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为什么是三归五戒同时受呢?因为就是四不坏净的缘故,因为如果归依佛陀、归依法、归依圣众,结果不知道有戒,不知道佛陀、还有佛陀所教的法、还有僧众都是遵守七圣戒,都是遵守十善业道,那这样的话他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佛弟子。只是因为现在来到末法的时代,众生根基差了,所以变成三归戒跟五戒分开受。可是事实上三归五戒,其中这个五戒----杀盗淫妄酒,这五个戒事实上是我们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实:皈依不是受戒,皈依就是你成为佛弟子。皈依并不会改变你任何当下的生活习惯。皈依就比如去学校注册一样简单。注册了你就是在册生,没皈依去学佛法等于旁听生。皈依后是否受五戒全凭自愿:有条件,愿意受持五戒的当然很好。如果只能受持其中一戒、两戒那也很好;如果条件不具备,只是三皈依不受戒同样很好。佛法大门是向所有人,所有不同条件的人敞开的,谁都可以轻松的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我们更可以确定,如果有人否定了万法根本的如来藏是真实法,说祂只是方便说,因为这样的说法是违背佛陀的开示,那么我们就可以断定,这是谤佛、谤法、谤僧——毁谤三宝的作为;即使是他身上披着佛教的法衣,但是他就连佛弟子都称不上了,我们更别还傻傻地恭敬、礼拜、供养,继续称这样的外道假冒僧人为法师或高僧了。如果像这样,不但否定如来藏心是真实有,甚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是三归五戒同时受呢?因为就是四不坏净的缘故,因为如果归依佛陀、归依法、归依圣众,结果不知道有戒,不知道佛陀、还有佛陀所教的法、还有僧众都是遵守七圣戒,都是遵守十善业道,那这样的话他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佛弟子。只是因为现在来到末法的时代,众生根基差了,所以变成三归戒跟五戒分开受。可是事实上三归五戒,其中这个五戒--杀盗淫妄酒,这五个戒事实上是我们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故佛弟子,应该以修学正行供养为主,尤其出家佛弟子,为住持佛法,教化众生,成办自己的道业,更应该特重修学正行供养。 (原标题:当于三宝所勤修供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5、心无厌倦,即于弟子善能教导,于弟子善行,善能赞叹鼓励;性勤精进,为大众宣说正法,不辞劳倦;是名心无厌倦。6、善能堪忍,他骂不报骂,他嗔不报嗔,他打不报打,他弄不报弄。于诸逼迫事,自推已过,以业之成熟为所依趣,终不于他发生愤恚;如是虽遭轻陵毁辱,堪能忍受,而其本性都无改变,唯常于彼有情,思为利益。又能于修道等时,堪忍寒热饥渴,蚊虻风日等苦;如是名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还应该知道,皈依佛,是皈依一切佛;皈依法,是皈依一切佛所证的涅槃法;皈依僧,是皈依一切佛弟子。如《大毗婆沙论》三十四卷说:“问:皈依佛者,为皈依一佛?为一切佛耶?……答:应作是说:皈依佛者,皈依一切过殑伽沙数量诸佛。……问:皈依法者,为皈依自相续诸蕴灭耶?为皈依他相续诸蕴灭?为皈依无尽数诸蕴灭?……答:应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马鸣菩萨说,佛弟子修证佛菩提的正因,大略来说有四种方便行:第一,行根本方便;第二,能止息方便;第三,生长善根方便;第四,大愿平等方便。这是佛弟子在佛法修证上,直接切入的正因,如果不修这四种方便行,佛菩提道就很难有证悟的因缘。前面两集已经解说:第一,行根本方便;第二,能止息方便;今天要继续探讨“第三,生长善根方便”。《大乘起信论》卷2,马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弟子当知,凡是可以令根本上师心生喜悦的皆要尽力去服侍,凡根本上师的教敕皆要去实践。如帝诺巴尊者,给予那洛巴的十二种大苦行与二十四种苦行等等。帝诺巴在房屋的顶楼上对那洛巴说跳下,那洛巴便跳下,上师要他做什么,那洛巴便做什么。(《燃灯杂志》,149期,【法语均沾】,页33~34。)我相信正法的道场中,没有哪一个师父敢对他的弟子说:“我对你的恩德比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今的佛弟子可别买了一团缝衣服的线来供养师父们,现在用不着啦!但是古时可以用一条线乃至无量条线供养三宝;也可以用一朵花乃至无量花来供养,或以一香乃至无量香来供养。若有文才的话,可以用一首偈来赞叹三宝,乃至以无量偈来赞叹三宝;也可在塔庙形像面前顶礼作为供养,或以无量的礼拜替代供养。也许有人想:礼拜也算布施?算啊!当你礼敬三宝时,众生看了就说:这尊像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宝积经》卷八十五)有一个跋陀罗他想要出家,就到佛前跟佛说他要出家作比丘,这个其实就是他想要剃发、要著染衣,要作佛弟子的,要进于僧团里面。那这个时候释尊告诉弥勒菩萨说:你应该对这个善男子(也就是说跋陀罗)剃除须发,授具足戒。也就是帮他授具足戒,那授这个声闻的这个解脱戒。那弥勒菩萨承佛教旨就对这个跋陀罗剃除须发,让他著染衣,让他出家了,而且让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一尊必选本师释迦牟尼佛,以此世界众生一切学佛者皆是释迦世尊之弟子,皆因释迦世尊而修习佛法;饮水思源,感戴恩德,当于拜佛时先拜释迦世尊,次拜他佛及余菩萨。如是,行者随自心喜悦,选择自觉有缘之佛菩萨二至五尊,排于世尊之后。排定礼拜顺序后,永不改变。每天晚上之无相忆念拜佛即以此诸尊,依序而拜。每尊各顶礼三拜,仍以十至二十分钟为度。若时间已到而未拜完,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同佛陀很早便宣说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佛的安乐国,在《阿含》时期便已经根据众生、弟子的因缘而开演,而大乘法也是已经于阿含时期便有直接宣晓,但只关注于《阿含》经典的学佛人是不清楚的,因为这些人也没有好好真正地阅读《阿含》经典,所以对于《阿含》经典已经提出的安乐国,乃至说诸佛光明都是超越日月星宿的光明,都是视若无睹,因此便来诋毁极乐世界。这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往世也常常有人供养我僧服,我就先拿来供佛,供佛以后就直接送到方丈室去供养克勤和上,这是我的习惯;如果方丈不用就会赐回来给我,我就转送给师兄弟们,所以有很多往世的师兄弟收过我供养的僧服,这一世都忘了,还在背后骂我邪魔外道,等到以后有缘见面时可能就会心中难过了。这种习惯到现在印象还是很深刻的存在,这也是供佛的好方法:别人在我身上植福,我在佛身及克勤大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正行僧的范围很广,不可只局限在证悟者之间;只要所说的法是正确的、方向是正确的,那就可以算是正行僧啦!不管他是否证悟了!佛弟子如果确实的信奉到正行僧了,对正行僧有具足的信心,就能够跟着正行僧走上正修行之路。也就是说,信受正行僧的人,一定懂得要常常供养诸菩萨众,使自己的道业增进。菩萨众中,有凡夫菩萨、贤位菩萨,也有圣位菩萨啊!贤圣位的菩萨,不论是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皈依后的佛弟子应先求开悟,证悟后进修别相智──后得无分别智;若观察众生根器适合得度者,即向他宣说证悟之法,并接引他们进入能证悟实相的正法中修学,让诸学子也能如同自己一样的开悟证真,甚至增上成就佛道,这才是正行供养,也是最殊胜的供养。这个部分将会在第五目中详细述说!第五目 皈依已应求证悟皈依三宝后应求证悟,此是正行供养中第一件要做的事,为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是三归五戒同时受呢?因为就是四不坏净的缘故,因为如果归依佛陀、归依法、归依圣众,结果不知道有戒,不知道佛陀、还有佛陀所教的法、还有僧众都是遵守七圣戒,都是遵守十善业道,那这样的话他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佛弟子。只是因为现在来到末法的时代,众生根基差了,所以变成三归戒跟五戒分开受。可是事实上三归五戒,其中这个五戒——杀盗淫妄酒,这五个戒事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说有证,则又不然,盲人不见日月,虽以善辟晓谕,不能得知,虽则日月皆照,无分春秋,毕竟不能得知,于此何可说无有日月朗照天地,然盲人自不见尔!大地有情,因不遇圣法,如同盲人,虽受日月,得以存身,不觉有异;然亦毕竟无有念于日月者,以不知故,何能知道有「本际」存焉?所以证悟者,不说为证,此事自家事,此证自家证,以妄心虚妄不实,本自非我,既然非我,何因非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同佛陀很早便宣说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佛的安乐国,在《阿含》时期便已经根据众生、弟子的因缘而开演,而大乘法也是已经于阿含时期便有直接宣晓,但只关注于《阿含》经典的学佛人是不清楚的,因为这些人也没有好好真正地阅读《阿含》经典,所以对于《阿含》经典已经提出的安乐国,乃至说诸佛光明都是超越日月星宿的光明,都是视若无睹,因此便来诋毁极乐世界。这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千二百五十比丘的来历本文根据《方广大庄严经》卷第十二改编世尊成佛,调伏乔陈如等五比丘后,心想:优楼频螺迦叶名声很大,带有五百弟子,国王大臣等对他都很恭敬供养,应该先去教化他。然后世尊就去找他,迦叶看见佛来便迎接问讯,又请佛晚间留宿,佛便要求住于石室,迦叶说那间石室里有毒龙,恐会害人,但佛再三表示,愿在其中留宿。当晚世尊在石室中打坐,毒龙便起嗔心, | 三摩地 2018-07-22 |