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子弟之职当做者。不得避忌。然后随缘放旷任性逍遥。日用四威仪内。常自检察。更以无常迅速生死事大。时时提撕。无事亦须读圣人之书。资益性识。苟能如是。世出世间俱无过患矣(原标题: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第二十二) | 三摩地 2018-07-19 |
![]() |
第二阶段,从六祖慧能到马祖,下至禅门五宗的形成,主要为“机锋棒喝”与禅门公案阶段,就是通过师徒之间的言谈举止,在瞬眉扬目、举手投足之间而令弟子开悟。禅宗祖师们启发学人开悟的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佛经语句,青山、流水、白云、飞鸟,无不被活泼地加以运用,传统的固定经典被祖师的语言、动作所代替,公案甚至起到了禅宗经典的作用。第三阶段为两宋时期的文 | admin 2018-07-19 |
![]() |
据《虚云年谱》记载,咸丰八年(1858),师偕同从弟富国礼鼓山涌泉寺常开老人披剃出家,次年受具足戒,取名古岩,法名演彻,字德清。此后行脚天涯,参禅学道,遍礼天下名刹,朝拜佛教四大名山。光绪十年(1884)住江苏高旻寺,因沸水溅手而茶杯落地而开悟。光绪十八年(1892)接妙莲和尚的临济衣钵,传临济宗第四十三世;同年又承耀成和尚之曹洞宗法脉,为曹洞宗第四十七世。《 | 三摩地 2018-07-19 |
![]() |
遭“罪”流放,不忘佛法克勤禅师从京都天宁寺回四川后,传法时与在四川组织抗金的右丞相张浚相友善,积极向张浚推荐徒弟宗杲,并嘱咐道:“杲首座真得法髓,奇不出,则无支临济宗唉!”张浚回朝后,于高宗绍兴七年(1137),邀请宗杲担任临安径山能仁寺禅院十三代住持。宗杲到后,先正宗风,倡导、弘扬临济宗的宗旨,大力提倡、宣讲自己创立别具特色的&ldq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在阅读五祖诸家语录时,心存疑惑:“初先只有一个达摩,现在怎么会有这么多门派呢?”便问师傅慧齐法师,慧齐心中明白,此徒弟佛缘天分极高,自己已是不胜教导了。便介绍他往宣州景德寺请教住持绍珵宝印大师。宗杲到了景德寺,拜见住持绍珵,绍珵是琅琊慧觉禅师之法孙,他指点宗杲参悟云门宗雪窦重显禅师(俗姓王,字隐之)之“拈古颂古及古老之因缘”,宗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历史上,许多日本佛弟子,远涉重洋,专程前来昭觉寺瞻仰圆悟禅师墓。日人井复筹有诗云:“学术原期佐帝王、坎坷底事太凄凉。。卅年未试屠龙手,且伍禅林拈宝香。”“文化大革命”期间,圆悟禅师墓遭到破坏。魔氛摧伏之后,昭觉寺第十七代方丈清定大和尚率领全寺僧侣信士,重新修葺了圆悟禅师墓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笔撰写了《重修圆悟禅师墓碑记》以及 | 三摩地 2018-07-19 |
![]() |
二、禅宗,佛法体系的北斗佛教名相繁多、宗派林立,往往令人眼花缭乱,也让很多佛弟子无所适从。其实很简单,从正统“宗教”的意义讲,教门以循序渐进的学习修行为主要方式,用现代语言来描述就是:教门偏重于以过程为导向,结果是过程的一部分;宗门则是直接判断修学者是否可以达到某些重要的里程碑,现代语言描述:宗门偏重于结果为导向,宗门的判断标准必须以第一 | 三摩地 2018-07-19 |
![]() |
禅师发配的清早,从杭州各地,从不同的街巷,不约而同涌来了数万僧俗弟子,当然送别总是让人难过的,但除了长亭更短亭的送别外,当时有超过一万的僧俗弟子,自发决定要陪同禅师一起发配,从杭州步行至岳阳。一万多人,这是什么概念,这么多人一起步行,只惹得尘土飞扬,遮天蔽日。这样庞大的人群一起行走,那场面犹如行军,一路上埋锅造饭,人声鼎沸。这哪里是被流放的节奏,分 | 三摩地 2018-07-19 |
![]() |
穆宗抚其背云:我这个弟弟是“吾宗英胄也”。穆宗逝后,敬宗、文宗、武宗继立皇位。武宗常称他这个叔叔是“痴汉”,还嫉恨他当年登龙床有篡位之嫌。一日命人将其打昏在后苑,以屎尿灌之。在京城他是无法立足了,为避武宗猜忌之祸,李忱只得云游四方,后来到黄檗寺成了小沙弥。一日,他与希运禅师同游黄檗山,至一瀑布前,希运突然吟诵道:“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法藏的弟予谭吉弘忍更作《五宗救》,主张师说,圆悟又加以驳斥,侍者启真编为《辟妄救略说》一书,共十卷。后来清雍正帝(1723一1735)痛驳法藏、弘忍所言,斥为魔说,并将藏内法藏、弘忍的语录及《五宗原》、《五宗救》等书尽行毁板,另将《五宗救》逐条驳正,刻入藏内,这就是现行的《拣魔辨异录》。又着直省督抚从圆悟派下削去法藏一支,永远不许再入祖庭,传令天下祖庭,凡系法藏的子孙开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嘱累弟子讫奄然而寂。春秋五十六。夏三十二。郄宋二家率财权瘗于[滻-文+(立-一)]水东。人皆悲之。门人鉴诸后归葬于崇山之南华严寺起塔。会昌四年起居舍人韦绚为碑纪代焉。唐天台山禅林寺广修传(高闲)释广修。俗姓留氏。东阳下昆人也。淑质贞亮早预邃师之门。研穷教迹学者云拥。日诵法华维摩金光明梵网四分戒本。六时行道弗休弥年更笃。每一岁行忏法七七日。则第四随自意三昧也 | 三摩地 2018-07-19 |
![]() |
相终弟子收文集三十余卷。寺中石像碑相作辞龚灵旷同撰是欤。唐越州妙喜寺僧达传释僧达。姓王氏。会稽人也。稚齿英奇不参戏弄。于龟山妙喜道场出俗。其寺南梁初建。后乐游方见黄梅忍禅师。若枯苗得雨。随顺修禅罔有休懈遇印宗禅师重磨心鉴光州见道岸律师。更励律仪。四众依归如水宗海。开元七年示疾而终。春秋八十二云。唐京兆神鼎传释神鼎者。不详何许人也。狂狷而纯直发垂眉际 | 三摩地 2018-07-19 |
![]() |
策杖教诫门弟子讫。右胁而卧。口诵佛名斯须长逝矣。享寿七十一。法腊五十一。门生奉遗旨葬于随河之北寺庄东原也。次有杭州龙华寺释彦求姓叶氏。缙云人也。梁贞明中纳戒。造景霄律席迥见毗尼秘邃。方将传讲。俄悟呇婆罗汉。反求坚固法。乃游闽岭得长庆禅师心决。回浙受丹丘人请居六通院。其道望惟馨与夫申椒菌桂。争其芬烈矣。汉南国王钱氏钦其高行。命住功臣院。末归州治龙华寺 | 三摩地 2018-07-19 |
![]() |
置学官弟子以相教授。虽习读之皆为胡语是也。又唐西域。求易道经。诏僧道译唐为梵。二教争菩提为道。纷拏不已。中辍。设能翻传到彼。见此方玄赜之典籍。岂不美欤。又夫西域者佛法之根[榦-木+禾]也。东夏者传来之枝叶也。世所知者知枝叶不知根[榦-木+禾]。而不知枝叶殖土亦根生[榦-木+禾]长矣。尼拘律陀树是也。盖东人之敏利何以知耶。秦人好略。验其言少而解多也。西域之人淳朴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我使汝为其弟子也。言毕老僧欻然亡矣。方知圣僧也。仪如言趋彼寺。主骇其言。因留之。经十年许。仪已洞明经律善其禅观。而属中宗即位唐室复兴。敕求琅琊王后。仪方向寺僧言之。时众大骇。因出诣扶风李使君。即仪之诸父也。见之悲喜。乃舍之于家。方以状闻。固请不可。使君有女年齿相侔。一见仪而心悦愿致情曲。仪恐慑而避焉。他日会使君夫人出。其女靓妆丽服。从者越多来而逼之 | 三摩地 2018-07-19 |
![]() |
令男女弟子望康面门。即高声唱阿弥陀佛。佛从口出。连诵十声十佛若连珠状。告曰。汝见佛身即得往生。以贞元二十一年十月。示众嘱累止劝急修净土。言毕跏趺。身放光明而逝。天色斗变狂风四起。百鸟悲鸣。乌龙山也一时变白。今坟塔存于州东台子岩。岁久唯余方石石傍之土相传疗疾。州民凡婴众病悉焚香取土。随服多差。石之四隅若车辙焉。汉乾祐三年天台山德韶禅师重建其塔。至今高 | 三摩地 2018-07-19 |
![]() |
遇死者特至闻弟子声而自死焉。非杀之也。愿师无虑。坚固延坐谈说。如食顷间因问之曰。世传泰山治鬼。宁有之邪。神曰。弟子薄福有之。岂欲见先亡乎。坚曰。有两同学僧已死。愿得见之。神问其名曰一人已生人间。一人在狱受对。不可唤来。师就可见也。坚闻甚悦。因起出不远而至一处见狱火光焰甚炽。使者引坚入墙院中。遥见一人。在火中号呼不能言语。形变不可复识而血肉焦臭令人伤 | 三摩地 2018-07-19 |
![]() |
与张易之兄弟构成重润之罪。迁均州刺史。密加防守不听视事。韦后临朝添兵士捍卫。及韦氏被诛睿宗即位。转集州刺史未行。然忽忽不乐。而归心于慥禅师。为其造生藏塔。举高七十尺。极为宏壮。于时慥师疾已危笃。谯王使问师后孰继高躅。慥曰。贫道有正寿在。王问。诸僧谁为正寿。或曰。和尚有弟子在山光迹韬晦。王遣使召到。寿白慥师曰。喜王为檀越。其塔已成。某欲为先试得否慥曰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河秃指天知文襄之南面光师入安乐之行弟子证三昧之门。泗上僧伽十九类身之应现。万回尊者五千余里之往来。诸方更有其异名。此刹弥观其奇迹。难拘定态莫检恒形。从愿海而起身。元惟智积。自意生而分质。素是康僧。岸睹菩萨之迎生英致秦襄之就食。留年不测示迹无方。或扬化于数朝。或受龄于三百。或令窖祠而堕。或得御笛而回。圭戒岳神安救唐相。或漉龙儿而至。或擎销骨而征。入圣 | 三摩地 2018-07-19 |
![]() |
照与弟子八人于东台睹白光数四。次有异云叆叇。云开见五色通身光。光内有圆光红色文殊乘青毛师子。众皆明见。乃霏微下雪。及五色圆光遍于山谷。其同见弟子纯一惟秀归政智远沙弥惟英优婆塞张希俊等。照后笃巩其心修炼无旷。不知其终。绛州兵掾王士詹述圣寺记云。系曰。佛成就三身必居三土。显正依报庄严故。菩萨未沾国土名。但云住处。修净佛国因随生佛家。故华严经有菩萨住处品 | 三摩地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