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蕴处界一切诸法无非缘起缘灭,皆是缘起性空之自性:无有一法不依缘生,无有一法不随缘散而坏,其性非真实有,是故归空,故说蕴处界及所生一切法莫非以缘起性空为自性;此诸二乘法者依于应化身佛之自相而说与众圣子,众圣子闻已亲证,即入自相;以此自相现观一切有情,即人共相。如是,一切法自性之自共相,全部是应化身佛所说,并非法身佛所说法。然应身佛于四大部《阿含经 admin

2020-06-08

  蕴处界一切诸法无非缘起缘灭,皆是缘起性空之自性:无有一法不依缘生,无有一法不随缘散而坏,其性非真实有,是故归空,故说蕴处界及所生一切法莫非以缘起性空为自性;此诸二乘法者依于应化身佛之自相而说与众圣子,众圣子闻已亲证,即入自相;以此自相现观一切有情,即人共相。如是,一切法自性之自共相,全部是应化身佛所说,并非法身佛所说法。然应身佛于四大部《阿含经 admin

2020-06-08

  因此大心的佛子应该发起这样的大愿,并且以荷担如来家业的使命为己任,方能具足菩萨种性的圆满。若无菩萨种性,而是声闻种性或者凡夫异生性,虽往世少有福德因缘,此世得遇善知识加持帮助而见道,也无法堪任菩萨璎珞庄严的贵重,未来退失菩提心的机会还是有的。所以明心见道乃是资粮与加行的果,乃是了因,而菩萨种性的具足乃是生因,所以圆满菩萨种性更是重要;因为有了菩萨 admin

2020-06-08

  [5]以诸佛经为证: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因如来藏故,诸佛不食肉耶?」佛言:「如是,一切众生无始生死丶生生轮转,无非父母兄姊妹,犹如伎儿变易无常;自肉他肉则是一肉,是故诸佛悉不食肉。复次,文殊师利!一切众生界丶我界,即是一界;所宅之肉即是一肉,是故诸佛悉不食肉。」——阿含部《央掘魔罗经》卷第四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丶不善因,能遍兴造一 admin

2020-06-08

  若多闻圣子,于此六见处观察非我、非我所;如是观者,于佛狐疑断,于法僧狐疑断,是名比丘不复堪任作身口意业、趣三恶道。正使放逸诸圣子,皆悉不从向于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作苦后边。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小乘《杂阿含卷六,第一三六经》)略释:......【诸比丘们!色身是常?还是非常呢?答曰:色身是无常,世尊!佛又问:如果是无常的话 admin

2020-06-08

  事实上,一切佛子都应该体念佛陀制订八敬法背后的苦心,其实都是为了使正法久住、梵行久住而施设建立,并不是因为看轻女性而制订。少数女权运动者,又岂能依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而说出八敬法非佛制,八敬法应该废除这样的言论呢?对自己能够出家修道,都是蒙佛深恩,却是一点儿感念之心都没有呢?各位菩萨!我们接着来说明八敬法的内容。一、即使百岁之比丘尼,见新受戒之比 admin

2020-06-08

  这六识的自性正是内我所,若佛子有智慧能观行这六种自性都是识阴六识的心所法,必定可以自行获取解脱道的初果,不由他闻、不从他证。若至今仍然无法自行证取解脱果,何妨依平实此书诸辑所说法义,如理作意思惟以后,自行现前观察而证取之?--------平实导师《阿含正义(第四辑)》第七章第六节<我与我所俱断方名解脱>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维摩诘经讲记(第二辑)》〈子品〉第三凡是真正的佛法,一定会先教你认清楚五阴我、十二处我、十八界我的内涵;然后再教你现前观察自我的虚妄,一定会说明蕴处界我虚妄的道理,然后教导你亲自证实自我为什么是虚妄的。如果你弄不清楚,他一定会为你解说,然后教你自己再去观察:要从行住坐卧当中现前观察五阴自我真的虚妄,不是只在外我所上面去消融自我。 admin

2020-06-08

  观行即佛就是在别教的六品子位中;也就是说:别教的六住位满心以下,统统是观行即佛。还没有证得真如的人,就是在这个阶段。《大乘无我观》观行即佛:众生闻法,知自身中有佛体性,闻法修学,便作观行;或由定门、或由慧门,或定慧兼进而作观行,观察自身菩提本心佛体法身,虽未能证真如本心,而勤修观行,信有自性法体,是名观行即佛。密宗古今活佛法王等,十之在此阶位,禅 admin

2020-06-08

  佛经中曾说过:有的出家子禀佛说:「世尊!您要入灭了,那我们怎么办?没有人供养,以后修道怎么办?」佛说:「你别愁,我这三十二种大人相,随便一相的福德,就够你们吃喝不尽了。」为什么?因为祂的每一种相好庄严,都是百劫修来的;每一种相好庄严,都是以内财外财来修集无量的福德才能完成,所以随便一相的福德拿出来,就够祂后代的遗法子享用不尽了。这些福德在百劫中 admin

2020-06-08

  子当了国王之后,和一般世间人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来看一下弥勒菩萨是如何说的。在《瑜伽师地论》〈摄受品〉当中,弥勒菩萨曾经谈到,大菩萨在修一切行的时候,有六种善于摄受众生的方式;其中谈到第二种增上摄受的时候,就有提到,当菩萨身为国王的时候要如何摄受所管辖的臣民。论中的意旨大略是这样说的:如果身为国王的时候,不应该加诸苦痛在子民的身上,也不应该断除他 admin

2020-06-08

  而关是闭的意思,合起来就称为八关斋戒,这是佛陀对于在家不能出家修行,而对于出家生活却非常钦慕的子所特别制定的戒法。能持这八戒,可防止身口意三业的恶行,如果再加受不捉持金银戒,就是不营利谋生,那就是正式出家的沙弥戒了;因此平实导师说:八戒斋法的目的只是为了求未来世有出家的因缘,所以只要在五戒的基础上再作一日的受持就够了,把熏习出家的生活的种子种在心 admin

2020-06-08

  出家的实义菩萨,他对于他的出家子,要如何来调伏呢?我们来看一下经文怎么说:出家菩萨,教出家者十二部经;随所犯罪谕令忏悔;教习八智,何等为八?一者法智、二者义智、三者时智、四者知足智、五者自智、六者众智、七者根智、八者分别智。佛陀说:出家菩萨教导出家的子众要教导十二部经,这些十二部的内容是含摄在声闻藏、辟支佛藏、菩萨藏三藏的;也就是这三藏十二分教 admin

2020-06-08

  我们自身尚且是虚妄的,何况是父母、兄、妻子、姊妹、爱恋亲情,全部都是虚妄。那么因为他亲证的关系,到了这个境界自然而有一种威仪,使得众生听闻以后很快就会信受。就跟着离开了世间的贪爱执着污染而开始修行,渐渐的也可以一样的出离世间,而又常驻世间。菩萨四果就是这样子亲证涅槃而不取证涅槃。因为他不是声闻种性的缘故,所以菩萨四果有时示现出家,有时示现在家。乃 admin

2020-06-08

  因此大心的佛子应该发起这样的大愿,并且以荷担如来家业的使命为己任,方能具足菩萨种性的圆满。若无菩萨种性,而是声闻种性或者凡夫异生性,虽往世少有福德因缘,此世得遇善知识加持帮助而见道,也无法堪任菩萨璎珞庄严的贵重,未来退失菩提心的机会还是有的。所以明心见道乃是资粮与加行的果,乃是了因,而菩萨种性的具足乃是生因,所以圆满菩萨种性更是重要;因为有了菩萨 admin

2020-06-08

  这是说:蒙山施食之法,经由持诵佛菩萨所说咒语,以及佛子自身之修持功德,而感应佛菩萨之加持,而变生无量之鬼道食物,乃是由佛或八地以上菩萨三昧力所变生之食物,非是观想之自身便可真实成就者,与密宗之唯凭观想便得成就之说法迥异,不可相提并论。「事密」虽然不是真正的佛法,只是古时印度晚期佛教中的「初期密宗」的事行法门,本来就不是真正的佛法,只是一些护法神所 admin

2020-06-08

  世尊在经中常为子们宣说三界二十八天的境界相,以及往生三界的种种因由果报,希望子们能够了知,三界所有境界都是幻有幻灭,不可贪爱,因而能够发起出离心,努力的修行以离开三界之系缚。这都是属于世界悉檀的范畴。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64集佛教中的四悉檀是什么?>正圜老师主讲 admin

2020-06-08

  什么叫作对治悉檀呢?所谓对治悉檀的意思是说,佛世尊为了子想要求出三界而不能成办者,巧设种种对治的方法,使他们能够证得解脱果。同时,也使子们能够以种种对治之法教导有缘众生,同样也能除掉愚迷而得到解脱。譬如贪欲重的人,贪吃的,就让他们观察食物不净,食物生处不净;贪着男女欲的,就让他们观察淫欲不净,观察异性色身不净,九孔恶露,或者作九想观、白骨观等; admin

2020-06-08

  譬如舍利弗尊者有两位子,其中一位出家以前是金师之子,舍利弗教他修不净观,另外一位子出家前是屠夫之子,舍利弗教他修数息观,这两位子久修而劬劳无功;世尊知道以后,便让他们两个人互相对调修习的方法,金师之子改修数息观,屠夫之子改修不净观,两个人不久之后都成为阿罗汉了,这就是为人悉檀。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64集佛教中的四悉檀是 admin

2020-06-08

  为什么是三归五戒同时受呢?因为就是四不坏净的缘故,因为如果归依佛陀、归依法、归依圣众,结果不知道有戒,不知道佛陀、还有佛陀所教的法、还有僧众都是遵守七圣戒,都是遵守十善业道,那这样的话他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佛子。只是因为现在来到末法的时代,众生根基差了,所以变成三归戒跟五戒分开受。可是事实上三归五戒,其中这个五戒----杀盗淫妄酒,这五个戒事实上是我们每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