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大庄严论经》卷6)意思是说,世尊只说三归依,不说四归依,四归依不是佛的教法。佛教在传菩萨戒仪轨上,有提到四不坏信戒。佛教所讲的四不坏信戒是说,佛弟子应当:归依十方一切世尊,归依诸佛了义究竟正法,归依十方大乘贤圣菩萨僧,归依菩萨三聚十重戒;也就是归依佛法僧三宝以及受持菩萨戒。所以佛教有四不坏信与四不坏净,也就是佛弟子对佛法僧戒的四种坚固信心,不是 admin

2020-02-20

所以说,如果有人刚开始接受佛法,受三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之后,并不需要马上吃素。乃至如果三归依后,又受了五戒——不杀人、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及不饮酒。受持了五戒之后,也不一定立刻要吃素。这个时候,他可以吃三净肉。它是佛教徒刚开始修学佛法时,可以食用的。什么叫作三净肉?。这三种净肉叫作见、闻、疑。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看 admin

2020-02-20

所以,自归依佛,自归依法,自归依僧——佛法是说自归依处的,不是说归依他处,或是归依自己心里面意识心所想施设的一个法尘相。所以,要对于这个法要安忍。虽然证悟之后,没有人然后可以呢,众生可以施设方便来救度——可能搞不好只有一位,这样精挑细选,然后才得到一位,可是也是要安忍。以前印度就是如此。佛陀示现灭度之后,禅宗的传法都是一位传一位 admin

2020-02-20

由此,在他心里面没有三宝(可以归依与崇敬)。一个人如果皈依了三宝,却说佛法是不可以实证的,不相信佛法可以实证,其实他已经不是三宝弟子了。接下来说僧,要相信僧,相信只要依照僧宝转述佛所说的佛法来修行,一定可以证果,也可以成就僧宝的功德。如果是已经信受了三宝的功德,就具备了断三缚结的条件。接下来要了解:五阴的内涵,五阴为什么是虚妄的?五阴是怎么形成的? admin

2020-02-19

菩萨为什么会是尊贵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130中,佛就已经这么开示了: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诸有情类,皆令安住独觉菩提,所获福聚不如有人教一有情令趣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憍尸迦!若教有情令趣无上正等菩提,则令世间佛眼不断,所以者何?由有菩萨摩诃萨故,便有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由有菩萨摩诃萨故,便有如来应正等觉,证得无上 admin

2020-02-19

所以简单地说发菩提心就是发求取正觉成佛的心----简称为发心,就是至心发起誓愿不再依止受学外道邪说,也不只是以小乘解脱道为依来作为他修学的内涵,而是要归依受学函盖了声闻独觉解脱道的大乘佛菩提道,自度度人、自利利他,成就福慧两足却又真实解脱的究竟佛果。这可说是佛菩提道修学的一个根本出发点,因为要度人先需自度,要利人也得先有福德智慧的资粮,所以要发起勤求大 admin

2020-02-19

善恶戒都一样,一定要口支与身支具足;在佛法中受戒时,得要礼佛三拜、信顺、归依,然后正受菩萨戒、比丘戒等等,这样才叫作支具足。并且要把戒的内涵,一一说明以后再问:能持否?他得要答:能持!口若不能答,身若不能表示意思,就是支不具足,戒体就不能得,所以佛说:时不具足,支不具足,则不得戒。又譬如钻火,想要钻木取火的人(因为古时候没有打火机、火柴,一般都要用 admin

2020-02-19

如果学人能够检查自己说我是有这样的胸怀,我不会只是为了自己解脱生死来修学佛法,那么这位学人就可以仔细去选择真正的善知识,跟真正的大乘了义正法的道场,去亲近真善知识,这个时候他就应该要去归依三宝。为什么要归依三宝呢?因为如果要修四加行的话,事实上还要有广大的资粮。也就是说,一个具足菩萨种性的菩萨他要修四加行,当他有了菩萨的种性的时候,他还要有广大的资 admin

2020-02-19

世间三宝的这个僧宝,一定要持守他所受的这个戒法,如果他不持守这个戒法,乃至他破坏了三归依戒或是五戒,他一样不成为僧宝。所以说一切的戒,譬如说这个僧宝他要去受比丘戒、比丘尼戒,乃至要受菩萨戒之前,他一定要先去受三归依戒。所以没有一个僧宝,他是不受三归依戒的,所以一切戒是以三归依戒跟五戒作为前提。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一部经叫做《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六说:【( admin

2020-02-19

回向弟子及现世的父母师长、兄弟姐妹、夫妻子女及一切有缘众生,愿大家色身康泰,福慧增长,善根增长,没归依三宝的早归依,已归依的学法无碍,一块学习护持正法,发无上心,成无上道!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增明了。普愿灾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1]现前施设供养具时。发起 admin

2020-02-19

真实归依于三宝起净念信心,起净念信心之后,为什么马上施设五戒呢?因为三归是要解脱轮回,轮回不离于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施设。一个有情绝对不可能这样说,我还没有远离超越欲界的层次,我就能够依色界的层次、依无色界的层次,就能够修证,而来超越这两界,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就好像一个人他没爬过一楼,他说我直接可以到屋顶,这绝对是不可能存在的事实。既然三归是因为信 admin

2020-02-19

首先我们引用《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开示:【善男子!佛未出世,是时无有三归依戒。唯有智人求菩提道,修十善法;是十善法,除佛无能分别说者;过去佛说流转至今,无有漏失,智者受行。善男子!众生不能受持、修集十善法者,皆由过去不能亲近咨承佛故。】(《优婆塞戒经》卷六)这里面开示说,佛还没有出现在人间的时候,当时没有佛戒存在人间,那时还没有三归依戒,也就是三归 admin

2020-02-19

首先我们引用《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开示:【善男子!佛未出世,是时无有三归依戒。唯有智人求菩提道,修十善法;是十善法,除佛无能分别说者;过去佛说流转至今,无有漏失,智者受行。善男子!众生不能受持、修集十善法者,皆由过去不能亲近咨承佛故。】(《优婆塞戒经》卷6)这里面开示说,佛还没有出现在人间的时候,当时没有佛戒存在人间,那时还没有三归依戒,也就是三归依 admin

2020-02-19

今乃知,唯此是,真正归依处。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上面大略说明器世间形成的道理,相信诸位观众,就可以有一个大略的了解。然而在古代某些修行者,因为知见错误的关系,以为第一位出生到初禅天的众生,也就是大梵天王,以为他是造物主,以为他也能够出生其他初禅天的众生;因为在他之前那个初禅天,没有其他众生存在,大梵天王突然在那里第一个化生,接着后面才有其他 admin

2020-02-19

这时沙弥均提成为阿罗汉后,他以自己所证的宿命通智力观察自己过去世,到底是造作了什么样的业行,今世才能得到舍利弗尊者这样的圣明之师,而最后证得阿罗汉果呢?这时他就看见自己的前生原来只是一条狗,却在将死的时候,蒙舍利弗尊者的施食,并为他演说种种的妙法,让他对于佛的微妙法生起欢喜心,才能获得今世的人身而出家,并归依在舍利弗尊者的座下,证得了阿罗汉果。这时 admin

2020-02-19

即使是还没有实证如来藏心的初住位到六住位的已发心菩萨,甚至是还在十信位中,信力还没有具足的信位菩萨,因为他们也同样都是善根深厚,乐于听受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的人,也知道“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的道理,也都供养过许多的佛菩萨;并且他们都了解,只有归依三宝修学佛道才是唯一究竟的道路,所以才会进入到佛门中来修行。这些菩萨虽然都还没有实证 admin

2020-02-19

这时沙弥均提成为阿罗汉后,他以自己所证的宿命通智力观察自己过去世,到底是造作了什么样的业行,今世才能得到舍利弗尊者这样的圣明之师,而最后证得阿罗汉果呢?这时他就看见自己的前生原来只是一条狗,却在将死的时候,蒙舍利弗尊者的施食,并为他演说种种的妙法,让他对于佛的微妙法生起欢喜心,才能获得今世的人身而出家,并归依在舍利弗尊者的座下,证得了阿罗汉果。这时 admin

2020-02-19

那因为能够依止于真正的正法中的三宝来归依,同时也来受持五戒,受持五戒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果说对这个五戒,了解这个内容以后,觉得说那我来受持,认真的受持五戒,可以得到二十五位善神的守护;这二十五位善神都是属于四天王天的善神,他们就会来护念持五戒者,所以人间持五戒者,四天王天的善神都乐意来守护。如果受到这个善神守护的话,就能够远离 admin

2020-02-19

”弊宿就说:“既然这样子,我就归依灭度如来以及如来的法,以及所有的众僧。从今以后要尽形寿持守五戒,广行布施。”于是不但是弊宿婆罗门得度,所有的梵志、婆罗门、居士们听到大乘菩萨童女迦叶的开示,个个法喜充满,对佛法生起了坚固的信心。 所以这则典故在说明,大乘菩萨说法的胜妙,以及能够摄受众生,善于举出更方便的一些譬喻来说服大众。经中这 admin

2020-02-19

学佛的第一件事就是归依三宝,因为已经对佛法僧三宝起了信心,归依了之后,最重要的却是要求证悟。菩萨寻觅世间一切的学问法门,都无法解开对生命的疑惑,无法解脱生死,想要成就无量的善法却不得其门而入,直到值遇佛法之后,总算能够亲证生命实相,亲见无我空性,一切善法才能够得以实行亲证。受持三归依之后,并发起四宏誓愿,这是发世俗菩提心,因为初步的理解到,在佛门之 admin

2020-02-19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27   28   下一页»   共555条/28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