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云何为十?即(1)临终生于善念,谓生柔软心、福德心、微妙心、欢喜心、发起心、无忧心;(2)身无痛苦;(3)少能似语一心忆念所生生父母;(4)于妻子男女作怜愍心,如常瞻视无爱无恚,耳欲闻于兄弟姊妹亲识姓名;(5)于善于恶心不错乱;(6)其心正直无有谄诳;(7)知于父母亲友眷属善护念我;(8)见所营理心生赞叹;(9)遗嘱家事藏举财宝示之令出;(10)起净信心请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是等辈,若一念顷受八戒斋,修诸净业,发弘誓愿,命终之后譬如壮士屈申臂顷,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于莲华上结加趺坐,百千天子作天伎乐,持天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华以散其上,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于阎浮提广修福业来生此处,此处名兜率陀天,今此天主名曰弥勒,汝当归依。』应声即礼,礼已,谛观眉间白毫相光,即得超越九十亿劫生死之罪。是时,菩萨随其宿缘为说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持菩萨戒的人,应以大乘胜法及大乘胜义菩萨僧为归依的对象,不应该以声闻僧为归依的对象,否则就成为违犯菩萨戒的人。《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84佛开示说:「若诸菩萨修行布施受持净戒,回向声闻或独觉地执取净戒,是诸菩萨失菩萨戒,应知名为犯戒菩萨。」所以修学大乘法而归依声闻僧、声闻戒,不以菩萨戒为主,这是违犯大乘戒的。四、关于菩萨戒的受持,应依善知识的教导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佛的应化身,则是随顺众生得度的因缘,在一切世界六道中,化现无量无边的诸化佛身,在没有佛法的地方来建立,让有情众生能够归依佛法僧,而且受持清净的禁戒;另外也常变化成佛门四众,以种种善巧方便,将无量无数的有情安置于人天善法之中,乃至于让他们得到三乘佛法的涅槃解脱果证。虽然说佛共有三身,但全部都要摄归于无形无色的清净法身。因为法身就是因地的如来藏,只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有智慧的人应该要归依三宝与寻求善知识的教导,包括想要正确的理解经中的道理,也是以这种方式最为稳健可靠。如果现在还没有办法完全懂得经中的道理,当然继续读诵还是有很大的利益。首先我们可以了解,诵经本身就是一种修定的方式。在诵经的时候,我们的心是安住在及相应的义理上面,因此不会跟平常一样,到处攀缘六尘与五欲境界,也不会一直想东想西,妄念不止;因此,诵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是诸人等,见地藏形像,及闻名者,至心归依,或以香华、衣服、宝贝、饮食,供养瞻礼。是善男女等,所愿速成,永无障碍。有了这个基础,再修法就稳妥了。修什么法门呢?最好是净土法门。当然,方法很多。但是你问诵什么经,那就诵无量寿经。自己多读。(这个是根据《十方随意往生经》中讲的,师兄这样不知修什么法门的人,释迦牟尼佛给指定的就是净土法门,因为你不知修什么法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是诸人等,见地藏形像,及闻名者,至心归依,或以香华、衣服、宝贝、饮食,供养瞻礼。是善男女等,所愿速成,永无障碍。复次观世音: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现在未来百千万亿等愿,百千万亿等事。但当归依瞻礼、供养赞叹,地藏菩萨形像。如是所愿所求,悉皆成就。复愿地藏菩萨具大慈悲,永拥护我。是人于睡梦中,即得菩萨摩顶授记。这里的利益是怎么来得呢?是你修十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真正信受归依三宝、信受,所以他永不堕落于三种恶道,所以他能够常得人天之身。因为常得人天之身,所以说他所修集的三十二大人相的业就绝不漏失,绝对不会有毁坏的时候啊!所以一定要能够兼得菩提定,才能够说他开始修了三十二大人相的业。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在修种种的布施行,也有人在持各种戒法,可是修这些布施行或是修某些戒法,他是不是能够成就三十二大人相的业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真正的菩萨归依三宝的时候,四宏誓愿却是真正的从心里发起来了,一点儿都不勉强!这四宏誓愿,先要懂得它的内容还有意义才能发得起来。所以归依之前应该要先弄清楚即将要归依的三宝到底是什么?弄清楚了以后,考虑要不要走这一条路;不然的话,我去归依三宝而发四个大愿是要干什么呢?知道归依以后这四个大愿是要干什么,那没有问题!我就是要追求这个法乐,所以就去归依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此时的清净三归依却是不共外道,虽然只是在外相上世间的住持三宝上来归依,却是在这样的趣向过程中,使得菩萨分证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因缘一分一分地成熟,这是外道法所没有办法成办的部分。菩萨修学的阶位次第增进之后,来到了六住位,一样要如同二乘人去观蕴处界虚妄,乃至也要断我见;此时所证之法,有通于二乘人的一分——所谓的二乘的空、无相、无愿三昧,这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各位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经过上面所说什么是佛教的三宝以后,可以知道归依三宝的好处是什么?它不仅可以让一般人得到心灵的寄托,而且还可以透过世尊所说的法语,渐次深入佛法而亲证三乘菩提。譬如二乘人证得二乘菩提,可以让人断除我见、我执、我所执之分段生死,于寿命终了入无余涅槃,因而解脱于三界生死;又譬如菩萨证得佛菩提,也就是亲证自性佛宝,未来穷尽三大无量数劫 | admin 2018-07-22 |
![]() |
也知道归依三宝以后就是佛弟子,可是有很多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对于佛法僧三宝的真实内涵到底是什么?总是懵懵懂懂、似是而非,乃至将一贯道的三宝、道教的三宝混为一谭,与民间信仰无二无别了。在说明佛教三宝之前,先解释一贯道、道教的三宝到底是什么?说明以后,再来解说佛教的三宝到底有什么真实的内涵?知道以后就可以判别佛教的三宝与外道的三宝真的不一样,而且也很 | admin 2018-07-22 |
![]() |
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云、大吉祥光明云、大福德光明云、大功德光明云、大归依光明云、大赞叹光明云。放如是等不可说光明云已,又出种种微妙之音,所谓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羼提波罗蜜音、毗离耶波罗蜜音、禅波罗蜜音、般若波罗蜜音、慈悲音、喜舍音、解脱音、无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首先我们引用《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开示:【善男子!佛未出世,是时无有三归依戒。唯有智人求菩提道,修十善法;是十善法,除佛无能分别说者;过去佛说流转至今,无有漏失,智者受行。善男子!众生不能受持、修集十善法者,皆由过去不能亲近咨承佛故。】《优婆塞戒经》卷六这里面开示说,佛还没有出现在人间的时候,当时没有佛戒存在人间,那时还没有三归依戒,也就是三归依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借着一世又一世的三归依,并从外相上去了解佛法僧的意涵,终于有一世所修的信心具足了,让这一位菩萨心得决定,发起了成就佛菩提道的心念,然后就进入初住位;所以清净三归依的福,就使得菩萨可以进一步向亲证佛菩提道迈进,而不是退回外道法之中。第一世进入初住位,又称为初发心住,因为已经住于发菩提心,求一切智了;此后虽然每一世都有隔阴之迷,但一遇到佛法以后,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什么是三归依?就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归依佛就是归依无上正等正觉——归依福慧两足世尊;归依法就是归依究竟了义正法——归依世尊正教;归依僧就是归依佛教大乘贤圣僧——归依大乘正见菩萨僧。为什么要归依三宝?三宝有什么样的功德呢?契经说:【十方薄伽梵,圆满修多罗,大乘菩萨僧,功德难思议。】(《庐山莲宗宝鉴》卷10)这就是 | admin 2018-07-22 |
![]() |
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一切法常住,是故我归依。】用清净心、至诚心来赞叹佛的真实功德,都是很好的供养;或者在佛的塔庙、佛的形像前礼拜,右绕一匝、三匝,乃至无量匝,也都是供养。为什么拜佛、绕佛也是供养呢?因为当您礼敬诸佛时,会让众生对诸佛生起崇敬心与信心,众生看了会说:“这尊佛像肯定有什么功德,才值得他这样地头顶礼拜!”就会好奇去探究,也许 | admin 2018-07-22 |
![]() |
提婆达多订立这种简易的法则,就是要年少的僧人来归依他。这五法当中饮食就占了三法,所以就是属于饮食、衣服、住所简易的禁戒。但是,三乘菩提道的修证是要戒、定、慧具足,解脱道的正见慧观更是重要的基础。提婆达多认为他所提出关于衣服、饮食、住所的五法,是比佛陀僧团规定的还严谨。但是,佛陀在教示有苦行习性的——如大迦叶行头陀行时,内容是比提婆达多所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像菩萨最初归依三宝,初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时,就已发了四宏誓愿。四宏誓愿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四宏誓愿是诸佛及菩萨共通的愿,可以说是佛菩提道修学的总愿。这个愿就是以众生无边誓愿度,要度化无量无数的一切众生为首要。再者,比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中,世尊也有这样的开示。世尊说:大愿殊胜、神力自在,法云灌顶,当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这些神和鬼的存在,乃至这些种种烧纸钱火供的这些护摩的种种这些作法,其实以佛弟子—正信佛弟子—的看法,都知道这些是生灭的有为法——是有为的生灭法,这些法都是与解脱道无关,乃至也与佛菩提道无关,与三乘菩提都毫无关系,因此佛弟子就不归依这些外道天神以及外道法。但是这些外道都同样是众生,只是正信佛弟子不承认他们是可以归依的对象罢了!而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