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所以,怀胎的时候,他的父母亲就可以为胎儿作三归依;等到出胎变成婴儿、少年,对于法产生抉择分,知道如何选择的时候,可以自己再重受,或是增上受三归依法。至于有些众生认为等我年纪大了再来学佛,这样也是可以的。也就是说,并没有特别的选择说一定要在怎样的因缘下,要有哪些限制才能学佛!因为佛门广大,能够摄受一切有情,包括畜生道的众生。如果家里养一些小动物,也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众生因为认假为真,把这个假的心当作是自己,所以产生了我见;这我的见解就会将不自在的、没有真正主宰性的当作是自己,然后胡乱去归依。以为我去归依一位国王,归依天上的主,再归依到一个不可知的、一个形而上的一个大主宰,这样我的归依就完成;以后我这个小的我就可以依靠他,然后我以后就跟他永远在一起。众生的思想是这样的。所以,包括说轮回中对于业报不确认,认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四不坏信就是对四种应该信受的,要予以强力的信受,就是在一乘佛道上的三归依以及受菩萨戒。因为一乘佛道是能够迈向佛地,而不会流连于二乘甚至是外道的恶见中。因此,四不坏信是一切学佛人应当遵从的,即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以及持守戒律。关于持守戒律,许多人都非常担忧,我为什么要束缚自己?然而以佛法来说,真正的本心是自在的,祂没有受戒,也没有持戒,祂是于戒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世尊开示说:一切有情在还没有接触佛教三宝、听闻之前,可以说都称为具足各种缠缚的凡夫,对于什么是善恶完全不了解,对于因果也没有正确的知见;如果努力培植了足够的福德因缘,有机缘值遇佛教三宝,听闻了,生起了一念净信,乐于归依三宝,修学佛道,那么这就称为初发意的新学菩萨。如果十信位满足,愿意发起菩提心,修学六度万行直至成佛,那么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归依成为佛以后,佛还会交付给,应该要持守五戒,也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佛为什么一定要持守五戒呢?因为戒是保护我们自己,不要去犯下罪业,所以戒的功能是防恶止非。就好像在高空作业工作的人,他必须要在身上绑一段安全绳的意思是一样的;佛有了戒之后,就能够止住身、口、意三业所犯的各种这个罪恶。所以五戒,不管是大乘佛法还是小乘佛法,不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要怎么样才能叫作佛弟子呢?要归依三宝才叫佛弟子。归依叫作南无NAMO,是指归命的意思,把生命一切都交付,都依止于佛、法、僧三宝,这个就叫归依三宝;归依三宝之后才算是佛弟子。归依又像是注册,学生要注册才算这个学校的正式学生;否则只能叫作旁听生,不算在正式学生的名册里面。没有归依三宝的人,虽然自己认为自己是佛弟子,可是他不算是真正的佛弟子;因为他只是来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佛、法、僧三宝是我们应当信仰、应当归依的对象。然而现在这个时代,佛在《悲华经》中有预记:在佛般涅槃后,所有的住世千岁,之后的像法住世满五百岁。也就是说,现在这个时代,是佛法的末法时期。可是末法时期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在《佛说法灭尽经》中佛再三再四地告诉阿难:我未来涅槃以后,法即将坏灭的时候,在五浊恶世的魔道,会越来越兴盛。这些魔,他们外表会像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后也许他又会说:最后一定要有三归依、唱回向偈,然后还要发愿: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灾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然后礼佛三拜,课诵完毕。对于初机的学人而言,注意这些规矩是有必要的。但是除了这些规矩以外,为了要让学人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进步得更快,我们还应当时时的警觉说,学佛到底是为了什么?每一个人在自己学佛的过程中,施设了种种方便,譬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么依照释迦牟尼佛在《优婆塞戒经》卷五里面有关于三归依的开示,佛陀这样讲,佛说:【善男子!为破诸苦,断除烦恼,受于无上寂灭之乐,以是因缘,受三归依。如汝所问:云何三归依者?善男子!谓:佛、法、僧。佛者:能说坏烦恼因,得正解脱。法者:即是坏烦恼因,真实解脱。僧者:禀受破烦恼因,得正解脱。】(《优婆塞戒经》卷五)受三归依代表着对佛法僧三宝的信受,以及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他已经具足信力了,因为他已经成就了归依三宝的三归依戒而成就了五力。也就是说,他的五力是具足的,他的信力、精进力、定力、念力、慧力的用功都是在正常的增长,不需要额外示现瑞相而让他起信,所以佛菩萨就不需要示现瑞相给这些菩萨。因此,很多用功得力的菩萨却没有见到瑞相,一样是智慧深妙,一样是功德成就;因为这位菩萨乃是久学菩萨,他目前的位阶用功顺利,也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有智慧的人应该要归依三宝与寻求善知识的教导,包括想要正确的理解经中的道理,也是以这种方式最为稳健可靠。-----《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043集诵经时,如果不解其中的道理有没有利益?》高正国老师(原标题:现代人没有办法了解经典意涵的几种原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接着长老就为他们父子,说了许多佛教的道理,算命师父子俩才觉悟到自己的错误,从此他们抛弃了外道,归依了佛法。释迦牟尼佛说完故事后,对面前的婆罗门父子说:婆罗门啊!外道把日蚀、月蚀、流星殒落等等的现象当作是不吉利的;把梦中看到的事情,或者是手纹、面相,拿来算命占卜吉凶,这一些都是不正确的。实际上算命师自己,并不懂得什么是吉祥,他所作的正是违背了吉祥,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说,如果有人刚开始接受佛法,他受三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他受了归依之后,他并不需要马上立即吃素;乃至如果说三归依之后,他又受了五戒——不杀人、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乃至不饮酒,他受持了五戒之后,他也不一定一定要吃素,这个时候他可以吃三净肉。那什么叫作三净肉,是佛刚开始修学佛法的时候他可以食用的呢?这三种净肉叫作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谓的五戒,就是你要先行三归依,然后发起四宏誓愿。所谓的三归依就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其中这有小乘法,跟大乘法的差异,所以在三乘菩提法之中(所谓三乘菩提就是声闻、缘觉以及佛),就是要说明,这些法都是从大乘法这样所流露出来的,所展开来的方便。因为实际上,只有究竟的佛果,才是佛教所要说明的佛法,因此佛、法、僧里面的法,就是属于这样一乘的,就是属于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说,如果有人刚开始接受佛法,他受三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他受了归依之后,他并不需要马上立即吃素;乃至如果说三归依之后,他又受了五戒——不杀人、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乃至不饮酒,他受持了五戒之后,他也不一定一定要吃素,这个时候他可以吃“三净肉”。那什么叫作三净肉,是佛教徒刚开始修学佛法的时候他可以食用的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迦叶看到死猫,非但没有生起嫌恶的念头,反而欢喜的为这只死猫作三归依,并在路旁挖了洞,将猫埋起来,并祝愿牠早日得生善处。当佛陀说完迦叶与阿难过去的因缘后,接着对两位尊者开示:瓜田中的那位女子,就是死猫前来投胎转世的。因为阿难曾对死猫生起了嫌恶的心,所以今世遇到这位女子,非但没有化到瓜子,反而遭到女子的辱骂回来。迦叶当时对死猫没有心生嫌恶,反而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因为能够依止于真正的中的三宝来归依,同时也来受持五戒,受持五戒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果说对这个五戒,了解这个内容以后,觉得说那我来受持,认真的受持五戒,可以得到二十五位善神的守护;这二十五位善神都是属于四天王天的善神,他们就会来护念持五戒者,所以人间持五戒者,四天王天的善神都乐意来守护。如果受到这个善神守护的话,就能够远离鬼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些比佛更先来到人世的菩萨们,包括了佛陀成佛前曾经教授佛陀禅定的两位老师,或者像是劝告阿阇世王要归依佛陀的御医耆婆,他们都不是佛,而是所谓的外道的修行者;可是他们的所作所为、他们的因缘,却是不折不扣的菩萨作为。比佛陀更早就出现在这个地方的菩萨们,他们把佛法的如来藏第一义谛,用隐覆的方式广传出去,弘传到整个印度社会;即使是贩夫走卒也都知道,每天要礼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有情众生为冤亲债主所障碍而求救于菩萨的时候,有修有证的菩萨则以慈悲力和修持力,来感化疏导那些冤亲债主的仇恨和执着,使其得以解冤释结而转生善道,被加持者也就因而可以得到消灾免难、吉祥如意的结果;不过事情过后,被加持者必须要归依三宝、护持正法、断恶修善、改往修来;假使无法记取教训而不断的重蹈覆辙,则难免恶业果报的再度现前。我们也常看见,有人持大悲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问题三、归依三宝以后,可以礼拜其他宗教的神祇吗?我们的回答是:归依三宝以后,对于其他宗教以及民间信仰的宫庙、道场,不得再受归依,但仍应给予尊重,如果有机会进入教堂、宫庙、神坛等外道神祇所在的地方,应以合掌问讯为礼,但不得作为信仰归依的对象。问题四、请问佛经和佛教文物,主要是印刷品和录音带、光碟等,特别是别人放置的结缘品,日子久了,风吹日晒雨淋,破损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