行此法,可以迅速调伏六根,充满法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么他如果修学净土,想要往生极乐,那么他会念‚哪莫阿弥达呣达‛,那这也是念阿弥陀佛啊!虽然声音不同,但是也是念佛。另外,也有人念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有人念药师琉璃光如来等等的。佛有无量无数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佛,所以佛不只是一尊,有很多的佛。因为十方虚空无有穷尽,过去未来无有穷尽,所以世界国土是不可限量的,世界国土不可限量,那佛当然就无穷无尽、数之不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佛说阿弥陀经》)说若一日乃至七日专持阿弥陀佛名号,能得到一心不乱,临命终的时候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它的原因是因为,众生常会因为无明所罩,不知慎修身口意行,因而造作了种种未来世不可爱的异熟果报;当临命终时,这恶报的业风吹起,落入中阴阶段,依着原有的贪欲执著,就会对未来世的父母生起颠倒想,结果在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1957年当时在云居山上一些八十多岁的老师傅,都是知道这些事情的,他们说:那位戒尘老法师也很了不起,后来是预知时至,先行向大众告过假后,坐着往生的。在云南时期,老和尚经常一坐七、八天,有时候人家有事找他商量,就得用引磬为他开静,他才出定。因此,老和尚在云居山时,我们就问他:『是否有这些事情呢?』他说:『是呀。』我们又问:『老和尚您现在为什么不入定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剎,游于四天,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七情三想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当你没有要往生一个净土的时候,你虽然是证悟了,或者你知道密意等等,可是你决定继续来这个世间流转,那你到底是凭借著什么?是凭借著对善知识的信念,凭借著对三宝的信念。但不能告诉你说:你下辈子会证悟。没有!这没有打包票的。 (原标题:甘愿做菩萨(一-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说,你是想要往生极乐世界,佛陀已经替你准备好,已经替你准备好你的莲花座啦,乃至于有的人已经准备好金刚座给他了,只要呢,你在这个佛道上继续地用功,它会成形的,它会真正成就的,如来没有亏待你啊!所以这样来思维,到底是佛的恩典比较好,还是跟众生一起混吃等死好?这是很明确的,你所依仗于此世间的──知识、财力或什么,都比别人强吗?就算是都比别人强,佛陀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彼土往生,其成佛也易。易故一生可致,难故累劫未成。是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末世修行,无越于此。然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 | admin 2018-07-23 |
![]() |
评曰:知此义,则张善和辈临终十念往生,可了然无疑矣。十六观经佛告韦提希,应当专心,系念一处南海寄归善遇法师,念佛四仪无间,寸阴非空。计小豆粒,可盈两载般舟三昧经九十日中,不坐不卧。假使筋断骨枯,三昧不成,终不休息。 (原标题:关于精进的经文整理) | admin 2018-07-23 |
![]() |
我们环顾玄奘菩萨一生竭尽心力弘护释迦牟尼佛三乘菩提,加上菩萨救度世间的悲心,玄奘菩萨势必会在往生兜率陀天内院面觐弥勒菩萨后,立即又回到此世间来住持释迦世尊的。在此我们谨以一首偈来表达对玄奘菩萨的崇敬与赞叹于万一:九死一生志益坚,万里鹏程继绝学;立言斩谢标胜义,降伏二乘震五印。开演唯识阿赖耶,阐明真谛如来藏;明心见性觐弥勒,护持正法再万年。此后一千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玄奘法师简介:玄奘法师生于公元602年,664年往生。据说玄奘菩萨就是为了去西天求得弥勒菩萨所著的《瑜伽师地论》,所以在28岁时开始西行印度取经,这段期间历经共17年的艰辛万苦,回国时已是45岁左右。玄奘菩萨一生所翻经论,为中土一切译师之最,其中许多著名的经典如《大般若经》六百卷,还有弥勒菩萨所著的《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等重要经论。有一部关于玄奘法师去印度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说,有人跟他的太太他是很要好的,有一天他的太太突然往生了;一个很恩爱的亲人,突然间往生了,他当然很痛苦,他很难忘记她。但是过了一年以后,他突然间遇见了一个他喜欢的女生,这时候他就开始在设想说:我怎么跟她交往,我怎么跟她交往以后,她能成为我的老婆。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就开始慢慢出现了;也就是说,因为它的重要性出现以后,他对于太太往生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从上面这一段《佛藏经》文,菩萨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佛是不允许修学佛法的比丘们,上座之后为四众演说外道语义,佛说:上座而演说外道语义的这一些身披袈裟的、自认为佛的这些比丘,祂不承认他是佛,祂说他是邪见外道,而这些邪见外道,以后将会往生地狱、畜生、饿鬼。佛又说了:身未证法而在高座,身自不知而教人者,必堕地狱。以上这些,并不是佛在诅咒人,佛是如实语之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诸天天人以及有智慧的清净梵行者就会辗转传说我犯了清净戒行的事,那么很快地诸方都会听到我的恶名声了;而当我身坏命终之时,也必定会往生到地狱恶道之中。既然瞭解有憎嫉恼的人在今世以及后世必定会受到这样的恶报,有智慧的多闻圣在正思惟之后呢,必定就会心得决定地说:『那么我宁可依于如来藏本来无憎嫉恼的体性,来断除憎嫉恼等等的烦恼心所。』然后就如说而行,依无憎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往生天界,十信、十住…等菩萨都会因为异熟果的缘故而有不同的轮宝。庄严报身请详《佛地经》所说,此处限于篇幅,不便细说;亦非因地菩萨所能知之,不便说之。各菩萨都有名号,人间的菩萨法名,通于天界、鬼神界……等;如人以平实居士一名,或以正元居士一名,询于道教之正神、民间信仰之鬼神,或请示于世尊、观世音菩萨者,皆得通用,不致误会为他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时候因为说于未来不得而知:到底有没有来世?假如有的话,我来世会生到哪里?可不可以再得到安乐?因为有一大堆的不确定,而心中生起了恐惧!更有的是因为此世造作了恶业,乃至是杀害众生,业境现前的时候,种种的恐怖逼迫,那更是不得安乐啊!只有一分因为人天善业之所摄持,往生的时候,善境现前而无恐惧,也许这可以说是一般人所追求的死于安乐吧!菩萨于当生之时,能够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能够让自己生于安乐吗?先看看我们是怎么出生的:我们往生到人间有三个阶段:入胎、住胎、出胎。对一般人而言,都无法正知的入胎、住胎、出胎,所以其过程中都有痛苦,这个道理我们就不进一步说明。而出胎的时候,也就是一般所谓的出生,因为错误的执取色身为实有、为自我,所以一定会在住胎、出生的过程中领受种种的痛苦。什么样的痛苦呢?处胎的时候种种的迫隘,出胎的时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