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做为佛弟子,您认为是往生极乐世界修行比较快呢?还是常住娑婆修行比较快呢?要说明这个话题,首先要先了解禅与净土的修道差别。近代常有高僧大德倡言禅净双修,说禅与净土可以互通。然而有些人因此而心生疑惑,认为:念佛必须执持圣号,口唸心念,如果修观的话,则有佛的形像;而禅门以无门为门,必须扫除一切相,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两者又如何能够互通呢?又如何能够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关于下品往生,有些祖师误会了便说:“唉呀!我这些徒弟只要有一、两个能够下品往生,我就很高兴了。”这样的想法不对,他的徒弟们肯念佛,又不造恶,如何会是下品生呢?他们应该是得上品下生或中品中生。如果修学禅法或者体究念佛的法而没有悟的话,他发愿往生极乐,平时不诽谤大乘、不诽谤正法、不诽谤圣人,还可以得到上品中生。如果真悟了,就是上品上生,往生就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关于下品往生,有些祖师误会了便说:唉呀!我这些徒弟只要有一、两个能够下品往生,我就很高兴了。这样的想法不对,他的徒弟们肯念佛,又不造恶,如何会是下品生呢?他们应该是得上品下生或中品中生。如果修学禅法或者体究念佛的法而没有悟的话,他发愿往生极乐,平时不诽谤大乘、不诽谤、不诽谤圣人,还可以得到上品中生。如果真悟了,就是上品上生,往生就立刻得到初地乃至八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弟子若能以「禅定心要」修行净土法门,以净土法门之帮助成就动夫,则无论修学禅或净土,皆能得力,连获成绩。(一)禅净互通近代常有高僧大德倡言「禅净双修」,说禅与净土可以互通。便有某些人因此心生疑惑。认为念佛须执持圣号,口念心念;苦修观者则有佛之形像。而禅门以无门为门,扫除一切相,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如何能互通?又如何能双修呢?这样的疑惑,存在某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那]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又舍利子,极乐世界净佛土中,无量寿佛常有无量声闻弟子,一切皆是大阿罗汉,具足种种微妙功德,其量无边不可称数。舍利子,彼佛净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甚可爱乐,是故名为极乐世界。又舍利子,极乐世界净佛土中,无量寿佛常有无量菩萨弟子,一切皆是一生所系,具足种种微妙功德,其量无边不可称数。假使经于无数量劫,赞其功德,终不能尽。舍利子,彼佛土中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未尝自言其昆弟,儒者不当道及其手足。未尝自言其室庐田畴,儒者不应居宫室而业恒产。不宁唯是,文房四宝,经书中未之及也,子之习字差矣。夏葛冬裘之外,未尝说及小衣,得毋今之穿裤者非乎?江南金锡,儒者不当为用。西蜀丹青,儒者不当作彩。何也?以孔子未尝出诸口也。独是经书所传,孔子教人孝友,儒者却不肯孝友。教人忠恕,儒者却不肯忠恕。并未尝劝人,儒者偏好。并未尝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其有出家之后,兄弟或故,亲无倚托,亦得减其衣□之资,以奉二亲。所以长芦有养母之芳踪。(宋长芦宗赜禅师,襄阳人,少孤,母陈氏鞠养于舅家,及长,博通世典,二十九岁出家,深明宗要,后住长芦寺,迎母于方丈东室,劝令念佛求生净土,历七年,其母念佛而逝,事见净土圣贤录,)道丕有葬父之异迹。(道丕,唐宗室,长安人,生始周岁,父殁王事,七岁出家,年十九,世乱谷贵,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至于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对兄说友,对弟说恭,种种伦理之教,则皆欲使人各尽其分,无或欠缺,随顺世相,修出世法。若夫广明因果报应,不爽毫厘。堕狱生天,唯人自召。乃如来至极悲心,欲令众生永离众苦,但受诸乐耳。故不惜现广长舌相,为诸众生尽情宣演。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若欲不受苦果,必须先断恶因。若能常修善因,决定恒享乐果。此即书之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而其效必能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况得位行政,岂有不能兼善天下之理乎。天下不治,匹夫有责。使人人各秉诚心,各尽孝悌,各行慈善,矜孤恤寡,救难怜贫,戒杀放生,吃素念佛。则人以善感,天以福应。自然雨顺风调,民康物阜。决不至常降水旱瘟蝗,风吹地震等灾。而时和年丰,人乐其业。加以慈和仁让,相习成风,纵有一二愚顽,亦当化为良善。如矜梁上之君子,一方永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孝顺慈悲之心,劝彼念佛求生西方,并为助念,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净土,其为利益,何能名焉。今列三要,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语虽鄙俚,意本佛经;遇此因缘,悉举行焉。言三要者: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果能依此三法以行,决定可以消除宿业,增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兄呼弟应念弥陀,要与浑家出爱河;办得此心常与么,直教佛不奈伊何。跳出娑婆即是家,不须特地觅莲华;娑婆不异莲华土,自是从前见处差。昔有士夫吴子才,扣棺日日唤归来;虽然迹未离三界,已送神栖白蕅胎。莲华国土无金锁,闻见堆中有铁围;透得目前声与色,百千贤圣合同归。活计唯撑一只船,流行坎止只随缘;古帆几度张明月,满目纯开佛海莲。船居念佛佛随船,常寂光摇水底天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以此君臣弘愿无穷无尽,所以二如来为兄弟沙弥时,同以《法华》教度众生。而三乘授道之外,有度未尽者,度在弥陀。故出此净土一门,一推一挽,共成道化。以故释迦佛四十九年说大乘经中,恒归宿此一门。而会上单拈净土一门者,尤谆谆不已。即如世间朝夕所诵一卷《弥陀经》,文句简约。然一则曰: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再则曰: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而又曰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兄呼弟应念弥陀,要与浑家出爱河。办得此心常与么,直教佛不奈伊何。昔有士夫吴子才,叩棺日日唤归来。虽然迹未离三界,已送神栖白蕅胎。船上西来忆故乡,四华池上晚风凉。飘零不奈归心切,一片轻帆挂夕阳。念佛须期念到头,到头和念一齐收。娑婆苦海风涛静,稳泛乐邦红蕅舟。要结莲华会上缘,是非人我尽倾捐。无时不作难遭想,欢喜同登解脱船。为存爱见起贪瞋,埋没黄金丈六身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父母多忧,便起瞋怒;兄弟怀愁,起大瞋怒;世人略见,即生疑谤;师僧若见,即破净戒;贼人见时,即起盗心。如是等障,皆好衣过患,不可尽说。若是孝行者,至死不着好衣,孝行俱成。身行正行,礼赞不亏,回旋出入不得摆手急行,亦不得回头反视,亦不得抑睛戾眼。若坐不得舒脚,亦不得托地,不得欹睡倚物,唯老病不在此例。若论眠时,不得服,亦不得仰眠、舒脚及语,此是放逸懈怠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贤首品坐禅三昧经目连所问经大智度论(龙树菩萨)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十疑论(智者大师)净业专杂二修说(善导和尚)临终正念诀念佛宝王三昧论(飞锡禅师)万善同归集(永明大师)《净土十疑论》后序(陈瓘)念佛方便文(江公望)劝人发愿偈(慈照大师)莲宗宝鉴(优昙法师)净土或问(天如禅师)答弟行远示月庭居士(楚山禅师)念佛警策(古音禅师)答湖州董宗伯(莲池大师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历举其目,则父母妻子、昆弟朋友、功名富贵、文章诗赋、道术技艺、衣服饮食、屋室田园、林泉花卉、珍宝玩物,不可以尽。有一物之不忘,爱也。有一念之不遗,爱也。有一爱存于怀,则念不一。有一念不归于一,则不得生。或问:轻爱有道乎?曰:轻爱莫要于一念。又问:一念有道乎?曰:一念莫要于轻爱。盖念不一,由散心异缘使然。散心异缘,由逐境纷驰使然。娑婆有一境,则众生有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希不希望自己也是这样的呢?那就记得要依照佛所教导的去实行喔!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对于佛弟子而言,此生结束以后,该不该还流连在这个地方不肯离去呢?不要嘛!对不对?那也就是说,各位觉得,以后当我们此生结束了,直接往生到别的地方去了,那在这个地方所留下来的这一个臭皮囊、这一把臭骨头,还重不重要呢?不重要了嘛!就好像我们穿坏了要丢的衣服,把它丢给垃圾车;到 | admin 2018-07-20 |
![]() |
【般若信箱】问:以前我是学真佛宗,经过真佛宗上师超度的亡者,往往烧出舍利子,许多师兄弟认为这是真佛密法可以度众的证据。我曾向正觉的师兄提问过,他们总是说:我们不修这种法。言下之意,好像不肯定也不否定?到底舍利子在佛法上有何意义?超度法有应验,是否表示行者已有佛法上的证量?(摘自正觉电子报创刊号般若信箱问十二)答:同修会并不是以超度亡者之法为主修,为了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关于中阴身、往生及相关内容的问答问:以前我是学真佛宗,经过真佛宗上师超度的亡者,往往烧出舍利子,许多师兄弟认为这是真佛密法可以度众的证据。我曾向正觉的师兄提问过,他们总是说:「我们不修这种法。」言下之意,好像不肯定也不否定?到底舍利子在佛法上有何意义?超度法有应验,是否表示行者已有佛法上的证量?答:同修会并不是以超度亡者之法为主修,为了避免不当或错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