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既然我们是要学佛,就要归依大乘贤圣僧,不归依二乘圣僧;假使遇到了二乘圣僧,只作供养,不作归依想。因为二乘圣人不知不证法界实相,如果归依二乘圣僧所学的法,就会以二乘的罗汉法、解脱道为主,不牵涉大乘佛菩提,那就永远无法成佛。所以学佛人要归依的是大乘法的贤圣,不论他是出家或在家;大乘法中证道的全体贤圣、诸尊菩萨摩诃萨才是我们要归依的僧宝。所以契经说:【十 三摩地

2018-07-22

十、邪见增上果:外在环境中,所有第一胜妙花果,都隐没不见了;诸不清净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清净;诸苦恼的事物,看起来好像安乐;不是可以安居的地方,不是可以救护的地方,不是可以归依的地方。以上为十恶业道之增上果,反之,即是十善业道之增上果。第四目士用果及离系果士用果:士者,即是士农工商等世间人;世间人利用各种资具,以得到各种财物而受用之,谓之士用果。譬如 三摩地

2018-07-22

古时印度外道很多自称证涅槃的,然而他们所称的涅槃,不出欲界中离语言相的离念灵知,乃至初禅等至位到四禅等至位中一念不生的境界,根本还在三界中,何来解脱呢?直到释迦牟尼佛出世弘法,才有人归依佛,闻佛开演声闻解脱道之法而真正证涅槃。所以声闻解脱道之法皆从佛出。声闻解脱道的法如此,那连证得声闻极果的阿罗汉都不知不证的佛菩提道的法,当然更是从佛出,以佛为根本 三摩地

2018-07-22

如来藏能够记录业因,衪清楚是应该,那我们应该怎么清楚呢?这就提到佛法所说的三归依还有五戒。三归五戒就是一个简单的善恶,可以直接实践的善恶的标准。因为受三归依的人,他心目中知道说法界的究竟理是佛法僧三宝,这样的法界究竟理,实际上就是以佛所说的理为真正理。佛陀因为证得这个理,所以就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三宝都是归于这个理。这个理是哪一个理呢?这个理就是如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个人当初避难时大喊:“皈依佛!”有心皈依佛,这就是生因,所以种下了今世出家的因,成为生因;今天他遇到佛告诉他往世有这个因,所以出家了,今天想出家时,佛为他讲出往世归依佛的事情,就成为了因;因为佛把这一件事情说清楚而圆满完成了,佛陀解释他出家的因缘,还是基于往世的归依佛,把往世的因缘和这一世佛陀的解释合起来,就成为了因。所以因有两种,有生 三摩地

2018-07-22

佛的一切种智却是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完全没有的,因为大阿罗汉们还是要归依佛,要依止佛。如同《中阿含经》里面记载,有一次佛陀与诸大阿罗汉等这些们游历各地,到了一个叫作摩竭陀国的地方,然后在大树王下敷坐,们也一起坐下来。摩竭陀人听说佛陀到了他们的国家,也都前来,或者顶礼佛足,然后一旁坐下;或者向佛问讯后,一旁坐下;或者是向佛叉手后,一旁坐下;乃至于说有的 三摩地

2018-07-22

许多比丘、比丘尼们,和归依三宝的在家男子及女人们都得到三果的解脱。天龙鬼神以及世间的人民听闻到佛陀说法,都说︰善哉!他们都向佛陀顶礼,并且绕佛三匝后,才欢喜地离开。8-----正觉电子报第97期《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二)第一章第二节众生轮转五道的罪福报应》张善思居士----------------------------------------注5过去很多劫没有佛出世,而 三摩地

2018-07-22

众生如果受持三归依戒就会有三十六位神保佑!如果又受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戒)那又会有二十五位神保佑!(每一戒有五位神!)而一般人没受三归依和受五戒,如果福德又修不够的话就容易被鬼神干扰!所以应该要受五戒修十善,如此才会有比较多善神护佑!那如果一般人被鬼神干扰该怎么办呢?好在可以持诵《正觉总持咒》!持大悲咒或《正觉总持咒》时都会有很多善 三摩地

2018-07-22

那因为能够依止于真正的中的三宝来归依,同时也来受持五戒,受持五戒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果说对这个五戒,了解这个内容以后,觉得说那我来受持,认真的受持五戒,可以得到二十五位善神的守护;这二十五位善神都是属于四天王天的善神,他们就会来护念持五戒者,所以人间持五戒者,四天王天的善神都乐意来守护。如果受到这个善神守护的话,就能够远离鬼神 三摩地

2018-07-22

佛的一切种智却是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完全没有的,因为大阿罗汉们还是要归依佛,要依止佛。就如同《中阿含经》里面记载,有一次佛陀与诸大阿罗汉等这些们游历各地,到了一个叫作摩竭陀国的地方,然后在大树王下敷坐,们也一起坐下来。摩竭陀人听说佛陀到了他们的国家,也都前来,或者顶礼佛足,然后一旁坐下;或者向佛问讯后,一旁坐下;或者是向佛叉手后,一旁坐下;乃至于说有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有情众生为冤亲债主所障碍而求救于菩萨的时候,有修有证的菩萨则以慈悲力和修持力,来感化疏导那些冤亲债主的仇恨和执着,使其得以解冤释结而转生善道,被加持者也就因而可以得到消灾免难、吉祥如意的结果;不过事情过后,被加持者必须要归依三宝、护持正法、断恶修善、改往修来;假使无法记取教训而不断的重蹈覆辙,则难免恶业果报的再度现前。我们也常看见,有人持大悲咒 三摩地

2018-07-22

其实这些事火外道在佛世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在佛世的时候佛的里面有没有事火外道呢?有啊!佛的迦叶三兄弟,迦叶三兄弟就是事火外道啊!他们本身就是拜火的,但是因为知道说拜火这样子的行为是错的,接受了佛的开示以后,所以归依了佛法。这个是世尊当时从波罗奈到摩竭陀国的时候,有一天就寄宿在优楼频螺迦叶的住处降伏了火龙,世尊降伏了火龙,又为火龙授了三归依,而且把这一 三摩地

2018-07-22

时,庵婆婆梨女信心清净,譬如净洁白毡易为受色,即于座上远尘离垢,诸法法眼生,见法得法,决定正住,不堕恶道,成就无畏,而白佛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如是再三,唯愿如来听我于中为优婆夷,自今已后,尽寿不杀、不盗、不邪婬、不欺、不饮酒。时,彼女从佛受五戒已,舍本所习,秽垢消除,即从座起,礼佛而去。佛陀遇到初次前来学佛的众生,不论对方是男众与女众、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借着一世又一世的三归依,并从外相上去了解佛法僧的意涵,终于有一世所修的信心具足了,让这一位菩萨心得决定,发起了成就佛菩提道的心念,然后就进入初住位;所以清净三归依的福,就使得菩萨可以进一步向亲证佛菩提道迈进,而不是退回外道法之中。第一世进入初住位,又称为初发心住,因为已经住于发菩提心,求一切智了;此后虽然每一世都有隔阴之迷,但一遇到佛法以后,发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借着一世又一世的三归依,并从外相上去了解佛法僧的意涵,终于有一世所修的信心具足了,让这一位菩萨心得决定,发起了成就佛菩提道的心念,然后就进入初住位;所以清净三归依的福,就使得菩萨可以进一步向亲证佛菩提道迈进,而不是退回外道法之中。第一世进入初住位,又称为初发心住,因为已经住于发菩提心,求一切智了;此后虽然每一世都有隔阴之迷,但一遇到佛法以后,发 三摩地

2018-07-22

假使有人想要求明心见性,但是却不归命三宝,也不供养三宝,而说他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来悟入,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明心见性,乃是释迦世尊以及诸佛菩萨成佛之钥,假使不信有三宝,不能依止三宝,不至诚恳切的供养三宝的人,怎么可能获得成佛之道的入道宝钥呢?因此我们说:一切佛子,假使想要进入大乘见道,想要明心见性的话,首先应该要归依三宝,要供养三 三摩地

2018-07-22

(五)怜愍施具足:云何菩萨成就怜愍施具足?菩萨见众生饥渴受苦,裸形弊衣,无所依怙,无归、无趣、无居住处,离于福业,便生殷重怜愍之心:「我今为苦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以众生轮转受苦,裸形弊衣,无怙、无归、无趣,饥寒困苦,我当何时为是众生,作衣服饮食,乃至归依、舍宅,现有财物悉施与之」,虽作是施而不生念,存有我人财物等想,如是施者,是名菩萨 三摩地

2018-07-22

在三归依时发四宏誓愿应当要以至诚心而发,不要只是在嘴上虚应故事,随着人家念。当他发了一个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一个大誓愿以后,那么他就可以称作菩萨了。(二)菩萨的种类(另述)(三)《甘愿做菩萨》(推荐详读)二、菩萨戒简介简单的说完菩萨,再来说菩萨戒,菩萨戒它有一个很殊胜的功能,就是只要你受了菩萨戒以后,只要不违犯戒律,他就可以一直保有菩萨的资格。譬如 三摩地

2018-07-22

善男子!是人不为悭结所动,如须弥山风不能动,如是之人,能为众生而作归依,是人能具擅波罗蜜。〗——《优婆塞戒经》(杂品)第十九讲记佛说:如果能观察钱财是无常的,无法永留;而且观察众生时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独生子,能这样想的话,这个人就一定能布施于乞求者,他就不会被悭贪的垢结所动转,他乐于布施的心行会像须弥山那样坚固的安住,而所有的境界风都无法 三摩地

2018-07-22

(五)怜愍施具足:云何菩萨成就怜愍施具足?菩萨见众生饥渴受苦,裸形弊衣,无所依怙,无归、无趣、无居住处,离于福业,便生殷重怜愍之心:「我今为苦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以众生轮转受苦,裸形弊衣,无怙、无归、无趣,饥寒困苦,我当何时为是众生,作衣服饮食,乃至归依、舍宅,现有财物悉施与之」,虽作是施而不生念,存有我人财物等想,如是施者,是名菩萨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